|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金风送爽,侏儒街镇宁堡村荷塘里的朵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与碧绿的莲蓬交相辉映。摘下莲蓬,取出散发阵阵荷香的新鲜莲子,或鲜食或做几道家常菜,入口酥糯鲜美,齿颊遗留沁人心脾的荷香。
立秋之后采摘的秋莲,颗粒比较细长,膨胀性略差,入口也稍硬一些。即便如此,秋季吃秋莲,依然是上佳的时令饮食菜谱,能养心益肾。
问子今何去,出售江南莲
侏儒街镇宁堡村是整个蔡甸区最早专门种植、采收莲子的村子。1997年,村民们就开始种植湘莲,2003年,引进口感更好的鄂莲。最初,大家都惯于将采摘后的莲子晾干,出售干莲子,新鲜莲子多半当作茶余饭后的零嘴,很少特意进行贩卖,整个武汉市也并没有形成如今这般消费鲜食莲的风气。
眼下正是秋莲成熟的季节,荷塘里的荷花绽放如旧。在侏儒街镇宁堡村,蔡甸最优质的莲子基地,婷婷立于碧叶上的莲蓬倾注了莲荷利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员无数的心血。凌晨3点,村民们便摸黑出门,趟水踩泥摘莲蓬;早上7点,满载莲蓬的车辆从村里出发,开往郭茨口、钟家村等闹市区;中午,市民就能吃上新鲜的莲子。
新鲜莲蓬
之所以在凌晨3点采摘,因为沐浴月色、沾带露水的莲子最为香甜。“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在苏轼的咏莲诗《莲》中道出月露为莲子带来的好处:莲农攀折担中荷花,剥出莲子,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
合作社共流转土地2035亩,主要出产鲜食莲和藕带。大片的荷塘中,荷花从6月初开始开花,早期的花瓣慢慢脱离后,孕育在莲蓬里的莲子日渐成熟。据理事长曾**介绍,第一批莲子在7月初采摘,能一直持续到10月下旬,主要是从江西引进的太空莲,每亩产莲蓬近1000斤。
“太空莲其实没有本地鄂莲好吃,但是蓬皮薄、产量高,鄂莲的莲蓬个大头、口感好,仙桃人就特别爱吃鄂莲。”曾**告诉记者,太空莲1斤莲蓬可剥7两莲子,鄂莲则只能剥5两,因此,武汉本地商贩都对太空莲更为青睐。
从仙桃转战武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0年,曾**就开始做鲜食莲的生意,包销村里的鲜食莲售往仙桃。选择仙桃市场,主要是因为镇宁堡到仙桃市区只有30公里,比到武汉市区更近。后来,仙桃市场逐渐饱和,曾**不得不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他第一个就想到了武汉:“既然仙桃都有市场,偌大的武汉市怎么会没有市场?”正是这一想法,促成了今日武汉市区鲜食莲的消费热度。
不到7月,武汉街头卖莲蓬的小贩便开始随处可见,很多市民都会忍不住卖上几个尝尝鲜。然而在11年前,这些新鲜莲蓬送到菜贩手里,他们并不愿意售卖。曾**只能每天带着数十斤莲蓬游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逐一地和菜贩们商量:“卖得好你就继续卖,卖得不好这些莲蓬就都送你了。”他还组织村民在洪山广场、水厂等地进行户外宣传,大家脖子上挂着莲蓬串起来的“项链”,向路人免费赠送。
当时恰逢蔡甸区寻找农业产业化典型,区宣传部记者来到镇宁堡采访,帮助宣传当地的鲜食莲。后来,镇宁堡的莲子基地相继迎来了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武汉商报的记者,后者甚至跟随卖莲蓬的车辆,报道莲蓬从荷塘到商贩的整个流程。
就这样,镇宁堡村的新鲜莲迅速被大众所熟知,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受到消费者的推崇,开始成为夏日可口的零食,并成功走上武汉市市民的餐桌。高峰时期,每日供应鲜食莲10000斤,与亢龙太子、艳阳天、小蓝鲸、湖锦等多家酒店建立合作关系。
合作社致富村民,也让自己更有底气
曾**在武汉市场打拼的过程中,单打独斗的劣势逐渐凸显: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只身一人很难取得合作商的信任。2012年,武汉市莲荷利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镇宁堡村挂牌成立,由于之前十多年的积累,成员、荷塘、技术都是现成的,为合作社的迅猛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以前只知道埋头卖莲子,不知道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成立合作社之后,有了个实体,与酒店接洽起来方便多了,别人更信任自己,自己也感觉更有底气。”现在,合作社成了曾**的一张背景名片,助力他打开更宽更广的市场。
如今,镇宁堡全村320户村民近一半都种植子莲,每年的莲蓬收入有800余万元。莲蓬上市时期,合作社每天固定用工20人,曾**为他们算了一笔账:早饭之前采摘鲜莲蓬3小时收入80元;上午采摘枯莲籽4小时收入120元;下午抬藕4小时,收入120元,每人每天收入达320元。“不过他们确实幸苦。”曾**说。
那些上了年纪的留守劳动力,则可以做些剥莲子的活计,赚取2元/kg的手工费。但越来越高昂的人工费用占了合作社经营成本的大头,今年藕带的收购价为16~20元/kg,雇佣工人抽藕带则需付费6元/kg,约为售价的三分之一,再除去荷塘租金、种子、肥料,利润几乎没了。
继续做大鲜食莲,仍然面临多方困难
2015年6月底,武汉的鲜食莲蓬就采摘上市。尽管市面上的莲蓬卖到10元/3个的高价,合作社今年售出的莲子也有近400t,可在曾**眼里,合作社的经营态势远不能和过去相比:“这几年鲜食莲的生意已经做的不大了,仅能保证社员的利益,合作社本身并没有什么效益。”
首先,随着鲜食莲蓬受到欢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黄陂、江夏等产莲区都开始种莲蓬、卖莲蓬,而且它们在地理位置上离武汉主城区更近;其次,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鲜,合作社一般用速度较快的面包车将新鲜莲蓬运往市区,面包车带货上路就可能会受到运管所的管制;再次,保鲜技术迟迟得不到改善,很大程度限制了鲜食莲的市场空间,莲蓬在常温下只能存放2~3天,时间一过口感就变差;最后,小摊小贩作为销售莲蓬的主力军,也面临着占道经营、城管驱赶的窘境。
“最怕遇到下雨天,如果小贩们不出摊,只能将莲蓬运至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以2元/kg的贱价处理。”就算没有遇到曾**所担心的天气状况,供货小贩所得的2元/kg的毛利,除掉人工、运输费用也所剩无几。
2016年,曾**准备向各大酒店出售真空包装的保鲜莲子,进一步扩张鲜食莲市场。“必须把鲜食莲做大,不然合作社发展不起来。”为此,他带头在村里建起了保鲜库和加工间。
当然,鲜食莲蓬只是其中一部分,子莲的附属产品还有干莲子、藕带、莲藕等。合作社每年向湖南省销售枯莲籽约百万元,新鲜藕带产值超过百万元,未来预计加工水生蔬菜酸辣藕带2吨,酸辣藕片3吨,每年可为农户增收20%以上。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15年11月下半月刊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