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溉帮★五袋长老
    
- 昵称
- 侯大
- UID
- 334994
- 鲜花
- 6339 朵
- 农币
- 29992 枚
- 居住地
- 山东 临沂
- 专职
- 园艺爱好者
|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在合理范围内, 产量潜力只和行距有关, 行距越小, 主蔓延长米越长, 产量潜力越高
这里探讨的是南北行向的篱架, 棚架没有研究的意义, 土地利用率一定小于等于1
架形决定了叶幕, 架形和叶幕高度决定了最小行距
叶幕高度和行距的比值决定了光照条件,光照是决定产量的第一要素, 温带地区直立壁式叶幕高度(h)与行宽(x)之比(h/x)应为0.8-1.0 (见参考资料)
为方便探讨和计算, 这里以新梢留15张叶片, 新梢长度130cm, 以光照系数更好的(h/x)=0.8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最常见的单篱架, 篱架本身宽度40cm, 也就是叶幕厚度40cm; 主干高度30cm, 加上130cm的新梢高度, 也就是叶幕高度, 篱架总高度160cm
130cm/0.8=162.5cm, 约等于160cm, 加上篱架本身的40cm, 行距200cm
那么还可不可以更窄, 更窄你需要减少留叶量, 缩短新梢长度, 降低篱架高度
比如, 留叶12片, 新梢长度104cm, 叶幕高度105cm, 篱架总高135cm
105cm/0.8=131.25, 约等于130cm , 加上篱架本身的40cm, 行距170cm
也就是说你减小行距的同时要要减低篱架的高度
这两种情况利用率是多少?
200cm行距的, 单位宽度上130cm长的新梢*2/200cm, 等于1.3
170cm行距的, 单位宽度上105cm长的新梢*2/170cm, 等于1.24
利用率越大说明土地浪费的越少
然后计算一下主蔓分别有多少延长米
2米行距的, 667/2.0=333
1.7米行距的, 667/1.7=392
每米定梢量一致的情况, 主蔓长度越长相对应的产量也就越高
假设每米定梢12条, 留果10串, 每串600g
2米行距的333*10*0.6=1998kg
1.7米行距的392*10*0.6=2352kg
下面再分析下V形架W形叶幕
同样新梢长度130cm, 为了通风透光两行不交接, 留20cm的通风带, V形45度单侧140cm新梢的投影长度为1米, 也就是2米的行距
h/x: 上部100/200=0.5, 下部100/100=1, 这个架形的h/x受角度影响, 但怎么做都在合理值以上, 果穗的位置受光稍差
利用率: 130*2/2=1.3
行距一样延长米也就一样, 所以产量和2米行距的篱架是一样的, 1998kg
为了埋土防寒, 为了机械化, 为了方便行间操作, 往往行距都大于2米, 但是加大了行距就要加长新梢长度, 新梢超过15张叶片对品质的影响已经很小了. 所以继续提高主干, 再提高就变成杨治元的V形水平架了
V形水平架
新梢长度130, 留20cm的通风带, 140*2=2.8的行距
你留叶少就可以减少行距, 留叶多就可以加宽行距, 基准就是这个2.8米
利用率: 130*2/2.8=0.93, 远远小于单篱架和V形架的1.3, 这个架式是为精品果而不是产量服务的
延长米: 667/2.8=238延长米, 产量1430kg
至于H形水平架, 就是一分二的V形水平架, 或者叫断裂式棚架, 总行距5.6米, 单行距还是2.8米
也就是说在1.3米新梢的情况下, 单篱架, V形架的合理行距是2米, V形水平架的合理行距是2.8米, H形架5.6米
至于双篱架, 高宽垂, 吉尼瓦双帘之类的架式一样的计算原理.
参考文献:
张大鹏. 2001. 葡萄篱式栽培中行间距离的确定. 葡萄栽培与酿酒 9-11
贺普超 葡萄学
以上是我对于行距的一点思考, 请大家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