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96|回复: 0

枇杷生产现状及对策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2

7976

帖子

352 小时

在线时间

1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UID
1029
鲜花
16056 朵
农币
20748 枚
发表于 2007-12-5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广东智能通讯

    枇杷果实在春末夏初成熟,此时百果皆缺,为鲜果市场的淡季,枇杷恰于此时应市,可谓克服淡季的果中珍品。又因其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口,风味佳美和营养丰富并具保健作用,深受人们喜爱,市场批发价近几年都在每公斤7—15元以上,而同期港澳市场的枇杷鲜果零售价更高达每公斤80港元以上。我省大部分区域虽为枇杷适栽区,由于种种原因,枇杷生产严重滞后,目前处于零星栽培的局面。造成目前的鲜果市场被福建等地生产的枇杷果实占领。为此,我们开展了枇杷的良种引进、栽培配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一、市场前景
  
  一般年份,枇杷鲜果约在3月10日开始上市,此时价高而货少,进入3月下旬,上市量开始增加,价格有所下降,4月,是枇杷鲜果的高峰期,价格适中;进入5月,虽然上市量明显减少,由于受到早熟李、西瓜等果实的冲击,价格仍可维持4月的水平,变化不大。其2001年的历史价格走势如表所示。
  
  二、滞后原因分析
  
  1、历史上缺乏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我省的枇杷品种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大部分品种不是个小,就是味酸,而且熟期多在4月中下旬,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2、生产者对枇杷种性认识不足,植后难以成园:枇杷根系浅,移栽时再生能力差,抗逆性差;叶大,组织疏松,不少果农种植成活率较低。其原因有二,一是枇杷种植后较容易抽生新梢,往往被误认为已经成活,放松管理,一遇干旱,叶片蒸腾量大,不注意及时补给水分造成死亡,一遇雨水,新长出的少量新根因积水而死亡。其次是新梢抽生后果农过早施肥,浓度、次数又掌握不当造成死亡。
  
  3、缺乏矮化栽培技术相配套:树干高大,迟结果,果实采摘不易,无法采用适当的方法采摘,造成采后运输、销售期因烂果损耗极大,销售环节的工作人员利肄法保障。
  
  三、趋利避害发展早熟枇杷
  
  我国传统的枇杷产区主要是福建、浙江、四川等省份,由于枇杷果实生育期的1、2月份温度较低,果实发育较慢,早熟品种多在4月上旬成熟,与其相比,我省的1、2月份光温充足,果实发育快,早熟品种多在3月中旬成熟,比其早熟15—20天。
  
  通过多年的国内外引种试种和营养系株选,选出了适合我省的早熟枇杷新株系:粗生快长,树势中庸易成花,抽蕾期为9—10月,果实成熟期3月上中旬,单果40—60克,且大小均匀,果面橙红色,易剥皮,可溶性固形物11—12%,口感无酸,可食率70%,每果种子3—4粒。
  
  四、营养杯苗种植
  
  枇杷主根不明显,根系浅生,根细小易折断;叶片大,蒸发量大,是贮藏营养主要仓库;新枝梗木质疏松,如有伤口,则易失水而干枯。传统上,移植时多采用裸根苗,或带少量泥土,剪去大部分叶片,造成植后虽易发芽,但回枯严重,或新梢长势极差,很难恢复树势,进入高温季节生长极为困难。经过我们的多年实践总结,种植高规格营养杯苗,移栽时无须断根、剪叶,则成活率奇高,且无需恢复期,植后9个月就可形成2—3条主枝、6—8条分枝的良好长势和树形。
  
  五、适栽范围
  
  枇杷根系5—6℃时开始生长,9—22℃生长最佳,30℃以上停止活动。枝叶全年常绿,成年树在—18℃尚无冻害,嫩叶或移栽的幼苗在—7℃,花在—6℃,幼果在—3℃时有冻害危险,在冬季有重霜的地区,如出现叶片尖端水珠结冰现象,解霜时花和幼叶则表现受冻现象。果实成熟时,阳光不足则着色不良,味淡,烈日直射则易引起日灼。枇杷在夏末秋初进行花芽分化,过分干旱和雨水过多则造成花芽分化不良。枇杷对土壤适应性很强,一般以pH值为6左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不易积水的为佳。据此习性,我省年平均温度23℃以下,冬季无严重霜冻的地区均适宜种植发展。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1 19:36 , Processed in 0.04856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