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8|回复: 0

现代果园四季飘香 生态农业富了农家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普通会员

UID
6843
鲜花
-1458 朵
农币
-3809 枚
发表于 2007-1-30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开栏的话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首先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建设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将贯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不断摸索实践,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各地有很多好的思路、方法和举措,值得互相学习和借鉴。本报从今天起,开设“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新农村”专栏,反映各地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动实践和经验做法,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一个江南小村,全村土地3000亩,在新农村建设中,却有1000多亩成为现代果园。
   
    眼下,作为现代农业项目的300亩良种繁育基地的土地租赁工作已经完成;250亩的水果小区已落实建设主体,预计投入120万元;科研示范区建设的前期配套工作也先期启动,确定了与浙江大学共建循环农业示范点意向。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带动了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200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34亿元,比上年增长53%,村集体经济收入199万元。
   
    这就是大运河畔的浙江德清县杨墩村。
   
    一年四季鲜果香
   
    2007年1月25日,江南水乡寒气逼人,占地1060亩的杨墩生态农业园区却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
   
    “这几天,‘章姬’草莓正上市,市价达到了24元/公斤。每个大棚估计有2万多元的收入。”园区农技主管何小龙指着一排排大棚说。走入草莓大棚,只见翠绿的青叶、粉红的草莓娇嫩欲滴,“章姬”、“丰香”、“红颊”等世界知名品种尽聚于此。
   
    “冬天能有鲜果吃,这是科技的力量。”何小龙说,“像‘章姬’这样的草莓品种,对于技术要求特别高,没有技术支持,肯定种植不好的。”
   
    在杨墩村,除了草莓,还有枇杷、桃、葡萄、梨、甜柿等各种水果,一年四季水果不断,成了全县有名的“四季果园”。而从原先的种植枇杷“一果当家”到如今的“四季果园”,科技起了重要作用。
   
    种了一辈子枇杷的村民沈寿松在改种高产高质新品种时碰到了难题:刚开始种植时,生长得挺快,可就是不开花结果。后来,浙大教授传授秘方:要给枇杷树剥皮、修枝。
   
    如今,浙大的教授会不定期地到杨墩村指导农民种枇杷。“我现在每年的枇杷收入一般都在4万元以上。”沈寿松说,去年他家承包了12亩枇杷地,造起了30多万元的小洋房。
   
    科技催香“花果村”。据村委会主任闻来德介绍,为全面发展瓜果产业,该村和浙江大学果树栽培、生态农业、无公害生产等领域的5位教授建立联系点,每年邀请专家、教授进村授课40多次,通过本地品种优化和外来品种引进,使全村的水果品种达到了60多种,光200亩葡萄园品种就达20多个,而且在修剪、施肥、排水等多个操作程序上实行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575元,比上年增15%。
   
    农家风光也宜人
   
    随着水果园区的面积扩大,如今的杨墩村掩映在绿阴中,果林与农舍错落有致,别有一番农家风情。
   
    杨墩休闲农庄就是杨墩风光的一个缩影。这个农庄地处漾中之墩,四面环水,以自然生态为依托巧妙地把生态农业与旅游休闲融为一体,清静幽雅,自然拙朴。而且农庄内广植优质水果佳木,梅花、桃花、荷花、芦花,次第绽放;枇杷、桃李、葡萄、草莓,四季溢香。园区内小河纵横,大片水池鱼塘在果园间呈星状散落,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透出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
   
    生态农业开发,使这里成为以果业、渔业生产为主,集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娱乐餐饮、度假购物、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生态园,2006年底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村里每年都举办枇杷、葡萄、杨桃、大棚草莓的采摘活动。”农庄总经理崔笑萍介绍说,“从杭州过来的大巴士满载着游客一拨接着一拨,还有自己驾车来的,最热闹的一天,来往的车子居然有500多辆。一个月下来,从杭州、上海来的游客至少有8万多人次。”
   
    去年杨墩村结合新农村建设,投入250万元,建造了中心村农民公园、活动健身场地、综合楼、篮球场和警务室等,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道路硬化率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都达到了100%。还分片分点落实专职环境管理员26名,实现了“村道畅通、河水清澈、宅旁绿化、三线整齐、房屋整洁、环境美化”的目标。
   
    优美的村庄环境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沈寿松去年开始在自家10多亩枇杷园前挂出了“入园采摘,每人15元”的牌子。此举一出,在周末时的游客接待量多达数百名。事后,沈寿松算了算账,开心得合不拢嘴:节省了采摘、包装、运输费用不算,加上门票收入,今年每亩枇杷收入比往年增收近千元。
   
    循环经济促和谐
   
    走入杨墩村口,迎面是一排新颖的太阳能路灯,这些路灯不用电却能在夜里自动发光。“除了生态高效农业,我们还搞循环农业经济。”村党委书记鲁玉根说。
   
    河东桥组村民汪再良的家就在村委会对面,这幢农家楼房的门口建有一个绿草鲜花簇拥的小水泥池,“这是生活污水处理池,经过这个池,农家污水出门就变清了。”
   
    原来这个小小的污水池里设有兼氧池和人工湿地,“污水流入集水池沉去泥沙等杂质后,自流进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经植物根系吸收粘附于鹅卵石上的有机物,污水就达到了排放标准。”德清县农业局技术员边卓平介绍说,一个污水池造价在1000元左右,由村里和结对帮扶的部门负担,村民不需出钱。
   
    杨墩村现有村民908户,除了家家户户的门前“小湿地”,村里还建成了一个集中污水处理池和一座垃圾中转站。
   
    不光是污水循环,养殖也一样。杨墩村现养殖有青虾850亩、龟鳖170亩、立体混养淡水珍珠240亩等。村里筹建起无公害生态养殖小区,引入循环经济模式改造村容村貌。
   
    在该村的集中养殖小区,我们看到宽广的田野上有六个大土墩,旁边有一个狭长的金属罐。“这些土墩叫厌氧池,金属罐叫沼气回收罐。养殖区的排泄物先流入厌氧池,经发酵分解后再流入人工湿地过滤,就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了。发酵中产生的沼气还可供100多人一天生活所需能源。”边卓平说,“处理过的污水可以肥田、杀菌,还可以加工有机肥。”目前杨墩村已建有一家有机肥厂,年产有机肥1000吨,产值50万元。循环经济的意识早在村民心中扎下了根。
   
    (本报记者 黄平 通讯员 李剑民)2007年01月26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4-6-2 02:00 , Processed in 0.025662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