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1|回复: 10

(转)没有希望的中国农业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236

帖子

58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小学三年级

Rank: 4

UID
103890
鲜花
73 朵
农币
1156 枚
居住地
山东 泰安 新泰市
专职
经纪人
发表于 2017-7-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文/蔡汉平
一、中国农业死于中央文件
中国关于农业的文件和政策可谓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一波接一波,一个接一个,应接不暇。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出,全国人民就开始热议农业 ,等到“两会”结束,热议便渐渐降温,然后消失。这样的循环每年都会上演,这种虎头蛇尾的现象就是当下中国农业产业的真实现状。



与每年开春时必演的农业大戏“一号文件”互为狼狈的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各大媒体上“农业的机会来了”、“下一个投资热点是农业”、“农业迎来黄金期”等等诸如此类的文章。你会发现:两年前有这样的文章,两年后有这样的文章,两年前的两年前同样有这样的文章,四年前的四年前仍然有这样的文章。这些文章秋毫明察,政策洞见,理据双全,但看多了不免心生疑惑:农业的机会到底来了没有?啥时候来?来不来?没有人会相信,其实农业根本无所谓机会。



十年前,国家开始提新农村建设,那阵子很多人打了鸡血似的,开始热衷于宣讲“农业的机会来了”,而且把每年的“一号文件”之类的政策提起来就灌,不少人就这样晕头转向地干起了农业。后来的日子,由媒体配合专家,继续忽悠。当那些早年被忽悠从事农业的人开始抱怨农业不好做时,解释简单明了:农业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做农业。毫无疑问,这样的回答是双方均能认同的标准答案,所以从来没有人质疑。但是,再到后来,慢慢发现,那些出于各种理由进入农业领域发展的人所遇到的问题,不光是因为农业本身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也不光是对国家农业政策把握不到位的问题,而是有些人为项目一头扎进去投上几千万,耗上十余年,结果依然一败涂地。难道说十年不够长吗?几千万不算多吗?仔细想想“周期长见效慢”其实是一句废话——哪个行业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农业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的原因,核心问题是中央对农政策永远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且舍本求末,本末倒置。



二、机会主义是对农业最大的伤害
大凡一个产业,总有一个进入的最佳时间,比如汽车制造业、IT业、文化产业等等。奇怪的是,对农业而言,“机会来了”的口号居然吆喝了十多年。按常理,不同行业背景的人,看待问题的眼光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应该不同,这才正常。像“农业的机会来了”这样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农业圈子外的人写的。因为对于农业圈内的人来说,不存在讨论,不管有没有机会,该做的还得做。但奇怪的是,不同背景的人谈及农业,目光都会齐刷刷地盯向政策,答案似乎高度统一,但结果却总是南辕北辙。



更让人不解的是“农业的机会来了”被喊了十多年,似乎没有人认真解读:是十多年来农业始终如一的存在着一个机会?还是农业的机会十多年间一直都在源源不断地来?亦或是十多年来农业的机会终于马上就要来了?我从2013年开始稀里糊涂做了四年农业之后,才终于明白地:真的无所谓机会不机会,农业只属于有情怀的人。



农业不同于计算机,不同于汽车,不同于电影电视文玩收藏,它除了作为商品的属性外,更担当着对生命的根本维系。人可以不戴手表,可以不用计算机,甚至可以不穿衣服,但不可以不吃饭!正是由于农业伴随着对生命的担当和承载,所以选择从事农业就必须默认这种责任,无可推脱。然而,当下中国,人们讨论农业的发展机会时,却仅仅讨论它的经济属性和商品属性,而剥离农业所承载的特殊使命。虽然也有很多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展望有机农业的“机会”,但所谓的机会来了,实际上说得再通俗一点儿,就是赚钱的机会来了。而一切以赚钱为根本目的,就是导致中国农业一片混乱的根本所在。



正本清源,理清思路之后,再回看每年的“机会来了”之乱象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有人从事农业产业,而有人只是在投机赚钱;有人生产的是食品,而有人只把食品当商品。虽然都是“农业”,讨论语境不同,对机会的理解不同,结局也就不同。回归本真,既然每天都要吃饭,农业的机会就一直存在,它永远不会象386电脑,BP传呼机那样过时,也不会因为有了“一号文件”或出台某项政策,机会才能来。“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爱,或者不爱,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如果没有情怀,抓不住机会就会失望,就会生气,就会抱怨。如果没有情怀,即使抓住了机会,对农业来说也不是建设,而是破坏,甚至灾难。一是它掏空了政策,掠夺了本属于农民的福利,导致产生了纯粹的投机主义;二是破坏了农业自有的生态平衡,让农业自身陷入急近功利的恶性循环;三是导致了粮食和食品安全,人人自危。



三、饲料时代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健康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有哪一种文化比“农”更古老?在所有的养生要素中,有哪个要素比“吃”更重要?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把“农”排斥在“国学”之外。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学被剥离得只剩下儒释道和四书五经。这个问题所折射的焦点恰恰就在于,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史的国家,“农”已经不被当作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每天都在吃着粮食,但国人已忘记还有这么一个与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行业。这对有着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灿烂的农耕文明的中华民族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是的,提起农业,我们会想起很多高大上的名词: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设备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但很少提“传统农业”。如果被提到了,那也是作为反面教材而存在的,它常常被另外一个名字“小农”所替代。



“小农”是什么?是落后、守旧、短视的代名词。由它衍生出的,是小农经济、小农意识、小农思想。由于传统农业不“现代”,不“科学”,只能自给自足,所以必须要打破推倒。但是,中国农业在被国人斥之为“小农”并加以抛弃的同时,却被世界公认的农业机构称之为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的典范,被看作是中国之所以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地球上最庞大的人群,而且几千年经久不息,绵延不绝的根本所在。



纵观历史,你会发现由于欧、非大陆民族没有施肥习惯,曾经的拉丁姆、西西里都是世界粮仓,在殖垦下因“地力消失”,现在均已变成荒地。如今,有着几千年农业文明史,曾创造出世界上最智慧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民族,却开始在别人走不通的道路上倒施逆行。

中国的农民,像父辈那样视土地为生命的老一辈农民已经渐渐老去。新一代农民,要么已深知靠种地养活不了自己,而选择当了农民工;要么虽然继续种地,但由于没有继承和掌握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只能沦落为“现代农业”指挥下的“产业工人”。中国农业已进入由外行指挥内行,屁股领导脑袋的末法时代。



说白了,所谓“现代农业”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前提的对土地掠夺式的产业化之路。这让人联想起一个感冒病人,到医院后医生让你打抗生素,说这样好得快;打了,感冒好了,肠胃又不舒服,医生又劝你把胃切除,说这样防止进一步恶化;胃切了,身体水肿排不出尿了,医生说是肾功能衰竭,劝你透析……直到无计可施时,医院会拿出病危通知让你签字,说医生不是万能的,他们已经尽力了。



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和中医类似的遭遇。当我们都在质疑为什么现代人有那么多怪病而无药可治时,有多少人反省过曾对自己身体的伤害,自己对空气、水、食物、以及整个自然界所犯的错误?农作物以及牲畜的疾病同样如此,当我们在追问农药残留有没有超标,关心所吃的每一口食物是否安全时,有没有人追问过自己曾给予了土地什么,以及农作物疾病的来历?化肥农药之于作物,正如抗生素之于人类一样,它带给我们快捷、高效的同时,也让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当西方的祖师们无计可施时,终于提出了“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这难道不是传统农业的回归吗?



四、价廉物美是压倒农民不种地的最后一根稻草
与农民的退出相反,城里的一个又一个土豪却租地当起了农民。没有多少人是为了赚钱,也没有多少人是因为喜爱,更没有多少人觉得当农民是高大上,只因为自己想吃到安全食品。当一个社会的食品到了不是自己种的就不敢吃的程度,是不是真的到了该深刻反省的时候。



在回答谁之罪之前,先看两组数据:一是国家发改委对2013年小麦、水稻、大豆、玉米四大粮食品种的收益成本情况做的调查,调查显示,四大粮食品种亩均产值是1039元(没有扣除成本),亩均投入费用是357元,亩均收益是682元(这个收益包括他本人的人工和他的利润)。但这个调查不含土地承包费,也不包括农民自己的人工费。另一份数据与此相得益彰:2012年农民来自种地的收入人均是2017元,占全部收入的26.6%,2013年比重又降为24.6%——即农民种地的收入占总收入的不到四分之一。



没错,化肥是农民施的,农药也是农民洒的,农民的确与食品安全脱不了干系。但这里值得解读的是,当今的农民种地,已经不是按农民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农民种粮食可能是分文没赚,然后还得靠打工来养活自己。还得遭受消费者的指责,问他种的粮食为什么会使用化肥农药!在所有人都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时代,凭什么农民只能理所当然地白种地?凭什么只有坚守别人指定的道德规范的义务而没有追求利益的权力?



反之,在食品安全成为众矢之的的今天,我们自己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不妨来梳理一下:当你去农贸市场买菜时,面对2元/斤的蕃茄和6元/斤的蕃茄,你会买哪一种?2元/斤与8元/斤的大米呢?10元/斤的猪肉和50元/斤的猪肉呢?……当你或者是因为自己的精明而选择了便宜的话,当你把这种选择变成一种习惯和把这个价位默认为“标准价位”的话,那么谬论被重复一千次就真成了“真理”——你就不会去关心这样的价格这样的食物正不正常。所以,当你理直气壮地指责食品为何不安全,质问为什么“本来”2元/斤的大米变成8元/斤,“本来”10元/斤的猪肉变40元/斤……别忘了这些“本来”的前提是,农民白种地或赔本种地不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乎,“本来”要生长12个月才能出栏的猪,3个月就上市了;“本来”有肥有瘦的猪,全长成了瘦肉;“本来”买的是猪肉,却被注进去了水……“本来”就应该长在土里,没有化肥农药,最自然而然地成长的白菜萝卜,结果成了奢侈品!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本来”呢?难道你仅仅是无辜的受害者吗?

当人人都站在利己者的立场上打着“本来”的盘算时,你会发现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没有人是真正的赢家。而且受害者远不止人。由于人对食物、人对人的极端不信任,结果猪躺枪了,被装上了监控,强迫要求它只吃不动;羊躺枪了,被打上了耳钉;鸡也躺枪了,被囚禁在笼子里;白菜萝卜也只有在消费者的脸皮底下成长,才会敢吃……据说这叫物联网,二十四小时监控,连老母猪发情也不放过,这让猪情何以堪!我不知道要求二十四小时监控食品的消费者,是不是也是二十四小时盯着自己的电脑或手机——若不是,那怎么能保证自己吃到嘴里的每一口食品就是安全的呢?这种人对人,人对猪的极端不信任,结果是消费者把生产者逼疯,生产者再把猪逼疯,然后羊疯了,牛疯了……白菜萝卜全疯了。



      于是,“本来”不是种地的人,为吃到安全食品,也只有自己亲自种地。或者一个大棚,或者一小块农场,或者在自家别墅的花园,或者在自己的老家,有人把这种农业叫“情怀农业”。
这里的情怀,可能是对农业的情怀,也可能是对家乡的情怀, 更可能是对家人健康的关爱,还可能是因为对某一个作物的特别爱好……总之,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干起了农业。这种农业往往不是以盈利为核心目的,所以总能坚守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底线。



      我对农业同样有着这样一条清晰的转变轨迹:2000年做记者时我写过《饲料时代,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健康》;自媒体时代我又写了《我在废墟上看见祖先》 ;如今,我彻底把“情怀农业”升格为“第一产业”,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折腾。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供应链;为了给这个链条打造别人无法复制的商业壁垒;为了承诺农民赚到钱必须先让他们相信销售没有问题;为了帮城里的“后天亲人”找到“乡下亲戚”,我们已经反反复复磨练了四年,才终于断断续续地有产品推出,虽然推出的产品没有所谓出奇制胜的轰动效应,但总算赢得了消费者平淡出奇的口碑。


评分

参与人数 1农币 +2 收起 理由
din + 2 不错,支持下

查看全部评分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7796

帖子

697 小时

在线时间

101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昵称
我为求果来
UID
190867
鲜花
8354 朵
农币
41201 枚
发表于 2017-7-1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看到最后才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227

帖子

759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247113
鲜花
2064 朵
农币
10531 枚
发表于 2017-7-1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运城
转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711

帖子

130 小时

在线时间

17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昵称
悟空农场
UID
264522
鲜花
2028 朵
农币
8986 枚
专职
种植园主
发表于 2017-7-1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看了一个小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347

帖子

4979 小时

在线时间

5

好友

★溉帮★七袋长老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昵称
水果达人
UID
75620
鲜花
3949 朵
农币
31358 枚
居住地
浙江省 湖州市 安吉县 递铺镇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7-7-1 2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
写得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22

帖子

32 小时

在线时间

10

好友

初中三年级

Rank: 9Rank: 9Rank: 9

昵称
绿洲农场
UID
265258
鲜花
1564 朵
农币
8917 枚
居住地
广东 韶关 新丰县
专职
农场基地
发表于 2017-7-1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韶关
讲得对,做农业不是想象的那么好,周期长,回报慢,风险大,成本高利润低。我从11年开始种植红肉蜜柚至今7年了,大半辈子的钱赔光了,还把自己累夸了,做农业太苦了,我身边很多搞果场种柑橘的,10个人有5个都是亏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820

帖子

792 小时

在线时间

38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昵称
阳台庭院种无花果
UID
113733
鲜花
5296 朵
农币
56115 枚
居住地
福建
专职
种植户
发表于 2017-7-3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漳州
农业问题是被国际的农业贸易交易拿走了利润。主要进了经销商和市场管理口袋。农民没有得到多少利润。市民也没买到便宜农产品。这是双输。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才是问题所在。
转了一圈,回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09

帖子

145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小学四年级

Rank: 5Rank: 5

UID
241745
鲜花
225 朵
农币
1 枚
发表于 2017-7-3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各国的农业都是不赚钱的。欧美是农业补贴大,地是私人的代代经营。中国明着补贴农业实际是补贴的钱基本上都花在了农资价格上涨上了,而且这几年国家摆明了支持补贴大户,把小农往城市赶,这种政治环境下小户农业想赚钱谈何容易?而大户模式个人认为私人和政府都没做好准备,政策不成熟,个人或盲目投资或为套取补贴。现阶段是一个痛苦的过度期,大部分人都是后来者的垫脚石。

点评

说的很好。没先驱,如何成就后面的事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3 15: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30

帖子

93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小学五年级

Rank: 6Rank: 6

UID
261871
鲜花
292 朵
农币
1333 枚
居住地
江苏 扬州 邗江区
发表于 2017-7-3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扬州
ted911 发表于 2017-7-3 13:51
各国的农业都是不赚钱的。欧美是农业补贴大,地是私人的代代经营。中国明着补贴农业实际是补贴的钱基本上都 ...

说的很好。没先驱,如何成就后面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860

帖子

204 小时

在线时间

15

好友

高中一年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昵称
润志农业
UID
236006
鲜花
338 朵
农币
5351 枚
居住地
四川 达州 渠县
专职
种植园主
发表于 2017-7-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
只有大多数人被逼迫着关心农业安全注重粮食安全。才有可能带来农,业的转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万

帖子

1547 小时

在线时间

148

好友

★溉帮★八袋长老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昵称
店铺名:王呱呱薯业,求关注
UID
254658
鲜花
29455 朵
农币
103290 枚
发表于 2017-7-3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文章好是好,我们看到了没啥用看完了明天依旧还是该干啥干啥,有用的人也看不到,这可怎么办好?烂市的桃子依旧烂,想想是砍树呢还是砍树!
只做精,不做大,时刻提醒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4-6-3 12:36 , Processed in 0.048286 second(s), 5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