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8|回复: 1

及时防控玉米病虫害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36

帖子

18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小学三年级

Rank: 4

UID
173287
鲜花
200 朵
农币
1688 枚
发表于 2014-8-28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近期,北京部分区县玉米出现瘤黑粉病、丝黑穗病、棉铃虫、赤须盲蝽等为害,需要抓紧防治。今天本版刊发北京市植保站提供的相关内容,望对农民的实际生产有所助益。
  1春玉米先控病
  瘤黑粉病快补救
  春玉米瘤黑粉病症状表现为果穗生出肿瘤,肿瘤外表有灰白色薄膜,内部幼嫩时肉质,白色,柔软有汁,成熟后变灰黑色。肿瘤内含大量黑色粉末状的冬孢子,外表的薄膜破裂后,冬孢子分散传播病害。
  瘤黑粉病在防治上目前没有有效药剂,一旦发生只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具体方法包括:1.及时防治虫害,减少伤口。2.及时清除病瘤,带出田间销毁。3.重病地深翻土壤或实行2年以上轮作。
  丝黑穗病重预防
  春玉米丝黑穗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玉米丝黑穗病又名乌米、哑玉米,病原菌为丝轴黑粉菌。该病害为苗期侵入、系统侵染性病害,病原菌以冬孢子在土壤、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适宜条件下萌发并主要通过芽鞘侵入,病原菌进入生长点后,随植株生长扩展到全株。
  丝黑穗病在防治上应以预防为主,具体方法包括:1.选用抗病品种。2.用含有戊唑醇成分的种衣剂如2%立克秀湿拌剂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3.在病瘤成熟破裂前拔除病株并销毁。
  2夏玉米重治虫
  棉铃虫防治要抓紧
  夏玉米上的棉铃虫属鳞翅科夜蛾科,老熟幼虫体长30~42毫米,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黑褐色,头部黄褐色,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气门白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边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体表布满小刺,其底部较大。
  棉铃虫幼虫取食叶片可造成孔洞或缺刻,有时咬断心叶,造成枯心。为害果穗时常把花丝吃光,并咬食幼嫩籽粒,除造成直接产量损失外,还可加重穗腐病发生。防治棉铃虫可在幼虫三龄前选用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药剂叶面喷雾;也可在玉米心叶中撒施杀虫颗粒剂,如0.1%或0.15%氟氯氰颗粒剂,每株用量1.5克;或14%毒死蜱颗粒剂、3%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每株1~2克;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株2克;或用50%辛硫磷乳油按1∶100配成毒土混匀撒入喇叭口,每株撒2克。
  赤须盲蝽防治须加强
  夏玉米上的赤须盲蝽又称赤须蝽,属半翅目盲蝽科。赤须盲蝽成虫身体细长,长5~6毫米,宽1~2毫米,鲜绿色或浅绿色。头部略成三角形,触角红色,等于或略短于体长,前翅略长于腹部末端,半透明,长度超过腹端。后翅白色透明。足黄绿色,胫节末端和跗节黑色,跗节3节,爪黑色。
  赤须盲蝽以成虫或若虫刺吸玉米叶片汁液,被害部位初呈淡黄色小点,后变为白色,严重时斑点相连,呈短线状布满叶片,致使叶片失水变为灰绿色,从顶端向内纵卷。进入穗期赤须盲蝽还可为害玉米雄穗和花丝,对产量造成影响。防治赤须盲蝽以喷雾防治为主,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文章来源 大丰收农业信息网。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798

帖子

671 小时

在线时间

27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UID
175411
鲜花
14139 朵
农币
23710 枚
发表于 2014-8-28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4-6-9 20:36 , Processed in 0.028526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