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10|回复: 48

农民喊冤!沃柑“泡药”是真是假?背后的真相在这里……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8

帖子

25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UID
314940
鲜花
3004 朵
农币
15942 枚
发表于 2021-3-1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原创 花骨朵朵朵  植保科学  

眼看又到了沃柑上市的季节,在各大水果店和超市都能看到正在售卖的沃柑。但在3.15当天,一则“果农称自己从不吃处理后沃柑”的“泡药沃柑”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那么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的始末是这样的——

沃柑泡药直接上市!果农:我们自己从不吃
近日,有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爆料,在沃柑的主要产区广西南宁武鸣区,部分果商为保证果实品相,擅自调高抑菌的稀释浓度,而泡药后的安全间隔期更是被农药店、果商等多方长期“有心无视”。

在武鸣,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杀菌保鲜农药均在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注了“微毒”或“低毒”,规定的用法及用量多为600到2000倍液。

其中百可得的包装袋中明确注明该产品用于柑橘作物上,处理后距离上市的安全间隔期为30天,抑霉唑的安全间隔期则为45天。

但记者暗访发现,沃柑经过采摘后被送入洗果厂浸泡时,会混合使用抑霉唑、百可得及“24滴”等多种抑菌农药,浸泡后的沃柑未经存储安全间隔期,就被直接送往市场销售。

类似违背用法、用量的做法,在当地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像当地的农药商及洗果厂均表示,“可以直接上市”。

而对于浸泡后的水果,当地果农则明确表示自己不吃。

“一名果农表示,自家地里种的沃柑采摘处理后他们就不再吃了,我知道那是泡了药的”。

果农、消费者再次“被对立”,食品安全由谁买单?
这个消息一出来,笔者感到万分痛心,果商和农药经销商赚着黑心钱,最大的受害者却是再次被迫“对立”的果农和消费者们。

一方面,绝大多数都是正常操作的有良心果农,他们或不采取“泡药”措施,现摘现发;或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泡药”后储藏时间达到了安全间隔期。

但“泡药”沃柑事件一出,势必影响这些良心果农的销售。消费者害怕买到“泡药”沃柑,将直接放弃购买。市场上的正常沃柑销量也会下滑,果农可能出现滞销现象。

另一方面,普通消费者,花了钱,却买到了“泡药”沃柑,心里膈应的不行。

对此消费者们表示: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我们的食品安全到底谁来负责?

食品安全大于天,对于“泡药沃柑”必须严惩
“泡药沃柑”影响如此之大,广西南宁武鸣作为沃柑的主要产区,更应该正视当地沃柑产业存在的问题,并立即行动起来,保障柑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柑农们的长远利益——

第一,需要明确当地沃柑“泡药”标准,加大监管力度,对柑农和洗果厂的“泡药”过程进行全透明监控,重新让消费者们放心。

第二,应该严格依照有关规定,对滥用抑菌药物的果商、怂恿滥用抑菌药物的药商,给予严惩!为了一己私欲,给别人“投毒”的黑心商贩,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放过。只有强硬的手段,才能有效保障沃柑的消费安全。

笔者也希望借着这次曝光,能够让各种泡药喷药果蔬纳入监管的视野,对各种铤而走险者予以严惩。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舌尖上的安全”。

拒绝造谣传谣,别再伤害辛勤果民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还想说一句公道话。

事实上,不管是沃柑还是其它的柑橘品种,都算是比较耐贮的水果,只要在釆摘时果实没有问题,不用采用任何措施都能保鲜至少30天以上。果农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呢?绝对大多数果农都不会使用保鲜剂浸泡进行保鲜。

同时对于本次沃柑事件,南宁官方也发布了相关声明:

据笔者了解,每年都会有无良媒体人为了流量,爆出所谓的农产品安全问题:比如“癌症”香蕉、乙草胺草莓等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灾难”使得人心惶惶,最后很多都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凭空捏造、胡诌。在这一场又一场的闹剧中,农民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2007年3月中旬,一句“香蕉有毒”谣言,在全国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前后十余天时间,海南蕉农损失超过1亿元。

农业是脆弱产业,一句谣言能给农民造成灭顶之灾。每一位消费者都有权利和责任去守护食品的安全,但请不要轻易相信无良媒体的造谣,不要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做那个传播者,更不要做那为了流量吃人血馒头的刽子手手上的那把刀!
对于本次“泡药沃柑”事件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讨论,说出你的看法。

植保科学原创文章,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转载请注明来源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094

帖子

1045 小时

在线时间

18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UID
244142
鲜花
20267 朵
农币
44243 枚
居住地
广西 北海 银海区 福成镇
专职
种植园主
发表于 2021-3-17 10: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玉林
归根到底还是违法成本太低,国内造谣传谣信谣太容易,哪怕是官方的辟谣也会被“高智商人群”成为坐实谣言的言论,“不是真的你们出来说啥呢”,不缺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思维
鸭吃砻糠鸡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http://www.yejiansheng.com
回复 支持 8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1万

帖子

2281 小时

在线时间

57

好友

★百户长★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爱心勋章

昵称
台州阳台种果树
UID
195290
鲜花
62475 朵
农币
200917 枚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21-3-17 1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这么一来。真的不敢去买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858

帖子

397 小时

在线时间

2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昵称
大痴
UID
213882
鲜花
9943 朵
农币
56846 枚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21-3-17 1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菏泽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只想知道澎湃新闻有没有造谣

点评

肯定不是造谣,我们自己种柑桔知道这些问题的猫腻。不过这只是一部分老板会这样搞。有点以偏概全了,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8 11:27
负责任的告诉你,报道太过于偏激,抓一个点大肆炒作,只有够轰动才有流量才能赚钱,至于你整个行业的死活,跟我澎湃新闻有半毛钱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7 13:23
没有造谣,不能说没有。只不过抓到个别现象,然后夸大其词,打倒一大片。现在缺的是送检报告,有时看到的只是表面现像然后你又不懂就大嘴巴。有些东西是可以用的国家有规定,现在缺的是送检报告,不管是啥新闻还政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7 11:22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39

帖子

264 小时

在线时间

1

好友

高中二年级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UID
57871
鲜花
493 朵
农币
8182 枚
居住地
江西 景德镇 乐平市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21-3-17 11: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景德镇
其他都没有现实操作性,唯一利大于弊的办法就是完全禁止泡药。树上可以保鲜五个月,摘了可以自然保鲜一个月,还要怎么香?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3

帖子

132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初中一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35966
鲜花
194 朵
农币
3510 枚
发表于 2021-3-17 1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中国人坑中国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就武鸣公告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解释而已,果子能久存,但耐不住奸商想低成本0损耗的用药保果子。

出口欧美?,那是欧美有全检有抽检,不合格全退,生鲜退回的意义是什么,那就是原地销毁,还能原路搬回内销?违法成本高当然品质保证也高。
国内呢,谁检测谁负责,有标准不用和厕纸有什么区别。违法的抓了能关几天罚多少?因为用药降低的损耗早赚回来了。

点评

Lfl
现在有钱了,亿万富翁与朋友整天喝上欧美与国内的高档酒,没几年喝死了,按有的人说法就是酒有毒了,不准生产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7 17:06
回复 支持 20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93

帖子

491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二年级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UID
307077
鲜花
-7 朵
农币
7590 枚
发表于 2021-3-17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犯罪成本太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3

帖子

132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初中一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35966
鲜花
194 朵
农币
3510 枚
发表于 2021-3-17 11: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与其辟谣,还不如杀鸡儆猴。狠抓违法,不求全抓,10个抓个7个,抓了就是10年,罚款百万。社会自然会考虑违法成本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390

帖子

863 小时

在线时间

1

好友

★溉帮★六袋长老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UID
277317
鲜花
14875 朵
农币
65484 枚
发表于 2021-3-17 1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
大痴 发表于 2021-03-17 10:57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只想知道澎湃新闻有没有造谣


没有造谣,也不能说有。只不过抓到个别现象,然后夸大其词,打倒一大片。现在缺的是送检报告,有时看到的只是表面现像然后你又不懂就大嘴巴。有些东西是可以用的国家有规定,现在缺的是送检报告,不管是啥新闻还政府应该做检测报告以正视听。我觉得有能力的邦友或是站方可以做不同浓度的实验送检报告,必竞是热度蹭下也不错。不能整天跟我一样只会喷。

点评

Lfl
看似越爱讲食品安全的,越是吃垃圾食品的人,越是容易上当的。我在马路边别人的采摘园经常看到这种人,头头是道,屁都不懂,贪点小便宜就上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7 17:36
如果没有,那就是澎湃新闻造谣了;如果澎湃新闻没造谣,那就是有这个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7 13: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12

帖子

121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42636
鲜花
456 朵
农币
11066 枚
发表于 2021-3-17 1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这应该不是造谣,而是现实存在,新闻报告很具体,有证据。具体多少普遍性未知。但这样的新闻人值得赞扬,对保护消费者健康,规范水果行业发展都有积极意义。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影响果农眼前利益就污称造谣。事实求是,改进发展才是硬道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万

帖子

882 小时

在线时间

117

好友

★溉帮★九袋长老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昵称
秃耳朵兔
UID
275120
鲜花
37644 朵
农币
180039 枚
居住地
山东 枣庄 山亭区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21-3-17 1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作为一个北方人从来没吃过真正熟透了的香蕉

点评

我这产地都要泡药水才能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7 22: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665

帖子

684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UID
346113
鲜花
8268 朵
农币
16797 枚
发表于 2021-3-17 1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
应该抓起来坐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573

帖子

1551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溉帮★六袋长老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UID
284456
鲜花
13907 朵
农币
77721 枚
居住地
山东 济宁 曲阜市
专职
种植园主
发表于 2021-3-17 12: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超标,起范围用药客观存在,不懂常识的谈药变色的过敏行为也存在,所以要客观中正的看问题,不要从这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305

帖子

2126 小时

在线时间

75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昵称
龙果漂湘
UID
73189
鲜花
5064 朵
农币
5112 枚
居住地
湖南 永州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21-3-17 12: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永州
呵呵,身在产区,这个规则还要造谣吗?早就见怪不怪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823

帖子

1049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UID
314269
鲜花
8264 朵
农币
46901 枚
居住地
四川 泸州
专职
种植园主
发表于 2021-3-17 1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这还能有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835

帖子

2064 小时

在线时间

7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UID
240288
鲜花
4053 朵
农币
25873 枚
发表于 2021-3-17 1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吉安
我还是要为那位记者点赞!动利益比动灵魂都难,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但有些洗果厂仼意加大抑菌剂用量及安全间隔期问题还是存在的(广西果协也承认),我们应当加大监管力度而不是一味洗白,台湾香蕉六倍超标事件人家洗白了吗?下架!当年毒奶粉也是个别厂家,难道记者为了整个奶粉行业不该报道?是的,柑桔行业的健康发展在于监管和自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858

帖子

397 小时

在线时间

2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昵称
大痴
UID
213882
鲜花
9943 朵
农币
56846 枚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21-3-17 1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菏泽
晓曼果园 发表于 2021-03-17 11:22
没有造谣,也不能说有。只不过抓到个别现象,然后夸大其词,打倒一大片。现在缺的是送检报告,有时看到的只是表面现像然后你又不懂就大嘴巴。有些东西是可以用的国家有规定,现在缺的是送检报告,不管是啥新闻还政府应该做检测报告以正视听。我觉得有能力的邦友或是站方可以做不同浓度的实验送检报告,必竞是热度蹭下也不错。不能整天跟我一样只会喷。

如果没有,那就是澎湃新闻造谣了;如果澎湃新闻没造谣,那就是有这个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094

帖子

1045 小时

在线时间

18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UID
244142
鲜花
20267 朵
农币
44243 枚
居住地
广西 北海 银海区 福成镇
专职
种植园主
发表于 2021-3-17 13: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
大痴 发表于 2021-03-17 10:57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只想知道澎湃新闻有没有造谣

负责任的告诉你,报道太过于偏激,抓一个点大肆炒作,只有够轰动才有流量才能赚钱,至于你整个行业的死活,跟我澎湃新闻有半毛钱关系?

点评

只看到果农在抱怨澎湃新闻曝光这个事,没看见谁说要整改这些“个别现象”,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7 13:32
鸭吃砻糠鸡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http://www.yejiansheng.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858

帖子

397 小时

在线时间

2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昵称
大痴
UID
213882
鲜花
9943 朵
农币
56846 枚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21-3-17 13: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菏泽
生生入耳 发表于 2021-03-17 13:23
负责任的告诉你,报道太过于偏激,抓一个点大肆炒作,只有够轰动才有流量才能赚钱,至于你整个行业的死活,跟我澎湃新闻有半毛钱关系?

只看到果农在抱怨澎湃新闻曝光这个事,没看见谁说要整改这些“个别现象”,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53

帖子

1162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329820
鲜花
304 朵
农币
10304 枚
发表于 2021-3-17 14: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周口
我就想知道这个药有没有按规定使用,是不是在间隔期就销售。中国食品看就别吃,吃就别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4-6-3 06:47 , Processed in 0.066113 second(s), 9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