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8|回复: 4

水稻恶苗病防治措施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73

帖子

26 小时

在线时间

4

好友

初中一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6007
鲜花
898 朵
农币
3623 枚
居住地
河南 郑州 金水区 花园路街道
专职
农技推广
发表于 2017-5-16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水稻恶苗病又称公秧,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恶苗病菌寄生或附着在种子上,种子带菌是恶苗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不久幼苗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


水稻恶苗病防治措施.jpg


  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一月左右出现病株,病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下部几个茎节上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物,后变成淡红色,有时是黑色的小点。病株抽穗后剑叶开张角度比正常株大。重病在孕穗期枯死,轻病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叶鞘上长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病粒谷壳的内外颖合缝处,着生有浅红色霉层。


  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水稻恶苗病的病菌在谷粒和稻草上越冬,次年使用了带病的种子或稻草,病菌就会从秧苗的芽鞘或伤口侵入,引起秧苗发病徒长。带病的秧苗移栽后,把病菌带到大田,引起稻苗发病。当水稻抽穗开花时,病菌经风雨传到花器上,使谷粒和稻草带病菌,循环侵染为害水稻。


  防治措施:


  防治水稻恶苗病重点放在种子上入手。


  一是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应选择无病或发病轻的田块,单打单收。


  二是种子要做到严格消毒。用50%的多菌灵100克,加水50公斤浸种;或35%的恶苗灵120克,对水50公斤浸种40公斤;或25%施保克、25%使百克、25%菌威均为同一类药剂,分别用10毫升对水50公斤浸稻种40公斤,浸种时间不低于48小时。药液浸种必须注意的是,液面一定要高出种子层面15~20厘米,供种子吸收。同时,在浸种过程中,药液面保持静止状态,中途不能搅拌,也不能重复使用,以保证闷死病菌。


  三是发现病株及时拔除。不管是在秧田还是大田里,发现病株应及时拔掉,防止扩大侵染。


  四是对于病植株稻草进行处理。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能随便乱扔,也不能堆放在田边地头,不能作种子催芽的覆盖物,不能用来捆扎秧把,可集中高温堆沤,严重的用火烧。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100

帖子

277 小时

在线时间

9

好友

★溉帮★六袋长老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UID
341210
鲜花
14256 朵
农币
95693 枚
发表于 2020-10-16 1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997

帖子

3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UID
342270
鲜花
9816 朵
农币
65415 枚
发表于 2020-10-31 05: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996

帖子

64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UID
343016
鲜花
7964 朵
农币
64243 枚
发表于 2020-11-11 18: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848

帖子

10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UID
343014
鲜花
7662 朵
农币
64073 枚
发表于 2020-11-11 1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4-6-1 18:59 , Processed in 0.040838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