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危害特点
以幼虫为害嫩梢,仅为害枝梢的顶芽。幼虫吐丝将数片嫩叶缠缀成虫苞,并啃下叶背茸毛做成筒巢,潜藏入内,仅在取食时身体露出巢外。为害后期顶梢卷叶团干枯,不脱落。
 顶梢卷叶蛾为害状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8mm,全体银灰褐色;前翅前缘有数组褐色短纹;基部1/3处和中部各有一暗褐色弓形横带,后缘近臀角处有一近似三角形褐色斑,此斑在两翅合拢时并成一菱形斑纹;近外缘处从前缘至臀角间有8条黑色平行短纹。卵扁椭圆形,乳白色至淡黄色,半透明,长径0.7mm、短径0.5mm;卵粒散产。幼虫老熟时体长8~10mm,体污白色,头部、前胸背板和胸足均为黑色,无臀栉。蛹体长5~8mm,黄褐色,尾端有8根细长的钩状毛;茧黄色白绒毛状,椭圆形。
 顶梢卷叶蛾成虫  顶梢卷叶蛾幼虫  顶梢卷叶蛾蛹
发生习性
顶梢卷叶蛾在辽宁、山东、山西等地1年发生2代,在北京、江苏、安徽、河南等地1年发生3代。以2~3龄幼虫在枝梢顶端卷叶团中越冬。翌年早春苹果花芽展开时,越冬幼虫开始出蛰,早出蛰的主要为害顶芽,晚出蛰的向下为害侧芽。经24~36d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团作茧化蛹,蛹期8~10d。在1年发生3代的地区,各代成虫发生期为: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旬至6月末发生,6月中旬为第1代幼虫初孵盛期;第1代成虫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发生;第2代成虫在7月下旬至8月末发生。每头雌蛾产卵80~90粒,卵多散产在当年生枝条上部叶片背面的多茸毛处。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春梢,第2、3代幼虫主要为害秋梢,10月上旬以后幼虫在顶梢卷叶内结茧越冬。成虫有趋糖蜜性,夜间飞行、交尾、产卵。幼虫孵化后爬至梢端,吐丝卷叶,藏在其中,取食爬出,食毕缩回。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早春刮除树干和剪锯口处的翘皮,消灭越冬的幼虫。在果树生长期,可结合疏花疏果及夏剪,用手捏死卷叶中的幼虫,减轻其危害。
(2)生物防治。在越冬代成虫产卵盛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进行防治,方法是:根据顶梢卷叶蛾性外激素诱捕器诱蛾数,在成虫出现高峰后第3d开始放蜂,以后每隔5d放蜂1次,共放蜂4次。每次每株树放蜂量分别为:第1次500头,第2次1000头,第3、4次均为500头。另外也可喷施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防治幼虫。其他天敌昆虫包括:拟澳赤眼蜂、卷叶蛾苹腹茧蜂、卷蛾绒茧蜂、多种捕食性蜘蛛等。
(3)化学防治。严重果园可在萌芽初期全园喷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晶体60~80倍液,杀灭越冬害虫。常规管理落花后是防治越冬代幼虫的关键期,6月中旬是防治第1代幼虫的关键期,8月是防治第2代幼虫的关键期。依据田间观测,越冬幼虫出蛰期和各代幼虫孵化期是药剂防治的重点时期。在结果树上,防治指标是每百叶丛有虫2~3头,可作为参考。常用药剂有: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0000~12000倍液、1%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000~4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2000~30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2000~3000倍液、20%虫酰肼悬浮剂1000~1500倍液、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000~3000倍液,另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等也对害虫有防治作用。
 顶梢卷叶蛾防治技术图谱
声 明:本文作者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闫文涛、仇贵生、岳强、张怀江、孙丽娜等,感谢果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对《中国果树》的大力支持。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和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中国果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