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近日,市民刘女士发现刚读小学的女儿琪琪居然来了初潮,刘女士把女儿送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检查,诊断为“性早熟”。为何女儿好端端的就“性早熟”了呢?经医生讲解得知,琪琪特别喜欢吃水果,由于家里条件不错,刘女士就经常爱买个头大色泽艳的反季水果给女儿吃,医生表示,这正是造成琪琪“性早熟”的原因。那么,消费者购买反季节水果是否安全?反季节水果和催熟的水果是一回事儿吗?为解决疑虑,记者采访了四川农业大学林学系教授刘应高。
农药催生反季节水果
按照时令,三四月份通常是水果青黄不接的时节,但是记者在大大小小的水果店里看到,西瓜、草莓、芒果、葡萄、香蕉、菠萝、猕猴桃、圣女果……反季节水果应有尽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不法商贩在利益驱动下用激素催生出反季节的问题水果,使消费者对反季节水果心存疑虑。
“催熟的做法并不是什么秘密。”刘应高诉记者,像芒果、香蕉等果品,一些商贩的做法就是将水果在半生不熟的时候摘下,然后运到销售地进行催熟。这些不法商贩通常超标使用膨大素(多为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红素、防腐剂、剧毒农药来催熟水果。夏天的西瓜每斤只卖三四角,而冬天就可以卖到二三元。所以一些商贩采用缩短水果的正常生长周期,多上市、早上市来牟取暴利。有的即使正当时令,也有果农为了提早上市而人为催熟,其中违规的手法具有很大的隐秘性。
刘应高说,使用了催熟农药的水果果肉口感僵硬,口味很淡,过量食用后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还会影响肝肾功能。催熟的水果损失了香甜风味是小事,问题是这些激素类化学物质对儿童的成长发育非常有害。
而一些不法小商贩在水果上市销售前用
乙烯催熟是常用的方法。催熟所使用的乙烯如果是微量的,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果为了使水果提前上市卖好价钱,将成熟期较远的青果催熟,则需要大量乙烯,这样的水果吃后就对人体有害。比如市面上部分外观黄亮,吃起来有生味的香蕉就是采用大量的乙烯或其他化学物质催熟的。
什么是真正的反季节水果
那么,市面上销售的反季节水果和催熟水果有什么区别?据刘应高介绍,所谓反季节水果,就是人为制造小环境、小气候条件,营造合适的湿度、温度、土壤条件种植的水果。比如传统的番茄种植是春天播种,初夏供应市场,但如用温室栽培,可以提前到春季上市。这样严格按照规定栽培的反季节水果和蔬菜,足期生长,其品质和正常水果没有太大的区别。
消费者怎么才能识别正常的反季节水果呢?刘应高告诉记者,在超市购买的反季节水果,应该是比较安全的。目前,为了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四川省加强源头治理,对农产品实现正规包装上市;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扩大农产品质量追溯范围,同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检测体系建设,依法加强市场监管。构建市级检测中心、区县级区域检测站和大型生产基地(企业或批发市场)检测点三级检测体系,实现定量与定性、快速与便捷的检测网络,因此消费者在超市基本能购买到安全放心的产品。
怎样识别问题水果
刘应高称,消费者买水果时首先要看水果的外形、颜色。自然成熟的西瓜,由于光照充足,瓜皮花色深亮,条纹清晰,瓜蒂老结;催熟的瓜皮颜色鲜嫩,条纹浅淡,瓜蒂发青。其次,通过闻水果的气味来辨别。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能闻到一种果香味;催熟的水果不仅没有果香味,甚至还有异味。催得过熟的果子往往能闻得出发酵气息,注水的西瓜甚至闻得出自来水的漂白粉味。再有,催熟的水果有个明显特征,就是分量重。同一品种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的、注水的水果同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要重很多,很容易识别。
比如:“外强中干”的草莓。中间有空心、形状畸形不规则且又过于硕大的草莓,外表的奇异可能会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然而,这类草莓除极少属于高产新品种外,一般都是使用过量激素所致。用了催熟剂或其他激素类药物的草莓生长周期短、颜色鲜艳,但固有的香味却减少了,吃起来缺少甜味,如同嚼蜡。
用二氧化硫熏制香蕉。香蕉由于含有丰富的维他命和矿物质,还具有多种药用功效,非常受市民欢迎。但不法商贩为了让香蕉表皮变得嫩黄好看,用过量二氧化硫来催熟,看上去鲜嫩欲滴,但果肉吃上去是硬硬的,一点也不甜。众所周知,二氧化硫对人体是有害的。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加热加温熏熟。西瓜成了“毒瓜”。作为生津止渴的佳品,西瓜如今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选购反季节西瓜一定要当心。市面上存在着超量使用催熟剂、膨大剂及剧毒农药催熟的西瓜,吃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毒瓜”特征是瓜皮黄绿,条纹不均匀,瓜瓤特别鲜艳,瓜子却是白色的,吃起来没有甜味。此外,对那些6至10公斤的超重西瓜(正常为4公斤左右)、歪瓜畸果、口感特殊甚至有麻舌感的西瓜,消费者也得格外注意。
会变色的葡萄。消费者选购葡萄基本上都是看颜色,认为紫的总是比较甜。于是一些不法商贩和果农使用化学药剂,用水按比例稀释后,将没有成熟的青葡萄放入稀释液中浸湿,过一两天青葡萄就变成紫葡萄。
来源:市场与消费报 (本报记者 王瑜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