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阿里、京东、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大佬都纷纷进入农业领域,想改变传统农业现状,或者说延伸自己的产业。
面对农业大金矿,华为也不甘示弱,终于出手了,正式进军农业。

解决全球饥荒问题
不亏是中国伟大的企业。华为做农业的目标也很伟大:解决全球饥荒问题。
数据统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预计将突破85亿。解决全球粮食的供给,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人类在索取食物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使得环境承载力到了几近崩溃的边缘。
另外,通过部署仅适用于某项农业生产环节的解决方案,规模经济难以实现。此外,农业联网业务和解决方案有限,数据收集、整合和管理缺乏标准,也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因此,智慧农业将成为世界农业的“救命稻草”。

之前,有人说要学习华为,到底华为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认为,华为有2项值得学习,一个是华为的的管理思想;另一个就是华为的技术。
华为知道,想要切入农业领域,技术才是农业需要的。
早在2017年10月份,华为X Labs近日发布了智能农业白皮书——《联网农场智慧农业市场评估》,重点阐述了运营商在通过智能农业助力数字化转型的市场发展潜力。其报告指出,到2020年,智慧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亿美元增长至2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3%。

同时该报告,还指出智能农业丰富的IoT应用给运营商带来了市场机遇。其中包括精准耕作,可变速率技术,智能灌溉,无人机,智能温室,产量监测,畜牧监测,支付系统,信息平台和农业贸易平台等。
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一直是农业强国,而“联网农场”是农业的未来,这一理念必定在农业领域掀起一场巨大的革新。“联网农场”潜力无限。
华为农业布局突破口:袁隆平的“海水稻”
在农业领域,华为需要证明做农业的“可行性”!
另外,解决全球饥荒问题,先从“粮食安全”开始。
目前,袁隆平的“海水稻”的事业如火如荼,也是华为选择合作伙伴的的关键。
据了解,我国有15亿亩之多的盐碱地,而耕地只有18亿亩。袁隆平院士团队正在推动从15亿亩盐碱地里改造出1亿亩的良田,而且要种上水稻——“海水稻”,也就是一种耐盐碱地水稻。

按照,袁隆平院士说,按改良后每亩产量300公斤来计算,改造1亿亩盐碱地,可以多供给300亿公斤粮食,这相当于湖南省的全年粮食总产量,能够多养活8000万人口。
据悉,华为与袁隆平双方将共同研发并向客户提供农业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计划今年在国内部署两到三朵“沃土云”,位于青岛城阳的沃土云平台已经基本搭建完成进入试运行状态。
另外,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透露,盐碱地改良的核心技术是“四维改造法”,包括培育新的水稻品种、对植物和土壤进行调节,整套方法的基础是“要素物联网系统”,华为正在参与这一建设。
华为方面解释,这一技术除了改造盐碱地,还可以对现存的18亿亩耕地进一步优化。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 作者:陈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