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本文还有一个副标题:读“投身农业5年,除了一身疲惫只剩下一屁股债,出路在哪里?”一文有感
链接:来自花果飘香的文章 2016年底,网名水果痴的邦友在水果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谈谈农业的路,说说农业的出路,我这几年做农业的总结》。这篇文章在花果飘香公众号上转载,得到了许多农业从业者的共呜,作为一个农业的从业者,自然感同身受。文章中的原因其实大家也比较清楚,内容也说得很明白。但我认为,如果仅仅是这样的简单,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却一直重复着这样的故事。有人说,人类正是因为善于总结和历史中吸取教训,才不至于过份地掉进同一个坑里。然而在农业这个地方,类似的如文章中的忠告不计其数,而事实却如我的标题所写,许多投身农业的人,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就错了。很多朋友甚至认为,交学费是从事农业的门槛,为什么你能够例外? 对于一个五年来,坚持继续从事农业的人来说,是值得敬佩的。 也许对这水果痴而言,大家可能认为现在是失败的。但如果再过二年,这位朋友赢利了,成功了,这些苦难也许就成了一种财富。但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却有更多的人没有坚持到最后,或者根本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可能,只能留下自己曾经奋斗过的豪言而矣。 正如文章说言,每年都在投入,每年都在失望之后把希望寄托在下一年,然后每年的年底都在收获越来越多的债。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我认为问题出在我们自己。在农业这个行业来说,天是共同的天,地是你选的地,人是你叫的人,如果说唯一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你自己。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并不善于把自己当作最主要的原因。 清扬还有篇文章是:
很多农业中失败的原因,可以归节为客观因素,气候不好啦 ,市场变化了,资金不足了,人为破坏了,政策不稳,人脉不够。但我认为所有这些都是可以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因为我们其中的经营者对自己缺乏必要评估,有时说得难听点是缺乏自知之明。如在进入农业前,喜欢听专家说的,以为来个专家就能够送你登上成功的路径,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吃到个好吃的水果,就认定就能赚钱,直接进入农业的也很多。大手一挥,先包个百亩千亩的也有人在,他还没想好种什么。至力于让全中国人都吃上有机蔬菜的朋友也有不少。请个教授或专家取个好听名字,就认为自己种的东西就一定能卖高价等等。这样的人,自然从江的这边下水,没有从江的那边上岸,农业的规律和市场的风险自然让这些朋友顺江而下,被冲到了失败的海洋里。
相对于过分自信,还有一种就是自蒸馒头白的心理,许多人总认为农业不就那么点破事吗?我种了10亩不是很好吗?种个100亩自然也不在话下。这里最主要的是没有理解自己做得好不等于你请人就能做好。也许有些人是种植的好手,自己也很勤劳,但当他有100亩,或者更多的时候,他自己再勤劳也忙不过来了,这时他需要请人工,帮他一起做。他已经成为老板,他的收入已经不是自己做做赚点劳务钱,而是需要别人帮他赚钱了,当我们这位经营者没有组织管理能力,还是按照自己原种10亩地一样的管的时候,他会发现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样发展,销售成为重点,协调雇工的关系,激发别人的积极性,合理制订工资制度,培育客户,维护市场等等这些事情,已经超出了原来种的范围。这不比开一家小工厂容易,因此我认为没有一定的组织水平,或者直白地说当好一个小老板的潜质,去规模化的经营农业,确实是难为他了。
很多人说中国农业的环境不好,劣币驱逐良币,土地流转时间短,预期差,政策不稳定,乡村的地域化倾向严重,土地质量不高等等,确实给从事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带来了困难。特别是我国还有大量的零星种植户或者说副业型种植户,并且拥有具大的产能,这对规模种植具有较强的冲击,这个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散户,种植几亩地,特别是水果类,他们利用早上早点,晚上晚点的时间,可以很好的打理,劳动力不要钱,土地没有成本,就是一些直接的农资投入,只要收入高于这些投入,就意味着获得了劳动报酬收益,区别在于这个收益多一点还是少一点。我在自己一篇文章中说沃柑会在未来的时间降到1元,这不是预测价格,下到1元是必然会出现,预测的是时间。对于这些散户来说,一元的价格也能获得亩收入数千元的收益,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对于我们规模种植者来说,这个价格会要了他的命,这就是区别。我认为以自有劳动力为主的农业种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以雇工来经营农业则是一种事业或者说是一项投资,而很多入行的人,往往把投资农业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那么出路在那里?文章中提到出路是做精品。对于这一点,我同意,一个投资农业种植的还是把农业种植当作生活方式的人,精品不仅可以满足他的事业成就感,也是把自己与散户区分开来,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的手段。但同时我也认为,仅仅是精品还少了点什么。
我认为,对于至力于从事农业的人,并不一定要从事种植业。在很多时候,许多人的观念是农业就是种东西,当然这里说的是水果,好象不种水果你就不能感受水果的魅力一样。而我认为,许多人并不适合去种植,很多时候你可以把种植的机会让给一直在种的父老乡亲们,你可以从事相关的服务业,你可以为他们的水果去寻找市场,可以做加工,可以提供技术支撑,可以组织合作社开展分级服务,帮助把控质量等等。其实大家也明白,正是因为我们中国果业的第三方服务水平较低,也成为我们水果竞争力不强的最主要原因,我们向往有日本这样的服务组织,能够让农户专业种植,专业销售,合作共赢。 其实我一直认为,农业服务业可以容纳更多的人,也一样能够实现对农业的那份情怀。而更重要的,农业服务业是可以做得很大。 我认为精品这个概念,确实符合消费升级过程中对于优质水果的需求,但事实上,真正做得做不成精品往往依然取决于种植者自己,精品既是技术上的产品,更是观念上的产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入行农业的人的出路,我认为是正视自己,改变自己。我始终认为,一个果园的成功,必然是经营者的成功,一个水果精品的背后,必然是经营者的匠心和情怀,一个品牌的背后,体现着执有者的人品和追求。 虽然对于许多人来说,依然在寻找出路,也许不能改变现状,我认为可以改变自己。放弃冲动,理性对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家之言,有感而发,敬请指教。
后记:也许很多人会说我这样的文章幼稚,其实我也承认。但不管是否幼稚,至少说明了我的一种想法,或者说是观点,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表达。我觉得通过交流,我可以获得别人的想法,这是一种收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蔫,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抛砖是一种姿态,引玉是目标,希望能够结交到更多的老师。
作者简介:邱立军 浙江舟山人 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悠果农业主创。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