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3|回复: 2

作物根的问题,还要从根本说起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45

帖子

164 小时

在线时间

35

好友

高中二年级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昵称
金阳开心果
UID
198286
鲜花
4597 朵
农币
7258 枚
专职
种植园主
发表于 2018-3-28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俗话说的好,白根有劲、黄根保命、黑根有病、灰根要命。说起来简单易懂,可你知道其中蕴含的道理吗?
一、白根有劲
白根一般都是新根或是老根的尖端部分,这些根泌氧能力强,能使周围的土壤呈氧化状态,形成一个氧化圈,将其周围的可溶性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沉淀,使其不聚积在根的表面,保持了根的白色。白根有很强的生理功能,生命力和吸收能力都很强,所以说白根有劲。
二、黄根保命
黄根一般出现在老根和根的基部表面。这些根因为老化,外皮层细胞壁增厚,三价铁沉积在根上,成为黄褐色铁膜。这层铁膜有保护作用,可防止有毒物质浸入根的内部,但这种根系吸收能力大大减弱,所以说黄根保命。

三、黑根生病
长期淹水以后,由于土壤内氧气不足,二价铁较多,同时,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产生硫化氢等一系列有毒物质。当硫化氢和二价铁相结合时,便生成硫化亚铁(黑色)沉淀在根表,使根变成黑色。这种根生理机能进一步衰退,所以说黑根生病。

四、灰根要命
若土壤缺少铁元素,硫化氢得不到消除,能抑制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功能,使根中毒死亡。硫化氢中毒症状是,拔起根系观察根系呈灰色水渍状,有臭鸡蛋气味,所以说灰根要命。
任何作物都是根生而生、根亡而亡,健壮发达的根系是作物生长和高产的基础。在土壤问题频出的当今,只有做好作物的养根、护根、壮根工作,才能取得高产高效。总结起来有六大举措可保证作物“根深叶茂、健壮高产”。
1、调节耕层土壤PH值
长年的不合理施肥,导致耕层PH值变化,是当今土壤问题发生的根源。改善土壤PH,合理选用土壤调理剂。
2、增施有机质
有机质是沃土上选,作用是松土,透气,形成团粒结构,保水,保肥,提高微生物活性,促进根系发育。
3、增施生物菌肥
活化土壤,解决土壤板结问题,为作物提供全价养分,并能防治根部病害,防病,以菌抑菌,可减少土壤中有害菌或有害生物,减少病虫害,增产效果显著!
4、合理排灌
建议采取小水勤浇或微灌或滴灌方式,同时保护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利于根系生长。同时,露地作物在雨季排水系统同灌水系统一样重要,防涝灾,防死根。
5、冲施肥优先选择对土壤环境友好的功能性产品
功能性水溶肥,含腐植酸或氨基酸,对于补充有机质、提高地温,提高土壤透气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养根、护根、壮根,都有积极的意义。
6、中耕松土
农谚云“锄头下有水有火”,意思是说,锄地(中耕松土)提高作物耐旱性(有水),同时有效提高地温(有火)。特别是作物幼苗期,根系发育尚未完全,中耕松土是提高地温,增强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发育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b3119313b07eca80a00d9bde9a2397dda14483fb_副本.jpg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612

帖子

585 小时

在线时间

3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271384
鲜花
4689 朵
农币
12563 枚
发表于 2018-3-28 20: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280

帖子

873 小时

在线时间

5

好友

大学毕业生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昵称
老顽童
UID
126614
鲜花
1558 朵
农币
13054 枚
居住地
湖南 邵阳 北塔区 新滩镇街道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8-3-28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邵阳
惭愧啊,玩了十年盆栽,对根与土的了解太少!长知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5 13:50 , Processed in 0.065055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