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门前高喊‘灌香糖’”。这“灌香糖”就是糖炒栗子,其美味是相当诱人的,此时又到满街“灌香糖”飘香的季节了。 祖先食栗有4000年的历史,以燕山所产为最好。“糖炒栗子”之称始于何时,史籍中未见确切记载,有的说始于元代,有的说始于清代。从史料记载来说,清代文人笔下的炒栗子最具生活气息。 到了民国时期,糖炒栗子已成为北京四九城著名的特色美食。尤其进入冬季,京城的主要街道上大多有卖炒栗子的。特别是东四、西单、鼓楼、前门、花市、东安市场等街市上,每逢初冬至春节期间无不飘满糖炒栗子甜香的味道。 前门大街还有几家卖糖炒栗子的老字号,五牌楼南路东有“通三益”,大栅栏西口路北有“聚顺和”,大蒋家胡同西口外路东有“信义源”,这些老字号炒出的栗子“中实充满,壳极柔脆,手微剥之,壳肉易离而皮膜不粘。” 一些大户人家多讲究吃这些老字号炒制的栗子。据说,“通三益”当年曾专为清宫进奉糖炒栗子。因为袁世凯的五姨太杨氏特别喜欢吃糖炒栗子,袁世凯曾专门差人到“通三益”去买栗子。 栗子除了味道可口以外还有能起到药物的作用。栗子入药始于南朝,最小者为茅栗,最大者为板栗,圆如弹,皮厚。味如胡桃者为石栗。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有人内寒,暴泻如注,令人煨栗二三十枚,食之而愈。肾主大便,栗通肾,于此可验。《经验方》云:治疗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日食十余个。再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 宋代苏东坡晚年腰腿痛,他懂医,且重视食疗,于是他养成暮年食栗习惯。每天早晚将栗放在嘴里嚼出白浆,然后分几次慢慢吞咽入腹,久而久之,其病自愈。据传说就连慈禧太后也常食用栗子面粉、冰糖蒸的栗子糕,以补肾强腰。 老北京的糖炒栗子讲究现炒现卖,所炒制的栗子以“宽城板栗”为首选。早年间多是在干果店门前垒有个炉灶,架起大铁锅,然后将挑选好的生栗子与铁砂放入锅内用铁锹翻炒,并撒上些饴糖汁,待炒熟后倒入木箱并以棉垫盖严,随后高声吆喝:“唉,宽城的栗子咧!糖炒栗子哟!”这样现炒现卖的热栗子颇受老北京人的青睐。 糖炒栗子在这么多年的传承中,制作技术得到了日益完善,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现在正值秋季,恰是吃糖炒栗子最好的季节,看到此你有没有想出门买一份回来解解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