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上期我们介绍了益鸟对防治害虫的重要性,如果无花果园中有一定数量的益鸟后,对防治天牛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对于已经蛀干进去的幼虫无能为力。而且当食物不足时,成熟无花果会成为鸟类的食物。 所以本期介绍2种天牛的天敌昆虫。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是一项特殊的防治方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我国天敌昆虫的扩繁与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从国外引进的防治苹果绵蚜虫的日光蜂,防治吹绵蚧的澳洲瓢虫、孟氏隐唇瓢虫,防治温室白粉虱的丽蚜小蜂,防治李始叶螨的西方盲走螨,防治二斑叶螨的智利小植绥螨,防治松突圆蚧的花角蚜小蜂,防治天牛的管氏肿腿蜂和川硬皮肿腿蜂等。70年代以来,我国已成功地人要大量饲养赤眼蜂、平腹小蜂、草蛉、七星瓢虫、丽蚜小蜂、食蚜瘿蚊、小花蝽、智利小植绥螨、西方盲走螨、侧沟茧蜂等捕食或寄生性天敌昆虫。也已有许多研究工作的基础,但目前真正投入大规模生产的仅赤眼蜂、平腹小蜂。 天牛幼虫能在树干里‘挖地道’,这些‘地道’蜿蜒曲折,并有排气孔、排粪孔等。 一只天牛幼虫一生可以挖90-210厘米长的‘地道’,一生的蛀食量相当于10-12厘米长的木材。天牛幼虫危害树木时都钻在树干中间,因此不能像防治吃叶子的害虫那样直接喷洒药水,要把药水浸在棉花里,再把棉花塞进虫孔,这样防治起来很费劲,而且效果也有限。药水必须是中高毒农药,与生态保护的原则相悖。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天生就是“天敌昆虫”,它们把卵产在天牛幼虫体内,卵在天牛幼虫体内孵化成幼虫后,就会一点一点吃掉天牛幼虫。 这些“天敌昆虫”怎么寻找到天牛幼虫? 肿腿蜂和花绒寄甲都是个体很小的昆虫,它们能“搜索”各种气味,尤其喜欢天牛幼虫散发出的气味。在繁殖季节,“天敌昆虫”们搜索到天牛幼虫气味后,就会钻入天牛幼虫所挖的“地道”,用尾部的蜇刺刺穿天牛幼虫,从而把卵产在天牛幼虫体内。 为何现在引入“天敌昆虫”? 天牛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年5-7月是天牛成虫盛发期,同是也是繁殖高峰期。成虫产卵后,很快便会孵化,初龄幼虫就蛀入树干,首先在树的皮下层取食,等稍大一点就钻入木质部。 而“天敌昆虫”肿腿蜂和花绒寄甲,从5月起也进入繁殖高峰期,这期间引入天敌昆虫的虫卵,可以很快孵化。当成虫开始繁殖时,也正是天牛虫卵孵化高峰期,这样有利于天敌昆虫寻找到更多的天牛幼虫。 害虫被消灭后,这些益虫咋办? 没有害虫吃,它们会不会转而吃树叶?像花绒寄甲的成虫,只以枯枝、落叶和树干的老表皮为食。这些益虫的数量会根据害虫的数量自我调节,达到生态平衡。”
花绒寄甲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同物异名D. longulus Sharp原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坚甲科Colydiidae,后独立出来成为穴甲科Bothrideridae昆虫,别名花绒坚甲、花绒穴甲、木蜂寄甲和缢翅寄甲等,2004年杨忠岐认为这种甲虫为寄生性昆虫,故将其中文名改为更能反映其生物学习性的名称--花绒寄甲。花绒寄甲是星天牛类(包括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nobilis 、光肩星天牛A. glabripennis和星天牛A.chinensis)昆虫的重要天敌。其寄主除星天牛类外,已知还有2目3科12种,包括膜翅目的黄胸木蜂、鞘翅目的六星吉丁、十班吉丁、合欢双角天牛、锈色粒肩天牛、云斑白条天牛、桑天牛、栎山天牛、刺角天牛等。可谓是天牛的“天敌”。 花绒寄甲在寄生天牛幼虫时,会将卵产于天牛幼虫虫道外附近的树皮裂缝中,幼虫孵化后,依靠发达的胸足迅速爬行寻找寄主天牛,当找到天牛幼虫后,便立即在这些寄主的体节间或翅下开始咬食,并释放出一种毒素将其麻痹,一旦咬破表皮便将头都插入寄主体壁取食体内物质,5-9天内就将它吃光了。 花绒寄甲的成虫,大约有5-11毫米长,身体黄黑相间,披覆着黑色绒毛,成团聚集时,会令初次见到的人轻微哆嗦一下。花绒寄甲的成虫可算得上是昆虫界的寿星了,能顺利越冬,还能活6-8年。今年产卵寄生在害虫身上,明年同样可以发挥作用,比只能管一阵子的农药效果强大多了。
管氏肿腿蜂雌成虫 管氏肿腿蜂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肿腿蜂科Bethylidae,是许多钻蛀性害虫幼虫和蛹的体外寄生蜂。这些小虫虫看上比蚂蚁中的工蚁细瘦许多,学名叫管氏肿腿蜂,是一种体外寄生蜂。别看它个子小,对付天牛类害虫效果显著。它们爬出试管后,钻蛀能力特别强,能穿过充满虫粪的虫道寻找到寄主天牛。然后将尾刺蜂毒注入天牛将其麻痹;而后拖到隐蔽场所守卫警戒,通过取食天牛体液补充营养,为产卵做准备,随后哺育幼虫。 其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如下: 卵:肾形,长0.3-0.4mm,由透明逐渐变为乳白色。 幼虫:头尾尖,椭圆形,头部吸附在寄主体表吸取营养。 茧:成蜂将老熟幼虫集中,雌虫吐丝结茧,雄虫化蛹。 成蜂:黑色,小型,雌蜂无翅,体长3.5-5mm;雄蜂有翅,体长2.6-3.4mm。
管氏肿腿蜂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江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省份,是利用本土天敌防治钻蛀性害虫的最佳选择之一。
寄主范围 管氏肿腿蜂寄主种类多、范围广,包含鞘翅目、膜翅目和鳞翅目的50余种昆虫。其中天牛类如:松墨天牛、青杨天牛、双条杉天牛、桑天牛、星天牛等,小蠹虫类如:大理窃蠹、二齿茎长蠹柏肤小蠹等,其他钻蛀性害虫如:杨干象、杨黄星象、六星吉丁虫、柠条豆象等。 作用方式:肿腿蜂成蜂在寄主蛹体外寄生产卵,幼虫吸取寄主蛹体液而发育、化蛹结茧、羽化,寄主因而死亡。
效果显著: 统计天牛羽化孔的数量,和往年的羽化孔数量相比有显著的减少。或者在8月中下旬剖开部分树段,会发现被寄生的天牛幼虫或蛹(或者残体)。 持效期长:管氏肿腿蜂生活力强,持续压低虫口数量。 寄生率高:管氏肿腿蜂的搜索能力强,攻击力大,寄生率高。 绿色安全:无污染、无残留、对环境、作物、天敌安全。 简单方便: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人力成本。 使用方法
释放时间:选择天牛幼虫期和蛹期,该时间段一般为4月下旬~5月上旬和7月下旬~8月上旬。 释放方法:单株释放或隔株释放。先在树干上1.5~2 m处嵌入一颗钉子(钉头上扬),然后打开管盖,倒扣于钉子固定在树干上即可。
释放数量:天牛的单虫危害面积平均在100-150cm2/头,根据树木主干的表面积计算和实际观察到的可能存在天牛数量,然后根据6:1的蜂虫比释放管氏肿腿蜂。
环境条件:环境温度在24℃左右,选择晴朗的天气释放。
注意事项 在释放时注意自身保护,防止管氏肿腿蜂的蛰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