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持续低温天气或给荔枝成花带来转机,近十天管理是关键
2017-02-09 农财网荔枝龙眼通
近日,荔枝成花难成为荔枝产业圈内热议的话题,昨天推送了重磅|广东部分产区桂味荔枝成花率不足1成,减产几成定局一文后,引起了产业人士的共鸣。现在荔枝种植户最关心的是没有成花的荔枝是否还有成花的机会?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小编特地采访了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广东省农科院研究员向旭老师,并一一做了答复。
荔枝桂味来花带小叶,用什么药来打,请教老师。
乙烯利8ml/水15kg,3-5天连喷两次。
肇庆的糯米糍荔枝已萌动抽出,但没有明显的白点,请问老师,有机会成花吗?
这段时间低温,还有机会。
去年挂果的双肩玉荷今年来花极差,几乎为零,桂咪更惨,现在还没萌动,请问是什么原因,应采取什么指施。
没萌动原因:去年8-11月秋梢培养不好,不够健壮、营养积累差,再加上山地干旱、不注意施有机肥,土壤瘠瘦。要大量灌水、喷叶面肥,促萌动,可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
今年广东高州产区,桂味荔枝九成抽新梢不见白点,求有什么补救措施吗?
已抽梢展叶就无法补救,刚抽出10厘米以内、尚未展叶,就可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还有希望。
近期,广东迎来一股冷空气,对于荔枝产业是利好消息。广东省气象部门预计,鸡年后首波中等偏强冷空气8-9日自北向南影响广东,全省大部分市县有小雨局部中雨,气温下降5℃~8℃,粤北部分市县将有5℃以下的低温。虽然这次冷空气给的“红包”不大,但华南还是会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温,在13日之前都不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向旭认为,低温若持续有10天左右,有可能成花率超过预计。持续10天低温是针对原来秋梢健壮、未发过冬梢、现已萌动且冲梢较少的树而言,所以是有条件的。若发过冬梢或现在冲梢且已展叶就没法改变了。但未发过冬梢、冲梢未展叶,又用乙烯利及时杀除小叶还是有较大机会转变。分具体情况而定。粤西成花逆转概率不大。
有种植户问到荔枝成花原理的相关问题,向旭老师写的荔枝成花原理的文章里都有回答(气温高致冬梢萌发?掌握荔枝成花机理与促花技术就不怕!)。以下是文章内容:
▼
荔枝树在越冬后的早春先见“白点”,随后抽花序开花,这是荔枝种植者都熟悉、肉眼可见的,但在此前的发育过程却是在微观层面,是肉眼难辩的,所以也是荔枝种植者常感到困惑的问题,针对在这刚入冬的季节如何去判断管理的成效、究竟来年荔枝可否成花以及成花质量如何,以及近期还有那些管理技术要点,等问题,特写本文为种植者答懝解惑。
一、荔枝成花要满足的条件
荔枝成花一般在冬季低温阶段完成,是树体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关键时点,也是年周期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决定翌年成花质量、能否开花挂果、以致形成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与苹果、梨等落叶果树成花需要冬季休眠不同,荔枝为生长在南亚热带的常绿大乔木果树,冬季没有休眠的过程,其成花即“花诱导”(以前称为花芽生理分化)需要树体进入缓慢甚至停止生长的状态,因此,基本条件是营养生长的停止或缓慢,使树体内营养状况、内源激素种类、含量和比例产生了明显变化,有利于生殖生长,加上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 (适当干旱、低温),就形成花芽。
因此,荔枝成花首先对树体营养积累有要求,即秋梢结果母枝要完全老熟且充实;其次对低温的要求有要求,最适温度0-10℃、最高临界温度19℃;再次对土壤干旱有要求,前期较干旱的环境有利于花诱导。但是,花诱导仅是荔枝成花的第一步,随后的“花发端”(以前又称为花芽形态分化)是第二步,花诱导完成是花发端的前提条件。
从“花诱导”开始,荔枝树体生长就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这是两个界限分明的阶段,是作为果园管理者必须首先明确的概念,因为只有正确了解树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才能根据气候环境变化进行调控,这些均涉及到年周期中两个截然不同发育阶段的水分管理问题,水分管理实质也是根系生长的调节与控制,水分管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地下部根系的生长节奏是地上部枝叶生长与开花结果的调控中枢,花诱导阶段的控冬梢技术如环割环剥与断根措施,其本质也是通过影响根系活力,减少根系对地上部的水肥供应,导致树体的生理干旱状态,从而达到成花的生理要求。
因此,在年周期中有几个关键节点是必须引起果园管理者高度重视的,即此几个阶段可通过精准水分管理来调控根系的生长,从而实现地上部枝梢生长与花果发育的调控,如秋梢生长阶段的结果母枝培养期需要足够的水分,末次秋梢后的冬梢控制需要干旱少水,花发端期的促花芽萌动也需要足够的水分,果期的保果防裂则需要水分均衡,这些关键环节均与水分管理的成效相关。当然,不同品种因生长习性、成花条件、花果发育的差异,年周期树体管理技术也会有差异,也应针对不同品种制定个性化技术方案与技术规程。
二、荔枝成花过程特点
荔枝的花多数从秋梢结果母枝的顶芽或靠近顶芽的几个腋芽分化形成。花芽分化形成的时期因品种、地区、结果母枝成熟的迟早而有差异。早熟品种三月红通常在10月份进入花芽生理分化期,对低温要求不高,24 ℃下就可进行花芽分化;中熟品种白糖罂、白腊、妃子笑等要在11月中下旬才开始花芽生理分化,气温15℃下最适合;迟熟品种糯米糍、仙进奉等要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才开始花芽生理分化,气温10℃下最适合。
花诱导完成后才能顺利进入花发端,即俗称的见“白点”(呈小米粒状、满披白色茸毛的幼芽)阶段,也即是抽生花穗的最初状态;由于以“白点”显露为标志的“花发端”所需环境因子与“花诱导”期完全不同,需要较高的温度和较多的土壤水分,从而利于其芽体中渐趋活跃的细胞分裂,因此,在管理技术上也完全不同,一般此期一到,若尚未见萌动“白点”,就需要大量灌水,也可应用“细胞分裂素”和进行叶面追肥。此外,若因冬梢控制不当或暖冬等原因,花芽生理分化未能完成,那次年春就见不到“白点”,取而代之的就是“绿点”,又称“绿小米粒”(实际为只能抽营养枝的嫩芽,其外披稀而短的淡绿色茸毛),随后抽生新梢,俗称“冲梢”。
除花芽生理分化未能完成的因素外,“冲梢”有时也会在见“白点”后再次发生,那是因为荔枝的花芽属于混合花芽,花芽分化时出现花芽和叶芽的原始体,开春后当温度较低时,叶芽不发育,小叶慢慢脱落,形成纯花穗;当温度较高时,花和叶片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并存的梢上花,这种现象在桂味等品种较为常见;而当温度较高,营养生长又过旺时,花芽不发育,叶芽抽出春梢,称之为“成花逆转”。‘冲梢’和“成花逆转”现象在多数中晚熟品种上较常见,是导致减产和失收的一大原因。
三、荔枝成花的保障技术
1培养适时又健壮的秋梢结果母枝
据分析,秋梢健壮充实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花质花量和坐果率成正相关,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 但多年多地的经验表明,丰产稳产的树其树势壮而不旺,秋梢结果母枝粗度、长度也适中,因品种特性不同其标准也不同,妃子笑以长度30-45cm为宜, 粗度则以0.8-1.0cm为好,而桂味和糯米糍则以长度20-35cm为宜, 粗度以0.5-0.7cm为好。在生产上,一般抽生每次秋稍可根外追肥 1-2次,以提高秋梢的健壮充实度,也可促进其尽快老熟,也可用10-12ml乙烯利/15kg水促进刚转绿的秋梢老熟,叶面肥则可选用0.3%磷酸二氢钾、0.2%尿素和0.1%硫酸镁等。
2防控冬梢
此外,要保证荔枝成花,须在秋梢结果母枝完全老熟后防止抽生冬梢,防控冬梢就成为来年荔枝开花挂果的关键。冬梢就是在荔枝花芽生理分化期开始前不能转绿的枝梢,按不同荔枝品种花芽生理分化顺序先后,最早熟品种三月红8月下旬,早熟品种水东9月下旬,中熟品种妃子笑、桂味为10月下旬,迟熟品种怀枝、糯米糍为11月中旬。为次年开花坐果培养适时又健壮的秋梢结果母枝,是荔枝年周期管理的重中之重,采后管理的秋梢培养期,首先,应把控好末次秋梢水肥供应,末次秋梢抽出后不能再灌水施肥,尤其是速效的氮肥如尿素和碳铵之类,复合肥也尽量不要再施用,降低冬梢抽出的几率;其次,应在末次秋梢转绿后进行物理控制(环割、环剥、环扎、断根)和化学控制(多效唑、乙烯利);最后,若冬梢已发生,则需及时进行处理,冬梢未展叶前经乙烯利及时处理杀除或人工摘除后,次年一般也能正常成花。
不同地域因气候差异及不同果园因管理水平差异具体控冬梢技术也有不同,一定要根据树体本身的状况选择控冬梢技术的组合。环割、环剥一般用于初结果树和壮旺树,老树、弱树不宜采用,在应用时宜选在6cm以上的大枝上进行,环割时用环割刀闭口环割一圈;环剥则可选用2-3mm的环剥刀,在大枝上螺旋状环剥1-1.5圈,螺径3-5cm,深度以刚达木质部为准。断根则是在末次秋梢转绿后,全园耕翻20-30公分断根,或将树盘内的表土扒开,露根晒根至叶片出现旱象时再覆土,并可施用土杂肥;若生势较旺,也可在树冠滴水线处挖深沟断根。化学控制若用多效唑则应用浓度为500-800ppm,应用乙烯利则使用浓度为200-400ppm,由于乙烯利使用浓度不当会导致老叶和功能叶的损伤和脱落,须在小试基础上确定具体适用浓度后才能大面积应用。
3防止“冲梢”和“成花逆转”
为防止“冲梢”和“成花逆转”现象的发生,在冬春的转换季节还需做好一件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大量灌水促进花芽尽早萌动,在气温缓慢回升的过程中让花芽发育充实,从而避免因气温回升过快但花芽尚未萌动抽出,不充实的花芽一般在抽出后不是带叶花就是梢上花,很少纯花序,若再遇雨水较多,‘冲梢’和“成花逆转”现象就不可避免。具体到中熟品种白糖罂、白腊、妃子笑等,一般宜于1月中下旬开始大量灌水促进花序适时抽出,迟熟品种桂味、糯米糍、仙进奉等,一般宜于2月中下旬开始大量灌水促进花序适时抽出,尤其是冬季干旱的果园。
当“冲梢”发生后尚可有补救的方法,但也必须及时发现并提早处理,即利用化学杀小叶的方法,在小叶未展开前用适当浓度乙烯利加多效唑或烯效唑进行处理;“成花逆转”现象只能提早预防,发生后目前尚未有对应的技术策略去克服,除了在开春前大量灌水促进花芽尽早萌动外,还可在见明显“白点”后应用生长抑制剂如较低浓度多效唑进行处理,让原花序不随气温快速回升而打乱原有的节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