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3-28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潜江
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
--------------------------------------------------------------------------------
发布时间:2008年9月26日 20时01分
一 三十烷醇的剂型
由工厂生产出来的未加工的三十烷醇晶体叫原药(或称原粉),但因原药几乎不溶于水,故不能直接使用,需先加一些分散剂(如有机、乳化剂),然后才能用水稀释使用。这就要求将原药进行加工,制成一定的药剂形态,称为三十烷醇剂型。
加入分散剂的目的是为了使三十烷醇能够较均匀,以致效果差异很大,因而进行研究已越来越受重视,老的剂型不断被改进,新的剂型配方不断出现,三十烷醇的药效也不断得到改善。
近年来国内试用的三十烷醇剂型主要有乳剂、丙酮制剂和胶体剂等三大类剂型。乳剂是最常用的剂型,而丙酮制剂和胶体剂正处在试验阶段。从大田试验的初步结果看,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胶体剂型也不太稳定,其施用浓度较难掌握。下面以乳剂剂型为主略作介绍。
(1) 乳剂剂型。这是里斯最早使用的剂型。三十烷醇晶体先用有机溶剂溶解后再加一定量的乳化剂配制成乳剂(又称母液或乳液)。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氯仿、三氯甲烷、苯等。国内多用95%乙醇作溶剂、但三十烷醇不能溶于冷乙醇,配制时需要在水浴上加热。一般一克三十烷醇加100毫升95%的乙醇溶解,常用的乳化有土温80(国外多用土温20)、平平加、656H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平平加配成的混合乳化剂等。
过去多用土温80作乳化剂,1克三十烷醇加100毫升土温80(油状),也可配制成澄清透明液。后来发现平平加(又称平平加0或匀染剂0)的乳化效果也不错,其价格比土温80便宜3—4倍,用量要少10倍。即一克三十烷醇加10克平平加(固体),即可配成澄清透明液。
近来改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平平加的混合液为乳化剂,其效果更为理想(其重量比为1:10或1:12)。一般采用如下配比为:三十烷醇:十二烷基硫酸钠:平平加=1:1:12。即一克三十烷醇加一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和12克平平加。
但是,为了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可考虑适当增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平平加的用量。如可采取1:2:24的配比,或者1:2.5:30的配比。厦门大学郭奇珍教授用1:1:12配比配制的溶液,在储存5个月后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中大部分三十烷醇最大颗粒半径只有2.2微米,以接近超声波乳化的胶体溶液的颗粒度。而用土温80配制的溶液,则在1—2月内开始变混。所以混合乳化剂的剂型,看来是一种较有希望的三十烷醇新剂型。已为大田试验证实其效果优于其他剂型。但不同作物对适宜的剂型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尚需进一步试验。
在用不同乳化剂配制试剂时,要特别注意对其所加热水温度的不同要求,若用土温80(或土温20)作乳化剂,冲稀所用的热水应控制在80度左右,处理的时间也不要太久,会使土温分解破坏,影响乳剂质量。若用平平加或平平加的混合乳化剂配制,则必须加99度左右的热水,否则不能配成澄清溶液。凡不是澄清透明液(有浑浊和沉淀出现),都不能用,及时配出来的乳剂只有一点浑浊,也要将它放在热水上加热振荡,看其是否能恢复透明液原状,如不能恢复,则绝对禁用。
选择适当的乳化剂是配好理想乳剂的关键,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它们的亲水亲油平衡值,简称HLB值。我们所选择的乳化剂的HLB值需在15以上,如土温80的HLB值=15,土温20的HLB值=16.7,平平加的HLB值=14.2(离要求差点),十二烷基硫酸钠的HLB值=40,使用混合乳化剂一般效果都比单用一种乳化剂好。
(二)丙酮剂型(威尔莱比尔配方)。1981年美国的威尔莱比尔博士认为用于乳化三十烷醇的乳化剂能与植物体内的钙离子和镧离子结合,致使这些离子不能参与对植物的刺激作用,而影响三十烷醇的活性表现。还发现三十烷醇的作用需要钙离子才能表现出最佳活性。主张避免使用乳化剂,而将三十烷醇溶于丙酮等极性有机溶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然后用水稀释使用。其配制方法如下:在20毫升50度的丙酮中(在水浴上),加入1毫克三十烷醇,待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升。然后再加入4.5×103氯化钙,溶解后再用氢氧化钠调PH﹥8。此三十烷醇溶液浓度为1PPM,用此溶液在大田(约64亩)中对作物喷施实验,结果使甜菜、番茄豆类和黄瓜等作物显著增产,增产幅度达50—101%,对其它作物如小箩卜、玉米、胡萝卜、甘蔗、甜菜、西瓜、马铃薯等均有增产效果。对一些观赏植物和树苗也有作用。杭州大学金逸民教授的研究证实了丙酮型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优于土温80的乳剂。此外,福建师大、福建农学院及福州市蔬菜研究所的室内和大田试验结果也表明丙酮剂型较好,但有时也表现出效果不够稳定。总之,自1981年以来,丙酮制剂在大田应用上并没有什么突破,以为该配方要使用大量的丙酮,给大田应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胶体溶液剂型。里斯等认为,乳剂和丙酮剂型的三十烷醇颗粒半径分散的不够小,颗粒半径小至0.02微米到大到35微米,因此影响植物吸收。为此,他们采用超声波来“粉碎”颗粒,其配制方法是:在90—92度的温度下,使三十烷醇在热水中呈融化状态(先加少许热乙醇),再加少许(0.01克/升)分散剂(如牛脂烷基硫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然后用3000赫频率和输入25瓦/30分钟的超声波,将三十烷醇“粉碎”至胶体分散相。最高浓度可达4克/升(若没有分散剂存在,则其浓度只能在0.5克/升以下)。然后过滤,灭菌并封存,保存期半年。其有效浓度为100豪毫微克/升。所以,照此它对作物的最佳浓度要比乳剂和丙酮剂型低1000倍以上,江西农大陈善坤教授等用较高浓度(0.5PPM)的三十烷醇胶体试剂在水稻上应用,获得较高的结果。但总的来说,胶体剂型在大田试验并为获得成功,正在继续试验。
(二) 几种常用的三十烷醇乳剂的配制
(1) 混合乳化剂三十烷醇(配方一)。 取1克三十烷醇放入烧杯中,加100毫升95%的乙醇后,再加入12克平平加和一克十二烷基硫酸钠。放在水浴上加热(90度以上),热溶,使其完全溶解至油状液,然后,趁热加95—100度的热水稀释定溶至1升,即得浓度为1000PPM的澄清透明的三十烷醇乳剂。冷却后装入瓶中。应注意预先将瓶子洗干净并进行高温消毒,以防微生物感染。用此配比方法,可配制出任何浓度的三十烷醇乳剂(母液),而且可储存一年左右不乳析沉淀。
(2) 平平加加三十烷醇(配方二)。基本方法与混合乳化剂三十烷醇的配制方法相同。取1克三十烷醇放入烧杯中,加100毫升95%的乙醇后,再加入10克平平加。放入水浴中加热(90度以上),热溶,使其完全溶解至油状液,然后,趁热加95—100度的热水稀释定溶至1升,即得浓度为1000PPM的澄清透明的三十烷醇乳剂。冷却后装入瓶中。应注意预先将瓶子洗干净并进行高温消毒,以防微生物感染。用此配比方法,可配制出任何浓度的三十烷醇乳剂(母液),而且可储存1—2月不乳析沉淀。
(3)吐温80三十烷醇(配方三)。取1克三十烷醇放入烧杯中,再加入100毫升95%的乙醇后,置于水浴中加热(75—85度),使其完全溶解至油状液,再加入100毫升吐温80,搅拌后,趁热再用80度左右的热水稀释定溶至1升,即得浓度为1000PPM的澄清透明的三十烷醇乳剂。冷却后装入瓶中。用此配比方法,可配制出任何浓度的三十烷醇乳剂(母液),而且可储存1—2月不乳析沉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