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记者:关于WTO和中国农业的关系,有关论述已经很多,鲁博士,作为涉农企业管理领域的专家,您能不能重点就WTO对中国涉农企业的影响,谈谈您的看法?
鲁博士: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无可厚非,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中国的富裕,只有中国农村发展了,才有中国的发展,这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农业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优秀涉农企业是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三农”问题中,涉农企业起到龙头作用。国家强盛靠经济,经济发展靠企业,涉农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市场化程度提高,涉农企业得到更快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总体规模小,经营传统,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离现代农业企业经营有很大差离。
WTO后,中国涉农企业面临很大的考验,从竞争角度讲,规模、成本、品质、安全性等诸多跟竞争力相关的因素都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农业仍然以传统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在市场经济中不适应,需要涉农企业带动他们。
环境在变,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世界农业发展的规律会影响中国。过去100年,世界涉农企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原因是激烈的市场经济所导致的低利化。
在国际化环境下,中国也会如此。我国农业今天仍然处于千家万户的分散状态,从某种角度讲,小规模分散经营是“暴利”的结果。
国际化后,低利化加速,生产经营规模必须扩大,企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的方向。当然,这会是一个过程,不会明天就会出现一大批大规模现代化农场。
目前,农产品市场出现的竞争特点仍然是低层次的,表现为价格战,赊尔,混战、恶性竞争,其根源在于中国农业经营没有差别化,为什么!原因在于经营者素质低下,思路不宽,缺乏现代农业企业家。
中国农业已进入初步买方市场,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生产经营者在市场中的地位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营方向要变化,经营者和农民对市场的变化,表现出不适应性,需要较长的学习期。
涉农企业的发展和带动,可以缩短学习期,争取时间和机会。
记者:在这样的背景下,WTO后农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靠什么呢?
鲁博士:企业的发展有两大要素,即非再生性要素和再生性要素。非再生性要素,通过采购,一次使用后流向市场,从理论上来讲,是任何企业都可以做到的。
而再生性要素,是直接与人相关的知识性、技术性要素,包括技术、管理、信息、时间、劳动等,这些要素一次投入反复使用。
企业能不能进步和发展,关键是人的要素,人的因素是动态的,如果哪个企业重视,用人用得好,人力不断提升,就会有最好的产品走向市场。而其中最衡缺的是企业家才能,即中国涉农企业呼唤CEO。
今天我国涉农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农业企业家,资金、信息人才的缺乏,技术和工艺相当落后。大量企业没有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只有简单的赚钱和朴素的赢利概念,而不是真正的经营现代农业的概念。对市场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国际化的形势感觉不到。
经营策略贪大求全,盲目发展,缺乏战略规划。国际化WTO要求从粗放、传统经营,从“酒量十胆量=业务量”的机会主义做法转变成“求精、求实、求新、求严、求先”。
求精即是要提高工作质量、办事效率,要求经营者成为行家里手。
求实就是一切从市场出发、从顾客出发、从竞争出发、从实际出发。
求新即思想观念创新、规章制度、用人机制创新。
求严就是要求严管理、严要求、管理出效益。求先是指要从盲目跟踪转向抢占市场先机。
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是钱而是人,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所以,企业要成为学习型组织,要不断提升人力,而关键在于CEO与高级主管。
国内许多优秀涉农企业如大北农集团等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在人力提升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强调人力资源的投资是企业最重要的投资,强调员工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21世纪企业的竞争无疑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之争,实质是人才之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
优秀员工队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企业领先的首要资源。造就一支符合行业发展要求,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与职场能力,能够担当得起企业发展使命的优秀的员工队伍,巳成为涉农企业需要长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在今天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但不是一般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使用,而是人才,要通过管理人的“人”—一CEO来实现,“将若无能,累死三军”。
今天的涉农企业队伍太年轻,大多是在顺利发展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抗风险和抵御危机的能力较弱,经不起打击。
记者:21世纪的中国涉农企业CEO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鲁博士:目前中国涉农企业的经营者通常会存在以下问题:战略迷茫、轻视人才、因循守旧、技术落后、盲目多元化、自身素质较低、产品质量低劣、忽视品牌、文化误区、广告不到位、劣质服务、不注重企业形象等。
为此,新世纪的中国涉农企业CEO应该用全球化的眼光分析问题、看问题。中国农业发展的趋势是企业化,企业提高竞争力需要科技与管理,科技的进步需要通过管理来实现。
因此,管理的问题更迫切。但许多人对管理的理解是狭义的:
1)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同时把管理看成是阶段性的工作,而且是事后的。对物的管理很重视如成本、预算、财务等,忽视人的管理,而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
2)管理是组织内部的事,重视现场而忽视市场,缺乏大管理的眼光、意识和思路,这样就决定了管理决策中的短期行为,决策武断。
3)对管理理解太容易,盲目照搬照抄,又认为是实践和经验,轻视先进管理理论的指导作用,不重视学习,不注重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造成管理粗放,经营短视,然而成功,因必然而失败。
21世纪的中国涉农企业CEO应力求做到两个点点滴滴,即对内,点点滴滴的合理化;对外,点点滴滴的差别化。
在目前情况下,必须既要管“人”——管好自己,管好下属、管好客户、照顾利益悠关;也要管“市”——不仅要管自己的市场,还要管好大市场;管“财”——不仅管本部门的财,而且要帮助客户理财,因为未来的竞争已不是简单的企业竞争,而是网络竞争。
一个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统筹、统帅的能力;善于调查研究;有创新;善于决策、谋划与操作;善于待人处事;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勇于承担责任。
记者:通过您的谈话,我们对于WTO后中国涉农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非常感谢。
——访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鲁柏祥博士 来源:农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