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杜方慧 (2008-10-07)
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山地苹果算是出尽了风头露尽了脸。在包头、广州等地建起了直销窗口,苹果销往内蒙古、山西、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到俄罗斯等国,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初秋时节,苹果还没有到采摘期,各地果商早已蜂拥而至,在果园里忙着抢签订单。看着丰收的苹果转眼将换成一沓沓票子,宝塔区果农笑在了脸上,喜在了心头。如今,宝塔区果园面积已累计达到40万亩,依靠发展苹果产业,村路通了,村庄靓了,农民钱袋子鼓了。
农民增收的抓手
宝塔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发展苹果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区地处渭北黄土高原腹部,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温差大,海拔高,是国内外公认的世界苹果优生区。世界苹果专家对宝塔区山地苹果的七项指标进行检测后,全部达标合格,盛赞宝塔山地苹果是纯天然绿色水果。
“百棵苹果树,能富一户人”。这是宝塔区果农的经验之谈。栽培苹果效益相当可观,1亩苹果的收益比种1亩大田作物高8~10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苹果的消费量与日俱增。因此,宝塔区农民把栽植苹果树称为种“摇钱树”。
宝塔区委、区政府立足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苹果产业开发作为全区的龙头产业来抓,科学地提出了“政府推动、政策引路、科技示范、典型带动、财政扶持、提升效益”的发展思路。区上专门成立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制订了苹果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全新的经营理念,把果业生产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按生产季节,选择重点乡镇,轮流召开现场推进会和经验交流会。区委书记杨霄在现场会上反复指出:“宝塔区要充分利用山地栽植苹果的天然优势,把苹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抓手,变传统管理为精细管理,由粗放经营向科学经营转变,不断提升科技含量,增加经济效益,到‘十一五’末,全区人均达到两亩,努力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使山地苹果真正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同时,区上制订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建立了领导干部包抓产业制。对新修果园生产道路的每公里补助5000元;对新修返坡梯田等工程措施的每亩补助300元;对新修果库的每座果库补助2000元;对在果园搭建防雹网的每亩补助600元;对建四位一体沼气池的每口补助2900元;对新建5年以下的幼园,连续3年每亩每年补助20元。区委书记杨霄以身垂范,把柳林镇后孔家沟村作为他的苹果产业包扶村,为村上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到田间地头,深入村舍农户和村民共商发展苹果生产大计,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区级四套班子领导和各部门领导都确立了自己的产业包扶村,果业局干部人人都有示范村,村村都有示范户,一级示范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广大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工作一线,指导帮助农民发展产业,促使在全区出现了大抓苹果产业的喜人局面。
各乡镇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对老果园一律进行了更新换代,优化品种,对挂果果园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新建幼园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办法,拉条带,修返坡,一个大坑,一筐粪,一棵壮苗,一桶水,一块覆膜,一个袋,推行标准化栽植。柳林镇坚持“优势在山坡,致富靠苹果”的发展思路,抓面积,抓品种,抓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抓防灾减灾,抓优果生产,抓单株产量,全力打造山地苹果第一大镇,涌现出了后孔家沟、新茂台等40多个苹果专业村,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官庄乡抓住苹果产业不松手,在优质增效上做文章,建成了全区第一个苹果专业乡,全乡人均苹果收入达到8000元。临镇镇任家原村,通过发展苹果产业全村走上了致富路,全村人均苹果收入达到1万元,建成了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国家文明委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
据统计,2006年以来,宝塔区财政累计直接投入果业生产资金3000余万元;新修果园道路450公里;新建防雹网11000亩;新修集雨窖2000个;新修果库650座,累计建沼气池6800座,使全区的果业生产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大发展。
实施苹果名牌战略
宝塔区委、区政府在指导苹果生产的实践中体会到,农产品同样要抓质量、创名牌。区长阚延军带领果业局领导,下基层跑乡镇,就打造宝塔山地苹果优质品牌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在全面分析全区发展苹果产业现状时指出:“宝塔区当前栽植面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不少农村通过栽植苹果走上致富道路,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要真正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真正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就要树立名牌意识,全面推广无公害生产,狠抓质量,使宝塔区山地苹果品牌叫响大江南北,走向国际市场。”
产业要发展,技术是关键。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者综观国内外果业市场的发展前景,深刻地认识到规模不等于效益,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凭借质量和技术两条腿走路,在提升优果生产、创苹果名牌上下功夫。为此,区上抽调百余名科技人员,组成了4支果树技术服务队深入乡镇农村,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从北京、山东、省科研院校聘请了10余名果树专家,邀请日本果树专家,按生产季节培训指导。分期分批选派技术人员到北京、山东、洛川等地观摩学习果业生产先进技术,加大普及推广力度。结合技术培训,全区大力推广“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关键技术,坚持走标准化管理、无公害生产的发展之路,按照果树生长的各个环节,加强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管理力度,使全区的果业生产走上了标准化、精细化、优质化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随着苹果规模、质量、效益的同步扩张,区委、区政府的领导高瞻远瞩,坚持立足区域,拓展国内,走向国际的经营理念,把市场营销和发展产业齐抓共管,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现代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展示宝塔区山地苹果的优势,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占有率。曾先后多次组织到内蒙古、北京、江苏等地开展优质无公害苹果展销活动,提高宝塔山地苹果的知名度,使宝塔区山地苹果名扬全国。同时,宝塔区委、区政府还积极引导果农推广宣传宝塔山地苹果品牌,以优质的苹果质量和无公害纯绿色的产品特点,打响宝塔山地苹果品牌。柳林镇仁台村苹果大户、新型农民朱维尚,连续多年带着自己生产的优质苹果自费参加杨凌农高会,果品受到了普遍好评和认可。果农自发地打造和维护品牌的举动,进一步扩大了宝塔山地苹果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2007年,宝塔区苹果年产量达到20万吨,套袋率达85%,全区平均优果率达到68%以上,宝塔山地苹果已在内蒙古、山西、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占有市场,并成功打入俄罗斯等国市场。宝塔山地苹果以其独特优势,多次在杨凌农高会、陕西水果年会等获奖,2006年,宝塔区被陕西省政府授予果业生产先进区。同年,被陕西日报列为“辉煌十五和谐陕西”大型新闻调查活动陕西果业强区。2008年宝塔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66个苹果优质生产基地县之一。目前,全区已有8万亩被国家确定为绿色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
苹果富了农家人
伴随着宝塔苹果产业的崛起,宝塔区委、区政府想方设法拓宽销售渠道。由区委、区政府牵头,组织宣传、商贸、外办、果业等部门北上包头、南下椒江等地互结友好城市,建立苹果营销合作关系,开设销售窗口,组建销售网络。利用一年一度的杨凌农高会,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农副产品贸易洽谈会、果品推介会,积极组织参展,拓展市场,寻找商机。区果业局领导干部走乡镇跑村户,深入调查研究苹果经营销售情况,协助各乡镇成立了156个果农协会,建立了官庄乡果业合作社,培养发展苹果经纪人,组建营销队伍,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并每年召开苹果营销座谈会,听取经纪人和销售商的意见。坚持信誉第一、诚实经营的原则,对经纪人和经销商集中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培训,树立依法经营、互利互惠经营理念,大力培育市场,靠质量取胜,凭诚信赢得客商。
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苹果销售工作的实施意见》,简化程序,开辟苹果销售运输绿色通道,代办一切经营手续,积极营造重商、亲商、利商、安商的良好氛围。成立了苹果销售环境治理整顿办公室、销售纠纷调解办公室,公安、交通、植检等有关部门实行公开承诺制度,全天候为客商提供服务。坚决打击坑商、坑农、哄抬市价、欺行霸市、以次充好等不法经营者,依法从快从严查处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损害果商利益的违法行为,为果商创造温馨、便捷、优质的服务环境。对果商反映的问题,及时予以受理,秉公执法,最大限度地维护果商的合法权益。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宝塔区苹果营销信息网,每三天更新发布一次有关苹果生产、管理、服务、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反馈国内外苹果生产销售动态,为果农和经销商提供最新市场经营行情。
同时,区上还采取政府扶持、政策优惠、内引外联的办法,吸引个体私营企业兴办苹果储藏、深加工产业,提效挖潜,扩大经营领域,增强发展后劲。2007年,在多方的努力下,通过招商引资7500万元,建起了年加工鲜果10万吨的延安圣果蟠龙果汁加工厂,投资1750万元建成了现代设施齐全,储藏量达5000吨的大型苹果冷藏库,使全区鲜果贮藏能力达4000万公斤以上,有效地解决了残次果的销售和市场调剂问题,消除了果农的后顾之忧,掌握了抵御市场风险的主动权,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打破单一销售的市场模式,形成了产、供、销、加、贮、运一条龙产出,灵活多变的经营新格局,为做大做强苹果产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现代化的生产手段,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无公害化的培育栽植,精细化的经营做务,把自然优势和科技含量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为苹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宝塔区的山地苹果以纯天然无公害,果型端正,个头均匀,色泽艳丽,口感清脆,品味适中,甜度浓郁,光洁细腻,耐储存,耐运输,受到了客商和消费者的广泛好评。一位深圳的游客吃了宝塔区的山地苹果后,赞不绝口地说:“我走南闯北,尝遍了各地的水果,想不到陕北能产出如此鲜美的苹果,这苹果红得耀眼,甜得醉心,真是人间仙果……”2007年,宝塔区苹果产值3.8亿元,果农人均收入3160元,有10个果树专业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50个村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元以上。
苹果产业让宝塔区农民鼓起了“钱袋子”,同时也进一步加速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如今的宝塔区农民手中的钱宽裕了、新房盖了、道路平了、村容整洁了,走苹果特色发展之路的信心更加坚定了。柳林镇后孔家沟村农民王玉富自信地说,如今吃的不愁,挣钱有路,看看果树专业村人的生活就明白了,整洁的村貌、宽敞的大道、漂亮的新居、哗哗的自来水、锃亮的瓷砖、室内的大屏电视、组合音响、人人手中的移动电话,我们现在也不再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