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3|回复: 5

滴灌的好处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

帖子

3 小时

在线时间

1

好友

幼儿园

Rank: 1

UID
231267
鲜花
11 朵
农币
57 枚
发表于 2016-8-5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1.节水、节肥、省工
滴灌属全管道输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又由于能做到适时地供应作物根区所需水分,不存在外围水的损失问题,又使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灌溉可方便地结合施肥,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统,由于化肥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肥料养分直接均匀地施到作物根系层,真正实现了水肥同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又因是小范围局部控制,微量灌溉,水肥渗漏较少,故可节省化肥施用量,减轻污染。运用灌溉施肥技术,为作物及时补充价格昂贵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并可避免浪费。滴灌系统仅通过阀门人工或自动控制,又结合了施肥,故又可明显节省劳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2.控制温度和湿度
传统沟灌的大棚,一次灌水量大,地表长时间保持湿润,不但棚温、地温降低太快,回升较慢,且蒸发量加大,室内湿度太高,易导致蔬菜或花卉病虫害发生。因滴灌属于局部微灌,大部分土壤表面保持干燥,且滴头均匀缓慢地向根系土壤层供水,对地温的保持、回升,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室内湿度等均具有明显的效果。采用膜下滴灌,即把滴灌管(带)布置在膜下,效果更佳。另外滴灌由于操作方便,可实行高频灌溉,且出流孔很小,流速缓慢,每次灌水时间比较长,土壤水分变化幅度小,故可控制根区内土壤能够长时间保持在接近于最适合蔬菜、花卉等生长的湿度。由于控制了室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可明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又可减少农药的用量。
3.保持土壤结构
在传统沟畦灌较大灌水量作用下,使设施土壤受到较多的冲刷、压实和侵蚀,若不及时中耕松土,会导致严重板结,通气性下降,土壤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滴灌属微量灌溉,水分缓慢均匀地渗入土壤,对土壤结构能起到保持作用,并形成适宜的土壤水、肥、热环境。
4.改善品质、增产增效
由于应用滴灌减少了水肥、农药的施用量以及病虫害的发生,可明显改善产品的品质。
总之,较之传统灌溉方式,温室或大棚等设施园艺采用滴灌后,可大大提高产品产量,提早上市时间,并减少了水肥、农药的施用量和劳力等的成本投入,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设施园艺滴灌技术适应了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的要求,这也是其能得以存在和大力推广使用的根本原因。
二、缺点
1.易引起堵塞
灌水器的堵塞是当前滴灌应用中最主要的问题,严重时会使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报废。引起堵塞的原因可以是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或化学因素。如水中的泥沙、有机物质或是微生物以及化学沉凝物等。因此,滴灌时水质要求较严,一般均应经过过滤,必要时还需经过沉淀和化学处理。
2.可能引起盐分积累
当在含盐量高的土壤上进行滴灌或是利用咸水滴灌时,盐分会积累在湿润区的边缘,若遇到小雨,这些盐分可能会被冲到作物根区而引起盐害,这时应继续进行滴灌。在没有充分冲洗条件下的地方或是秋季无充足降雨的地方,则不要在高含盐量的土壤上进行滴灌或利用咸水滴灌。
3.可能限制根系的发展a 摘手设置分享收藏
滴灌技术的优缺点
2012-04-09  十年树袋熊  + 关注献花(0)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jiyuguangai   发表于 10-10-29 11:11     阅读(641)   评论(0)     分类:
一、优点
1.节水、节肥、省工
滴灌属全管道输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又由于能做到适时地供应作物根区所需水分,不存在外围水的损失问题,又使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灌溉可方便地结合施肥,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统,由于化肥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肥料养分直接均匀地施到作物根系层,真正实现了水肥同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又因是小范围局部控制,微量灌溉,水肥渗漏较少,故可节省化肥施用量,减轻污染。运用灌溉施肥技术,为作物及时补充价格昂贵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并可避免浪费。滴灌系统仅通过阀门人工或自动控制,又结合了施肥,故又可明显节省劳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2.控制温度和湿度
传统沟灌的大棚,一次灌水量大,地表长时间保持湿润,不但棚温、地温降低太快,回升较慢,且蒸发量加大,室内湿度太高,易导致蔬菜或花卉病虫害发生。因滴灌属于局部微灌,大部分土壤表面保持干燥,且滴头均匀缓慢地向根系土壤层供水,对地温的保持、回升,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室内湿度等均具有明显的效果。采用膜下滴灌,即把滴灌管(带)布置在膜下,效果更佳。另外滴灌由于操作方便,可实行高频灌溉,且出流孔很小,流速缓慢,每次灌水时间比较长,土壤水分变化幅度小,故可控制根区内土壤能够长时间保持在接近于最适合蔬菜、花卉等生长的湿度。由于控制了室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可明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又可减少农药的用量。
3.保持土壤结构
在传统沟畦灌较大灌水量作用下,使设施土壤受到较多的冲刷、压实和侵蚀,若不及时中耕松土,会导致严重板结,通气性下降,土壤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滴灌属微量灌溉,水分缓慢均匀地渗入土壤,对土壤结构能起到保持作用,并形成适宜的土壤水、肥、热环境。
4.改善品质、增产增效
由于应用滴灌减少了水肥、农药的施用量以及病虫害的发生,可明显改善产品的品质。
总之,较之传统灌溉方式,温室或大棚等设施园艺采用滴灌后,可大大提高产品产量,提早上市时间,并减少了水肥、农药的施用量和劳力等的成本投入,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设施园艺滴灌技术适应了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的要求,这也是其能得以存在和大力推广使用的根本原因。
二、缺点
1.易引起堵塞
灌水器的堵塞是当前滴灌应用中最主要的问题,严重时会使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报废。引起堵塞的原因可以是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或化学因素。如水中的泥沙、有机物质或是微生物以及化学沉凝物等。因此,滴灌时水质要求较严,一般均应经过过滤,必要时还需经过沉淀和化学处理。
2.可能引起盐分积累
当在含盐量高的土壤上进行滴灌或是利用咸水滴灌时,盐分会积累在湿润区的边缘,若遇到小雨,这些盐分可能会被冲到作物根区而引起盐害,这时应继续进行滴灌。在没有充分冲洗条件下的地方或是秋季无充足降雨的地方,则不要在高含盐量的土壤上进行滴灌或利用咸水滴灌。
3.可能限制根系的发展
由于滴灌只湿润部分土壤,加之作物的根系有向水性,这样就会引起作物根系集中向湿润区生长。另外,在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地区,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应用滴灌时,应正确地布置灌水器。
来自:十年树袋熊  > 《高中地理》

参加活动:4

组织活动:0

3万

帖子

1004 小时

在线时间

10

好友

★溉帮★九袋长老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昵称
不同
UID
191289
鲜花
19268 朵
农币
101799 枚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6-8-5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鄂州
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

帖子

39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小学一年级

Rank: 2

昵称
2分地
UID
173773
鲜花
14 朵
农币
457 枚
发表于 2016-8-6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LZ我有16的滴灌带,需要几寸管子的做主管,做个简易的滴灌。主管长度大概需82米,滴灌带长度大概65米,一共有果树15行 ,每行两条滴管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11

帖子

46 小时

在线时间

6

好友

小学四年级

Rank: 5Rank: 5

昵称
专业做葡萄架
UID
187868
鲜花
192 朵
农币
1557 枚
居住地
广西
专职
农技推广
发表于 2016-8-9 14: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
开始60管40米后面50管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5774

帖子

190 小时

在线时间

15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228851
鲜花
3091 朵
农币
15199 枚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6-8-9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不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5552

帖子

462 小时

在线时间

62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UID
219181
鲜花
8676 朵
农币
46608 枚
发表于 2016-8-9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一直不能理解,山坡上滴灌怎么实施。高度不同,听说有什么补偿式的。还有,管子这么长,末端的水量就小了。灌溉不均匀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11 12:59 , Processed in 0.085932 second(s), 4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