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6|回复: 1

[推荐] 走“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新路子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万

帖子

2254 小时

在线时间

537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8184
鲜花
12849 朵
农币
140010 枚
发表于 2008-10-17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铜川经济信息  发布时间:2007-2-3  
    近年来,我市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抓好鲜干果、奶牛、中药材、蔬菜等专业村建设,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我市发展“一村一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一村一品”是新阶段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模式和有效手段。
    据统计,“十五”期间,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业已成为我市农村头号主导产业。以苹果为主的水果面积已达到45.9万亩,产量达到26.3万吨。其中苹果41.4万亩,产量25.3万吨,比“九五”末增幅分别达到27%和74%,优果率达到63%。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面积达到72.8万亩,其中核桃46.38万亩、花椒20.84万亩,年产各类干杂果达1000万公斤以上,产值8800多万元。奶牛存栏实现新突破,达到10268头,增长24%。蔬菜种植面积8万亩,总产10.3万吨。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已发展到四个区县的10个乡镇42个村,形成鲜明的小区域特色产业,年产鲜菇3000吨、干菇750吨,产值2000余万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6%,2005年达到2010元,比“九五”末增加551元。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果、牧、药、菜等特色主导产业的贡献率占到近60%。
     打好特色牌:依托铜川资源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把“果、牧、药、菜”作为专业村建设的着力点
铜川位居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交界地带,迥异的地理地貌和丰富多样的气候特点,孕育出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等得天独厚的资源比较优势,为铜川发展“一村一品”奠定了良好的客观基础。铜川属于国家划分的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带,具备生产优质苹果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是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也是柿子、梨、桃、杏、大樱桃等水果和花椒、核桃等干果的最佳适生区,宜果土地面积广,被国家和省上列为重点发展的绿色苹果基地,果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市委、市政府依托铜川得天独厚的发展特色农业的资源比较优势,因地制宜,作出了发展壮大“果、牧、药、菜”四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决策。
   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等方面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2003年2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项目建设会议上提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2004年11月,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将此战略具体化为“5523工程”,其中把果业作为要提升壮大的五大传统产业之一来抓。几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势推进“5523工程”,在成功引进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兴产业成为新增长点的同时,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着重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以果业为主的果、牧、药、菜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特别是2005年,市委、市政府把160万亩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作为全市中心工作“四大战役”中的第一战役来强势推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共栽植干杂果经济林12.75万亩、水果3.75万亩,成活率平均达到86%。2006年,市委、市政府又把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战役来实施,再创佳绩,截至4月10日,全市共完成干果造林11.47万亩,占全年计划的114.7%,鲜果造林完成4.86万亩,占全年计划的121.5%。这些新栽植的干鲜果经济林挂果后,按每亩收入千元左右计算,将为农民增收3亿多元。此外,2005年全市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19.01万头、23.74万只,奶牛新增2002头,存栏达到10268头。中药材产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7.22万亩,中药材产业发展由数量型逐步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重视发展特色菜,大力发展精品菜,引进新优特稀菜,蔬菜面积稳定在8万亩,产量达到10万吨。
       今年新春伊始,我市全面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把推行“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抓好鲜干果、奶牛、中药材、蔬菜等100个专业村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强势推进,其中,建设水果蔬菜专业村50个、养殖专业村30个、干杂果专业村20个,以逐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努力使专业村主导产业的规模、质量有新的突破,主导产业收入占到村级经济总收入的8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此带动全市农村特色产业的全面升级。全市各区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模式,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培育发展果、牧、药、菜特色主导产业,每个示范村发展一、两项主导产业,并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农业增值增效,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强化新举措:以培植主导产业为首要任务,“三位一体”包联包抓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在发展“一村一品”上着力发挥“四个效应”
       ——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凸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优势。近年来,我市在果、牧、药、菜等特色产业上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实绩,为发展“一村一品”、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坚实的经济基础。仅以铜川果业的发展实际来看:自然条件优越,是世界级的苹果和多种北方水果生产栽培的优生区,有较为雄厚的果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果业发展,区县和各级果业部门奋发有为,目前基本实现了基地规模发展、管理水平提高、果园面貌改变、果品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增长的阶段性目标。已建成的30万亩绿色苹果基地在全省各地市中独树一帜;以大樱桃为主的特色水果异军突起,新区陈坪村的大樱桃、王益区黄堡镇孟家塬村的鲜桃,成为‘一村一品”新的亮点、农民致富新的财路;印台区成为全省果业十五强。先后引进实施的欧洲、日本等国际果业技术标准,拓展了与世界先进果业国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极大地提升了我市果业的产业格次和整体素质;创建的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使我市在新优品种的培育、引进、推广上具备了独有的优势;通过广泛宣传,使“陕西苹果最好,铜川果品最优”形成共识,铜川果品市场走俏,实现直接出口新的突破;“陕西苹果”地理标志的使用、高科技二维码质量识别追溯技术的应用以及成功加入国际地理标志组织等成效,使铜川果品在营销上占据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制高点;宜君近万亩核桃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产业配套体系的不断完善、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各级各类协会的创建,加速了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
    ——以培植主导产业为首要任务,“三位一体”包联包抓示范村建设。为了进一步发展“一村一品”、培植主导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市从今年开始,借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在近年来已建成的省、市级小康示范村和郭秀明式好支书所在村中,根据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好中选优,确定51个村作为新农村示范村。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采取市、区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包抓及选派干部驻村蹲点“三位一体”的办法,集中扶持,强力推进,率先建设,力争到2008年把51个村建设成为在全市范围内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新农村示范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我市确定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其中把“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培植主导产业”作为首要任务,发展“果、牧、药、菜”等主导产业,扩大规模,提高品质,打响品牌。按照“一村一品”要求,每个示范村发展一、两项主导产业,做到主业特色突出,辅业灵活多样,多种门类增收。
     ——以发挥“四个效应”为着眼点,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遵循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思路,推广“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努力提高特色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生活宽裕”的有效手段。市委书记吴前进5月17日参加在新区陈坪村举行的陕西“一村一品”系列活动“欧美大粒樱桃”示范推广会时强调指出,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为开展“一村一品”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铜川要以这次推广会为契机,围绕新农村建设,推动“一村一品”建设再上新台阶。一要发挥地域优势,突出特色效应。依托资源优势,确立“一村一品”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亮出“名片”,创出特色。二要加大推广力度,发挥规模效应。继续加大主导产业的培育力度,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品优势提升为几村一品、几乡一业的规模化产业优势。三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发挥带动效应。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着力培养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带动一村一品建设。四要加强人才培养,发挥能人效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智成果示范带头人的培养,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为一村一品和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带头人。
     涌现典型村:一批专而精、特而优的专业村脱颖而出,打造出贾家塬苹果、陈坪樱桃、孟家塬鲜桃、原党奶牛等“一村一品”新亮点
    我市在发展“一村一品”中,将重点确定在水果、干杂果和养殖业等特色主导产业上。随着“一村一品”本土化的大力推动,一批专而精、特而优的专业村脱颖而出。贾家塬苹果、陈坪樱桃、孟家塬鲜桃、杨河设施水果、原党奶牛、石塬花椒、宜君核桃和遍布全市的大棚蔬菜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火红的五月,艳丽迷人的大樱桃熟了。走进新区陈坪村的樱桃园,满目翠绿间一串串火红的大樱桃如同红宝石一般挂满枝头,鲜嫩欲滴。园中的道路两旁遍布着村民销售自家鲜樱桃的摊点。在热闹的叫卖声中,篮中的樱桃很快就销售一空。俗话说,家有梧桐树,不愁引不来金凤凰。陈坪村去年自从樱桃园挂果上市以来,连续两年,每逢开园之际,来这里采摘观光、洽谈订货的群众和客商络绎不绝,而且无不称道陈坪的大樱桃味美色艳,是铜川最有发展前景的水果产业。今年渭南市果业局一位负责同志在参观了陈坪的樱桃园后感慨地说:“我们的大樱桃引种时间比铜川还要早一些,但可能是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果品色泽、个头都比不上铜川的好。回去后要组织果农和技术管理人员来铜川学习取经,寻求良方。”
    大樱桃是目前国内成熟最早的水果,因其早熟、色艳、味美,被誉为“鲜果第一枝”。2001年,市上把陈坪村确定为铜川大樱桃栽植基地,并把樱桃树苗无偿栽植到村上各户的地里,不少村民由于当时不懂樱桃栽培管理技术,加之对樱桃的销售市场和发展前景不够了解,有100多亩已栽的樱桃树苗被拔掉,改种了其他作物。现在,在村上樱桃园大面积挂果、市场价格连年稳定、村民收入逐年增多的事实面前,不少昔日对种植大樱桃持有怀疑态度而将树苗拔掉的村民,又争着自己买树苗栽起了樱桃树。据统计,去年以来,全村新增樱桃种植面积200多亩。今年陈坪村的大樱桃共计达到2000多亩,挂果园800亩,按一亩收入近万元计算,全村收入可达600多万元。村民张都良种植的1.1亩大棚樱桃,收入高达四、五万元。难怪他高兴地指着樱桃树对记者说:“这就跟个银行一样。真让咱尝到了政府引导调整产业结构的甜头。”
     过去人们常讲“樱桃好吃树难栽”,现在看来并非那么回事。陈坪樱桃无论从栽植规模还是果形色泽来看,都堪称铜川乃至陕西果业发展的新亮点。市果业局局长侯全民向记者介绍,栽植樱桃,关键在于规范操作,科学管理。
    如今,随着欧美大粒樱桃在我市的引进栽植成功,各区县又有一批适生区建起了樱桃园。全市种植规模已发展到近万亩。在各级政府及果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下,铜川大樱桃不仅有了自己的响亮品牌——“维美”,更会在相继组建的各级樱桃协会的引导下,发展成为铜川“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生力军。
     印台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以其苹果最佳适生区的优越条件而被确定为全国苹果出口基地。深入该区高楼河乡贾家塬村的省级优质苹果示范园,只见行距、树形规范的果树一列列地有序分布在近200亩的广阔田野间,气势宏大。主栽的品种是红富士,搭配少量皇家嘎拉、美八等。这批始建于1993年的果树,经历了近年来倡导的苹果四大关键技术的“考验”,每棵树的“抬干”、“落头”、“疏枝”、“缩冠”,都有严格的角度和分寸。一眼望去,整齐划一,规范有形,成为印台大改形示范的第一园。1999年被评为市级优质苹果示范园,2005年被省上认定为省级优质苹果示范园。2003年经过考察,被确定为国家商务部和国际贸易组织合作的ITC项目实施果园,平均亩产2000公斤,优果率80%,亩均纯收入3550元。2005年10月份通过了欧盟EUREP—GAP标准认证。村民贾天顺一家,去年仅苹果一项,收入就达7万元左右。贾家塬苹果,一时间声名远扬,为印台区及周边地区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周边的白水、蒲成,远处的山西、河南等地的果农和管理人员,纷纷来此参观取经。每到硕果盈枝,各地的客商总是提前扎点等候。邻近的井家塬村,有心的果农们早早就开始效仿了,纷纷栽种优质果苗。村上的果园如今已成为继贾家塬之后的“后起之秀”,同时期被确定为省级优质苹果示范园之一。
     同样是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模式,也有因势利导,紧跟市场“晴雨表”另起“炉灶”创出新特色的。来到耀州区寺沟镇的杨河村,沿河堤一字排开的近60个大棚,原本是这个蔬菜村建造的蔬菜大棚,如今近三分之二已改种杏、桃、葡萄等设施水果。今年全村设施水果喜获丰收,“五一”前后,30元到50元不等的礼盒杏、桃,早早地就被客商和大客户们收购一空。仅设施水果一项,户均收入近万元。村民石小林给记者粗粗地算了一笔帐:一个棚大约6分地,投入3000元,产杏大约1000公斤,或者产桃600公斤,年收益分别在一万二千元或七、八千元左右。而大田种植,同样的面积虽说少了3000多元的投入,但年收入仅在500元左右,而且还得自己担着货物到城里零卖,费时费力又不挣钱。村民郭小盈2003年改种了一棚杏和一棚桃,桃去年就有了收益。说起菜和水果种植的差异,郭小盈感触良多:“种菜风险小,但劳动强度大,管理复杂,周期长,一年最少也要忙8个月,仅浇水一项,一茬菜就得浇20次水;相比而言,种水果市场风险就要大些,但种植比较省力。比如种杏,从扣棚到采摘,前后不过5个来月,期间只需浇2次水。你瞧,我们村的许多人都认识到了种植设施水果的好处,纷纷向专家请教种植技术,改种起了设施水果。
     耀州区孙原镇石塬村的花椒种植,也同样受到了周边村的启发。与富平交界的石塬,远离喧闹的城镇,耕地大多是坡耕地,加之历年干旱少雨,广种薄收现象由古至今。不甘心过穷日子的石塬人看到同等条件的焦坪村能栽椒致富,他们开始思谋了:自己为什么不能?渐渐地,一部分人种起了耐旱的花椒。栽后三、四年结果收益,给穷乡亲们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加之退耕还林工程的启动,进一步调动起了广大群众栽植花椒的积极性。自1997年以来,靠吃窑水、打零工过活的石塬人开始大片大片地垦荒种椒。原本疑惑种了花椒将来吃啥的老年人脑筋也活泛了,跟着儿孙们走进了田间地畔。据村主任赵八行介绍,近年来石塬村共栽植花椒5200亩,和焦坪村一样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椒村。全村149户516口人,户栽面积20亩以上的就有70多户、30亩以上的有13户。今年全村就新增花椒树700多亩。站在石塬村的塬畔放眼望去,眼前的两个大山峁和周围的地埂沟畔,漫山遍野都是成林的花椒树,绿油油的椒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预示着今年的好收成。随着花椒效益的逐渐增加,曾经靠一天打工挣1.5元苦力钱过日子的石塬人收入也发生了根本变化。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1970元,仅花椒一项人均1550元,占到了收入的78.7%。走进宽敞明亮的农家大院,大彩电、农用车、摩托车比比皆是。今年开春,又有13户人家盖起了砖瓦新房。
     核桃产业是宜君县兴农富民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栽植24.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5万亩,新建良种园2万亩,年产核桃600万公斤。沿210国道是建成的5000亩核桃良种示范林带。核桃加工业也正在兴起,其中陕西棋智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的核桃乳生产线已正式运营。核桃是当地农民的“摇钱树”,如今也成了城里人争建的“山村银行”。宜君县法院职工张西安1999年栽的20亩新品种核桃,现已进入挂果期,去年产脱皮湿核桃达2000多公斤,收入3万多元。耀州区公安局离职干部魏云华,1998年栽的60多亩核桃树去年销售脱皮湿核桃2万多公斤,收入30多万元。
   在这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中,孟家塬鲜桃和原党奶牛更具产业化经营理念。王益区黄堡镇孟家塬村的“孟姜红”系列大红甜桃,不仅注册了商标,被国家农业部审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桃生产基地,还于2005年获得了中国杨凌农高会颁发的“后稷奖”。每到收获季节,如果街市上响起了“孟家塬甜桃”的叫卖声,一准好卖。耀州区小丘镇原党村声名鹊起是因为饲养奶牛。让外村人羡慕不已的是,原党养牛户像领工资一样,每月可从信用社领到一笔奶款。原党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200元增长到2005年的2050元,其中奶牛业收入就占到60%以上。目前,全村存栏奶牛已发展到1697头,涌现出奶牛养殖户188户。在调查采访中,村民谭卫高兴地拿出计算器现场把自己几年来养殖奶牛的经济效益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从2001年到2003年,他先后投资1.78万元买了两头奶牛,两年中,大奶牛产下的两头牛犊卖了1.3万元,这几年卖鲜奶收入3.3万元,现存栏奶牛还有3头。通过滚动发展,他的1万元贷款还清后,净收入加现存栏奶牛价值6万元。由于喂养精细、管理到位,他的奶牛平均日产鲜奶35公斤,最高单产达到45公斤。通过养殖奶牛,全家人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在得知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在全市建设万头奶牛基地的消息后,他还计划今年贷款再养殖10头奶牛呢。

[ 本帖最后由 shanxifruit 于 2008-10-17 19:14 编辑 ]
头像被屏蔽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万

帖子

292 小时

在线时间

0

好友

禁止发言

UID
258618
鲜花
-154 朵
农币
-70 枚
居住地
四川 成都 成华区 万年场街道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8-10-13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4-4-26 19:00 , Processed in 0.036846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