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猕猴桃
Chinese gooseerry,kiwi fruit
猕猴桃科猕猴桃属, 多年生果树, 藤本植物。又名阳桃、羊桃、毛梨、藤梨等。学名Actinidia spp.。
种类起源与分布 中国原产的猕猴桃约6种, 其中最主要为中华猕猴桃(A. chinensis Planch.)及美味猕猴桃(A. deliciosa Liang et Ferguson) (见猕猴桃种质资源)。猕猴桃在唐代诗人岑参所作《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一诗中有“中庭井栏上, 一架猕猴桃”句,而太白、东溪皆陕西地名, 说明至少在1 200年以前猕猴桃已在庭院中栽培。其后古籍对猕猴桃的性状、用途等有更为详细的记述。近100多年来,猕猴桃传入英国、美国、新西兰、法国, 目前比利时、印度、德国、苏联、日本等国都先后引种成功。其中新西兰的猕猴桃产量最多,占世界首位。
中国猕猴桃资源极为丰富, 分布20多个省(自治区),其中以河南伏牛山区, 陕西秦巴山区, 湖南西部等山区为最多;江西西部、湖北西部、广西西北部、福建西部、安徽西部等地也很多。但对猕猴桃的发展利用还为时不长, 大面积人工栽培已经开始。
特征与特性 中华猕猴桃品种不同,但形态特征、结果习性有共同特点。
形态特征 中华猕猴桃靠茎缠绕其他物体盘旋生长。新梢黄绿、褐绿或棕褐色, 密生绒毛; 2年生枝紫褐色,有疏毛; 花枝灰褐色或黑褐色, 无毛或少毛。芽为腋芽, 着生于膨大叶柄的基部, 每个芽坐有1~3芽, 较大的为主芽, 两侧较小的为副芽。单叶、互生,有长柄; 叶缘有细锯齿, 羽状网脉。雌雄异株, 单性花, 亦有雌雄同株异花和杂性植株; 单花腋生或多花集生为聚伞花序, 1~3朵,稀有4~6朵: 萼片5, 花瓣5, 白色。雄蕊多数具T字形花药, 花粉发育正常,而在雌花中则有短花丝和不孕药囊; 雌蕊子房发达, 花柱基部连合,呈放射状。果实为浆果。无毛或有毛,近球形, 长圆柱形或卵形(见图)。
生长结果习性 中华猕猴桃根是肉质根, 主根不发达, 侧根和细根多而密集。实生幼苗出现2~3片叶时主根就停止生长, 侧根迅速发育,其后形成骨干根,多呈水平分布。山坡野生, 根系多分布在1米以上的土层中, 而集中在40厘米左右深的范围内, 并可穿入岩缝中生长。
新梢在生长后期顶端会自行枯死, 这一现象称为自枯, 其顶芽实际是附近腋芽发育而成, 属于“伪顶芽”。腋芽可以是叶芽或混合芽, 一般当年不萌发,越冬后于翌年春萌发。苗期和徒长枝上的芽是叶芽, 只抽枝长叶。进入盛果期多是混合芽, 抽枝长叶并开花结果。开花结果部位的叶腋不再生芽, 成为盲节。新梢年间生长可分3期, 前期缓慢, 中期迅速, 后期再次缓慢以至停止生长, 年生长量可达3~5米, 最大达8米以上。
新梢可分为发育枝、徒长枝和结果枝, 秋季落叶后均称为1年生枝。凡能抽生结果枝的1年生枝, 通称结果母枝(或开花母枝)。发育良好的发育枝和结果枝, 当年都可成为结果母枝。结果母枝从基部3~7节抽生结果枝, 结果枝于基部2~3节开花结果, 一般着果2~5个。雄株开花母枝抽生花枝能力强,花量也多。
实生树一般3~4年开始结果,6~7年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10~15千克, 高的可达100~150千克; 嫁接树一般2~3年开始结果。
物候期 在河南西峡, 3月中、下旬萌芽, 3月下旬至4月上旬展叶,5月上旬开花, 9月下旬果实成熟,11月中、下旬落叶。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中华猕猴桃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萌芽期怕晚霜和大风, 生长期怕旱、怕涝, 成熟期怕霜冻。
在中国分布区,其垂直分布高度约80~2100米之间。因地区不同, 垂直分布有异, 在湖南省主要集中分布在800~1000米之间;而在河南省则在350~1200米之间。分布在高海拔的果实成熟期较晚, 果实较耐贮藏。
在年平均气温10℃以上地区可以生长。适宜地区为年平均气温11.3~17.9℃, 极端最高气温35.4~40.9℃,极端最低气温2.6~-20℃, 无霜期214~335天, 日照时数1000~2600小时, 有效积温约4000~6114℃。萌芽期的气温在8℃以上, 8℃以下生长受影响, 特别是萌芽期遇霜冻, 会出现冻害。在低温、霜害地区, 用埋土防寒等措施, 可取得良好结果。
适于年降水量742~1865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4~86%的环境,在相对湿度64%时,也能较正常生长。中华猕猴桃不耐旱, 在土壤含水量5~6%时, 叶子开始萎蔫; 但也不耐涝, 长期积水会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对土壤适应性较强, 在冲积土、黄壤、黄棕壤、棕壤、红壤、灰褐色森林土、乌沙土、黄沙土上都能生长,尤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腐殖质土和冲积土,忌粘性土、易渍水及瘠薄的土壤。pH值4.9~6.7的土壤生长较好, 在微碱性土壤上也能生长, 而在碱性土壤中生长不良。
比较喜光,成龄树攀缘至高处受光才能大量结果,但有强光曝晒则易出现叶缘焦枯、果实日灼。幼苗喜阴凉, 怕强光直射, 稍有不慎就会晒死。
风对中华猕猴桃生长有一定影响。春季干风常使枝条干枯; 夏季干热风常使叶缘焦枯, 叶片凋萎; 大风常使嫩梢折断, 叶片破碎, 果实擦伤。因此, 在多风地区建园应设置防风林。
主要品种、品系 猕猴桃属约有近百个种和变种,绝大多数原产中国, 主要品种和品系有: ①高维。果实近短圆柱形,黄褐色, 果皮茸毛不显, 果重70~105克的占半数。维生素C含量305~316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0%, 总酸1.4%。3年生嫁接树平均株产6.3千克,最高株产18.5千克。在河南省伏牛山区9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是制果汁、果酱、糖水罐头的优良加工株系。②9-23。果实圆锥形, 果皮褐色, 有短而密的柔毛, 果实大小均匀, 平均重58克, 最大重74克。含维生素C252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8.5%,总酸1.3%。果肉细嫩多汁、味香甜、品质上, 鲜食、加工均宜。在贵州省贵阳10月中旬果实成熟。③79-2。果实长圆柱形,果皮黄褐色, 茸毛不显, 外形美观, 平均果重123克,最大重175克。维生素C含量120~159毫克, 总糖7.8%,总酸1.48%。果肉淡, 细致多汁, 风味良好。在冷藏条件下贮存4个月维生素C含量不变, 货架期10~14天,为鲜食优良品种。在江西省庐山,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成熟。④79-3。果实长椭圆形,果皮黄褐色,茸毛较易脱落, 果实大小均匀, 平均重110克, 最大重138克。维生素C含量103毫克, 可溶性固形物14.5%, 柠檬酸1.65%。果肉淡黄或金, 汁多, 酸甜适中, 香气较浓, 为鲜食品种。采收后, 室温下可贮30天左右,冷藏可贮4个月。在江西省奉新,9月下旬果实成熟。⑤武植-3。果实近椭圆形,果皮暗绿褐色,茸毛稀少,平均果重118克, 最大重156克。维生素C含量220~260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2~15.5%,柠檬酸1.29%。果肉浅绿色, 质细汁多, 味酸甜, 香气浓, 是鲜食、加工兼用的株系。3年生嫁接树株产17.5千克。在湖北省武汉地区, 9月中、下旬果实成熟。⑥厦亚5号。果实近椭圆形, 茸毛少, 平均重93克, 最大重128克。维生素C含量205毫克, 可溶性固形物13%, 总酸1.55%。酸甜适中, 有香气, 为鲜食株系。⑦北川3018。果实圆柱形, 果皮有少量茸毛,平均重83克, 最大重93克。果肉黄绿色, 味酸甜, 有香气。维生素C含量260毫克, 可溶性固形物14.1%,总酸1.67%。适于鲜食和加工。在四川省北川地区9月果实成熟。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世界上繁殖推广的优良品种主要是新西兰培育的海沃德、布鲁诺、蒙帝、艾伯特和阿利森5个雌株品种和马图阿、陶木里2个雄株品种。特别是海沃德栽培最多,中国也已引进栽种。①海沃德(Hayward)。又名巨果(Giant)。果实大, 宽椭圆形, 果皮茶绿色或淡绿色, 毛细美观, 味甜、质优、耐贮藏。但结果晚, 产量低, 后熟期长。在四川, 11月上旬果实成熟。②马图阿(Matua)。栽后2年开花,花量多, 花期长, 宜作各雌株品种的授粉树。树势较弱。③陶木里(Tomuri)。开花迟, 与海沃德同期开放。主要作海沃德的授粉树。
栽培技术要点
繁殖 方法有播种、嫁接、扦插、压条和埋根等,生产上采用最普遍的是嫁接和扦插法。嫁接用的砧木是种子繁殖的实生苗。种子播前需经低温沙藏30~40天, 或采果后将果实与细沙多层埋放, 翌年播前取出种子播种。在南方多雨地区, 最好用高畦育苗, 以利排水, 北方可用平畦。出苗前后必须覆盖和遮荫, 当砧木嫁接部位直径达0.7厘米以上时嫁接。嫁接用单芽片腹接、单芽枝腹接、单芽枝切接等方法。扦插繁殖可用硬枝扦插或绿枝扦插。
建园 应配植雄株为雌株授粉,雌雄株比例为8:1或6:1, 授粉树要选择花期能与雌株相遇、花量多、花期长的雄株品种。并应建立防风林。
栽植距离因地势和采用架式而异。山地单篱架的株行距为2~3米×3~4米, 平顶大棚架或T型小棚架为4×4或4×5米; 平地的株行距可稍放宽。南方以秋栽为宜, 北方则宜春栽。
整形修剪 篱架整形可用双臂双层水平形或双臂三层水平形;T型小棚架采用单干整形, 留2主蔓,将主蔓反方向引缚在架面上, 在结果母枝上, 约每隔30厘米留1结果枝;平顶大棚架是T型小棚架的扩大,整形方法基本相同, 只是主蔓稍多。
修剪分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应疏除细弱、枯死、过密、交叉、重叠枝以及不拟利用的萌蘖;夏季修剪应及早抹芽, 剪除不利用的徒长枝, 结果枝和发育枝摘心, 副梢剪除或反复摘心; 生长期要进行枝条引缚。
施肥灌水 秋季采果后早施基肥; 在果实生长高峰到来之前, 追施速效肥料。不能施用对植株有危害的氯化物肥料。在干旱季节需及时灌水或喷灌。在多雨地区还需排水。
疏花疏果 一般疏果不如疏花,疏花不如疏蕾。通常每1个果实需4~6片正常叶, 使每结果枝坐1个果为好。花期放蜂及人工辅助授粉, 有利坐果。
采收 一般应在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采收为宜。刚采收果实坚硬味酸涩, 需经4~10天后熟方可食用。
病虫害防治 ①苹果丽金龟子。成虫食害芽和花蕾, 幼唱害根系。用灯光诱杀; 人工捕杀, 喷药灭成虫。②苹果小卷叶蛾。幼虫食害嫩芽、嫩叶、花蕾等。主要用药剂防治。③草履棉蚧。刺吸嫩芽和嫩枝汁液。树干涂药毒杀上树若虫;喷药杀树上若虫。④斑衣蜡蝉、吸食叶、枝汁液, 使叶片破裂、枝条干枯。冬季刮卵块;喷药杀孵化若虫。⑤根瘤线虫。为害根系。土壤施药, 剪除被害部分。此外, 苗圃有根腐病、立枯病等。叶片常见病害有叶斑病。
经济价值 中华猕猴桃果实成熟后, 果肉柔软多汁, 酸甜适中,风味清香,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每100克鲜果肉中含维生素C50~150毫克, 有的含量达305~420毫克。还含有维生素E、A、B1、B2, 胡萝卜素0.6~0.8毫克, 含钾246~264毫克, 钙10.0~43.0毫克,镁16~30毫克,磷12.9~64.0毫克, 铁0.32~0.50毫克,硫0.32毫克,钠2.34~7.00毫克,以及碘、锌、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22%, 总酸含量0.70~1.95%,此外还含有果胶、粗纤维和蛋白质。每100克鲜果肉的发热量为66卡。
果实除鲜食外, 还可加工制成果酱、果酒、果脯、果干、果汁、果晶和罐头等多种食品。鲜果和果汁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冠心病、消化道癌症有一定疗效或辅助疗效。鲜果汁对高胆固醇、高β脂蛋白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疗效非常显著; 对高三酸甘油脂患者和高血脂患者疗效显著。鲜猕猴桃汁有阻断亚硝基吗林的作用, 其阻断率可达98.5%。种子中含亚油酸, 有疏通血管的作用。花含蜜, 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并可浸提芳香油或香料。茎枝纤维质量较好, 可造纸。猕猴桃还可庭院栽植供观赏。
猕猴桃对各类矿质元素需要量大,同时,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在不同生育期差异很大。早春萌芽期至坐果期,氮、磷、钾、锌、铜等在叶中积累量为全年总量的80%左右,镁、铁、锰、钙则全年积累。果实膨大期,氮磷钾营养元素逐渐从枝叶转移到果实中。据叶分析,猕猴桃对氯有特殊的喜好。一般作物为0.025%左右,而猕猴桃0.8%~3.0%,特别在钾缺乏时,对氯有更大的需求量。 钾与氯需要同时补充。
营养元素向果实转移最多的有钙、氮、磷,而且靠近果实的叶片转移量最大。只有将靠近果实的叶片留足时,果实营养最多,品质也最好。
缺钾是一种发生较普遍的养分失调现象,许多情况下,缺钾引起的叶部症状误认为是由于干旱或风害引起的。通常猕猴桃含钾1.8%~2.5%,若下降到1.5%以下会呈现缺钾症状。缺钾的最初症状是萌芽时长势差,叶片小,随着缺钾加重,叶片边缘向上卷起,尤其在高温季节的白天比较突出,到了晚间又消失。进一步发展时叶片长时间上卷,支脉间的叶肉组织向上隆起,叶片从边缘开始褪绿,褪绿由叶脉间向中脉扩展,多数褪绿组织变褐坏死,叶片呈焦枯状,直至破碎、脱落;果实数量和大小都受到影响而减产。
其症状是在当年生成熟叶上,出现叶脉间或叶缘淡黄绿色,但叶片基部近叶柄处仍保持绿色,健康叶的含镁量在0.3%~0.4%,新形成的叶片在0.1%以下就出现缺镁症状,严重时失绿组织坏死,坏死组织与叶脉平行,形成马蹄形。
叶片从深绿变为淡绿,甚至完全转为,但叶脉仍保持绿色,老叶顶端叶缘为橙褐色日灼状,并沿叶脉向基部扩展,坏死组织部分微向上卷曲,果实不能充分发育。
砂地、偏碱地以及瘠薄的山地猕猴桃园容易出现缺锌现象;土壤中磷素多、施磷肥过早,会影响猕猴桃对锌的吸收,也会表现出缺乏症。缺锌时新梢回出现小叶症状,老叶脉间失绿,开始从叶缘扩大到叶脉之间,叶片未见坏死组织,但侧根的发育受到影响,健康叶片的含锌量为15~28毫克/千克干物质,在12毫克/千克干物质以下时,出现外观症状。
老叶从顶端向叶柄基部扩展叶脉之间失绿,叶片上面逐渐呈红褐色,叶缘更为明显,背面的主、侧脉红色,向基部逐渐变深。
猕猴桃对缺氯表现敏感,开始在老叶顶端主、侧脉间分散出现片状失绿,从叶缘向主、侧脉扩展。老叶常反卷呈杯状,幼叶面积减小,根生长减缓,离根端2~3厘米的组织肿大,常被误认为是根线虫的囊肿。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土壤中的氯素易被淋溶而损失,叶片含低于干物重的0.6%时会表现出症状,应补充氯化钾肥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