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6|回复: 0

酸枣核破壳取仁育苗及嫁接技术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万

帖子

5450 小时

在线时间

244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12392
鲜花
36589 朵
农币
291909 枚
居住地
新疆 和田
专职
农技推广
发表于 2008-5-21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新疆和田地区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
酸枣核破壳取仁育苗及嫁接技术
日期:2008-5-20

1、种子处理:用专用机械把酸枣核打破而基本不伤及种仁,好仁率为90%以上。另外,把酸枣核于第1年12月份进行层积处理,与酸枣仁育苗比较。

  2、整地作畦:于第1年12月前将圃地深翻30cm,耙平,然后按长20cm,宽1.3m,南北向做畦,畦两边各筑宽30cm,高20cm的畦埂,每667m2地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40kg。

  3、浸种催芽:播前用30oC温水浸泡酸枣仁12-24小时,然后捞出控水,再与3倍的湿沙混合,置于背风向阳的地方盖膜催芽,种砂厚度10cm,保持温度在25--30oC之间,每天翻动2-3次,喷水保湿,3-5天后约1/3的种子吐嘴露白,下畦。对层积的酸枣核也进行盖膜催芽。

  4、播种:于3月下旬,将圃地灌水然后每畦按20-30-20-30宽窄行开沟4行,沟深3cm,每10cm点播1粒,播后立即覆土,厚度20cm,用耙子搂平,喷除草剂(灭草隆)后,加盖地膜(厚0.003mm)。另外,设一拱棚集中育苗,然后移栽。按1m2400粒撒播,播后架设塑料(厚0.0015mm)拱棚,四周压严。4月中旬,把枣仁按株距10cm点播,观察出苗率。4月下旬,把野生酸枣苗刨出,浸泡24小时,按相同株行距栽植,观察成活率。

  5、播后管理:地膜育苗,在出土后,破地膜,引出苗木。当小苗长到3-4片真叶时间苗,7-8片真叶时,按20cm株距进行定苗,苗高20cm前不要浇水,除草。拱棚苗,幼苗出土后注意通风降温,控制棚内温度在25oC--30oC,不能超过35oC,定苗后浇1次水。进入4月下旬,白天揭棚,晚上盖棚,一周后按相同的株行距移栽,栽后立即灌水,晾墒后及时划锄。直播苗,在出苗前不要浇蒙头水,出苗后注意除草,及时间苗定苗。

6、追肥与浇水:进入5月份苗高20cm时,揭去地膜,每亩追尿素10kg,每月追施1次,连追2-3次,8月份追N、P、K复合肥,每亩10kg,结合追肥进行浇水。

  7、病虫害防治:枣苗的主要病虫害有粘虫,枣步曲、黑绒金龟子、象鼻虫、红蜘蛛、早期落叶病等,视发生情况及时喷药防治。

  8、嫁接:大部分苗木在4月份进行劈接,劈接设蜡封接穗与埋土堆两个处理,并设插皮接对照。剩余部分苗木,于5月份进行了单芽腹接,6月份进行了劈接与插皮接。嫁接所用接穗:4、5月份1年生枣头,6月份嫁接所用接穗放在编织袋中,内填湿锯末,在冷风库中保存,随取随用。除4月份劈接接穗不用包扎,其余接口和接穗全部用0.003mm的地膜包严,但所包地膜不超过2层。

  9、嫁接苗的管理:嫁接后不用解绑,注意抹除接口下部的萌孽。在4月和6月各追施一遍尿素,每亩每次25kg,8月份追施一次N、P、K复合肥每亩25kg,结合追肥进行浇水。

  通过实践得出:(1)破壳取仁,比带壳播种和归圃野生酸枣苗砧苗成活率高18%和34%,达到96%。(2)盖膜育苗,比大田育苗提早20天出苗,使生长期延长到195天。但是,拱棚移栽育苗移栽后,缓苗期长达1个月,不利于移栽苗的生长,不宜采用。(3)直播枣仁地膜覆盖,生长期长,不用缓苗,生长量大,简化了管理,当年全部达到嫁接粗度。(4)大枣砧木苗的嫁接在4、5、6月份均可进行,以4月份劈接,6月份插皮接,5月份单芽腹接成活率高,生长量大。(5)4月份劈接采用蜡封接穗技术,省工省力而且成活率高达97.2%,当年苗高154cm,粗度1.46cm。
来源:商丘兴农网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4-4-26 11:47 , Processed in 0.024030 second(s), 2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