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
一、
椰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椰子是典型的热带喜光作物。在高温、高湿、阳光充足及海风吹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
(一)
对温度的要求
温度是影响椰子分布和产量高低的限制因子。在年平均温度24~25℃以上,温差小,全年无霜的地区才能正常开花结果。最理想的年平均温度为26~27℃,最低月平均温度不低于20℃,温差不超过5~7℃,椰子生长繁茂,发育正常。但偶尔低温,短时间极端温度达0℃,椰子也能忍受。但果实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椰树安全越冬温度为8℃,8℃以下连续低温达18天,积温达44.6℃,椰树寒害率达70%;连续低温达31天,积寒达85.8℃,椰树寒害率达100%。椰果和嫩叶全安越冬温度为13℃,13℃以下连续低温40~80天,积寒达230~380℃,椰果椰叶寒害率达95~100%。
(二)
对水分要求
1、雨量。年降雨量1300~2300毫米,分布均匀地区,椰子生长发育最适宜。土壤排水良好,降雨量高达3800毫米也能忍受。如果地下水位高或能进行灌溉地区,年降雨量600~800毫米也能适应。如果地下水位太高,椰树根系浸泡在含水量很大的低地则椰树生长不良。严重干旱会影响椰子产量,地下水位低,连续3个月降雨量低于50毫米,椰子产量就会受到影响。
2、湿度。空气湿度取决于降雨量、温度和日照,它直接影响椰子叶面蒸腾。一般认为80~90%的湿度较为适宜,不能低于60%。蒸腾率高一般相应地根系吸收水分快,吸收养分也多。因此,椰子树在水位较高,水分充足地区,湿度较低也能适应。过分潮湿,会减少蒸腾量,抑制养分吸收。一般认为植株既有活跃的蒸腾,又不致于蒙受干旱为害较好。
(三)对风的适宜性
椰子抗风能力比较强,一般沿海地区常风都是3~4级,对椰子生长、发育、产量不但没有影响,反而有利于椰子叶面蒸腾和传粉。椰子树对台风的抵抗能力也比较强,7~8级风力对椰子叶片、果实产量影响不大;9~10级风力,有一些椰果会被吹落,个别叶片被吹断;11~12级以上台风对椰子影响较大,影响当年及隔年的椰果产量。
(四)对光照的要求
椰子是强光照作物,要求有充足的阳光一般认为年总光照量要达到2000小时左右,每月要120小时,低于这个水平椰子生长不良。
(五)对纬度与海拔的要求
椰子一般在沿海低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种植最适宜。通常海拔300~500米,气温尚高,雨量足,椰子生长、发育、结果仍良好。总之,椰子适宜于低海拔、低纬度地区,否则必定影响产量。
(六)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椰子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各种土壤上生长,适宜性比较强,从海滨沙地到内地粘质土,从排水不畅但不积水的低地到排水良好的山坡地,从强酸性的泥炭土到碱性的石灰土,海岛上的珊瑚分化土、火山土等可植椰树。对土壤PH值适应性很广,一般PH值5~8都能适应椰子生长。最适宜种植椰子的土壤是质地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水分和养分丰富的土壤。
(七)海南的自然条件对椰子的适应性
海南地处热带边缘北纬18010′~20010′,东经1080~11103´,年平均气温23~25℃,最冷月份均温17~20℃,积温8200~9200℃,≥10℃连续期为320~365天,年辐射总量120~140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750~2750小时,年降雨量1000~24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90%。海南具有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光能充足,热量基本可满足,雨量充分,适应椰子生长发育。
二、
海南的椰子品种类型
椰子是异花授粉作物,杂合性很强,难以形成遗传纯合的群体,加上是单子叶植物,至今没有无性繁殖方法将其遗传性稳定下来,故椰子种内分类标准难以确定。这里只介绍椰子变种(品种)的性状。
(一)海南高种
海岸高种椰子树形高大,叶长5~6米,树干高达20米,茎干较粗,茎围可达100厘米,茎干基部膨大成“葫芦头”,果实较大,椰衣厚,椰干质量好,含油量高,植后7~8年开花结果,经济寿命长达70~80年。
1.海南高种椰子按果实和叶片颜色可划分为:红椰和椰(青椰)二大类型,红椰主要特征是椰果和叶片带浅红色和红,果实大、中、小都有。绿椰特征是果实和叶片为青绿色,果实大、中、小都有,海南高种绝大部分是这种类型。
2.海南高种按果实大小划分为:大圆果、中圆果、小圆果三个类型。
(1)大圆果
主要特征是果实较大、围径70厘米以上,果重达2.5~4.0公斤,椰肉重达0.4~0.7公斤,椰皮重1.2~1.5公斤,椰水重0.5~0.7公斤,果实圆形、椭圆形、产量低,为数少。
(2)中圆果
主要特征是果实中等,围径60~70厘米,果实重达1.5~2.0公斤,椰肉重达0.35~0.45公斤,形状为圆形,产量较高,数量多,是目前海南主要商品性栽培种。
(3)小圆果(海南称“摘蒂仔”)其特征是树干细,果实较小,产量高,果围径50~60厘米,果重1~1.5公斤,椰肉重达0.25~0.30公斤,椰水重约1.25公斤,果实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比较稳产,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
(二)矮种椰子
矮种椰子通常植株矮小,结果早,一般是自花授粉,种质纯。与高种椰子相比,树干较细,叶片较短(不超过4米),树干基部没有膨大的“葫芦头”。植后3~4年开花结果,产量高,果实小,椰干质量差,含油率低,经济寿命不如高种椰子,长大约25年之后产量开始下降。
1.绿矮
其特征是果实和叶片呈深绿色,开花早,植后3年左右开花结果,茎干较小,茎围约50厘米,树冠密集,叶长约2.8米,果实小,产量高,椰肉薄(约0.8~1.0厘米),椰水甜,其中香水椰子(Aromiticea Dwarf)属绿矮珍贵品种。
2.红矮
其特征是树干细,树干笔直,粗细几乎一样,平均围径约60多厘米,植株较矮小,开花早,植后3~4年开花结果,叶长3.0~3.5米,叶柄、花苞和嫩果呈橙红色,成熟果呈球状、红色,椰肉薄(约0.8~1.0厘米),椰水甜。
3.黄矮
其特征是果实和叶片呈或黄绿色,树干笔直,粗细一致,平均茎围约60厘米,叶长3~4米,开花结果早,约3年开花结果,单株产量高,果实中等,椰肉较厚,较软、味甜。
(三)椰子杂交良种
1.文椰78F1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用海南高种×马矮椰子杂交培育出来的。其特征是树干粗壮,树干基部有明显的“葫芦头”,形态与海南高种相似。其生长快,开花结果早,植后3~4年后开花结果,产量高,单株产量高达80个左右椰果,较抗风、抗寒,果实较大,是一个生产潜力大的优良椰子新品种。
2.马哇
是马来西亚农业发展所(MARDI)利用马矮×西非高椰子杂交培育出来的一个高产品种,该品种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80年代从马来西亚引种试种成功的,其特征是结果早,植后3~4年开花结果、产量高,但果实小,且其叶片易遭风害。
另外,海南一些地区还发现特殊椰子种质,如雄性树、雌性树、双层花苞椰子、早熟椰子、多层花苞椰子、高产种质椰子、抗风种质椰子、抗寒种质椰子等。
三、
培育优良椰子种苗技术
(一)
选种
用于培育优良种苗的椰子种果,一般要在高产稳产椰子种群的母树中采种。母树要结果密度大,产量高,果实大而重,果实要求充分成熟(要求12个月果龄),摇动时有清脆响声,果皮由青绿色(或黄、红色)变为黄褐色。另外,作为种果还应选择中部果穗较好(即第二、三穗果),这种果实比较充实,饱满,发芽正常。种果采收后,应放置通风处20~30天,自然晾干后,才能播种催芽,以减少播后烂果。
苗圃应选择地势平稳,排水良好,靠近水源,交通方便,土壤质地疏松,比较肥沃,保水力强的地方作为催芽和育苗苗圃。苗圃必须特别注意防治白蚁和黑蚂蚁及牲畜的为害。
(二)
催芽
1.整地
催芽场地要求清除杂物,锄松土壤,平整起畦。催芽床规格长10米,宽1.2米,床间留人行道40厘米,每床开沟四条,沟深宽分别为15厘米、20厘米。苗床走向要排水良好,以免雨水冲刷泥土,使种果暴露,从而影响发芽。
2.播种
正常采用斜播法催芽。该方法发芽初速较慢,后期较快,发芽率高,胚芽和根系容易伸出纤维层,幼苗生长快,长势健壮,成苗率高。该方法播种时,应把种果果蒂斜向上,使果身与地面呈45°,一个接一个地摆于沟中,种果的高低应注意一致,然后培土覆盖种至种果3/4即可。
3.催芽苗圃管理
催芽苗圃应专人管理,做到及时浇水,以防干旱;及时培土,以免种果过度裸露,暴晒失水;勤除杂草,保持苗圃清洁;严防牲畜、老鼠、蚂蚁和蚜虫等为害
(四)育苗
1.整地
育苗圃应和催芽苗圃一起,便于移苗。育苗苗圃地应全面耕耙一次,并清除杂物。以规格长10米,宽2米,畦沟距50厘米为标准起畦。苗床应下足有机肥,并把有机肥同土壤充分混匀。
2.移苗
当种果经催芽至幼芽高达20厘米时,即应及时移到苗圃育苗。由于种苗发芽不整齐,持续时间长(一般为5个月左右),因此育苗应分期分批移苗育苗。每次移苗时,必须严格选择优壮苗,淘汰劣苗,一般发芽后期多属劣苗。在移苗过程中,移苗数量达种果的70~80%时,应停止移苗,所剩种果不论是发芽与否应全部淘汰,或用于加工成椰油。
优良种苗的标准:健壮、笔直、单芽、发芽早、中片羽化早、粗壮、长势旺盛。
应淘汰的劣苗:白化苗、鼠尾苗、短叶苗、窄叶苗、多胚(多芽苗、瘦弱苗和畸形苗。
3.育苗
椰子育苗一般分为地面育苗和装袋苗两种,一般育苗期为8~18个月左右。
地面育苗。虽然成本低,但壮苗率低,植后成活率低,生长慢、投产迟。要求株行距为30×40厘米,沟深宽为25×30厘米,栽种后把土回覆到恰好盖完种果为宜,每亩可育苗5000株左右。
袋装育苗。虽然成本高,但壮苗率高,植后成活率高,生长快、投产早。营养袋一般以长宽为40×35厘米为宜,袋上应打12~16个孔径为1.0厘米的排水孔。营养土必须混有适量化肥和有机肥。装袋时应先装1/3营养土,后放苗,再继续于种苗周围填满营养土到恰好盖过种果为宜,并压实。并按株行距50×40厘米,沟深宽各25厘米,袋装苗呈三角形置于沟中,并培土到袋的1/2以上,每亩可育苗4000株左右。比较优良和珍贵品种多采用袋装育苗。
4.苗圃管理
淋水覆盖:种苗装袋(或移植)后应立即淋透水一次,以后则视天气情况而定浇水,同时应在苗床上加盖椰糠或杂草等,以保持水分,促进椰苗正常生长。
架设荫棚:椰苗从催芽床移至育苗床时,苗小而嫩,应加设荫棚,以免小苗遭受曝晒或高温而抑制生长。一般育苗荫蔽度应为60%以上。
追肥:袋装苗2个月以后,根系较发达,生长速度加快,应适当追加氮肥为主的水肥,以确保椰苗健壮生长。
(五)炼苗
椰苗出圃前两个月开始,应停止施肥浇水并逐步调节荫蔽物,增加苗圃的光照强度,使苗木慢慢健壮,以利于适应大田定植环境,提高成活率。
(六)出苗
从育苗到出苗,一般为8~18个月左右。 不到8个月的种苗尚小,达不到出圃标准,定植后会增加大田管理用工。超过18个月的种苗过大,在苗圃会拥挤伤苗,另外,18个月后的种苗其种果营养耗尽,加上根系较长,起苗伤根多,而且椰苗可能失水,生长、成活率都受抑制。出苗过程也要淘汰20%的弱小劣苗,选择发芽苗中的80%作为优良种苗。
优良种苗出圃的标准为:发芽早、生长快、株高90~100厘米,茎粗壮,存活叶5~6片,叶羽化早,无病虫害。选植壮苗是椰子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能忽视。
四、
椰子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一)
椰园计划
过去,海南主要是利用田园边角,房前屋后、河边、沟边一些零星五边地种植椰子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很少有大面积连片栽培,这不利于椰子加工业的需要。为了适应椰子加工业迅速发展的市场要求,方便椰园栽培管理,对种植椰园必须有规划,连片栽培。椰园规划主要是对种植椰园的范围、种植的椰子品种类型、种植形式及种植密度,事先要有具体安排和设计。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二)定植
1.选地
椰子最适应的植地:光照充足,土壤有机质丰富,肥力较高,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土、砂质壤土和沿海砂地。
2.林段设计
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椰子林段一般以40~50亩为宜,周边要营造防风林,以防强台风袭击,使椰园造成损失。
3.椰园开垦
椰园开垦要根据土壤条件,地形地势以及间作与否来考虑不同的种植方式。对沿海砂土,如果不进行间种或植被覆盖作物以改良土壤,则可不全垦,只按种植形式,挖穴定植则可,以后再逐步改良土壤。但对瘦瘠砂地、土壤较肥沃或坡地,则应采用全垦方式,再挖穴定植;定植后再种上间作物或覆盖作物。种植间作物时必须等高种植,避免或减少土壤侵蚀。
4.定植密度与种植方式
定植密度通常是高种椰子每亩种12~13株,其株行距大体为7.5米×8米,8.5米×8.5米,8米×8米,8米×9米等;矮种椰子每亩植15~16株,采用的株行距为6.5米×6米,6.5米×6.5米,6米×6米等;杂交良种每亩种13~14株,其株行距为8米×8米,7.5米×8米等。在上述密度范围内的具体株数取决于立体环境和气候条件。
椰子的种植方式,一般认为纯种的取等距离三角形种植较为合理,但在建立椰园多层栽培、立体结构、大搞间作的情况下,一般取宽行密株或大小行植法。如12米×6米,10.5米×7米,或(13+7)米×7米,(14+6)米×7米等,这样把行距适当放宽,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种植经济价格较高的或适于椰园荫蔽下的经济作物,使单位面积收益增加。
5.定植季节
装袋育苗技术,使椰子定植少受季节的限制,大大提高定植成活率,且使椰子生长快,投产早。
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冬季有低温、早春有旱情,椰子定植应避开低温和旱季,最好选在雨季开始,下第一场透雨后种植。另外,在海南东北部、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有春雨的地方,也可选在早春定植,因为期间气候温和,蒸发量小,有利于椰苗的成活。
6.定植深度
一般椰子植深在30~40厘米范围对椰子始花期株龄并没有区别和影响。但在海南东南沿海一带经常有台风侵袭,再加上该地区土壤砂性大,结构差,保水力差,浅栽必然影响椰苗的成活与生长。因此定植椰子最好深植(40~60厘米),即采用深植浅培(土)方法。
7.定标挖穴
椰园规划、开垦后,就应根据种植密度、定植深度定标,然后挖穴。挖穴可使土壤深、松、软,提高土壤持水力,有利椰子树根系生长。挖穴的规格为80厘米×80厘米×80厘米。
8.施肥定植
(1)施基肥
为了促进椰苗迅速生长,提早投产,在植前必须在植穴中施足基肥(一般是经过腐熟的有机肥),基肥使用量一般要求穴施50公斤。此外,每株还应配施过磷酸钙0.5公斤。施肥时,必须连同表土混匀回穴,填至植穴的1/2。并在其中再挖成一个穴形,以待定植。
(2)起苗
起苗时要小心,无损伤小苗茎叶。要求种苗随起,随植。
(3)定植技术
定植时,先把种苗放倒并用划刀将种袋底割开(袋装苗),随后把种苗放于穴中,视其深度和植位适中后用利刀自下而上将营养袋割开,把袋取出,然后回表土踏实。覆土深度以恰好盖过种果为宜。种植深度以种果顶部(即茎基)离地面30厘米为准,苗定植后,当天淋透定根水一次。
(三)椰园田间管理
1.植穴覆盖
海南椰子植区,大多土壤沙性重,渗漏快,易于干旱,椰苗植后应就地取材用椰糠或杂草、树叶等将穴面覆盖,以免穴面暴晒,确保椰苗成活。
2.补苗换苗
椰子定植当年,如有死苗缺株,应及时补植。在第二年如发现有明显的落后苗或遭受损害致残苗应及时换植。补换植苗要特别加强抚管,以确保成活,促进椰林均衡整齐。
3.抗旱淋水
椰子定植后头两年,特别是当年因为椰苗根系不甚发达,扎根不深,抗旱能力较差,如遇干旱,要注意旱情及时淋水抗旱,确保椰苗正常生长。
4.椰园除草
以椰子植穴为中心2米范围内如长有杂草应及时铲除,以免影响椰子正常生长,另外,椰园内若长有30厘米以上的高草应及时控制,以免造成椰园荒芜,影响产量。此外,凡是椰园长有茅草、硬骨草和香附子以及杂灌木等,均应及时连根清除。
5.植穴管理和培土
椰子植后头两年,植穴易被泥沙冲埋,故要及时清理植穴,把冲进植穴的泥沙挖出,以免阻碍生长。植后第三年,椰子茎干开始露出地面。因此,必须结合锄草施肥逐渐进行培土,直至培平地锚止。
6.种植覆盖作物
海南各沿海椰区,土壤砂性重,结构差,植被稀疏,淋溶和侵蚀较为严重,应在椰园内种植覆盖作物(如爪哇葛藤)以改良椰园土壤。
7.科学施肥
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叶片营养诊断指导施肥,做到缺什么元素、补施什么元素,减少盲目施肥造成浪费。同时,要充分利用椰子植区的资源(如绿肥、海藻、垃圾肥、草木灰等)来改良土壤,提高经济效益。
(1)施肥次数
施肥次数要根据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和椰子长势来定。通常施肥要以能保持椰子树长势旺盛、叶片常绿为原则。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力强、比较肥沃的土壤,每年只需施肥2~3次;土壤结构不良,保水保肥力差的瘦瘠土壤,每年则需施肥3~4次。
(2)施肥时间
海南通常3~9月份椰子生长较快,因此施肥时要掌握在每年的3~9月份。旱前、雨后,土壤湿润以及根系吸收力强的时候,作为最适宜施肥期。
(3)施肥方法
通常长于树冠2/3(即幼龄椰子离茎干0.5~1.0米,成龄椰子离茎干1.5~2.0米)开环沟或侧沟施肥。沟深20厘米,宽30厘米,做到边开沟边施肥边回土填沟,以免使土壤干燥,肥力挥发等不良影响。
(4)正常生长的幼龄椰园施肥量
(5)正常生长的成龄椰园施肥量:每年每株施硫酸铵2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氯化钾2公斤,腐熟有机肥30公斤。
五、椰园间作
椰子生产单位面积种植植株少,投产期长(海南高种每亩12-13株,7-8年才投产),土地和光能利用率低,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因此,椰园间作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椰园空间和光能,以短养长,既可以改良椰园土壤结构,又能起保水保土保肥和抑制杂草生长及调节小气候促进椰子生长,更能提高椰园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一)椰园间作物的选择
1、间作物必须具有一定的耐阴性。
2、间作物不能高于或相同于主作物椰子的高度。
3、间作物主要根系分布最好在椰子根系范围之外。
4、间作物除本身应病虫害较少外,还不能使椰子遭受另外的病虫灾害。
5、间作物管理和收获进行的各种作业不能伤害椰子或引起土壤破坏和侵蚀。
6、间作物不能造成椰子减产。
7、间作物的产品要有经济效益。
另外,要根据不同生态类型选择不同的间作物
(二)
椰园间作坊式
1、单元间作方式
椰园之间种一种作物,如咖啡、胡椒、木瓜、花生、蔬菜、可可、香蕉、生姜、南药、菠萝、牧草等。
2、多元间作方式
□在椰园内同时种两种以上的作物,如椰子+可可+生姜等。
3、多层间作方式
□指椰园间作物按高度分层次在椰园密集混作。如椰子+咖啡+木瓜+生姜等。
六、椰子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病害
椰子病害约有40多种,主要有致死黄化病、败生病、红环腐病、根(萎蔫)病和芽腐病。海南较为普遍的是叶斑病。
1.椰子灰斑病
(1)分布为害
灰斑病是椰子常见的叶斑病,在海南各椰子植区均有发生。该病菌侵害叶片引起组织坏死,使叶片甘苦皱缩,植株生势衰弱,影响幼苗和幼龄植株生长,推迟结果,影响产量。严重时导致幼苗整株死亡。
(2)症状
病害主要在较老的下层叶片或外轮的叶片发生。在叶片上最初出现浅黄褐色,细小的圆形或椭圆形下陷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沿小叶的长轴方向发展较快。病斑中心部分变成浅灰白或灰色,边缘暗褐色,外有晕圈,病斑中心易破裂。病斑扩大后,连成不规则的大灰色坏死斑。严重时,叶尖和叶缘干枯卷缩。病斑上散生有黑色小粒状病原菌得分生包子盘。
(3)防治
农业栽培措施:加强苗圃和大田管理,改善排水条件,清除阴蔽物,增强光照强度,增施钾肥,不要偏施氮肥。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克菌丹(0.1%),代森锰(0.28%),王铜(0.1%),百菌清(0.36%),敌菌丹(0.3%)喷射,每隔7-14天喷一次,视病情发展连续喷数次。喷药前,清除和烧毁枯死严重感病的叶片,以减少病原菌。
2、椰子芽腐病
(1)分布为害凡种有椰子的地区均有此病发生。病菌侵染椰子树冠中央最嫩的叶片和芽,受害部腐烂,使整株死亡。
(2)症状
最初症状为树冠的矛叶或内层最幼嫩叶片先表现出枯萎,下垂,随后,按顺序外轮的叶片也出现发黄枯萎,下垂,逐渐一片片的脱落,最后只留光秃的树干。
(3)防治
当椰子树冠最嫩的叶片表现出芽腐症状,但顶芽没有受到侵害,可用刀挖除受侵染的组织,随后喷射铜剂或其他杀菌剂,并用煤焦油或伤口涂封剂涂封,同时把切除的病组织烧毁。如果顶芽已经侵染,应砍除受染植株并烧毁,以防治病菌的产生和传播,并对周围的植株喷射1%波尔多液或其他杀菌防治。
(二)虫害
在我国为害椰子的虫害有30多种,而当前具有一定为害性的有椰心叶甲、椰园蚧、黑刺粉虱、二疣犀甲、红棕象甲、红脉穗螟、椰苗蛀心蛾、椰子弄蝶八种。
1、椰心叶甲
椰心叶甲的成虫和幼虫主要潜藏于未展开的心或心叶间取食为害。受害心叶伸展后变为枯黄状,严重危害时,新抽叶片呈火烧萎状,不久树势衰败以至整株枯死。
防治
(1)化学防治,采用对心部叶片高压喷施触杀性杀虫剂、树干注射或根部填埋内吸性杀虫剂、心叶悬挂内吸性杀虫缓释粉剂等防治方法。实验表明,对低矮的椰子树心部叶片高压喷施触杀性杀虫剂,如辛硫磷、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对高大的椰子树,在心部叶片悬挂椰甲清粉剂,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2)生物防治,目前,取得较好成效的方法主要有3种,分别是利用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nisopliae、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进行防治。绿僵菌的开发与利用 ①利用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的研究工作,是由中国海南省林业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同承担。研究表明,绿僵菌在田间对椰心叶甲的致死率约60%,可持续控制椰心叶甲120天左右,其辐射传染半径约400米。但绿僵菌受温度、湿度、气候等因子制较明显,低温干旱季节防治效果不好。 ②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04年3月从越南胡志明农林大学引进了椰甲截脉姬小蜂到海南,该蜂是椰心叶甲的高龄幼虫寄生蜂。目前,已在田间释放此蜂近1000万头进行防治。研究表明,该蜂在室内对椰心叶甲幼虫的寄生率为70%左右,在田间对椰心叶甲幼虫的寄生率超过40%,田间每一代能扩散约200米,可在高度为10米的椰子树找到此寄生蜂,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2004年10月,从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引进了椰心叶甲啮小蜂到海南,该蜂是椰心叶甲的蛹寄生蜂。目前已在田间大量释放椰心叶甲啮小蜂防治椰心叶甲。研究表明,该蜂在室内对椰心叶甲蛹的寄生率约90%左右,在田间对椰心叶甲蛹的寄生率约85%左右,每一代(约20天)能扩散1000米,扩散高度达12米,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椰园蚧
椰园蚧的若虫和雌成虫附着叶片背面及幼果表命取汁液为害,致使叶腹面呈现不规则的褪绿斑,甚至枯黄,幼果生长受阻。
防治
剪除严重的被害叶片和果,于3月下旬至4月下旬及7月份喷射25%亚胺硫磷、50%马拉松、50%二溴磷等农药800倍液。
3、黑刺粉虱
幼虫群集于树叶片背面固定着吸取汁液,并诱致烟煤病的发生,使叶背一片污黑,严重发生时可使叶片变黄、干枯,影响生势。
防治
幼虫大部分羽化时,于椰子树背喷洒90%的敌百虫或80%敌敌畏2000倍液有好的防效。
4、二疣犀甲
二疣犀甲成虫钻入椰子树顶梢,取食未展开的心叶,致使心叶舒展后呈扇状或波状缺刻;有时成虫钻入叶柄部位为害,使展后叶柄形成巨洞,一经风吹打,叶片即断脱落。有时也为害花苞,使之无法开放而干枯。严重时,直接破坏生长点,使植株生长停止而枯萎死亡。
防治
及时清除椰园内的枯死树干、树椿以及肥堆等繁殖所,在椰园内堆放一米长的椰子树干进行定期诱杀。严重为害地区可用20%二溴磷灌入中龄及幼龄椰树叶中心以消灭入侵虫口;引进绿僵菌、病毒等犀甲病原微生物进行防治。
5、红棕象甲
幼虫蛀害树冠、茎干,严重为害时可使心叶、叶片枯黄甚至树干呈空壳。
防治
保护树不受伤害,发现伤口时可用柏油或泥浆涂抹,以防雌虫产卵,发现严重被害植株,应及时砍伐烧毁。受害轻的可从洞口灌入久效磷原液(每株10毫升)及敌敌畏混合液,或磷化铝片(6克),然后用水泥及硫酸王铜加水调成的糊状物将洞口封闭。
6、红脉穗螟
红脉穗螟的幼唱害椰子树花穗及幼果,使之落花落果。
防治
在害虫发生时可喷洒90%敌百虫2000倍或除虫菊酯类药剂500倍加以防治。
七、椰子加工
椰子加工综合利用,是增加椰子产品品种,扩大椰子用途,提高产值的重要方面。目前,椰子加工主要是加工成椰干,再从椰干加工成椰油和椰麸及食用椰干(椰蓉、椰丝、椰块、椰条等规格)。随着椰子湿法加工的发展,其产品也丰富起来,湿法加工的产品有无色椰子油,椰子粉、粗椰粉、脱脂奶粉、过滤椰蛋白、椰奶饮料、鲜椰奶(汁),椰子浆、椰子蜜、椰花汗、椰花酒等。另外,椰子副产品加工有椰衣加工、椰壳加工(加工成活性炭等)、椰木加工等。
八、海南椰子产业化的强大科技后盾
椰子研究所位海南“椰子之乡”文昌市,始建成于1980年初,是我国唯一的椰子专业研究机构。该所先后与法国油料油脂研究所(IRHO)、亚太地区椰子共同体(APCC)、国际椰子基因网络(COGENT)等建立科研合作协定和信息交流。长期以来,该所坚持科技为生产服务的宗旨,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科技队伍。该所现有高、中和初级专业科技人员40多人,开展了高产多抗优良品种培育、土壤农化分析、椰园间作和多层栽培,低产椰园改造,优质椰子种苗培育、椰子组织培养,椰子病虫、鼠害防治,优良椰子品种引种试种,椰子加工综合利用等二十多项国家、部、省、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其中下面几项研究成果,对海南椰子产业化有极大推广价值。
1、椰子杂交品种选育技术
培育出我国第一个椰子杂交品种——文椰78F1,该品种高产、多抗,植后3~4开花结果 ,椰干产量比海南高种提高3~4倍以上,较适宜海南气候种植,通过农业部成果鉴定,可供推广。
2、改造低产椰园,提高经济效益技术,通过对低产椰园进行科学技术改造,采用营养诊断指导施肥等综合措施,可使低产椰园在短期内产量提高2~3倍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椰园间作和多层栽培技术
能充分利用椰园土地空间和光能,改良椰园土壤结构,以短养长,提高椰园的经济效益,提高椰园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
4、优质椰子种苗培育和鉴定技术
能培育优良壮苗,鉴定和淘汰劣苗,提高种苗定植成活率,缩短椰子投产期,提高椰子产量。
5、营养诊断指导椰子科学施肥管理技术
能对幼龄、成龄椰树进行科学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提供合理施肥,既可节约用肥,又可对症下肥提高肥效,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椰子研究所目前已经建立300亩文椰78F1制种基地,250亩优质椰子种苗繁殖基地,每年可提供椰子优质种苗20多万株,另外还与有关部门及公司签定提供优质种苗和跟踪服务协议。从椰园规划和种苗培育及鉴定,到人员培训,椰子定植树及椰园管理,到椰子病虫害防治和椰子加工综事利用,椰子研究所全体科技人员将竭诚为海南椰子产业化跟踪服务。
九、特别推荐——生产潜力大,较适宜海南种植的椰子优良品种
1、小圆果(又称摘蒂仔),是海南高种椰子中高产、稳产优异种质,零星分布于海南岛各地,估计目前栽培面积4万亩,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文昌东郊)经4年产量记录,平均单株产果87.5个,每亩产果量达1050个,比较高产、稳产。其特征是树干较细,围径70~80厘米,树冠圆形叶片密集,当地农民称“密码树”,果实较小,果肩有许多压痕,果实围径50~60厘米,果实1.5公斤左右,椰肉重0.25公斤左右,椰肉重0.25~0.3公斤,椰子重0.25公斤左右,脂肪含量65.1%,蛋白质含量7.8%,碳水化合物12.4%,果实圆形、椭圆形,抗风、抗寒力强,是海南高种中的优异种质。
2、香水椰子,是矮种椰子中,椰水具有特殊香味的优异种质,目前全岛面积尚少,1995年在文昌宝芳,发展2000~3000为。从泰国引进,在全岛各地生长良好,产量较高,在绿矮椰子品种中很有特色,其特征是:植株较矮小,树干较细雨,围径65~75厘米,树干革命基部不膨大,叶片和果实颜色是绿的,是绿矮椰子中的一个类型,结果早,植后3年左右开花结果,果实较小,果围径32~40厘米,果实重0.8公斤,椰肉重0.2公斤,椰子重0.2公斤,脂肪含量67%,蛋白质含量7.7%,碳水化合物10.7%,椰水具有特殊香味,很受欢迎,可作水果用,也可做杂交亲本和园林绿化树种。
3、椰子杂交新品种文椰78F1,系海南高种×矮种椰子杂交培育的海南第一个椰子杂交新品种,其特性是,生长较快,早熟,植后3~4年开花结果,产量较高,植后7年单株平均产量高达50个,单株100多个。果实比马哇杂交种大,较抗风、抗寒。以过去10多年试种,经农业部鉴定认为是新优良品种,经过投入和产出的成本核算,植后8年可全部收回投资,第9年起每亩有300~400元毛利,生产潜力大,可全岛推广。
地
址:海南省文昌市文清大道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联系人员:覃伟权
联系电话:63330684
E-mail: cracatas@china.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