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4|回复: 0

苹果白粉病以及解决办法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333

帖子

1093 小时

在线时间

57

好友

★溉帮★六袋长老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UID
15179
鲜花
12687 朵
农币
75175 枚
发表于 2008-3-15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病害名称: 苹果白粉病  
别名:  
英文名称: Apple powdery mildew  
侵染部位: 主要为害苹果树的幼苗或嫩梢、叶片,也可为害芽、花及幼果。  
主要寄主: 为害各种苹果属(Malus)植物,尤以小苹果类更为感病,此外,还可为害梨树和榅桲。  

病原特征: 病原菌学名为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ll. et. Ev. Salm,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Oidium sp.属半知菌类真菌,在寄主表面着生的一种外寄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孢子在病部构成白粉层。菌丝无色透明,多分枝,有隔膜且纤细,直径为2.5~5.0μm。分生孢子梗棍棒形,大小20.0~62.5μm×2.0~5.0μm。分生孢子串生在孢子梗上,无色,单胞,为广卵圆形至近圆筒形,大小20.0~31.0μm×10.5~17.0μm。吸器似球形,大小10.0~17.5μm×7.5~10.0μm。闭囊壳近球形,壳壁由多角形厚壁细胞所组成,黄褐色到暗褐色。闭囊壳的大小75~100μm×70~100μm。附丝具有两种不同形式。一种着生在壳的基部,无色,较短并呈丛状,另一种着生在壳的上部,无色至浅褐色,较长而分散,具有隔膜。大多数附丝的顶端不分叉,少数产生1~2次两歧式分叉,其大小100~554μm×6~10μm。子囊在壳内单生,呈圆球形或近圆球形,无色,大小42.5~75.0μm×37.5~55.5μm。子囊内含有 8个子囊孢子,呈不规则排列。孢子无色,单胞,卵形至近球形,大小22~26μm×12~14μm。  
症状: 嫩梢染病,生长受抑制,节间缩短,其上着生的叶片变得狭长或不开张,变硬变脆,叶缘上卷,初期表面被覆白色粉状物,后期逐渐变为褐色,并在叶背的叶脉、支脉、叶柄及新梢上产生成堆的小黑点,即病菌闭囊壳。严重的整个枝梢枯死。叶片染病,叶背初现稀疏白粉,即病原菌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新叶略呈紫色,皱缩畸形,后期白色粉层逐渐蔓延到叶正反两面,叶正面色泽浓淡不均,叶背产生白粉状漏斑,病叶变得狭长,边缘呈波状皱缩或叶片凹凸不平;严重时,病叶自叶尖或叶缘逐渐变褐,最后全叶干枯脱落。芽受害,呈灰褐色或暗褐色.瘦长尖细,鳞片松散,上部不能合拢而成刷状,表面茸毛少,严重受害的干枯死亡。春季病芽萌动后,生长迟缓,不易展开。花芽受害,轻者花瓣变为淡绿色,变细变长,萼片、花梗畸形;雌雄蕊丧失授粉和受精能力,最后也干枯死亡;严重的花蕾萎缩枯死。幼果受害,多发生在萼的附近,萼洼处产生白色粉斑,病部变硬,果实长大后白粉脱落,形成网状锈斑。变硬的组织后期形成裂口或裂纹。果梗受害,幼果萎缩早落。一般果实受害较少。  
越冬和越夏: 苹果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在33℃以上的高温条件下即失去生活力,在1℃低温干燥时只能存活2个星期。因此,分生孢子不能越复、越冬。另外,病菌在有的地区、有的年份也只能形成有性繁殖器官——闭囊壳,并产生子囊孢子。关于证实子囊孢子在越冬中作用的研究工作较少,对其具体情况还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子囊孢子在侵染循环中不起什么作用,即使在某些地区或年份能够越冬并在翌春成为初侵染的菌源,其重要性与数量也远不如在冬芽内越冬的休眠菌丝。根据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观察与试验结果表明,夏季新形成的闭囊壳,在6月下旬逐渐成熟,并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至7月上旬可达到44.4%的最高成熟率,而翌年春季及初夏的成熟率又大大下降,平均仅为2.2%。在果园内及室内利用孢子捕捉法一直未曾见到自然放射的子囊孢子。4~5月间,多次用成熟的子囊及子囊孢子人工接种新梢全部没有成功。从而也证明病菌的子囊孢子在侵染循环中不起什么作用。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分生孢子萌发入侵的最适温度为21℃左右,最适湿度为100%。用分生孢子在13~25℃及100%湿度条件下进行人工接种,45~48小时内即可完成整个侵染过程。生长季节系统接种的结果指出病害的潜育期3~6天,其间所需的平均有效积温为97.5日度。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空气中孢子捕捉数量的变化曲线与果园病情发展完全一致。空中孢子的传播与气温及雨量有密切关系。当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时,孢子传播的数量即增多,而降雨,尤其是暴雨可使空中孢子数量骤然降低。具体来说,当气温在21~25℃之间,湿度达70%以上时,有利于孢子的繁殖与传播,而高于25℃即有阻碍作用。本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栽培条件及品种有关。春季温暖干旱、夏季多雨凉爽、秋季晴朗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连续下雨会抑制白粉病的发生。白粉菌是专化性强的严格寄生菌。果园偏施氮肥或钾肥不足、种植过密、土壤黏重、积水过多发病重。果树修剪方式直接与越冬菌源即带菌芽的数量有关。轻剪有利于越冬菌源的保留和积累。  
寄主品种抗性: 秦冠、青香蕉、金冠、元帅、甘露、富丽抗病;花红类、倭锦、红玉、红星、国光、印度、柳玉等感病;国外报道,Red Melba、James Grieve、Gala、Delikates及Lired等较抗病。  
调查与测报: -  
地理分布: 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为害严重,近年来发病日趋加重。此病在国内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尤以渤海湾地区、西北各省以及四川、云南高海拔的苹果新发展地区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 休眠期冬季修剪:去除病芽,减少越冬菌源;生长期喷药:保护的重点时期放在春季,使用药剂以15%三唑酮1000~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1000倍波(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同时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具体喷药时间可放在花前、70%落花以及10天以后喷布3次;其后再根据病情发展酌情考虑喷药。砧苗可在发病初期连续喷药2~3次;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控制灌水、疏剪过密枝条、避免偏施氮肥,注意配以磷钾肥,使树冠通风透光。及时搞好枝条的回缩更新,使其健壮,提高抗病力;少种感病品种:在病害经常流行的地区,要避免或压缩感病品种的种植。  
参考文献: 1.陈善铭,齐兆生等,1999年,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二版)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2.吕佩珂,苏慧兰等,2002年,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谱(第二版),华夏出版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26 12:26 , Processed in 0.05815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