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9月25日,澳大利亚最大的果蔬公司Costa集团(澳交所代码:CGC)公布了截止2015年6月25日的公司年度财报。由于今年成功上市并在中国新设立子公司都增加了成本,虽然公司总营收实现小幅增长,但实际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仍降低7.1%至5990万。 Costa集团业务主要分为果蔬类产品(Produce)、海外业务(International)和Costa农场&物流(CF&L)三大板块。财报显示,Costa集团今年的年度总营收同比上升3.5%达到7.36亿澳元,其中70%以上收入来自果蔬类产品业务。公司董事长Neil Chatfield在年报中表示,Costa集团在澳大利亚本土的种植扩张已经在四个州内展开,目前已经具备了全年为本土市场供应鲜食蓝莓和树莓的能力。 虽然海外业务占比仅占20%左右,但2015年财年,Costa不仅在海外与African Blue公司共同在摩洛哥投资种植了24公顷的蓝莓,还瞄准中国中产阶级市场,与美国Driscoll Strawberry Associates Inc一道成立子公司Costa Asia,着手在云南设立一个面积为68公顷的蓝莓和树莓农场。其名为“中国合资项目”(China JV)的报表板块显示,Costa在这一合资公司的占股份额达到70%。“对这一项目,公司在未来几年内做好了亏损准备。”Costa集团在报表中称。 首次融资上市(IPO)及其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种植浆果,分别使运营成本上升了520万澳元和130万澳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实际净利润仍达到460万澳元,从去年190万澳元的亏损状态中恢复过来。 但从预估(Pro Forma)角度来看,在浆果、温室番茄、蘑菇和柑橘这些核心业务的强势发展推动下,Costa集团的税后净利润2015财年本应上升1.1%达到3830万澳元。其中,浆果类业务的预计发展速率达到24.1%,在果蔬类产品中最为乐观。柑橘的发展速率则为6.3%,排在浆果、蘑菇之后。 Costa集团以采用作物保护模式(protected cropping model),即将作物从暴露于外界的土地上转移至温室等形式的密闭空间内而闻名。总经理德布尼(Harry Debney)强调,集团75%的果蔬类产品收入都来自采用这种模式种植的作物。他预计,随着公司番茄和浆果业务的扩大,2016财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0%。 Costa集团还致力于通过自己的蓝莓培育项目实现更多新品种的商业化,同时也与其他培育公司紧密合作。“我们的目标是改善水果口味、收成量,延长供货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利用了水培和土培技术。”德布尼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