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本帖最后由 olaiya 于 2015-6-8 13:22 编辑
我第一次见到刘跃明的时候,是在一年多前,有机会网正在线下做“诚信农场”(承诺不打农药化肥、不使用转基因材料、社会大众可自由探访监督等的农场承诺)的招募。一圈介绍下来我口干舌燥,但当看到“美田阳光”这样美丽的名字,和刘跃明接过表格时那个很认可很灿烂的笑容时,多少给我抹掉了一丝疲惫。去年,又听到朋友碎碎念地说起刘跃明怎样会经营农场。今年,在我还未下决定去探访跃明美田前,看到她刚刚出了本书,很安静质朴的文字,却毫不隐藏着一股向上“拔”的力量。 美田阳光联合创始人刘跃明 “有些人,她生活中的很多寂静,大概都不得不走到一片繁华中来,而这繁华的表象,又直达寂静本质。”美田阳光农场的联合创始人刘跃明,正曾是这“有些人”中的一份子,身在繁华心有宁静,只是在工作十余年后,因缘分的驱使,使她做了一个身心回归宁静的选择。 在6月中旬一个热烈的接近中午的时刻,我来到了位于北京顺义区的美田阳光农场,迎接我的正是刘跃明,她的笑容依旧如一年多前那般灿烂。我们聊了很多很多,她的回复简单而真诚。 美田阳光农场,远处是农场的设施大棚 其实早在刘跃明决定做农场前,她在心里已小小盘算过了:叔叔家恰好有块现成儿的地,叔叔本人也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平日有事时乡里乡亲能搭把手照应,自己在跑其它农场学习的时候也取到了不少“经”,还有这些年所结识的一些朋友可先成为农场产出的支持者。既然自己骨子里是热爱大自然的,在这不少的年头里也积累了一定阅历和资金,本科所学的专业和这件即将要做的事情还挺搭边儿。于是,她“顺理成章”地做起了农场主。 不过在经营农场上,从最初到现在,刘跃明都始终坚持着一个“以销定产”的原则。即使农场有140亩的面积,但是最初会员的数量少,使她决定仅先开发20亩,然后随着会员数量的增长,农场耕种面积也会随之逐步扩大。目前,美田阳光农场的耕种面积已达到120亩,产出产品以预订式来服务到北京地区的会员。 因为农场每天都会有蔬菜成熟,也为了保证会员可以吃到最新鲜的蔬菜,所以农场每日都会有配送服务。早上6点,农场便进入到忙碌的工作状态,先从怕被阳光蒸腾掉水分的叶菜开始采摘起来。待上午完成采摘和分装完,避开早高峰时间后便开始驱车往城里赶,当天可全部完成20~30单的新鲜送达。‍
在我们从室内走到室外后,聊着聊着,刘跃明便很自然地将鞋子抖掉,双脚踏在了土地上。她缓缓说着她很喜欢露天种植的蔬菜,这种蔬菜更加有种生命的活力在里头,吃起来也更有滋味。只是大自然的不确定因素,和一年四季的蔬菜不能断,使她露天种植的蔬菜面积有限。不过即使这样,她说每到夏天这时候,对她来说依旧是个挑战。夏天的病虫害会增多,尤其露天种植的作物,一下场雨,草还会疯长。一位正在地里用镰刀除草的员工告诉我,再过些日子,草长得可比人还要高。刘跃明说,每到夏天这个时候,她就在心里反复告诉自己:不能再做这个事情了,不能再做了。我笑问,真得不打算做了?她又会心一笑。 还好,在向大自然学习的过程中,她有了更多的认识。她说,那些露天种植的作物,倘若是当季种植的,虫子便很少吃;倘若是反季节种植的,往往病虫害会很厉害。 我们也聊到一些其它的农法实践。刘跃明很喜欢钻研农业并有主见,从有机农业、自然农法、朴门永续到生物动力农法,她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去了解,但又会结合自身农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要这样做。比如我问她,为何你不将自己的农场做成一个有机农业结合朴门景观设计的状态,这样既健康又漂亮。她说她很喜欢朴门的景观设计,但是考虑到自身农场在北方,操作起来不大现实,比如刨去寒冷的冬春,在一年中实际可露天产菜的时候也就半年,这样看来,美丽的植物景观并不会比在台湾四季温暖的环境下持久。
美田阳光农场中收获的蔬菜 在聊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投身到农业创业中,她忽然认真起来,严肃地说,“我不建议刚刚毕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去创业做农场”。因为,没有丰富的阅历和资金等资源支持,想做成农场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量。就是她自己,也是在工作多年后综合考量了多方面因素后,才决定去做的。理想固然美好,但要照进现实里。 在刘跃明身上,有着一个合格农场主的非常多的美好品质,有时候,我似乎从她身上感受到,做农场可以很简单。“做事有预见性”,无疑在帮她助推农场管理的成功。举一个她种南瓜的例子,农场会员数量是可确定的,则南瓜种子的大致基数已可确定,因为每个家庭都会轮到一个南瓜。不过为了种子投放的数目更准确些,在这一基数上,还要再加上每周配到农夫市集上的南瓜数量,和50个南瓜的变动数量,这样算下来,苗要有多少,大致何时该出多少南瓜,其实她心里早已有数。南瓜可算,其他的农作物也是可预估和协调好的。大自然是包容的,可种植的品种是那样多,也给农场生产带来了一定灵活性。我随手指向一片已开始产果的地问,等这块地收完果之后要种些什么?刘跃明丝毫没有犹豫地给出了明确答复。 一过太阳最炙热的那段时间,在林荫下歇着脚,望着眼前一大片的绿油油的农作物,时间似乎也在变慢。刘跃明说,在这片林荫地的一角,她打算做个简单的,可招待会员吃饭的地方。‍
想象着美田阳光农场,在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我也不由为之祝福。当聊天进入尾声时,我问她农场未来还有哪些打算。不过蛮意外,听到刘跃明笑着说并没有哪些打算。不过似乎也是对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你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做事时,事物本身自会展现着发展的方向。正如刘跃明在最初选择做农场时所记录下的那段心境:有的时候,是有一个选择来找你,你一回应,瞬间你忽然感觉到,不管你的内在,还是外在,好像有无数的力量和资源都是在为此事而存在着的,你要做的,只是顺应它,立刻给这艘船升起风帆,起航。 通过这一下午的聊天,我也在衡量着刘跃明的变化,以及她的幸福指数。我本以为从“繁华”到“宁静”,多少还是有些心理落差的。但当我得知她从地里到市里的距离不过40分钟,有更多的弹性时间可陪朋友了,农场也在吸引着多年未见的同学前来拜访问候,并且更重要的是,她正在做着一件自己身心都很向往的事业后,我很确定,刘跃明更加幸福了。 (来源:有机会,文/兆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