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0|回复: 0

[设施栽培] 如何实现大棚西瓜4种4收高效栽培模式?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1950

帖子

1486 小时

在线时间

19

好友

★溉帮★八袋长老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昵称
oli
UID
61
鲜花
7056 朵
农币
152008 枚
居住地
北京
专职
果业媒体
发表于 2014-12-19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近几年大棚栽培西瓜的面积迅速扩大,但其种植模式多采用1年种植1茬西瓜1茬蔬菜或春玉米(花生〕模式,大棚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山东有些地区探索出了一种1年种植2茬西瓜、2茬蔬菜4作4收的种植模式,每667平方米年产西瓜7500千克、蔬菜5000-5500千克,年产值15000元左右,扣除当年投人及大棚折旧,年纯收人1万余元,大大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一、种植模式技术要点
  ①大棚建设大棚应建于土壤肥力较高、有水浇条件的高产地块,采用水泥柱、竹竿结构,跨度为9米,南北向,高2.5米,长度因地块而定。覆盖蓝色无滴膜,冬季加盖草苫保温。
  ②茬口安排第一茬西瓜:品种可选用中科1号、京欣1号等早熟优质品种,用超丰I作砧木。1月15-20日温室育苗,西瓜苗长到2叶1心时与葫芦嫁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和耐低温性能,嫁接方法采用靠接法。当西瓜长到4-5片真叶时进行低温锻炼,准备定植。前作收获后,深耕25厘米,结合深耕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磷酸二氢钾20千克。在3月上旬西瓜长到5-6片真叶时,按大行距4米、小行距16米、株距0.4米开沟定植,每667平方米定植1000-1100株,然后覆盖地膜,上扣2层小拱棚。5月1日前后开始收获,每667平方米产量约3500千克。
  蔬菜:在第一茬西瓜的大行间作菜豆、辣椒等蔬菜。菜豆的株距应适当大一些,一般为1.5米左右,以防止因遮光而影响西瓜的产量。本茬蔬菜每667平方米的产量一般为500千克以上。
  秋茬西瓜:品种仍可选用中科1号、京欣1号等品种,采取嫁接栽培方式,以超丰为砧木。6月下旬育苗,7月下旬至8月上旬按大行距1.4米、小行距6米、株距4米定植,每667平方米定植1000-1100株。9月下旬开始收获,每667平方米产量4000千克左右。
  蒜苗:10月下旬,前茬西瓜收获结束后结合深耕,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硫酸钾20千克。栽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克对水5升拌种,每667平方米用种250-300千克。栽种时株、行距各5厘米,栽植深度3厘米。1月份蒜苗长出4-8片叶,株高25-40厘米时,即可根据市场行情,分批采收上市,收获结束后,深耕施肥,为下轮种植做好准备。
  应注意的问题
  ①西瓜和葫芦种子在育苗前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浸种1小时消毒处理,而后用温水浸种。
  ②西瓜种子的播种时间应在葫芦出土时进行,一般比葫芦晚播5天左右。
  ③西瓜嫁接应在葫芦第一片真叶展平,接穗子叶展平时进行。嫁接后3-4天内要密闭苗床,使床温达到28℃以上,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5%-100%,白天避免强光直射苗床。
  ④大棚要在第一茬西瓜定植前15天扣棚膜,并高温闷棚,以达到杀菌灭虫的目的。定植时棚内土壤10厘米地温稳定到151以上,嫁接口在封埯时一定要留在地面上,以防发生不定根。
  ⑤注意病、虫害的防治。西瓜和葫芦出苗后喷施64^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防止猝倒病发生。嫁接前1天将接穗和葫芦苗喷1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嫁接后第五天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防止烂苗,以后每隔1周喷洒1次杀菌剂。定植后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防治。
  ⑥棚内西瓜必须进行人工或蜜蜂辅助授粉,以提高坐瓜率。
[color=Red][b]转载文章欢迎邦友拍砖补充
希望拍砖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进步的过程
若能引玉,实乃大幸[/b][/color]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6 11:43 , Processed in 0.151983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