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2|回复: 4

优质高梁“红缨子”高产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68

帖子

9 小时

在线时间

1

好友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

UID
181197
鲜花
296 朵
农币
1197 枚
发表于 2014-8-8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红缨子”(又称“红樱桃一号”)是由中国农科院高梁研究中心与贵州省农科院共同育成的世界上第一个优质高产的两系杂交高梁新品种。它是人们食用白酒的酿酒主要原料,其高粱帚可作帚把,高粱秆可制成胶合板做建筑材料,高粱真是一身都是宝。高梁是重庆市江津区栽培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自2009年起开始在重庆江津、綦江、秀山、万州等地种植,仅江津区2013年栽培面积近1万hm2,“红缨子”经济价值高,每667㎡可获得了400-525㎏的产量,经济收入可达3000元。“红缨子”高梁茎杆粗壮,株型紧凑,适合密植,耐肥耐旱、抗倒伏,抗病虫力强,栽种简单。在生产中注意高梁的病虫草害防治管理技术、防止污染外,还有必要在高梁主产区进行高梁的施肥及除草技术指导,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高梁产业的发展。
  1播种准备
  1.1育苗地准备
  要选择在水源方便、背风向阳、肥沃土壤、远离工厂的无化学污染的沙壤土作为“红缨子”高粱的育苗地。撒播育苗和大田的比例按1:30,即栽667㎡大田苗床地至少用22㎡。以200㎝开沟作厢,走道50㎝,厢面150㎝;每667㎡施过磷酸钙50㎏,腐熟清水粪1500-2000㎏;欠细整平厢面。
  1.2种子准备
  1.2.1选种与晒种:播前应将种子进行风选或筛选,选出粒大饱满的种子做种,每667㎡用种子0.3-0.4㎏,播种前进行晒种,播后发芽快、出苗率高、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
  1.2.2浸种崔芽:用55-57℃温水浸种3-5min,捞出晾干后播种,起到提高出苗率与防治病害的作用。
  1.2.3药剂拌种:为了防治“红缨子”高粱地下害虫的危害,可将精选的种子用“60%高巧”10ml兑水15-20ml进行拌种,拌种后阴干再播种;或用清水浸泡12-14h浸种,其间换水1-2次,种子吸胀后捞起凉干,催芽至粉嘴,再用“60%高巧”10ml兑水10-15ml拌种后阴干播种。能促进根系发育,根多苗壮,减少病虫害,提高产量。
  2播种与栽植
  2.1适期早播
  栽空土、预留行和冬洋芋的地块蓄留再生高粱的,“红缨子”适宜在3月上中旬播种,不蓄留再生高粱的地区可在3月中下旬播种。育苗地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苗床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熟地。采用拱地膜保温育苗,播种时必须将土壤泼湿浸透,稀播匀播,用细土盖种、拱膜,培育壮苗,防止雀害。1叶1心揭膜炼苗;2叶1心匀苗除草,选用“10%稻腾”1000倍液,或“20%康宽”3000倍液,或“2.5%敌杀死”2000倍液喷雾防虫害;泼水抗旱;3-4叶时每667㎡用尿素5㎏兑入清水粪中泼施提苗,培育壮苗。
  2.2适时早栽
  蓄留再生高粱的在苗龄达到25-30d时,当苗长至4叶时即可起苗移栽,营养块育苗宜在4-5叶时移栽,撒播育苗宜在5-6叶时移栽,以上必须在4月10日前移栽结束;不蓄留再生高粱的地区栽期可推迟到4月底5月初移栽结束。
  2.3合理密植
  一是净作:“红缨子”高梁株行距16.7㎝×50㎝,打窝移栽,每窝2株。土壤肥力差的地块可适当密植;二是分带轮作:167㎝开厢(绿肥-高梁-红苕)移栽,头年秋种时将地块按167㎝开厢,在厢内用67㎝种4行小麦,小麦收后扦插2行红苕,用100㎝带种绿肥,绿肥翻压后移栽2行高梁,行距83.3㎝,窝距20.0-26.7㎝,每窝栽2株。
  3科学施肥
  3.1苗床期施肥
  在高梁苗床地播种前,用充分腐熟的适量有机肥堆腐发酵土壤制成营养泥,待高梁播种出苗后至移栽前用适量腐熟的优质沼液或清粪水淋苗,保持苗床地湿润不露白,保证高梁苗健壮生长。
  3.2大田期施肥
  3.2.1基肥:基肥是固氮有机肥,如秸杆,绿肥或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等,在移栽前结合整地将基肥施入田中。高梁移栽窝中,前茬作物秸杆还田和绿肥翻压入土需在高梁移栽前7-10d进行。秸杆还田方式可采用翻压还田、过腹还田和覆盖还田等。绿肥在盛花期翻压,翻埋深度15㎝左右,翻后用土盖严。基肥是液态肥料,如人畜粪尿、清粪水或沼液等,移栽时施入高粱根际附近土壤并覆土作定根肥水。再施优质农家肥1500㎏/667㎡以上,或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50-80㎏。(非有机高梁生产的,每667㎡施用50㎏优质复合肥作基肥)。
  3.2.2追肥:在高梁移栽成活后,结合查苗补缺、中耕培土时进行。在移栽后15-20d内,追施用优质农家肥(清粪水或沼液)1000㎏/667㎡以上,为培育壮苗打下基础。
  3.2.3穗肥:在高梁拔节孕穗期结合中耕除草,培土施用。施用优质农家肥(清粪水或沼液)750㎏/667㎡以上或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10-20㎏。(非有机高梁生产的,每667㎡施用10-20㎏优质复合肥作穗肥)。
  3.2.4粒肥:在高梁抽穗扬花至灌浆期进行。可施用优质农家肥(清粪水或沼液)500㎏/667㎡以上或经认证的生物有机肥5-10㎏。
  3.3再生高粱
  要巧施促芽肥和早施提苗肥。在头季高粱收获前10d,每667㎡用尿素5㎏,兑水30㎏用喷雾器于早上或傍晚喷雾在高粱基部,也可以在收获前15d每667㎡用尿素7.5㎏进行窝施,然后铲土覆盖。头季高粱收后3d内,用尿素兑粪清水灌窝,每667㎡施清粪水20-30挑加尿素2-3㎏,若遇天旱,应适当浇施发苗水,拔节孕穗期每667㎡施尿素5-8㎏。
  4防治病虫害
  “红缨子”高梁主要病害有纹枯病和叶枯病,丝黑穗病和散黑穗病零星发生;虫害以蚜虫、粟穗螟、螟虫为主,注意及时防治。⑴纹枯病、叶枯病:在发病初期选用“75%拿敌稳”3000倍,或“43%富力库”5000倍喷雾防治;⑵蚜虫:选用“70%艾美乐”5000倍液,或“10%吡虫啉”800倍液,或“2.5%敌杀死”1300倍液喷雾防虫防治;⑶粟穗螟、螟虫:选用“10%稻腾”1000倍液,或“20%康宽”3000倍液,或90%杀虫单原粉450倍噴穗1-2次进行防治;⑷注意事项:高粱对敌百虫、敌敌畏、石硫合剂、杀螟松、波尔多液等多种药物非常敏感,禁止施用,以免造成药害。
  5适时收割
  杂交头季高粱穗子九成籽粒变红、变硬即可收获,割除高粱茎杆,留桩高度3-5㎝(离地留2个节)。用锋利砍刀用力平割或用枝剪平剪为妙,以防桩口破裂,保证近地节位腋芽萌发。
  6再生高粱田间管理
  在第一茬高梁收获的砍杆时用茎杆覆盖高粱行间抗旱保墒促苗萌发;当再生苗长到3叶时运走行间茎杆,应及时蔬苗,每窝留健壮苗2-3个,多余苗全部抹掉,苗高30㎝左右时及时除草培土,并每667㎡用尿素5-8㎏进行追肥;同时要加强病虫防治,粟穗螟是危害高粱头季和二季的主要害虫,在再生高粱齐穗后,用“10%稻腾”1000倍液,或“20%康宽”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等。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008

帖子

273 小时

在线时间

19

好友

高中三年级

Rank: 12Rank: 12Rank: 12

UID
176991
鲜花
736 朵
农币
5756 枚
居住地
河南 周口 项城市 花园办事处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4-8-8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周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792

帖子

672 小时

在线时间

27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UID
175411
鲜花
14136 朵
农币
23703 枚
发表于 2014-8-8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芜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114

帖子

173 小时

在线时间

10

好友

大学一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昵称
柠檬小主
UID
178958
鲜花
501 朵
农币
8652 枚
居住地
福建 福州 鼓楼区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4-8-9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

组织活动:0

6982

帖子

1415 小时

在线时间

114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昵称
宝塔山下
UID
152046
鲜花
5244 朵
农币
29382 枚
居住地
四川 达州 宣汉县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4-12-26 1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青海西宁
哪里有种子。我四川达州市这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4-30 10:58 , Processed in 0.084406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