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请不要再买猕猴桃。看看这位大婶在给猕猴桃‘洗澡’吗——她是正在用膨大剂蘸泡猕猴桃膨大期嫩果。”近期,网络空间里热传着一组“猕猴桃之乡”陕西周至县果农用膨大剂增产的照片,让不少消费者买猕猴桃“色变”,甚至有网友“惊呼”能吃的放心水果又少了一样。“膨大剂”离百姓果篮有多远,现实危害有多大?记者调查后发现,上海本地种植水果,品种好个头大,无需使用膨大剂;外地入沪水果按批次抽检,目前尚未检出有膨大剂残留。
本地水果无需膨大剂
上海地产水果主要有草莓、梨、桃、西瓜等,在上海郊区果园“行走”近20年的市农科院作物林果所副所长叶正文坦言,还没见过膨大剂催熟的水果是什么样子。“以草莓为例,上海本地草莓越来越好吃,个头越来越大,主要得益于种质资源和种植水平节节提高,我几乎天天跑青浦、金山、奉贤等沪郊草莓基地,未见过所谓的膨大剂,也没见过膨大剂养大的草莓是何模样。”
此外,梨、水蜜桃等本地水果的情况也类似,大果丰产的优良品种不断创新,使得上海本地果农不再追求个头大、产量高,而是在品质、风味、防病抗害上“做文章”。有些水果品种,本地果农还要控制产量和个头,以保证果实少而精,卖出好价钱。如此一来,膨大剂等生物生长调节剂在上海郊区果园里,几乎无用武之地。
“使用膨大剂,在前期生产中费时费工,增加种植成本;后期收获上市,口感风味下降,果实容易腐烂,储藏期变短。”叶正文说,这对精打细算的上海果农来讲,是笔赔本买卖,绝大多数农户不会问津。
和葡萄用的彭大剂是同一种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