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anxifruit 于 2012-9-27 03:02 编辑
我国苹果上发现一种新的病害—苹果炭疽菌叶枯病
作者]: 张振芳 王彩霞 董向丽 李保华 [来源]:中国苹果科技网 [发布时间]: 2011-09-26
2011年8月22日前后,安徽砀山和江苏丰县的苹果上发生大面积叶枯,面积约4万亩,主要发生在嘎啦、金冠、秦冠和乔纳金四个品种上。随后,苹果产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陆续接到河南夏邑,山东曲阜、烟台、泰安、聊城等地有关嘎啦苹果大量落叶的咨询电话。接到有关咨询电话后,重点对安徽砀山,江苏丰县,山东曲阜、冠县、莱阳、莱西等地的苹果落叶情况进行了现场考查,并采集了大量样本。研究发现,引起本次苹果大量落叶的病害是由炭疽病菌引起的一种新病害,暂定名为“苹果炭疽菌叶枯病”,或简称为“苹果叶枯病”,病菌称为“叶枯炭疽病菌”。 田间大量观察发现,由炭疽病菌引起的苹果叶枯病初期症状为黑色坏死病斑,病斑边缘模糊(图A)。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1-2天内可蔓延至整张叶片,使整张叶片变黑坏死(图B)。发病叶片失水后呈焦枯状(图C),随后脱落。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病斑停止扩展,在叶片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枯死斑,病斑周围的健康组织随后变黄(图D),病重叶片很快脱落。当病斑较小、较多时,病叶的症状酷似于褐斑病的症状。发病叶片在30℃保湿1-2天后,病斑上形成大量淡黄色分生孢子堆(图G)。病菌侵染果实后仅形成直径2-3mm的圆形坏死斑,病斑凹陷,周围有红色晕圈(图F),自然条件下果实病斑上很少产孢,与常见的苹果炭疽病的症状明显不同。 考查发现,苹果炭疽菌叶枯病主要危害嘎啦、金冠、乔纳金、秦冠和甜黄魁5个品种。富士、红星等品种高度抗病,发病嘎啦和相邻未发病的富士苹果树在果园内对比明显。苹果炭疽菌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并导致大量落叶。至9月中旬,90%的病树落叶率都已超过95%,且形成二次花。该病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南部苹果产区为害严重,在气温低、湿度小的地区发病稍轻。安徽砀山、江苏丰县、河南夏邑、山东曲阜等地发病最重,在这些地区嘎啦、金冠和秦冠3个主栽品种的发病株率几乎达100%。山东烟台苹果产区,仅发现个别果园发病。目前,还未接到陕西、甘肃等地有关该病的咨询。 考查发现,2011年苹果炭疽菌叶枯病最早于7月份开始发病,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8月份连续阴雨期。曲阜市吴村镇陈家洼村的苹果自7月15日开始大量落叶。8月22日,安徽砀山和江苏丰县苹果叶枯病大面积暴发。 按照新病害的验证规则(Koch法则),我们从采集的病叶中分离到两种病原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其中一种初步鉴定为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图H和I分别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和萌发孢子所产生的黑色附着胞。另一种为链格孢(Alternaria spp)。将两种病菌的孢子接种嘎啦苹果的离体叶片,其中用炭疽病菌接种的嘎啦苹果的离体叶片4天后产生黑色坏死斑(图E),病斑边缘模糊,病斑很快扩展至整个叶片,使整叶变黑,与在砀山和丰县所见病害的症状相同。6天后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堆。用高浓度的炭疽病菌孢子接种的富士苹果的离体叶片,仅产生针尖大小的枯斑,说明富士对叶枯炭疽病菌高度抗病。 我国发生的苹果炭疽菌叶枯病与巴西和美国报道的叶部病害Glomerella Leaf Spot (GLS),在发病规律、病害症状上相似,可能是同一种病害。1988年,巴西在嘎啦(Gala)和金冠(Golden Delicious)苹果上发现了一种由炭疽病菌引起的新的叶部病害,命名为Glomerella Leaf Spot,病原菌鉴定为Glomerella cingulata。1998年,美国在田纳西州(Tennessee)的嘎啦苹果上首次发现由G. cingulata引起Glomerella Leaf Spot病害,并分离获得病原菌,随后在佐治亚州 (Georgia)和北卡罗来纳州(North Carolina)也发现了同种病害。美国的研究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上世纪60年代在佐治亚州苹果叶片上也曾分离到此种病菌,表明这种病菌在美国早已存在。除危害嘎啦和金冠,该病菌在美国还危害澳州青苹(Granny Smith)和粉丽(Pink Lady)。 美国和巴西的研究认为,引起苹果叶枯病的炭疽病菌(G. cingulata)与引起果实炭疽病的炭疽病菌虽然在种类上相同,但两者在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上有很大差异。美国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的叶枯炭疽菌和巴西的叶枯炭疽菌在DNA序列上差异较大,应属两个不同起源的病菌。我们从采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病叶上分离到10个菌株,并测定了ITS序列。测序结果表明,10个菌株ITS序列与已报道的炭疽病菌G. cingulata的ITS序列高度同源,可以鉴定该菌属于Glomerella cingulata。但10个菌株的ITS序列差异较大,且与美国和巴西菌株的序列也存在较大差异。 有限的资料表明Glomerella Leaf Spot主要在苹果的休眠芽和枝条上越冬,病菌孢子侵染很快,30℃下仅需要2小时的保湿时间就能完成全部的侵染过程。波尔多液、代森锌和代森锰锌对该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害考查发现,我国的苹果叶枯病主要在降雨期间侵染发病,侵染发病需要较高的温度,病菌侵染后潜育期短,发病急,三唑类杀菌药剂对该病无效,及时喷施波尔多液的果园,发病较轻。 炭疽菌叶枯病能造成苹果早期大量落叶,对苹果生产威胁很大,如果找不到有效防治措施,在发病严重的地区有可能因此病而淘汰感病品种。目前,苹果炭疽菌叶枯病的发生仅局限于局部地区,还未完全扩展到苹果主产区。目前,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原菌传播扩散,对已发病果园应及时铲除病菌,防止病原菌从病区(疫区)扩散至非病区(非疫区)。根据已有知识和作者经验,提出如下防治措施: 1、阻止病菌传播扩散:禁止从发病果园采接穗,防止病果从病区调往非病区,以防止病菌的扩散。 2、铲除越冬病菌:10月份大量落叶的果园,喷施一次100-200倍的硫酸铜液;次年4月份苹果萌芽前,再喷施一次 。 3、生长季节防治:自6月中旬,交替喷施波尔多液和代森类药剂,每10-15天一次,保证每次出现超过2天的连续阴雨前,叶面和枝条都处于药剂的保护中。 4、补喷药剂:如果降雨前没有及时喷药,可在连续阴雨间歇期补喷代森锰锌或波尔多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