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李永民(右)向来访者介绍“艺树家”的种植理念
“你们的客户对‘艺树家’樱桃的评价怎么样?”李永民(大连市绿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问沈晓东(浙江雨露空间果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是藏在董智勇身后的幕后大佬,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种樱桃,经过30多年的磨炼,已经达到无为的境界。
“除了贵没毛病。”沈晓东笑了笑,并给予高度评价:“现在中国整个水果产业都供大于求,但真正能做出高品质的还是有点少,大家一味地卷产量卷价格,并没有往高品质的方向发展。‘艺树家’肯定是中国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果拿‘艺树家’的樱桃跟国外进口的车厘子相比,有没有能超过这个品的质量?”李永民指着桌子上的一盘“俄8”问道。
招待客人的“艺树家”樱桃
这盘“俄8”摆放得也挺有艺术气息,每一个都是果柄朝上,像一群花样游泳的运动员整齐划一地在展示水上芭蕾的魅力;口感更不用说,个个都是能在味蕾上跳舞的性感果实。
“以口感而论,我们觉得只有黄车中的‘斯科拉雷’能超越它。”沈晓东实话实说:“对同类的黑车来讲,现在全世界的樱桃都达不到‘艺树家’这个水平。我们卖新西兰的车厘子已经七八年了,虽然它的风味、密度、硬度都是很不错的,但在种植和品控的精细化上肯定没有‘艺树家’做得好。”
无论在果园还是在分选车间,我都看到了可追溯的标签或卡片,上面标注着作业人的姓名和作业日期,这是确保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体现精细化程度的细节所在。
挂在树上的作业卡
“我们的果子从授粉到采摘要经过120天左右的标准化生产流程,期间要经过3次严格的疏果,从采摘到成品又要经过4道品控,哪怕有很小的瑕疵,工人都会挑出来的。”李永民介绍:“有些人一听我们的价格吓一跳,其实是因为他不了解这个果子是怎么种出来,不了解这个果子是怎么选出来的,不了解这个果子跟其他樱桃真正的区别在哪里,他衡量果子的标准只是个头大不大,甜不甜,他不懂什么叫风味,什么叫质感……”
“我们在其他基地也看到不少老板是有这个品控意识,但他的工人做不到,一线操作的工人会觉得这个果子差不多嘛,他不舍得帮老板扔掉。”我提到实际问题。
“那不行。”李永民说:“我们给员工灌输一个理念,要做就要做到完美,一点瑕疵都没有,不做就停下来。现在我们的消费者越来越挑剔,你去年做到80分,今年做到90分,明年一定要做到95分以上,你想停留在90分他们就不满意。所以在各个环节都要有进步,有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把‘艺树家’的品牌做下去。”
生产基地的树体结构和地面管理
“我昨天和董总聊到一个问题,‘艺树家’的樱桃卖得比别人高几倍是品质溢价还是品牌溢价?我们认为更多的是品质溢价,因为‘艺树家’的品质比别人好才能卖得比别人贵。”我也想听听他的想法。
“品质是品牌的护城河,没有品质算什么品牌。”李永民说:“如果你想做品牌,就一定要在品质上超越其他人,而且要拉开距离,不让消费者有选择的余地,他想吃好樱桃就是‘艺树家’。这样的品牌才有价值。”
“那只有让员工的理念跟老板的思想保持一致才能把这个品牌做成,否则只是一句口号。”我又回到刚才提到的难题,因为这是关键所在。
工人在认真分选
前几天我在三亚时跟彭时顿也聊过这个话题,这位坚持要做树上熟并想把“福返”做大做强的三亚芒果产业带头人现在面临的最大瓶颈是,每年临时聘用的采摘和分选工人没办法落实他的理念,而李永民用的是自己一手培养的长期工,并给予堪比国企的优厚待遇。
所以,李永民有足够的底气说:“那必须的!”
“你那天说,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不会选择农业,为什么你已经做到了行业的天花板居然还有这种思想?”我对第一次见面他说的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
李永民(右)向“黄胖子”的品牌负责人介绍经验
“因为做农业太难了,付出太大了,这个行业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李永民说:“为什么现在资本投入农业,没有几个成功的?包括在我们大连投资种樱桃的老板也不少,有投几千万的,有投上亿的,没一个做成功的,全赔钱。”
“为什么他们很难做成功?”我追问道。这在农业投资上是个普遍现象。
“因为农业的技术来源于实践,这个东西一定是自己干出来,摸索出来,是很难复制的。因为每年会随着天气的变化发生变化,如果有一个细节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李永民说。
绿海农业的老虎屯基地
“你花了几年时间掌握了樱桃种植的精髓?”我笑着问道。
“我原来是种苹果的,靠种苹果挣了几百万元。”李永民回忆道:“1993年开始建棚种樱桃,种了5年,赔了5年,我那点钱赔得一干二净,当时就想退出不干了,后来想想认输也不是我的性格,还得继续坚持干下去,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继续坚持,才走到今天。要不然我不会说做农业太不容易了,这个行业是最累的,也是最难的。”
“你的精品理念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我愈发好奇地问道。
经过严格疏果保留下来的好果子
“我最早种苹果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苹果卖1元多/斤我就能做到10~12元/斤。”李永民自豪地说:“如果你做的是中低端的大众产业,你在这个行业内还有前途吗?没前途的。你想做的话就得跳出来,与众不同。那时候我的目标就是不一定最多,但肯定是最好的。”
我不敢相信,在30多年前他种的苹果能卖这么高的价格,那时候我一个月的工资只能买到十几个这样的苹果。现在也差不多,如果我还在体制内工作,一个月的工资充其量也只能买十几盒“艺树家”的樱桃,还不能都挑大的卖。
某供应链企业收购的农户种植的“美早”
但令人遗憾的是,昨天我在市场尝到的当地农户种植的樱桃,不光糖度、硬度和“艺树家”樱桃相差甚远,还带有一种难以描述的特殊口感。董智勇解释这跟土壤和树体的健康程度以及种植理念和方法都有关系。
“你觉得‘艺树家’的这种理念和价格定位能不能带动当地整个产业的品质水平向上提升?”我委婉地问道。
“不仅是当地,现在全国所有种樱桃的都在研究‘艺树家’,知道未来的市场一定要走品质路线。”李永民说。
“但是品质的差距还是很大。”我提醒道。
董智勇(左)向沈晓东介绍“艺树家”的种植理念
“这个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带起来的。”李永民说:“过去这里的樱桃只有11%~12%的糖度,现在基本上都有14%~15%的糖度,进步已经很大了。‘艺树家’就像一面旗帜,让老百姓知道未来的方向,知道好品质能够卖好价格,但是他要达到‘艺树家’的标准是很难的。因为这个技术难度太大了。”
我没有问所谓的关键技术,就像董智勇说的,李永民是把树当做人来看待,而人的培养是没有定式的,在学校里能考高分的学生不代表就是人才。包括李永民的心态、对周边老百姓的姿态以及对员工的包容心,都是特立独行的存在。
换句话说,“艺树家”是不可复制的。当年的“褚橙”也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