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中国草莓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草莓是中国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果,但栽培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世界各国气候环境条件的差异、栽种模式的不同以及消费需求的差异,不同国家培育出的草莓品种各有其特点。日本的草莓品种糖度高、香味浓,但硬度较低,不耐贮运,抗病能力差;欧美品种单果较大、产量较高、抗病能力较强,比日本品种耐贮存运输,但酸度高、香气淡、风味差。中国草莓的栽培起步较晚,主栽品种大部分从日本和欧美国家引入。笔者分析了当下中国草莓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方向和建议,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团队在设施草莓方面的主要研究工作,为草莓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设施草莓发展方向和建议 选育自主研发的高效草莓新品种 目前国内栽培的草莓品种主要以日本和欧美系列品种为主。由于品种退化以及标准化种苗繁育技术不健全等问题,诸多品种已经出现抗逆性衰弱、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等问题。不论是国外引进或者自主培育的品种都缺少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近年来,国内自主培育出的一些地域性草莓优新品种知名度和认可度较低,市场占有率不高。 国内草莓育种单位应培育风味佳、硬度高、耐贮运、抗病强、产量高、鲜食与加工性能兼优的草莓新品种,推进自主选育优良品种并推广示范。与草莓产业相关的媒体、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展草莓新品种的市场份额。 培育安全高品质生产苗 草莓种苗现仍以连年自繁自育为主,种苗质量参差不齐,未经脱毒,带病严重,抗病力差,大量低劣裸根苗流通市场使这些问题被放大,严重制约着草莓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应从组培脱毒、高架避雨、基质栽培等工厂化集约育苗技术出发,培育出适用于安全生产的高品质草莓生产苗。 完善优质高效安全栽培技术体系 目前草莓连作栽培问题严重、土壤病害多;有的农户缺乏专业知识,滥用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导致草莓农药残留超标,果实安全带有隐患,极大地挫伤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草莓产业相关技术人员较少,缺少技术指导服务,优质高效安全栽培技术体系难以实现。应从栽培模式创新、栽培技术更新、配套设施现代化、栽培人员专业化等方面入手,建立高标准生产示范园。 加强运输及加工技术 中国目前栽培的草莓95%以上用于鲜食消费,用于加工的草莓所占比例非常小,加上冷链运输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草莓集中上市后出现“烂大街”、“无人问津”的局面。目前中国草莓冷链流通率不到20%,但运损率高达25%~30%,是发达国家的6倍。对此,应从培育鲜食加工兼用草莓品种、完善草莓运输及加工技术体系,研发系列草莓加工品,完善冷链运输体系,开发冷链加工设施设备等方面着手发力。 优良草莓新品种 在草莓新品种选育方面,山东农业大学设施果树课题组已选育出高硬度、高糖、高抗、高产新品种5个,即冬阳红1号、冬阳红3号、冬阳红4号、冬阳红5号、金刚2号,2023年3月25日,山东园艺学会组织了专家进行了鉴定。 冬阳红1号 根据高硬度、耐贮运、高糖为目标设计组合,雪香×红颜杂交培育而成。极早熟,山东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11月中旬成熟。平均单果重30 g,最大54 g,短圆锥形,种子凸于果面,果实全红,果面光滑有光泽。果实硬度为雪香硬度的2倍,口感硬脆,有极小髓心。果肉粉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4%,味浓甜,香气浓郁。常温贮存10 d不变软,冷库贮藏15 d不变软、不变质。 根据高硬度、耐贮运、高糖为目标设计组合,由雪香×蒙特瑞杂交培育而成。极早熟,山东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11月中旬成熟。平均单果重32 g,最大44 g,长圆锥形,种子平或微凸于果面,果实全红,果面光滑有光泽。果实硬度为雪香的2倍,口感硬脆,有极小髓心。果肉粉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味酸甜,香气浓郁。常温贮存10 d不变软,冷库贮藏15 d不变软、不变质。 阳红4号 以雪香×越丽杂交培育而成。极早熟,山东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11月中旬成熟,平均单果重32g,最大46 g,短圆锥形,种子凸于果面,果实全红,果面光滑有光泽,口感硬脆,有极小髓心。果肉粉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味浓甜,香气浓郁,常温贮存10 d不变软,冷库贮藏15 d不变软、不变质。 冬阳红5 根据高硬度、耐贮运、高糖为目标设计组合,由雪香×枥乙女杂交培育而成。极早熟,山东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11月中旬成熟。平均单果重30 g,最大50 g,短圆锥形,种子凸于果面,果实全红,果面光滑有光泽,肉质硬脆,有髓心。果肉粉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味浓甜,香气浓郁。常温贮存10 d不变软,冷库贮藏15 d不变软、不变质。 金刚2号 以雪香×红颜杂交培育而成。极早熟,山东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11月中旬成熟,果实短圆锥形,种子凸于果面,果实全红,果面光滑有光泽,果实硬度极大,肉质硬脆,有极小髓心。平均单果重26 g,最大45 g,果肉粉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4%,味浓甜,香气浓郁,常温贮存10 d不变软,冷库贮藏15 d不变软、不变质。 设施草莓半基质栽培技术 草莓半基质栽培是在温室内安装栽培槽或基质袋等固定装置,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草莓的一种新的栽培模式。采用的主要基质成分有:椰糠、蛭石、草炭、珍珠岩、木屑、腐熟秸秆、菇渣、松针、水洗牛粪等。根据所采用的立架结构确定栽培容器与规格,也可自由设计;常用基质及其比例为草炭:珍珠岩:蛭石=2∶1∶1,生产用基质也可混入10%的浮石增加其透气性,栽培用可加入控释肥4 kg/m3,腐熟农家肥40 kg/m3。 品种与种苗选择 半基质栽培应选择浅休眠、抗病性强、耐低温、耐弱光,授粉能力强、丰产性佳,果实香味浓郁、硬度大、含糖量高的品种(如雪沁香、雪忆香、雪满香、雪映香、冬阳红1号、冬阳红3号、冬阳红4号、冬阳红5号、金刚2号等)。推荐选择高海拔冷凉地区培育的基质苗,植株强壮、叶片厚绿、根系发达、长势一致、缓苗时间短、成花速度快、花芽分化质量高。 定植 北方地区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阴天定植利于缓苗,晴天定植当天应覆盖遮阳网(遮阳密度75%为宜)。定植前1个月进行高温闷棚20~30 d,物理清杀温室中的病虫害,定植前1周内喷药彻底杀虫、杀菌、消毒。定植基质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根据品种生长特性,定植株行距20~25 cm×1~1.5 m。去除草莓苗病叶、老叶、花序、匍匐茎,整株放入带有防治炭疽、青枯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的杀菌剂,用量参照所购买的产品,浸洗2~3次,每次2~3 s,将经过处理的草莓苗放入定植穴,“弓背朝外,利于采摘”,栽植“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并按紧周围基质即可,每666.7 m2定植8 000~10 000株,产量在1 500~3 000 kg。定植后及时滴灌,避免草莓苗失水萎蔫,4~7 d后新叶抽出即缓苗成活。 定植后至现蕾期前管理 定植1周左右检查,有缺苗、死苗的及时补栽。上午9时前和下午5时后进行滴灌15 min左右。首次浇水时添加防治根腐病、炭疽病的生物杀菌杀虫剂如四霉素、苏云金芽孢杆菌或其他杀菌剂,每7~10 d进行1次药物防治病害。扣棚前、雨前、雨后、农事操作后均需喷施杀菌剂。 扣棚前温度较高,为平衡草莓生长势,应控水控肥,防止草莓徒长,保持基质相对含水量60%左右为宜,以滴灌腐殖酸、鱼蛋白等促进根系生长的肥料为宜(用法用量参照所购买的产品),尽量避免氮肥过量施用。病虫害防治以防治蓟马、菜青虫、螨类等为主。因未扣棚,故无法准确进行温、湿度管理。 现蕾期管理 植株现蕾时,植株健壮、韧性好,是覆盖地膜的最佳时机。覆膜前先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控制基质相对含水量40%~50%,中午前后覆膜效果佳,傍晚时分补充水分。覆盖地膜后,去掉老叶、病叶、匍匐茎,促进新叶抽生,带动根系生长与花序抽生。 10月中下旬,气温低于10 ℃时扣棚。预先修整好压膜槽、压膜线等设备。棚膜要透光性好、韧性强、保温效果佳、防雾防滴性好。扣膜后棚内温度迅速上升,应适时适量补充水分,防止草莓萎蔫。 花果期管理 花期管理直接影响开花坐果及产量,是整个草莓生产周期内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主要工作有授粉、温度控制、疏花疏果等。始花期即进行疏花疏果,保留开放早的花序,去除开放晚、畸形花、病花,每株留6~8个花蕾。待有3~5个幼果形成后,去除多余花蕾、弱果、病果、虫果、畸形果。疏果后及时喷施低浓度杀菌剂,避免伤口感染。花期控制白天温度在20~30 ℃,夜间不低于10 ℃,减少浇水频率,适当降低棚内湿度。 水肥管理。草莓幼果期确保土壤水、肥、气、热的良好与稳定。控制基质相对含水量在75%左右,此管理周期为7~10 d。果实转色期减少浇水频率,控制基质相对含水量在65%左右,此管理周期3~5 d。幼果期施肥,施以平衡复合肥料(氮、磷、钾含量=21-21-21),并单独补充钙、硼、硅肥各1次,待果实膨大后追施1~2次高钾水溶肥(钾含量35%以上)。 通风换气一般在早上9时,进行15 min,增加棚内新鲜空气,排除棚内有害气体和部分水气,降低湿度。温差一般控制在15~20 ℃为宜。晴朗天气早上8∶30开启保温被,通气15 min,温度达10 ℃左右,10∶30 温度可上升至30 ℃,维持此温度至12∶30,开启通风口,温度降至23~25 ℃,维持至15∶30,温度降至20 ℃左右时关闭风口,温度降至13 ℃左右时覆盖棚被。第2天早上开棚被之前,温度仍能维持在10 ℃。 采果后管理 进入6月,设施基质栽培的草莓生产渐入尾声,采摘完最后一茬果后,即可停止肥水供应,并关闭大棚所有风口,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高温闷棚,直至草莓植株与基质中没有水分为止,即可清理出草莓植株。
本文作者: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琦杰、肖伟、赵文哲、陈修德、李冬梅、李玲,摘自《落叶果树》2024年第4期。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落叶果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