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在论山地果园:提升效率的几个方向的这篇文章中,我提了几个方向,当然指的是技术上的方向,一般来说,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比较纯粹,这种纯粹是技术可以不去考虑应用者的实际情况,而是由应用者自己去改变技术或适应技术。换言之,如果技术考虑到具体的果园与人,那么技术将变得非常的复杂而不具有讨论的意义。
从本文开始,将对提升效率的几个方向进行逐一的讨论,并表达我对于这些方向技术内涵的认识,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仅为讨论,欢迎交流。
在30年前,在水果技术上就已经提出了省力化技术,最初的这些技术理念来源于日本,以及规模种植扩大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控制。来自于日本还是比较好理解,毕竟日本在70-80年代成为发达国家,农业人口的转移使得其农业产业的人员进入了老年化,因此省力化是一种适应性的技术,而当时我们国家的水果种植者,大多还在50岁左右,人员多,规模小,劳动力不成为成本之时,省力也就没有什么必要的
到了20年前,省力化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现在省力化是趋势,这一切均来自于劳动力成为成本,而且成为主要成本,所谓省力,就是省劳动力,核心是省成本。这是经济上的内涵。
从技术来讲,省力化技术核心主要包括二个方向,一是省去一个操作环节,使管理内容减少;二是把操作的复杂性降低,变成更为简单的操作方式,提升效率。这些技术在当下都可以在我们果园的管理中得到体现与应用,下面简要地列举一些省力化技术的应用方面,以提升大家对省力化技术的理解。
1、施肥的省力化。在传统的果树学教科书中,或是一些栽培技术的介绍中,我们针对果树施肥的方针是不同时期施不同的肥料,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这样的施肥方式是根据果树生长的不同阶段与不同时间需施的差异性导致的,如开花前补氮,果实成熟前补钾,秋施基肥等。当然一次施肥,特别是土施的方式是需要劳动力成本的,特别是山地果园的情况下,效率较低,成本更大。因此省力化的施肥方式就是减少施肥的次数,把几次肥料合并成一次施肥,如一次基肥,一次追肥。甚至就只施一次肥。我们称之为集中施肥。集中施肥确实省了劳动力,但缺失了对果树生长发育需肥特性的结合,自然存在一些缺点,付出的代价一般来自于品质与生长二方面。因此施肥省力化过程中,减少肥料的施肥次数是需要付出产量及品质的代价。这对于一些果树对肥料不是很敏感,品质主要以成熟期时间的长短为主的品种来说,就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另一方面改变施肥的方式,比如免耕,肥料的地面撒施等。这样的方式主要是降低的肥料的利用率,但提升了施肥的效率。一般来说,当劳动力大幅高于肥料的价格时往往会采用这样的低利用率的施肥方式,当我们与生草栽培相联系时,也可以看成是某种无机换有机的方式。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培养山地果园土壤的省力化管理方式,也是适应施肥方式改变的重要内容。
2、修剪的省力化
对于某些果树来说,修剪是一件费工的事情,同时修剪又是一项技术活。因此当前在不少的果树主产区,出现了专业的修剪服务队,提供第三方的修剪服务。修剪服务的出现在于专业化的效率的提升。但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修剪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是沿着省力化,以及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需求方向演变。在这个变化中,主要的方向是二个,一是树形的变化,如桃的主干形,葡萄的一字形。树形更为简单,从而使修剪也相应的简单化,并且其小树冠种植则有利于提升修剪时的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二是修剪技术本身的变化,即从过去剪小枝向剪大枝转变,从而提升效率。修剪的技术要点的核心是在一根枝条上剪一刀,当被剪的枝条变大时,也就意味着一次性剪掉的枝条增加,从而减少在一株树上修剪的时间,以达到节省劳动力的目的。这种修剪方式被称为大枝修剪,在常绿果树上更为常用。而落叶果树往往是减少主干,从而减少修剪量。如果把大枝修剪放大,就可以理解隔年结果,就是一种省力化的修剪,并且对于某些特定的水果品种十分有效,如温州蜜柑中的宫川。结果一年不剪,而不结果一年大剪,技术操作简单,效率,与过去的平衡结果相比起来,省力就非常明显了。
3、土壤管理的省力化
土壤管理主要的内容是土肥水,果园土壤管理的核心其实是杂草的管理,因此当需要省力化时,生草栽培配合的免耕种植成为省力化技术的代表,也是一种方向,因为耕作一方面在于保持土壤的结构,同样使肥料到达根系,当使用草作为介质时,是需要对果园进行适当地改造,以适应生草与免耕结果的需要,而不是简单的放任不管,便要结合果园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关于施肥的省力化包括了减少施肥次数的集中施肥方式;而另一种则使用肥水同灌溉的方式,实现肥料由固体向液体的转变。这种转变在某种情况下,我认为可以理解为一种基质栽培,只不过基质是果园的土壤,而种植物除了主要的水果外,还需要考虑草的因素。虽然这里面会显得复杂,但方式上却可以看成简单的。
对于山地果园来说,灌溉是重点,当没有灌溉水源的情况下,水的管理重点在于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基本的山地形态成型的情况下,生草与免耕栽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而草的存在对于降低果园土壤温度,提供一定的地面覆盖材料,提升根系的活力的效果还是明显的。在有水源的情况下,那么肥水一体的灌溉设施将是最为省力化的应用,也是未来果园必备的设施之一。
除此之外,在果树的省力化技术上,还有病虫防治、采摘等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是通过应用机械,更有效的农药,明确防治适期等软硬件的投入,以及从整个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入手,以及种植制度的变革,如减少单位面积果树的数量,为其它植物提供更多的生长空间等。这里的逻辑是单从病虫防治还是从整个果园的综合管理方面来考虑。但对于病虫防治与采摘这样涉及到机械的管理内容来说,我认为省力化的前提是通行条件,因此关于这一点我将在后续的宜机化及改造中提及。
总之,山地果园因为立地条件的关系,对劳动力更为敏感,因此省力化的技术自然是一种现有果园提升效率与改造的方向。本文的内容其实适用于平地果园,当然也仅仅是一个泛泛而谈的方向,当一个具体的果园需要进行技术上的省力化改造时,是需要针对实际的情况与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其原则是有利于提升效率与效益。
感谢您的阅读。 (注:配图与本文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