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锈病, 又称赤星病、羊胡子病, 我国南北果区均有发生锈病,叶片病处橙黄, 肥厚肿胀, 先产生黄点, 渐变黑色, 后期长出细长的黄白色毛状物。病原属担子菌梨胶锈菌。病菌在整个生活史上可产生4种类型孢子:性孢子器 (性孢子, 受精丝) 、锈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梨锈病仅在果园附近种植桧柏类树木较多的风景区和城市郊区危害较重。除危害梨树外, 还能危害苹果,山楂、棠梨和贴梗海棠等。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新梢和幼果。现将该病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发病症状
叶片受害, 叶正面形成橙黄色、有光泽的小点, 后逐渐扩大为圆形病斑, 中部橙黄色, 边缘淡黄色, 最外面有一层黄绿色的晕圈 , 并密生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点, 即性孢子器。潮湿时, 溢出淡黄色黏液, 即性孢子, 后期小粒点变为黑色。病斑对应的叶背面组织隆起、增厚, 并长出一丛灰黄色毛状物 , 即锈孢子器。毛状物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 即锈孢子。果实、果梗、新梢、叶柄受害, 初期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 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毛状物。



转主寄主桧柏染病后, 次年3月份, 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可见红褐色、圆锥形的角状物 (冬孢子角) 。春雨后, 冬孢子角吸水膨胀为橙黄色舌状胶质块 , 干燥时缩成表面有皱纹的污胶物。
此时及时剪除柏树上的“胶花”(菌瘿),进行集中销毁,对于减少锈菌病原数量具有重要作用。“柏树开花”后的7d ~15d 期间,是锈菌担孢子形成并传播的时期,此时对果园进行药剂防治,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是锈菌防治的最佳时期。



3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梨锈病病菌是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上形成菌瘿越冬, 翌春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 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 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 侵染梨的叶片等, 但不再侵染桧柏。梨树自展叶开始到展叶后20天内最易感病, 展叶25天以上, 叶片一般不再感染。病菌侵染后约经6~10天的潜育期, 即可在叶片正面呈现橙黄色病斑, 接着在病斑上长出性孢子器, 在性孢子器内产生性孢子。在叶背面形成锈孢子器, 并产生锈孢子, 锈孢子不再侵染梨树, 而借风传播到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嫩叶和新梢上, 萌发侵入危害, 并在其上越夏、越冬, 到翌春再形成冬孢子角, 冬孢子角上的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又借风传到梨树上侵染危害, 而不能侵染桧柏等。梨锈病病菌无夏孢子阶段, 不发生重复侵染, 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时期内产生担孢子侵染梨树。担孢子寿命不长, 传播距离约在5千米的范围内或更远, 当然这与风力、风向、地势等有一定关系。
锈病于海棠发病情况




综合防治
1 清除转主寄主
清除梨园周围5千米以内的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 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在新建梨园时, 应考虑附近有无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存在, 如有应全部清除, 若数量较多, 且不能清除, 则不宜作梨园。
2 铲除越冬病菌
如梨园近风景区或绿化区, 桧柏等转主寄主不能清除时, 则应在桧柏树上喷杀菌农药, 铲除越冬病菌, 减少侵染源。即在3月上中旬 (梨树发芽前) 对桧柏等转主寄主先剪除病瘿, 然后喷布4~5波美度石硫合剂。
3 梨树喷药防治
在梨树上喷药, 应掌握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 即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进行。一般梨树展叶后, 如有降雨, 并发现桧柏树上产生冬孢子角时, 。
萌芽后的60d内是锈病的主要侵染期,常用内吸性杀菌剂有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粉锈宁等。内吸药剂和保护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常用保护药剂主要是以代森锰锌为有效成分的药剂及波尔多液。
注意开花期不能喷药, 以免产生药害。
4转主寄主保护
由于柏树应用比较特殊,大部分情况不能破坏,对于这类情况,可以于5月份左右,对其喷洒保护性药剂,减少越冬病菌。
及时清理梨树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
锈病于苹果发病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