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蒙自南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童峰
不管云南人自己有多钟情,在软籽石榴的冲击下,蒙自石榴产业充斥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种植面积从最高的14万亩减少到现在的*万亩,而空出来的地大部分又种上了枇杷。在多法勒,在新安所,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枇杷园。
“我们做石榴贸易28年,做枇杷贸易11年。从2020年开始,枇杷的销售额就超过了石榴,接下来枇杷会成为南疆的一个大品。”
与前两年还怀抱对蒙自石榴的情怀不同,这次童峰(蒙自南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已经非常明确地认为枇杷会超过石榴,成为蒙自的农业主导产业。
农户砍掉石榴种植枇杷
在这之前,农民已经根据市场行情做出了选择,石榴的均价从10年前的6元/公斤跌到现在的3~4元/公斤,而枇杷的均价从10年前的10~20元/公斤涨到现在的30~40元/公斤。元旦前后全国形势一片大“阳”的时候,蒙自枇杷的产地收购价飙升到90~100元/公斤。
我们在多法勒走访了一家枇杷种植户,她说起今年的价格时,脸上流露出按捺不住的笑容,最高卖到93元/公斤。
全国最早,10月开始上市;产季最长,一直到次年4月结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造就了蒙自枇杷无可复制的产品竞争力,才使得枇杷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当地农民和经销商眼里的“香饽饽”。
南疆农业的产后处理车间
南疆的产品线更长,从蒙自(高峰期2~3月)开始,到四川米易(高峰期3~4月)、德昌(高峰期4月)、汉源(高峰期5月),从每年的11月中旬做到6月中旬,枇杷销售期长达半年之久。
“你尝过江浙一带的白枇杷吗?”我问童峰。作为吃惯了白枇杷的浙江人,我其实并不喜欢“解放钟”“大五星”这些蒙自主栽品种的口感,外观漂亮,个头大而已。
“尝过,白枇杷确实是目前枇杷中口感最好的品种,我们这边也在少量试种。但据我了解,它的货架期比较短,像我们主要走渠道的,还是‘大五星’和‘长虹’这两个品种比较适合;如果走批发市场,‘解放钟’最受欢迎,因为它果个大,颜色好。而且农民也倾向于种‘解放钟’,因为它的产量比较稳定,产值比较高。”
南疆主营的枇杷品种——“大五星”
说着,童峰从另外一批枇杷中随机拿了几个果递给我们,“这就是‘长虹’,是纯甜的,比较符合你们的口味。”我尝了两个,确实不酸,但甜度不一,好奇问道:“你们现在的收购标准是什么?”
“两个标准,一个是克重,一个是果面。”童峰介绍道:“克重目前我们是20克起,进入3月份,蒙自枇杷基本就30克起;然后是果面,不能有磕碰伤……”
“对颜色、熟度没有要求吗?”我问的其实是糖度,只是缺乏设备,只能从果皮颜色来判断成熟度。
2022年添置的石榴分选设备
“现在只能用肉眼去看了,我们会把偏生的果挑出来,放到次果里。但这个临界点还是蛮难界定的,所以接下来采后标准化会成为南疆的重点。”童峰说:“我们去年上了一条石榴的分选线,今年马上会上一条枇杷的分选线,通过绿萌这套分选系统,把枇杷的产品标准建立起来。”
“现在商超定的糖度标准是10%,这个标准其实并不高,但我们做下来还是有难度,农民送过来的枇杷有一部分会达不到10%。接下来就可以用分选设备把这部分糖度不达标的枇杷剔出来,这样去交货才不会有被拒收的风险。”
“10%的糖度标准都达不到?”我也认为这个标准已经很低了,像浙江余杭的“软条白沙”平均糖度都可以达到20%以上,“主要问题出在哪里?是采摘环节还是……”
用果袋上的编号来标记开花批次
“品种、技术,种植区域,还有采摘的成熟度把控。”童峰说:“甚至同一棵树,当天采下一批果,糖度有15%的,也有9%~10%的,我们操作起来就很难。”
与其他产区不同的是,蒙自枇杷一年要开3批花,成熟期的时间会拉得很长。果农会用标注不同编号的果袋来区分不同花期的果实。待到这批果采摘时,细心的果农会打开果袋查看,根据果皮颜色判断该不该采摘。这都需要有一定的采摘经验。
相比之下,发展较早、管理精细的多法勒产区的成品率要比其他产区高出许多。在一些新发展的区域,有些果农一穗会留6~7个果,连袋采摘,这样的合格率就会更低,让童峰头痛不已。
农户在采摘枇杷
“现在蒙自枇杷最大的问题是一家一户种植为主,在种植端没有一个系统的种植标准,导致我们销售的难度加大,必须要借助设备来做商品化处理。”童峰说。
“你们现在有没有尝试过在前端发力,直接介入到种植环节?”我问童峰。
从我的角度来看,单纯靠产后的分选设备不能解决产业的根本问题,就像朱壹(江西绿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评价自己的设备时说的,分选设备不能提高果品质量,只是把好的果挑选出来。
童峰(左)向张飞宇介绍农民的种植模式
“之前我们在石榴上做过,但不成功。”童峰说:“首先要让农户认可你的种植标准,这个难度就很大。尤其是在农药上,我们做下来的风险还是蛮大的,万一这个药用下去有问题……”
“如果光做肥料呢?”张飞宇(杰士农科云南事业部负责人)在一旁问道:“我们可以帮助设计一套营养方案来提高整体品质,尤其是糖度。”
这是他的专长,前几天我们在西双版纳的时候,就有果商期望张飞宇能帮助他们提前在种植端介入,以提高苹果枣的品质和货架期,减少产后端的损耗。
工人们在分选包装
“肥料他要认可,成本他能接受。”童峰说:“现在的难点在于千家万户,一家一个想法,而且他已经种了很多年,自我感觉都是最好的,所以我们的技术方案必须要在农户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让他们看得到。还有一个点,在产品的销售上一定要有保障。因为农户既然跟着你走了,肯定要让他有稳定的收益,这样他才会接受你的方案。”
“会不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张飞宇设想道:“你帮他把品质做好了,最后果不卖给你,卖给出价更好的收果商。”
“不排除个别农户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做了这么多年,南疆在当地还是有信任度的企业,能控制住大部分货源。而且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要先挑选合适的农户,难就难在要让他们认可,成本他能接受。”童峰重复道。
包装过程中的枇杷礼盒
“如果只在采收标准的环节上介入呢?”我想起去年陪雨露空间的采购来看过蒙自的奈李,雨露空间对熟度的要求要明显高于南疆当时的标准,所以童峰想来年专门组织一些农户,按照雨露空间的标准进行采摘。
“也难!”童峰摇了摇头说:“除非是这个果卖不掉他才愿意听你的。如果畅销,你想提高标准,其他人不提高,熟度差一点他也要,你就是多给他1~2元/斤,他也不愿意干。”
“千家万户的事情太难搞!”我叹了口气,忽然想起2021年在四川米易看到的枇杷产业情况:龙华村一共981户,枇杷种植户占80%,其中做电商销售的有257户,除了卖自家的枇杷之外,顺带把全村70%~80%的枇杷以电商的形式销往全国各地。
四川米易龙华村的枇杷园和民居
这么多年来,农业主管部门一直在重点扶持“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花重金购买自动化分选设备,建产地仓,希望农业产业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做大做强。在此同时,能否考虑一下“小农户+小电商”的模式,因为这种模式似乎更符合当下千家万户的土地承包制度,并为年轻人回归乡村提供创业机会。
说不定,这种小小联合的模式能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契机。 2023年2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