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注释:此文为《葡萄大事典》解读文章,陈鑫谈葡萄将持续通过针对《葡萄大事典》中值得借鉴的技术资料进行翻译解读,以供给大家一个新的系统视角看待葡萄技术。
日本葡萄栽培技术的发展历史大概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01
明治初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1、搭架栽培:这个时期栽培上主要取得的进步主要为实现为葡萄搭架栽培(以往很多葡萄都是匍匐在地或者沿着其他作物攀爬生长的),实现了多种架型的探索。 葡萄搭架说明图
2、夏季修剪与枝条修剪的摸索:在架型探索过后,实现了夏季修剪(主要为现在打顶、除附稍之类的操作),以及枝条短稍修剪、长稍修剪等的探索。 不同修剪方式
3、施肥技术的发展:施肥主体是堆肥、草木灰等有机肥,但明治20年的时候氮磷钾三要素被大众熟知,明治30年即开始生产和进口化肥。 0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架型升级探索:这时候在原有架型基础上发展了X型自然整形法等多种更适合当地栽培的架型。 X型自然整形
2、短稍修剪配套技术:因为短稍修剪较长稍修剪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很多风险,这个时候开发了短稍修剪配套技术,为短稍修剪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3、叶片营养诊断技术的开发:在昭和25-35年即可实现通过叶片诊断为葡萄生成营养元素诊断报告,做到定向补充。
综合作物营养诊断技术宣传单页
4、各种元素缺素症的对应措施:这个时期主要发展了针对硼、镁等元素缺乏的对应措施和产品的开发。
5、保花技术和树势调节技术的发展:发展了以调节剂等为手段的保花技术和树势调节技术,同时也发展了无核葡萄处理和种植技术。
6、覆膜栽培等加温技术的发展:开始了覆盖薄膜升温,利用取暖设备和太阳能等进行升温栽培技术的探索及使用。
7、除草剂的使用:主要为从美国和英国等引进的2,4D等除草剂。 03
1980年-1990年
这个时期主要为设施栽培发展快速期,同时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了系统的栽培理论,主要栽培技术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树势维持技术:大棚栽培树势衰弱的现象尤其显著,于是配套发展了补光、二氧化碳施肥等新技术助力设施栽培,取得的效果良好。
2、着色障碍突破:主要为解决了除了自然环境外由于缺素引起的着色障碍的突破。 着色障碍
3、温度管理技术:明确了葡萄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要的温度环境和制定了详细的设施栽培温度管控标准。
4、休眠打破技术:主要是探索出了石灰氮等破眠剂的使用技术。
5、果实膨大技术:主要是使用调节剂促进果实膨大的技术。 膨大处理
6、温室栽培技术:主要是通过补光和二氧化碳施肥等技术通过超早期加温和二季种植等技术改变上市时间以及提升果品质量和产量的技术。同时还发展出通过控制紫外线抑制葡萄生长的延期栽培等技术。
7、精确施肥技术:建立了葡萄部分品种不同时期所需营养的数量和比例,用于指导精准施肥。 04
1990年后至今
这个时期的栽培技术突破主要为针对各个品种进行精细化探索制定了不同品种精细化栽培技术,比如大家很熟悉对的阳光玫瑰精细化栽培技术就是这个时期技术发展的产物,此部分内容巨多,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详解。 不同品种精细栽培技术示例 来源:陈鑫谈葡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