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最近,很多菜农忙于秋茬蔬菜的定植,很多父老乡亲也开始买肥囤肥。其中,有些菜农会更中意进口肥。但是很多人有这样的苦恼,就是当前市面上的进口肥太多了。有的包装上写着原装进口;有的写着国外公司技术授权;有的肥料是外国名,但标明的生产厂家却是国内的;还有的啥也没写。
这么多进口肥,到底哪种才是真进口,针对市场上鱼龙混杂的进口肥我们到底该怎么选呢?
实际上,标着“洋码子”,不一定是进口肥。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田柳镇巨家村的李师傅是一位西红柿“老把式”,说起进口肥乱象丛生这个话题,他深恶痛绝。“三年前我种植了三个棚的西红柿,正值盛果期的西红柿在我冲施了一款‘进口肥’后,全部死棵绝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万元。”
原来,肥料当时是通过儿子的一位朋友购买的,18箱进口水溶肥,每斤7.5元,每箱40斤,折合人民币5400元,包装上全是英文。结果李师傅冲完第一水肥料后,就发现西红柿叶片有发黄的,但并没有考虑是肥料导致。之后又连续冲了好几次,结果发现西红柿植株越来越弱,甚至有死亡的,才意识到肥料有问题。”
记者注意到,这款肥料的外包装全部为英文标识,包装正面还贴有一张中文的标签,标签标明该产品中国总经销为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记者尝试拨打包装袋上的联系电话,连续拨打多次,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状态。
在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放映,进口肥渠道稳定,品牌数量和市场份额每年变化不大,而现在市场上的“进口肥”却出现暴增。背后有何蹊跷?一些“进口肥”又是如何造假、蒙混过关的呢?
手段一:改头换面,冒用资质
国内化肥进口实行配额制,目前,允许在市场流通的进口肥必须通过4家公司代理:中农集团、中国化工建设有限公司(曾用名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华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换言之,凡是没有通过上述公司进口而在市场上销售,都涉嫌假冒伪劣。
在广东茂名市曹江、长坡等乡镇,记者了解到有两款来自荷兰的复合肥,袋皮上注明由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进口,上海某公司经销。单独查看包装的话,也是毫无破绽:原产国、进口商、经销商、合同号一应俱全,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也符合规范。
但实际上,记者致电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相关人士后,对方表示,与该上海公司并没有合作关系。
明明双方没有合作,为什么无中生有把进口公司和合同号写在包装上呢?原来,进口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原包装,一种是散货,对于后者,肥料进入中国之后,与进口公司合作的国内经销商会换成自己的包装。
不仅如此,这批货在流通中还有可能层层分销,每一级分销商都可能会更换包装,这时如果在包装和产品上做手脚,作为上游供货的进口公司很难把控。
手段二:明修栈道,海外借壳
中国曾经大量进口化肥,国外很多品牌至今仍受农民青睐。不过,近几年,大家普遍有一个印象:新品牌突然多了起来。这其中,一部分是由于特肥和新型肥料兴起,国外肥料新产品得到引进,但繁荣背后,进口肥市场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
在广东省惠州博罗园洲镇和广州南沙区东涌镇、榄核镇等门店,本报获悉一款复合肥料,标注生产商为芬兰乌**肥料有限公司。此外,这款肥料还有一处硬伤:没有注明四大进口代理公司之一。芬兰的这家公司究竟是啥来头,对于渠道商和农户而言,很难查证,即便是专业人士,可能也是一头雾水。
近些年,进口肥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一些人在国外注册公司,倒腾一番后,以洋品牌的面目出现在国内市场,获取农民信任,谋取每吨比国产肥高出一两千元的价差。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这种情况在国内兴起的特肥领域较为普遍。“造假者可能从某个国家倒腾一下变成了进口品牌;另一种是从通过比利时或者荷兰等注册公司进口一些非知名企业产品,然后再灌装国内产品以进口肥等方式销售。”
手段三:瞒天过海,进少卖多
如果说盗用进口企业资质是“明着造假”,那么通过正规渠道少量购入进口肥骗取合法手续,再掺卖大量国产肥,这个套路之深,即便是被坑的上游进口商也莫之奈何。
在广州市南沙万顷沙镇、大岗镇和中山市三角镇、石岐镇等地,有一款原产国为荷兰的复合肥料,包装注明由中农集团进口,而经销商则是国内某进出口公司。
这款肥料标注的所有信息都合法真实,但背后的问题却令人心生疑窦。
据中农集团相关人士介绍,中农集团去年向这家进出口公司供应了不到百吨的进口肥料,蹊跷的是:这批不多的货从青岛入关,却反常地卖到了广东,而且去年至今,从时间推算,这批肥料应该已经售罄。
但中农集团只能质疑,要揪现行很难。“如果要追查,需要蹲点查物流,除非查出不是从青岛来的,或者是从广东某个厂出来的,或者查到了超出合同量的货,我们才能证明他是假货。”中农集团相关人士感叹,“尽管我们坚持打击这种行为,但打假难度确实很大。”
手段四:碰瓷耍赖,仿冒大牌
很多业内人士向记者反应,近几年在假冒进口肥领域,出现最多的现象是蹭热度、仿大牌。
俄罗斯阿康作为知名的跨国肥料公司,马型商标被中国农民所熟悉。“我们的产品被打擦边球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早期有画一个或两个马头的类似商标,或者套用我们企业名称,这种情况很多。”俄罗斯阿康的全资子公司北京永盛丰农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市场上有很多打擦边球现象,农村面积比较大,老百姓的辨识能力有限,针对这些仿大牌行为,公司正在提起诉讼、积极打击,但也很难兼顾到方方面面。
尽管其中的仿冒企图或隐或现,但企业真要打假却无处下手。
特别提示:如何辨识进口肥
如何辨别进口肥真伪,记者采访了联合惠农农资(北京)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联合惠农给出了简易辨别方法如下。
1、 看包装
2、 看颗粒
进口高塔造粒产品主要有挪威、俄罗斯、罗马尼亚等几个国家可以生产,颗粒光滑、溶解快,而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没有此类工艺。另外,来自荷兰、比利时等产品多是法国AZF工艺,硬度高,不结块,表面有凹凸,属于缓释长效型,利用率高,但溶解不会很快,而有些造假产品外观光滑漂亮,要慎重选择。
3、 看企业如果供应商企业成立时间很短,或者企业规模很小,则要谨慎选择。建议选择大企业、正规渠道更可靠。
在此,提醒广大菜农朋友们:很多进口肥料质量确实不错,有好的进口肥可以买。但是买之前,要多做功课,多了解进口肥料的知识,才能确保自己买到真的进口肥料。
来源:农资导报、北方蔬菜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