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97|回复: 34

[原创]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真正原因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440

帖子

750 小时

在线时间

63

好友

★耕夫★

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

昵称
爱好园艺
UID
68634
鲜花
5997 朵
农币
36114 枚
居住地
浙江 嘉兴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1-6-1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本帖最后由 陆其华 于 2011-6-12 21:26 编辑

橘和枳是两个不同的植物种类。枳,是柑橘产区重要的砧木,也是橘类的主要砧木。冬季落叶,能耐零下25度的低温。橘,是桔区普遍栽培的一种常绿叶果树,在零下8-9度时就会出现冻害,温度再低就会冻死。
    当人们把北亚热带南用“枳”嫁接“橘”的苗木引种到长江以北和北亚热带以北及寒带地区种植,当该区域低于苗木上半部局限温度时,上半部嫁接上去的“橘”,就会出现冻死现象发生。而下半部的“枳”,如果地温高于局限温度,第二年又可正常生长。古代许多北方人由于不了解和没见到过“橘”,当“枳”长成并投产后,一品尝既小又酸的枸枳果,误以为是水土不服变种了,故才引出以上典故。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203

帖子

5512 小时

在线时间

297

好友

★农艺师★

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Rank: 36

昵称
aiai
UID
11454
鲜花
3788 朵
农币
10259 枚
发表于 2011-6-12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橘和枳是两个不同的植物种类。枳,是柑橘产区重要的砧木,也是橘类的主要砧木。冬季落叶,能耐零下25度的低温。橘,是桔区普遍栽培的一种常绿叶果树,在零下8-9度时就会出现冻害,温度再低就会冻死。
    当人们把北 ...
陆其华 发表于 2011-6-12 21:11

没错,这是古人知识有限造成的认识误区.
果玩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440

帖子

750 小时

在线时间

63

好友

★耕夫★

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

昵称
爱好园艺
UID
68634
鲜花
5997 朵
农币
36114 枚
居住地
浙江 嘉兴
专职
园艺爱好者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没错,这是古人知识有限造成的认识误区.
aizaohua 发表于 2011-6-12 21:19
不愧为元老!在帮内,其实有许多人不知其真正的科学道理。这个典故不知误解了多少从事园艺工作的人,也曾包括我自己。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512

帖子

832 小时

在线时间

50

好友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昵称
老树桩
UID
70290
鲜花
368 朵
农币
9018 枚
居住地
河南 濮阳 濮阳县 城关镇
专职
农技推广
发表于 2011-6-12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濮阳
还好,原先我看过一篇关于嫁接的知识的文章,里面有介绍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440

帖子

750 小时

在线时间

63

好友

★耕夫★

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

昵称
爱好园艺
UID
68634
鲜花
5997 朵
农币
36114 枚
居住地
浙江 嘉兴
专职
园艺爱好者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4#pyxwzg 不错!这个道理应该让更多的帮内兄弟知道。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40

帖子

2056 小时

在线时间

17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爱心勋章

UID
58274
鲜花
202 朵
农币
18045 枚
发表于 2011-6-12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古代人就会稼接了吗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440

帖子

750 小时

在线时间

63

好友

★耕夫★

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

昵称
爱好园艺
UID
68634
鲜花
5997 朵
农币
36114 枚
居住地
浙江 嘉兴
专职
园艺爱好者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6#舍不得 古代人先很早就发现林中树木枝条相互摩擦损伤后,彼此贴近而连结起来的自然嫁接现象,中国古代称为“木连理”。嫁接就是受这种自然现象的启发而创造的一种生产技术
   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和古罗马学者普利尼都先后提到过嫁接。 5世纪枝接和芽接技术在地中海地区应用渐多。16世纪,英国已有劈接、冠接和舌接等枝接方法。芽接技术在欧洲普遍应用是在17世纪以后,当时主要用来繁殖桃、油桃、杏等核果类果树
  
  中国关于嫁接的早期记载见于《氾胜之书》,内有用10株瓠苗嫁接成一蔓而结大瓠的方法。北魏《齐民要术》对果树嫁接中砧木、接穗的选择、嫁接的时期以及如何保证嫁接成活和嫁接的影响等有细致描述。 在6~13世纪的几百年中,嫁接技术在牡丹和菊花等观赏植物和果树方面有很大发展。南宋时韩彦直在其著作《橘录》中赞美柑橘嫁接技术的神妙时称“人力之有参于造化每如此”。13世纪由于蚕桑的发展,桑树嫁接受到重视。17世纪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谈到嫁接和培养相结合可促进植物变异。到了清初,《花镜》等著作进一步肯定了嫁接在改变植物性状方面的效果。[/td]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78

帖子

39 小时

在线时间

4

好友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

UID
40737
鲜花
1 朵
农币
280 枚
居住地
重庆 铜梁
发表于 2011-6-12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只是人们对嫁接历史研究的一个佐证
科学严谨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256

帖子

3367 小时

在线时间

521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71081
鲜花
97919 朵
农币
166534 枚
发表于 2011-6-12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我到觉得这个说法有些牵强。
应该是积温不同,造成了果实不同,使橘到了北方形状和味道和枳接近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的橘品种不会好,果小味酸,到了淮北,积温下降,就更果小味酸和枳接近了,所以古人就说他和枳无异。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把容易的事情做好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440

帖子

750 小时

在线时间

63

好友

★耕夫★

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

昵称
爱好园艺
UID
68634
鲜花
5997 朵
农币
36114 枚
居住地
浙江 嘉兴
专职
园艺爱好者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9#菜豆 您的这个看法也同样有道理。柑橘树一般是树越老,果味越好,皮也也薄,主要是树下土壤经过有机质多年的结累,且柑橘树根系均有根瘤菌。河南驻马店有一棵柑橘树,种植在院子李,可能是小气候原因(种在墙外的火炕通道旁),一直生长挂果正常,品质不亚于温州蜜桔。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236

帖子

1704 小时

在线时间

8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昵称
江苏小李
UID
55732
鲜花
1235 朵
农币
10246 枚
居住地
江苏省 盐城市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1-6-13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10#陆其华 我们这里有人院子里也有棵柑橘树,当时好几棵就存活一棵,其他的都冻死了,大了以后院子的小气候也适应了,一年挂满树的果,又大又甜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440

帖子

750 小时

在线时间

63

好友

★耕夫★

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

昵称
爱好园艺
UID
68634
鲜花
5997 朵
农币
36114 枚
居住地
浙江 嘉兴
专职
园艺爱好者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10# 陆其华 我们这里有人院子里也有棵柑橘树,当时好几棵就存活一棵,其他的都冻死了,大了以后院子的小气候也适应了,一年挂满树的果,又大又甜
lj008787 发表于 2011-6-13 00:33
您处苏北平原已隶属北亚热带区域,一旦成功,品质有时优于南方,因为您处昼夜温差较大,光照时数又比南方多,有利于糖分结累。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440

帖子

750 小时

在线时间

63

好友

★耕夫★

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

昵称
爱好园艺
UID
68634
鲜花
5997 朵
农币
36114 枚
居住地
浙江 嘉兴
专职
园艺爱好者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8#重庆果之王 先生说得有道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256

帖子

3367 小时

在线时间

521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71081
鲜花
97919 朵
农币
166534 枚
发表于 2011-6-13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那种说法,出于晏婴之口,做科技上的考证,有些牵强,基本不可信。
如果是出于其他书,还可以考证一下。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把容易的事情做好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236

帖子

1704 小时

在线时间

8

好友

★溉帮★五袋长老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昵称
江苏小李
UID
55732
鲜花
1235 朵
农币
10246 枚
居住地
江苏省 盐城市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1-6-13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12#陆其华 院子里的小气候,而且就存活一棵,是附近一户人家的10几年大树,拆迁时移栽死掉了,我们这里露天基本都难活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440

帖子

750 小时

在线时间

63

好友

★耕夫★

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

昵称
爱好园艺
UID
68634
鲜花
5997 朵
农币
36114 枚
居住地
浙江 嘉兴
专职
园艺爱好者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14#菜豆 对形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科学说法,也曾出现在农学类研究生考试的卷子上,许多学农的学生也答错,国内不少科普类的论文,也做过科学的阐述。以上这帖子内容,其实也不能算原创,我只是对文字整理了一下,。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440

帖子

750 小时

在线时间

63

好友

★耕夫★

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Rank: 33

昵称
爱好园艺
UID
68634
鲜花
5997 朵
农币
36114 枚
居住地
浙江 嘉兴
专职
园艺爱好者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15#lj008787 是啊,柑橘类大树在长江以北地区迁移,如果根系及上枝部分修剪不平衡,成活率是可想而知的。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11

帖子

410 小时

在线时间

49

好友

高中二年级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UID
56740
鲜花
122 朵
农币
3149 枚
发表于 2011-6-14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马鞍山
陆老师高见啊 柑橘受冻后 嫁接口以上死了而根部耐寒还成活 以后抽枝开花结果 古圣人总结成典故啊 可能都是理解有误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51

帖子

412 小时

在线时间

4

好友

高中二年级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UID
74268
鲜花
61 朵
农币
3761 枚
发表于 2011-6-14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以上两个观点都有其道理...怎样选择咧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256

帖子

3367 小时

在线时间

521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71081
鲜花
97919 朵
农币
166534 枚
发表于 2011-6-14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宜宾
本帖最后由 菜豆 于 2011-6-14 19:00 编辑
14# 菜豆  对形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科学说法,也曾出现在农学类研究生考试的卷子上,许多学农的学生也答错,国内不少科普类的论文,也做过科学的阐述。以上这帖子内容,其实也不能算原创,我只是 ...
陆其华 发表于 2011-6-13 20:27

我知道不是你的原创,你是搞果树的,你不会考证这种无聊的东西。我在其他书上也看到了这个提法。以考证我们祖先嫁接比别人早。就算是我们当时比人家早,考证出来也不会为我们今天增光多少。

呵呵给你链接一个文人考证的帖子,作者是留美的数学博士,考证的确实不错,特别是他考证文字的东西,有数学家的严谨,他的其他的有关文字考证,确实很有功底,这个帖子中有关豆子的考证,可惜他就没有种过豆子,也对野生大豆没有概念。

曹操墓与“黄豆二升”_南京情感论坛_西祠胡同
http://www.xici.net/d131142672.htm


我们很多学者,考证东西,呵呵,潜规则你我都明白。
特别是很多古代科技的考证,你我都明白。
自己落后,总要找安慰。晏婴本来就口若悬河的人,在那种情况下说出来的东西可以作为科技考证?况且他本身就在用这个说法,解脱羞辱。
我们都是学农的,从技术上问:那个时代嫁接在柑橘上普及了?那个时代柑橘淮北引种淮南的量如何?那个时代柑橘以野生还是种植为主?那个时代有果农吗?柑橘种植在那个时代规模如何?
这方面我还是比较佩服欧美那些死脑筋的东西,比较可信,他们考证的东西,会被别人质疑,并去验证,还有做相关文献关联性考证。
不像我们一帮文人,很多人田都没有下过,嫁接刀都没有拿过,柑橘没有种过,当时的品种也没有考证,就考证了很多农业上的东西出来了(包括其他科技上),总之是我们是欧美早,我们厉害些。欧美是学我们的。还有就是不提我们农业上很多东西是从日本引进的,觉得脸上无光。

至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科学说法,解释为嫁接是合理的,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是从技术上的解释,只要技术上可以自圆其说就是合理的,科学的,因为从技术上说,不需要界定时间和空间,以及社会生产状况。这和解释为在晏婴时代的现象,进而考证为当时是嫁接而出现这种情况是两回事。这种现在如果出现在今天或者晋唐宋以后,哪怕就算是东汉,解释为嫁接更为可信。

当然我那说法也不一定对,只是我考察了不同地点的柑橘品质后的一种印象,毕竟我不是搞柑橘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还有待于大家考证。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把容易的事情做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5-5-25 12:07 , Processed in 0.136032 second(s), 8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