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发病症状
桃褐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尤其是老叶及成长叶。叶正反两面均可受侵染,先侵染叶背,后侵染叶面。叶面染病产生红黄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不清晰(图2-7);背面染病产生稍隆起的褐色圆形小疱疹状斑,即病菌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突出于叶表,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下孢子。后期在夏孢子堆的中间形成黑褐色冬孢子堆。发病严重时,叶片呈枯黄脱落。


发病特点
该病菌具转主寄生特性,其转主寄主为毛茛科的白头翁和唐松草,二者也可受侵染,叶正反面均产生病斑,正面着生性子器,背面产生锈孢子器,成熟后开裂为4瓣。主要以冬孢子在桃树落叶上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白头翁和唐松草的宿根或天葵的病叶上越冬,南方温暖地区则以夏孢子越冬。6~7月开始侵染8~9月进入发病盛期,并造成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初侵染源。结合冬季清园,认真清除落叶,铲除园内及其周边转主寄主,集中深埋到施肥坑。桃树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
15%三唑酮乳油1500200倍液、
40%腈菌唑悬浮剂6000倍液、
25%丙环唑乳油500倍液任选一种。
温馨提示;三唑类药剂氟硅唑、戊唑醇和烯唑醇对桃果实的大小有一定影响,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建议施药避开幼果期,不可连续多次使用此类药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