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登录
水果邦农人之家 返回首页

的个人空间 https://bbs.shuiguobang.com/?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蓬勃发展的延庆县特色果品产业

已有 362 次阅读2008-10-13 20:17 |个人分类:成功记录

蓬勃发展的延庆特色果品产业

 

      延庆县果品服务中心副主任  房荣年

 

果品产业是延庆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延庆县相对于北京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具有发展果品得天独厚的优势。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延庆县生产的果品具有含糖量高,硬度大,易上色,耐储运等特点,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近年来,按照果品产业走特色、唯一性果品产业发展路线,延庆县科委、县果品服务中心以科技为载体以技术入户为切入点,以农村科技协调员为落脚点,逐步恢复和健全了村级技术网络。目前,延庆县随着对槟子、国光苹果等濒危树种进行逐步恢复,对具有延庆独特风味的里扎马特、美人指、八棱脆海棠等树种实施一系列提质增效综合管理技术,延庆果品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葡萄为主的优势产业、以国光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以仁用杏为主的规模产业。通过科技的推动,延庆县果品产业展现出了勃勃生机,香飘四方。亩收入过万元的果园,人均果品收入过万元的村庄不断增加,葡萄、苹果、仁用杏、核桃、板栗等特色果树已经成为延庆县农民的摇钱树。

 

葡萄产业方兴未艾

 

自从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葡萄种子以后,葡萄这一特色树种便在全国各地开始发展。延庆县在明朝嘉靖龙庆志中果树树种就有葡萄树的记录,清朝康熙年间延庆的下营、东门营一带就有葡萄种植历史纪录。

由于延庆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生产的葡萄多次在全国评比中获奖,为此葡萄这一特色产业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扶持葡萄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促进了葡萄产业的发展,在各级部门共同努力下,从2006年开始我县葡萄种植面积以每年新增3000亩的发展速度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迈进。截至2008年,延庆县葡萄总面积已达1163公顷,主要分布在县西部沿北山和南山的张山营镇、旧县镇、香营乡、永宁镇、八达岭镇和康庄镇、延庆镇等地。年产量240.5万公斤,产值达1263万元。

生产优质果品,选好品种是基础,科学管理是关键。延庆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孕育优质果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托资源优势,科技人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针对延庆气温偏低的情况,适时适地推广并普及北京市域独具特色的小棚架独龙蔓葡萄树形,这一措施大大增强了葡萄的抗寒能力,弯曲的树形构造出苍藤蔓架的绿荫长廊,更是贴近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气息,待到丰收时节,放眼望去,青绫蔓蔓与满缀明珠相互掩映,令人垂涎的葡萄唾手可得。多年来,县果品服务中心及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科技入户,采取一带十搞示范、一帮一学实操、面对面办讲座、手把手传技术等形式,逐步将一系列提质增效的综合配套果树技术措施传递到田间地头葡萄架下,推广并普及套袋、疏穗、生草、夏剪等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理念,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广泛推广以使用波尔多液、生物农药为主的防治技术。针对鸟害、雹灾,倡导使用防鸟网、防雹网安全有效的技术措施。在有机肥使用方面,提倡利用废弃的沼渣及沼液充当有机肥,提高葡萄品质的同时,实现了友好循环产业链条,引导果农向果品有机化生产方向迈进。以往靠天吃饭的果农因为尝到了科学种果的甜头,已开始相信了科技的力量,更有越来越多的果农有了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学习热情,正确的引导加上科学的管理,北京市第一个有机葡萄基地的称号落户延庆县前庙葡萄园。

 作为技术服务部门,县果品服务中心除负责果树技术推广工作之外,更是专心致力于果树科技攻关,设在前庙村蒋进秀葡萄园的葡萄设施延迟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课题就是其中之一。2007年的冬季,不懈的努力终成现实,科技的力量缔造了银装硕果的神话,左脚的屋外冰天雪地,右脚的棚内硕果满园,别样的丰收美景赋予了冬日别样的诗情画意,更是让本该冬闲的果农又收入一笔。

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科学的合理管护,使得延庆生产的葡萄风味独特、色泽红润,逐渐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同时也在各届果品赛事上的频频亮相。1998年延庆红地球、里扎玛特和黑奥林三个葡萄品种在全国葡萄专项展评会上均被评为优质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并被指定为国宴专供果品生产基地;2004年金星无核葡萄获中国优质葡萄擂台赛金奖,京亚葡萄获中国优质葡萄擂台赛优质奖;在20079月大兴区举办的“2008年北京奥运推荐果品评选”综合组评比中,延庆县果树协会选送的前黑龙庙村里扎玛特、黑奥林两个品种的有机葡萄荣获二等奖;20073,由北京市延庆县果树协会承担的延庆县有机葡萄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获得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证书;同年11月,张山营镇前庙村有机葡萄示范基地获得“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称号。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推广,葡萄质量明显提高,市场价格逐年上涨,前庙村、香营村、一街等葡萄园平均亩收入均超过万元,2008年国庆节前这些好葡萄被抢购一空。

 

甜酸口味国光苹果再度受宠

 

200712月,在中国林业产业博览会评比中,延庆县的老品牌国光苹果获得金奖成为博览会上的一大亮点,成为北京市国光苹果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品种。1985年,延庆的国光苹果成为国家级优质农产品,并上了国宴,延庆的国光苹果逐渐被北京市民接受和认可。上世纪八十年代,延庆县的国光苹果销路很好,每公斤能卖到两元,当时的种植面积也发展到3.5万亩。但后来由于新品种富士苹果的引进和发展,国光苹果受到了冲击。再加上经济效益不好,果农大都改种或嫁接富士苹果,国光苹果的种植一度走入低谷。

时光荏苒。时隔多年以后,人们对富士苹果单一的甜味逐渐感到厌倦,口味又逐步趋向于酸甜可口的国光苹果,这使延庆县仅存的国光苹果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5年,北京市只有延庆县还存有3000亩左右的国光苹果,而其他区县只有零星的国光果树。为打造延庆县国光苹果的果品唯一性品牌,重振国光苹果“雄风”,发展国光苹果被提上了工作日程。

2006年开始,延庆县果品服务中心针对果农管理差,技术粗糙的现状,大力开展了科技入户行动,技术人员直接进园入户,亲自做示范树。通过树形改造、增加肥水、疏花疏果、套袋摘叶等一系列综合技术的实施,果农看到了技术的效果,从而激发了果农管理的积极性,国光苹果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2007年秋季还没到采收时间,各地商户争先订购,出现了抢购国光苹果的局面。经过两年的恢复栽植,目前延庆县国光苹果的栽植面积已经发展到6000亩,主要分布在北山一带张山营镇、旧县镇和香营乡的部分村以及南山一带八达岭镇和康庄镇的部分地区。2007年国光苹果的销售一路看好,大部分都是团体采购,北京市民到果园来采摘的也不少,价格平均在每公斤6元左右。2008年国光苹果一开花,客户就争先恐后的来下订单,酸酸甜甜的国光苹果再度成为消费者的香饽饽。

 

濒危特色小杂果香飘长城

延庆县优质小杂果基地主要分布在位于八达岭镇西南部的帮水峪村。该基地主要以槟子、沙果、八棱脆海棠等口味独特的小果类特色树种为主。

小杂果基地的特色果品不仅品质独特,同时还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韵。帮水峪栽种槟子的历史悠久,闻名京津。曾因其香气浓郁、果实光艳,而早在清朝以前就被推举进宫,成为宫中贡品。沙果、海棠也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由于多种因素,前些年,特色树种遭遇冷落,树种数量渐少,村内槟子树已濒临灭绝。帮水峪村是槟子的主要原产地,目前是北京市唯一对这一濒危树种进行保护和发展的村,已经列入延庆县稀有特色果树重点发展目标,目前已经新发展400亩。

2006年,延庆县果品服务中心通过实地调研,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对小杂果基地提出恢复特色濒危树种,走特色、唯一性果品产业发展路线,在保护和发展濒危树种上,八达岭镇和邦水峪村的领导和县技术部门的观点不谋而合。07年春村子把200亩海棠全部改接成以槟子为主的13种特色小果品种,改接数量达8000余头,目前已全部成活。同时又新植海棠200亩。科学的发展思路,合理的规划设计,将使延庆县小杂果基地成为京郊特色、唯一性果品生产基地,也将为丰富果品资源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

 

干果规模产业生机勃勃

目前,延庆县杏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优质大扁杏核总量500万公斤、板栗68万公斤、核桃134万公斤,为农民增收9500万元。延庆干果以其优良的品质夺得市场的赞誉,干果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以香营、千家店、永宁等乡镇为主的仁用杏生产基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杏树基地。正确的发展思路加上合理的规划设计,几年间,干果面积迅速扩大,树种结构趋于优化,以树形改造、秸秆覆盖的优质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干果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受到消费者的高度推崇,从而身价倍增。曾经并不被农民看好的杏树、板栗树、核桃树,如今却变成了山区农民的“摇钱树”。

仁用杏产业规模发展  延庆栽植大扁杏历史悠久,北山大扁是延庆的传统品种。大规模发展主要经历2个时期,一个是1995年前后,农业结构调整时期,另一个时期是在2000——2004年,退耕还林时期。经过2个时期的集中发展,大扁杏品种也更加丰富,主要有龙王冒、长城扁、一窝蜂、优一、长城一号等10几个品种,其中龙王帽占60%以上。大扁24年就进入结果期,现在大部分果树已进入盛果期。目前,我县有人工栽植的大扁杏10万亩,野山杏12万亩,年产杏核500万公斤,不论数量还是品质,我县仁用杏都是京郊第一,2004年延庆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 “全国杏产业十强县”。 成为全国杏产业十强县之一,也是京郊唯一获此荣誉的区县。三里庄村、大副坨村、小浮坨村等一系列仁用杏园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应用树形改造、增使肥水、树盘覆盖等综合丰产栽培技术,杏核产量比原来翻了一番。

百年板栗焕发生机  延庆板栗主要出自大庄科、珍珠泉、四海等地,以大庄科居多。大庄科、珍珠泉与怀柔都属于燕山山脉,在一个气候带上,延庆板栗不论从口感还是品质上都可以与怀柔板栗相媲美。目前,我县现有板栗3万亩(其中2万亩为幼树),年产板栗68万公斤。

延庆板栗历史悠久,至少有300年的历史,在大庄科乡,上百年的栗树已有上百株,零星的分布在各个村。在品种不断更新的今天,大庄科依然能吃到味道纯正的传统板栗,由于科技管理,老栗树依然焕发青春活力。古栗树树冠大,产量高,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一睹老树风采。由于大庄科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都比较适合栗树生长,除古栗树外,最近几年大庄科乡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干果产业,目前栗树陆续挂果,目前香屯村人均板栗收入已达上万元,到盛果期大庄科预计产量达到75万公斤,。2007大庄科乡被中国果品协会评为“中国优质板栗基地乡镇”

核桃市场价逐年攀升  核桃在我县大庄科、刘斌堡、四海、珍珠泉等地都有分布。延庆东部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优质核桃的生长。延庆核桃以皮薄肉厚,仁满,含油量高,肉质细腻,深受顾客欢迎。最近几年核桃价格一路飙升,现在已经卖到每公斤30元,是10年前的10倍。我县有核桃树7000亩,年产核桃134万公斤,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

近几年,城里人兴起“麻核桃”热,在大庄科乡曾经一文不值的麻核桃,最近几年身价倍增。由于麻核桃的果仁少而难剥且不易成活,在农村人眼里可说一文不值。但随着麻核桃成了一些城里人闲来解闷儿、健身的玩意儿,其超越自身的另类价值逐渐显现,甚至拥有了艺术品一样的收藏与鉴赏圈子。

大庄科从明清时候起就有麻核桃,如今成立了北疆神珠麻核桃产销协会,很快吸收了30余名会员,遍布香屯、东沙梁、汉家川等十几个村,现在一株树苗卖到500元以上,一对麻核桃也卖到几百元上千元不等。麻核桃正在成为核桃中的极品,也为当地百姓带来较高的经济利益,小小的麻核桃在农民的眼中如同“金弹子”一样值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4-5-31 04:15 , Processed in 0.013626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