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杨浩民
杨浩民同志个人简历
杨浩民,男,汉族,1953年7月生,陕西耀县人。毕业于西北农院畜牧兽医专业(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级畜牧师,大学文化程度,1975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7月加入中国**。现任陕西省农垦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世界鸵鸟协会驻亚洲总代表,中国鸵鸟养殖开发协会副会长。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经济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农学会副会长、陕西农垦英考鸵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安市莲湖区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
工作简历:
1975年8月至1984年10月在陕西省农业厅计财处;1984年10月至1989年10月在省农业厅计财处任副处长;1989年10月至1990年10月在省农业厅计财处任副处长兼任农牧处处长;1990年10月至1993年10月在省农业厅计财处任副处长兼任外事外经处处长;1993年10月至1997年5月在省农业厅计财处任处长。在省农业厅工作期间,参与并主持过渭北旱塬以苹果为主的多种经营和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陕西商品粮基地、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陕北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省农垦转产等全省重大农业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
1997年5月至今任省农垦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2000年1月至今,兼任陕西英考鸵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3年1月2007年底西安市莲湖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2008年1月至今西安市莲湖区十六届人大代表。
如果在上个世纪90年代聊起陕西农垦,谈话的内容并不愉悦。但今天聊起陕西农垦,提起那些美味诱人的鸵鸟肉和晶莹剔透的大樱桃,还有那个喜欢带着鸵鸟图案领带的杨浩民,人们就会有说不完的话题,谈不尽的愉悦。
你们要给我时间,让我了解情况,好解决你们的问题!
陕西农垦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建国后,作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示范单位,陕西农垦为陕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由于2/3土地移交地方政府安置移民,富余的农垦职工实行转产安置不到位,陕西农垦事业陷入了低谷。1996年,公司亏损5000多万元,1/3的员工下岗,数千名职工生
活没有保障,500多户老职工没有住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积累的各种矛盾此时充分暴露,每年职工到省政府集体上访10多次,上访人数最多时达300多人。
杨浩民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赴任的,处在风口浪尖的他能高兴起来吗?
看着职工破烂的衣服,听着职工们无奈的诉说,杨浩民深深明白,这些曾经为农垦事业无私奉献了青春的职工们受苦了。他动情地含泪深深鞠了一躬:“请大家相信我,我来农垦决不是图升官发财的,我是抱着做事的态度,为农垦事业的复兴,为大家的前途来的!你们是我的衣食父母,我是你们的公仆,你们要给我时间,让我了解情况,好解决你们的问题!”
上任后,杨浩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经济学家对企业进行了号脉、诊断,最终确定了“开发农业、改制工业、以优势农业带工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但是,摆脱困境、发展农垦事业的突破口在哪里呢?
作为长期从事农业经济宏观管理工作的杨浩民清楚地记得:农产品过剩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要求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有大幅度的调整;国家对西部和农业的重视,使得抢占制高点的新机遇必然到来;陕西丰富的资源,一定能够打造新的产业核心。畜牧业能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那么,非传统的畜牧业能否成为
新的产业核心呢?在率队考察和充分论证后,“像牛一样吃草,像鸡一样产蛋”以“鸵鸟养殖”为核心、鸵鸟肉、皮等产品销售为主导的全新农垦概念在杨浩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并逐渐清晰。
1998年3月,120只种鸟落户陕西草滩鸵鸟良种示范场,一种新的物种走进了农垦,来自遥远非洲的鸵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你们不用投资,只要帮我养大,保证能赚到钱!
鸵鸟引进了,如何经营这种全新的养殖业成为摆在杨浩民面前的一个难题。杨浩民和他的班子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鸵鸟代养制。即农民不用考虑市场销售,只需按照公司要求,利用农作物秸秆和草资源将幼鸟养成商品鸟,再由公司按双方签订的合同回收。
在代养过程中,公司对代养户在饲养环节实行“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的“五统一服务”;在成鸟达到标准体重后,又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屠宰、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五统一原则”,从而实现了杨浩民所构思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对此,杨浩民认为:“农民通过代养鸵鸟可以发家致富,我们企业也可以降低成本,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几年过去了,代养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代养户年收入竟可达10多万元。2002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视察公司鸵鸟养殖场时,兴致勃勃地接见了靠养鸵鸟富裕起来的代养户。
农垦企业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农业面临着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要想避免落后挨打的局面,陕西农垦必须“走出去”,制定全球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杨浩民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2002年,杨浩民应邀参加了在芬兰召开的世界鸵鸟发展大会。会议期间,他详细了解鸵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各种信息,结识了诸多鸵鸟企业的代表以及销售商,为英考公司融入国际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4年4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视察了陕西农垦英考鸵鸟股份公司鸵鸟良种示范场,肯定了公司带动农民致富的模式。总书记的接见给予杨浩民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同时更坚定了他“走出去”的决心。他满怀信心地向总书记表示:“我们才刚刚起步,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把这一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为解决西部‘三农’问题趟出一条路子,为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在杨浩民不懈努力下,2004年4月,由国际鸵鸟协会和中国鸵鸟协会主办、陕西英考鸵鸟股份公司承办的世界鸵鸟发展大会在西安成功举办。对于英考来说,这一盛会不仅奠定了公司在鸵鸟产业界的领军地位,更为其通往国际大舞台搭建了桥梁。
2006年1月,陕西农垦与喀麦隆政府签订了“陕西——喀麦隆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协议书,协议开发15万亩土地。包括四个项目:水稻种植和加工项目6万亩;6万亩的木薯种植和年加工生产10万吨乙醇酒精项目;鸵鸟养殖和加工项目1.5万亩;农机装配项目占地3000亩。2007年经商务部实地考察后,将“陕西——喀麦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列为国家“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之一,前期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计划年底前开工建设。
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英考公司已成为中国第一、亚洲最大的鸵鸟繁育基地。不仅如此,公司在2004年4月,按照国际标准建造的鸵鸟屠宰厂也已建成投产,鸵鸟肉已出口到香港等国际市场,鸵鸟肉也摆上了国内寻常老百姓的餐桌;到目前为止,21个品种的鸵鸟肉产品、28种鸵鸟皮产品、108个蛋壳工艺品品种已批量生产;鸵鸟蛋羹、蛋酥已开发成功;与第四军医大学合作的“人体移植鸵鸟骨”技术取得极大进展,利用鸵鸟血提取药用蛋白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用鸵鸟血开发的生化产品“鸵力益康”同清华大学医学院合作研究,利用纳米技术开发的鸵鸟油化妆品已获成功,正投向市场……
但是,杨浩民并未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他又有了更宏伟的目标。
我们要多元化、产业化发展,要成为世界最好的!
农垦农场均处于关中平原东端,年平均气温13-13.5摄氏度,年降雨量600-700毫米,无霜期180-220天,日照时数1900-2400小时。细心的杨浩民发现,这种气候适合十多种温带果树的生长。
在确定多元化发展之后,杨浩民邀请了很多专家进行论证,反复调研,得出一个结论:农场的气候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大樱桃的生长,而且成熟期是中国最早的,比烟台要早15天左右,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有了专家论证做指导,杨浩民心里有了底。2003年,陕西农垦首先在沙苑农场引进岱红、美早等名优新品种,种植1100亩;2004年又在华阴农场种植400亩,并建成了年产100万株的大樱桃苗木生产基地。到现在,农垦樱桃园已占地近万亩,许多客商及国内外政要纷纷来此,或是洽谈合作,或是要一品“原生态”樱桃的美味。
“我们的樱桃很珍贵,五一之前我们的市场价格达到100元一斤,但还是供不应求。这些樱桃未来价格将会继续上涨,因为我们的品种好,味浓香甜;而且是只用鸵鸟粪、牛粪等生物肥料为樱桃施肥,我们所有的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实行了农业部无缝隙全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保证了食品绝对安全。完全无公害,无化学残留,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杨浩民满怀深情地说……
2008年4月26日至5月31日,陕西农垦华山之春首届万亩樱桃节在陕西农垦华阴农场鸵鸟王生态园成功举行。
对于杨浩民及其农业产业王国,美国辛普劳公司中国总裁丹先生曾给予高度评价,丹先生曾在“农垦”考察之后激动地对原陕西省农业厅厅长梁凤民说:“我在中国工作十余年,陕西农垦的现代农业管理模式是我见到的最好的!”
2008年8月2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赵乐际在渭南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梁凤民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陕西农垦华阴农场。赵书记感叹地说:“真是田成方,树成行,一派现代的壮丽景象。”值此机会,杨浩民董事长给赵书记简要介绍了陕西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情况,赵书记不停的点头称赞,现代农业就应该向你们这样,我还会来看的。
杨浩民董事长盛情地邀请赵书记再来陕西农垦视察工作,赵书记高兴地说:“我一定会再来的。”这是建国以来陕西农垦迎来的第一位省委书记。
目前,经省国资委批准,在原省农垦农工商总公司的基础上改制组建成立陕西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省属唯一大型国有独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省属农垦国有资产。陕西农垦集团利用这一新的平台充分发挥农垦垦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现代农业建设,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当地“一村一品”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样板。力争按省委、省政府对国有企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到“十一五”末,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