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69|回复: 4

大扁杏丰产栽培技术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万

帖子

5512 小时

在线时间

245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12392
鲜花
37601 朵
农币
293377 枚
居住地
新疆 和田
专职
农技推广
发表于 2007-11-27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新疆和田地区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
大扁杏丰产栽培技术
日期:2007-09-25  

  
  大扁杏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结果早等特点,是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大扁杏仁除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外,还含有抗癌物质,是我国珍贵的土特产品之一,早在19世纪初就已驰名中外,畅销国内外市场,出口换汇率很高。大扁杏的果肉,核壳等都有特殊用途,发展大扁杏生产对于增加创汇,促进山区脱贫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辽宁省大扁杏栽培历史较短,自1966年开始引种,1978年开始栽培应用。近年来,随着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林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各地的领导和群众十分重视发展大扁杏的生产,已初步形成发展大扁杏生产的热潮。目前全省现有大扁杏7万亩,约700万株,主要分布在朝阳、锦西、锦州、阜新、营口、鞍山、大连等市。
  辽宁省地域辽阔,自然条件适宜栽植大扁杏,尤其是辽西半干旱地区发展大扁杏的潜力很大。
[url=]第一章[/url]苗木繁育
[url=]第一节砧[/url]木苗的培育
  培育大扁杏苗木要选用西伯利亚山杏做砧木,因为西任利亚山杏不仅具有抗寒、丰产、树体小等优点,而且由于杏核粒身小,可降低播种量和育苗成本。
一、种子处理
  山杏核壳较厚,吸水困难,因此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经处理的种子发芽快,出芽整齐。
  l、冬季混沙埋藏:小雪前后,选择排水良好,通风背荫的地方,沿东西方向挖一深、宽各l米,长视种子多少而定的沟。沟挖好后,在沟底铺一层15—20厘米厚的湿沙。将种子与细河沙按1:3的比例混拌均匀,河沙的湿度以用于握成团不滴水为宜,然后将混拌湿沙的种子填入沟内,填至距地面15厘米,上面用湿沙把沟填平,然后覆土高出地面,四周挖好排水沟。如处理种子多,沟较长,每隔1米左右埋一个秫秸把,以利通风。第二年春季播种前将混沙埋藏的种子从沟内取出,放在背风向阳的地方,上面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催芽处理,此期间要注意保温保湿,经常上下翻动,待种子有70%左右裂嘴后既可进行播种。
  2、春季播种前快速催芽处理:未经冬季混沙埋藏的种子,在春季播种前可采用如下处理方法:
  热水烫种:将杏核慢慢倒入80—90℃的热水中,边倒边快速搅拌,经过15—20分钟后捞出,放在冷水中浸泡2—3昼夜(每天换一次水)后捞出,混拌3倍的湿河沙,置于20-25℃的条件下进行催芽,待种子有70%左右裂嘴后进行播种。
  马粪催芽:早春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挖一浅坑,坑底铺一层15厘米厚马粪,再将经浸泡2—3天的种子掺入2倍腐熟的湿马粪,混拌均匀后放入坑内,上面盖上一层土,再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持坑的湿度和温度,经30—40天杏核裂嘴后即可播种。
  温水浸种仁:播种前10天左右,将经过细致挑选出来的末受损伤的山杏仁,用45℃左右的温水浸泡2—3昼夜,捞出后放入干净的瓦盆或陶瓷盆内,置于温度保持在20℃以上的地方,每天用清水冲洗一次,7天左右种仁扭嘴后就可播种。据试验,如剥去种尖处种皮或将种度全部剥掉,出苗率可提高40%以上。
  二、苗圃地的选择与耕作
  1、苗圃地的选择:苗圃地要选在背风向阳,光照充足;不窝风,排水、良好,又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坡度在5。以下,土层厚度在50厘米以上,以土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和壤土为好。土壤pH值6—8,含盐量在O.3%以下。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即使在雨季地下水位也不能大幅度上升。苗圃地切忌选在涝洼地和雨季长期积水的地方。
  2、苗圃地的耕作:头一年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深耕25—30厘米,进行耙压、整平。第二年春季4月上旬按垄距(大垄70厘米,小垄50—60厘米)用犁开沟,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一5000公斤,同时用犁将基肥合入做垄,垄向最好为南北向,以利于受光。若是坡地,要做成水平垄,似免冲刷。垄面要进行镇压,做垄后进行充分灌水,以待播种。
  苗圃地不可连续播种山杏、山桃等核果类苗木,否则不仅苗木生长细弱,而且病害严重,会引起苗木大量死亡。因此,苗圃地必须进行轮作倒茬,轮作年限为2—3年,轮作作物以豆类、芝麻、薯类为好。
  三、播种时期和方法
  1、播种时期:播种分为春播和秋播。一般均采用春播,春季播种的适宜时期为4月中旬。
  2、播种方法:采用大望双行或小垄单行条播。每亩播种量25公斤(西泊利亚出杏)。播种时先用开沟器或编开沟,沟深6—8厘米。大垄双行播种、行距15—20厘米,株距5—7厘米。小垄单行播种,沟底宽要求达到10厘米左右,以加大播幅。沟开好后,采用条播或点播方法将种子均匀地点入沟内,然后进行覆土,覆土厚度5—7厘米,后用木确镇压。
  最好的播种方法应采用分批挑选裂嘴的种子进行横卧摆播,这种播种方法不仅出苗均匀整齐,节省种子,而且还便于以后嫁接。
  四、播种后的管理
  幼苗出齐后要进行松土除草。待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每亩留苗量1-1.3万株。在间苗的同对,在缺苗断条的地方采用带土移植法进行补苗。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如土壤干旱要进行灌水。灌水不宜过早,灌水要灌透,灌水次数和灌水量不要过多,以免引起病害或发生徒长。5月下旬至6月下旬,追施1—2次复合肥或尿素,每次每亩施用量15—20公斤。为了保证幼苗生长对养分的需要,在生长期每隔半月左右喷布一次浓度为0.3—0.5%的复合肥或尿素,喷布2—3次。7月中旬以后,要控制水肥供应,以防止徒长。当苗高达到30—40厘米时,将地面以上10厘米内的底叶撸掉,以利于第二年春季进行嫁接。6月下旬摘除苗木嫩尖,以促进苗木的加粗生长。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松土除草,特别是灌溉后和雨后要及时进行。雨季注意排水,保证苗木健壮生长。
[url=]第二节嫁[/url]接苗的培育
  一、接穗的采集、贮藏和运输
  1、接穗的采集:在树势强健、丰产、稳产的“龙王帽”“一窝蜂”优良母树上采集接穗。于早春萍冬季剪取树冠外围生长健壮、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发育枝做接穗;夏季芽接选用生长健壮,芽饱满的当年生长发育枝做接穗,采下后,要立即把叶片剪掉,以减少水分蒸发。采下的接穗以每100支为一捆,在每捆上挂上标签,用铅笔注明品种和采集的日期。
  2、接穗的贮藏:采集的接穗,要贮藏在阴凉、潮湿的地窖或山洞中,将接穗下部埋入湿沙中,定期喷水保湿。在贮存期间还要注意通风和降温,尤其是4月中旬以后,夜间要打开窖门和通气孔进行通风。白天要关闭窖门和通气孔,防止外面的热空气侵入。接穗在贮藏期间要防止失水风干或因高温、高湿而发生霉烂。
  3、接穗的运输:如从外地调运接穗,远途运输必须注意妥善包装,每包以500一1000支为宜。接穗剪口最好采用蜡封,用草袋包装,内填湿草,并附品种标签,注明产地,迅速运回,途中要进行洒水保湿,严防接穗失水干枯或发热霉烂。
  二、嫁接时期
  圃地嫁接在春季进行,也可在夏季进行,一般多在春季进行嫁接。春季嫁接在3月末至5月上旬进行。春季嫁接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可避免接后流胶现象;夏季芽接在7月一9月上旬进行。夏季芽接成活率和保存率低,还易产生接后接口流胶现象,因而,现在生产上都不进行夏季嫁接。
  三、嫁接方法
  1、腹接:此种嫁接方法,技术容易掌握,操作简便。嫁接时先处理砧木,在砧木离地面5厘米处用剪枝剪将其上部剪掉,选平直光滑的一面,在剪口下方l厘米左右处,用刀呈30度角由浅入深向下斜切一长约2.5—3厘米的斜切口。切口深达砧木直径的1根至l/2,切口要求平直。在接穗下端的一侧用刀呈30度角切削一长约2.5厘米左右的平直削面,在该削面的对面用刀呈45度角斜削一比前一削面稍短的削面,接穗上留2—3个芽。接穗削好后,将接穗下端的长削面.向内插入砧木切口中,使接穗和砧木一侧对齐。然后用塑料条将接合部位绑紧扎严。
  2、舌接:将砧木上部和接穗基部各削一斜长的马耳朵形削面,再在各自削面的l/3处纵切一刀,深约l厘米左右,然后将接穗和砧木的削面卡在一起,使其削面一侧的形成层对齐,用塑料条将接合部位绑紧扎严即可。
  3、插皮接:较粗的砧本在离皮后采用插皮接。先将砧木离地面5厘米处剪断,选平直光滑的一面,纵切一刀,深达木质部,纵切口长约3厘米左右,在砧木刚开始离皮时嫁接,先用薄竹签砧木质部轻轻插入纵切口,切忌将皮部的形成层损坏,以免造成愈合不良。离皮后进行嫁接,用刀将切口皮层撬开即可。在接穗上选取生长发育良好的一段接穗,用刀将其下端削成一个上厚下薄的削面,削掉接穗粗度的一半或—多半,再将削面的下端削成剑头形。然后在这个大削面的背面的两侧再轻轻的各平削一刀,削去皮层和韧皮部,使其露出形成层,中间留一条老皮,在留皮的下端再斜削一刀。削好的接穗削面部分呈鸭嘴形,削面上部留2—3个芽。接穗削好后,将接穗插入切口,插接穗时,削面部分要外露0.2厘米左右,以利于愈合。
  4、嵌芽接:此法是带木质部芽接的一种方法,春季和夏季嫁接均可采用此法。
  嫁接时先处理砧木,在砧木离地面约5厘米处,选平直光滑的一面,用刀呈30度角由浅入深向下斜切一刀,切口长2.5厘米左右,深度不超过砧木直接的1/3,然后在切口的下端斜切一刀,取下被削掉的部分,露出切口。砧木处理好后、在接穗上选一饱满芽,在芽的下方1厘米处用刀呈30度由浅入深向上切削,深度约为接穗直径的1/3,再在芽的上方0.5厘米处斜切一刀,取下和砧木切口同样大小的带木质部的盾形芽片,然后将芽片嵌入砧木切口,使芽片和砧木切口一侧对齐,用塑料条绑紧扎严。
  四、嫁接注意事项
  l、接穗的检查、接穗的质量和贮存的好坏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很大,因此,嫁接前对接穗要进行认真检查和挑选。接穗检查方法:对春季嫁接用的接穗(冬季或春季剪下的一年生枝条),从表面看,接穗表面不抽皮,光亮、新鲜,用手摸光滑;剥开皮层看韧皮部仍呈淡绿色,未变成褐色,末离皮,这样的接穗即可使用。夏季芽接用的接穗(当年新梢),从表面看新鲜,用手剥皮能离皮,证明接穗具有生命力,可以用于嫁接。不合格的接穗不能使用,以免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如接穗含水量降低,可于嫁接前一天将所用的接穗放在水桶中(水深3厘米),使其充分吸水,以提高成活率。
  2、适时嫁接:嫁接要不违农时,各种嫁接方法都有适宜的嫁接时期,过早和过晚进行嫁接,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嫁接效果。春季枝接和芽接,在砧木开始萌动后进行嫁接。因这时的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适合愈伤组织形成的需要,嫁接愈合时间短,成活率高。如过早进行嫁接,因当时的气候条件不适宜愈伤组织的形成,所以愈合时间长,接穗和砧在很长的时间内不能连接起来,接穗容易失水抽干而枯死,嫁接成活率低。
  3、嫁接技术要熟练:嫁接动作要迅速,刀要快,削面要平滑,尽量缩短削面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嫁接时要先处理砧木,因砧木有根系,可源源不断地供应水分,后削接穗,严防接穗失水而影响嫁接成活。
  4、嫁接部位要低:无论采用哪种嫁接方法,嫁接部位越低越好。因为越近于根部,皮层越厚,含水率高,所以嫁接易成活。越近于根部,树木的发育年龄小,嫁接后新枝长的旺盛,寿命长。嫁接部位低,萌蘖抽生的少,减少除萌用工。
  5、注意结合部位的保湿:据观察,嫁接后2—3于,由于接穗和砧木削面表层细胞的破坏和死亡,形成一层浅褐色隔膜,4—5天这层隔膜逐渐消失,7天后能长出少量愈伤组织,10天后接穗愈伤组织形成进入高峰,这时如砧木没有产生愈伤组织,接穗所产生的愈伤组织就会逐渐萎缩而死亡。如砧木已产生愈伤组织,而接穗因失水干枯,嫁接也不能成功。由于有根系不断地供应水分和养分,10天后,其形成的愈伤组织继续生长,数量也比接穗多得多,一般接后半个月左右,接穗和砧木的愈伤组织可基本连结起来。在接穗和砧木还没连接起来之前的这段时期内,接穗是“无本之木”,所以在这个期间内要十分注意接合部位和接穗的保湿。
  6、及时进行补接:春季嫁接要准备一部分多余的接穗,留做补接用。嫁接后隔一定时期要进行一次认真的全面检查,对嫁接未成活的砧木,要及时进行补接。
  五、嫁接后的管理
  l、清除萌蘖和抹芽:嫁接后砧木上的潜伏芽萌发产生萌蘖,为了集中养分和水分供给嫁接成活后的新枝迅速生长的需要,防止萌蘖对养分和水分的无益消耗,嫁接后要随时清除萌蘖。嫁接成活后,将接穗上多余的芽抹掉,保留1个芽,以促其加速生长。
  2、解除绑扎物:在地面以上进行枝接和芽接,均用塑料条做绑扎物,嫁接成活后待新枝长到50厘米左右高时要解除绑扎物,否则会在接合处勒出缢痕,影响生长,甚而被风折断。解除塑料绑扎物的方法,可用快刀将一侧割开即可。
  3、设架杆:嫁接后的幼树生长旺盛,结合部位的愈合组织又很脆弱,易被风吹折和人畜碰断,所以要在嫁接后新枝长到30一50厘米左右高时,要及时绑设架杆,以防风劈。
  4、加强抚育管理:嫁接后的接口愈合,新枝的旺盛生长,都要消耗养分和水分,所以嫁接后要及时进行松土除草,施肥灌水,促进新枝迅速生长。


.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万

帖子

5512 小时

在线时间

245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12392
鲜花
37601 朵
农币
293377 枚
居住地
新疆 和田
专职
农技推广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和田地区
第三节苗木出圃

  一、出圃前的准备工作

  苗木出圃前,应按地块分别对苗木品种和各级苗木数量进行详细的调查记载和统计,要准备好起苗和包装等所用的工具和物品。同时要制定出圃计划和起苗操作规程。

  二、起苗时间和方法

  春季和秋季均可起苗。春季起苗在苗木根系分布层土壤解冻后起苗,一般于4月上旬进行。春季起苗可减少假植用工,栽植成活率高。因此,一般多在春季进行起苗。秋季起苗在10月下旬或11月初土壤结冻前进行。

  起苗前如圃地土壤干旱,要进行充分灌水,待土壤干爽后再进行起苗,这样可避免起苗时损伤更多的须根。起苗方法最好采用机械起苗,用起苗犁起苗不仅不伤根系,而且起苗快、成本低。人工起苗,要特别注意保护根系,起苗时,在垄的一侧距苗25厘米处用铁锹挖开一条30厘米深的沟,再用镐或铁锹横掏将主根切断,然后用手将苗木轻轻拔出。起苗时要随起随分级、随假植,起出的苗木要严防风吹日晒和冻害,以免造成损失。

  三、苗木假植

  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起下的苗木,必须进行妥善假植。春季起下的苗木可就地临时假植,苗木根部要用湿土埋严。秋季起下的苗木,选择背风、不积水和便于运输的地方,沿南北向挖宽、深各1.5来左右的沟,长度依苗木数量而定。沟挖好后,先在沟底铺10厘米厚的湿沙,将苗木打开捆,疏散分行进行假植,基部用湿沙培40厘米高,沟上搭细木杆,用草帘遮盖。在假植期间要经常检查,注意防止苗木因干燥失水或因温湿度过高发生霉烂。

  四、苗木出圃规格

  出圃的苗木要求品种必须是纯正的“龙王帽”或“一窝蜂”,砧木为山杏,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生长健壮,并达到一定高度,芽饱满,嫁接部位愈合良好,无病虫害。出圃的大扁杏苗木应有主、侧根3条以上,主根长20厘米以上,侧根长15厘米以上,并有较多的须根。苗高在80厘米以上,地径在0.7厘米以上,生长发育充实,皮色深而光亮,芽体大而饱满。达不到出圃规格的苗木不能出圃,以免影响成活和生长。

  五、苗木的检疫、包装和运输

  为防止病虫害传播蔓延,运往外地的苗木必须经过当地检疫部门的检疫,取得检疫许可证方能运出。远途运输的苗木要用草帘或草袋包装。包装前将包装材料用水浸湿,包装时根据苗木大小,以50—100株为一包,先将苗根部用湿草填充后,用草帘或草袋包严,再用湿草绳捆绑。包装好后在每包上挂上标签,注明品种、砧木、数量、等级、出圃日期、产地和发往地点及单位。在运输途中要进行喷水保湿,防止苗木失水。

第二章大扁杏园的建立

  大扁杏是“一年栽植,百年受益”的经济树种,定植建园前必须注意选地和园地规划。要根据大扁杏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的地方建园,园址选定后,要视其地形地势情况进行规划设计。

第一节定植建园

  一、园地的选择与规划

  1、园地的选择:大扁杏与山杏和一般肉用杏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基本一致,凡是山杏和其它肉用杏能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的地方,均可栽植大扁杏。大扁杏为喜光树种,在光照不足的地方常出现疯长、结果少、品质差,还易发生病害。因此,建园要选在背风向阳、光照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大扁杏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上生长,不仅生长快,而且产量高。

  丘陵山地光照充足,空气流通,排水良好,适宜建大扁杏园,但山地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的养分和水土条件差,建园投资较大。因此在丘陵山地上建立大扁杏园,要选择坡度在15度以下,土层厚度一般要求在50厘米以上,土壤以沙壤土和壤土为好。对土层较薄的山地,可通过水平沟整地挖沟换土,定植建园后进行行间深翻压绿肥等措施,进行土壤改良。

  平地、滩地和缓坡地一般土层较厚,土壤较肥沃,水土流失少,土壤的水分条件较好,建园投资少,管理方便。但在滩地和平地上建立大扁杏园,要选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气候变化缓和且不窝风的地方。切忌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建园,以免遭受涝害和霜害。

  2、园地的规划:园地选定之后,对道路系统、排水系统、防护林、果场等要进行全面规划。建园要集中连片,每片至少要在l00亩以上。

  大扁杏园面积确定后,首先要考虑全园的道路设置,园内道路系统一般由主道、支道、作业道组成。主道是园内的主要道路,外与公路相通,内与支道相连,把园地分成几个大区。支道把园内大区划分成小区,为了便于经营管理,小区内要设置作业道。一般主道宽6—7米,支道宽3—5米,作业道宽l一2米。每10行左右设一横向作业道。山地道路坡度较大,道旁应设排水沟,沟内每隔10米左右留一横埂留出跌水口,以减少冲刷,保护道路。

  结合道路设计,正确地划分小区。小区是大扁杏园基础经营管理单位,小区面积一般为30—50亩,长方形配置,小区的长边要与等高线相平行,以利于水土保持和机械化作业。山地大扁杏园地形地势复杂,应以自然沟谷和分水岭为界划分小区。

  园地的排灌系统,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确定。输水沟与排水沟要与道路、防护林配合起来规划,以减少占地和投资费用。

  为了防风,改善园内的小气候条件,在园地规划时,要留出适当的防护林用地面积。规划设计防护林时,要根据当地的地形、主风方向和林带防风的有效距离(一般为树高的20—30倍),设计林带的定向,带间距离,林网的形式,以及选择适宜的树种。山地大扁杏园的防护林,可设在园地的四周、沟谷两旁和分水岭上。主林带一般5—8行,与当地的主风方向垂直,副林带2—4行,与主林带垂直配置。

  在园地规划时,还要考虑堆果、包装场地、休息室、库房和配药池等设置。

  二、整地

  l、整地时间:整地于定植建园前一年的雨季进行为宜,一是这时正值农闲季节,劳力充足,二是这时雨量充沛,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埋入栽植沟内的草灌植物易于腐烂,整地后可有效的改善栽植沟内土壤的养分和水分条件,为第二年春季定植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整地方式方法和规格:大扁杏园多建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山地上,定植前必须进行整地,以改善土壤的养分和水分状况,为幼树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定植建园前的整地是实现早期丰产、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环节。整地方式采用环山等高水平沟整地,按行距4米(水平距)沿等高线挖沟,沟宽1米、深70厘米。挖沟时把上层熟土置于沟上沿,将下层生土和石块堆于沟下方,做成土埂,以拦蓄雨水。沟挖好后先用挖出的熟土回填,再挖取沟上方地面的熟土将沟填至高出沟下沿地面20厘米左右(待土下沉后与地面平)。在回填土的同时应利用草灌植物进行分层压青。有条件的地方每亩施入土粪3000公斤,与土拌匀。在进行整地的同时,最好改修成环山等高梯田,将栽植沟留在梯田面外侧1/3处。

  三、品种选择及授粉树配置

  1、品种的选择:良种是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在定植建园前,要慎重的选择适宜当地栽植的优良品种。大扁杏是优良甜仁杏的总称,其中包括的品种有“龙王帽”、“一窝蜂”、“白玉扁”、北山大扁等品种,因其果、核、仁大而扁,故称大扁杏。从中选择适应性强、丰产性状好、杏仁品质优良、商品价值和综合利用价值高的优良品种,是建园获得高效益的前提。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经过25年的引种栽培、区域试验和大面积开发试验证明,“龙王帽”和“一窝蜂”两个品种不仅具有适应性强、丰产、出核率和出仁率高、杏仁粒身大且外形美观等优良性状;而且杏仁商品价值和果肉的利用价值高,是当前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近年来从“一窝蜂”品种中选出的新品系80E05,可以适当栽培推广。

  2、选用优质苗木:优质苗木即所说的壮苗,选用优质苗木定植建园缓苗快,成活率高,整齐度好。进行密植建园,尤其要把好苗木关,要选用生长发育良好的整齐一致的苗木,以防止建园后产生严重分化。大扁杏优质苗木应是以西伯利亚山杏实生苗做砧木的“龙王帽”或“一窝蜂”嫁接苗,砧木年龄为2年生,地上部分嫁接后的新枝为1年生,地径大于O.8厘米,苗高80厘米以上,木质化程度好、芽饱满、接口愈合良好、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有较粗的主侧根数4条以上,主根和侧根长分别在25厘米和20厘米以上,须根较多。选用优质苗木进行定植建园,才能实现早期丰产。

  3、授粉树的配置:大扁杏为虫媒花,大扁杏中的所有品种自花授粉虽然能够结实,但不如异花授粉受精力强、坐果率高。这种现象在花期遇到低温冷害和干旱风侵袭的情况下表现明显。因此,建园时要合理地配置授粉树。授粉树选择的原则:一是授粉树的花期要与主栽品种的花期相遇或稍早;二是授粉树与主栽品种的经济价值相同或相近。由于大扁杏花花粉量较大,春季开花时风又多,因此,主栽品种与授粉树可按l0:1—2的比例配置。授粉树的配置方式可采用行间和行内配置。在主栽品种中每隔10行或5行栽植l行授粉树,也可在行间按上述比例配置授粉树。经多年观察适宜的授粉品种有“白玉扁”、“北山大扁”、“小红杏”等,在土壤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可用“华县接杏”、“兰州接杏”、“香白杏”等大果肉用杏或其它早熟品种做授粉树,以提高经济效益。

  四、栽植

  l、栽植时期与苗木准备:春秋两季均可栽植大扁杏,但以春季栽植为好。春季栽植在土壤化冻后进行,及早栽植有利于成活。一般辽南地区在3月下旬即可开始进行栽植,辽西地区4月上中旬进行栽植为宜。秋季栽植常因伤口不能愈合,又末生长出新根,于越冬过程中尤其在冬季严寒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苗木容易死亡,栽植成活率低。在栽植之前,无论是自育或从外地调入的苗木,都要按优质苗木的标准进行严格的挑选,同时用剪枝剪将根的劈伤部分剪掉,用刀割除苗木接合部位绑扎的塑料条。对挑选下来的不合格苗木,要重新归植于圃地,留做下一年补植用。

  2、栽植方式和密度:过去栽培大扁杏均采用传统的大冠稀植的栽培方式,株行距一般在5×6—8米,每亩栽植密度为16—22株。这类大扁杏园,单株树体高大,虽单株产量较高,但单位面积产量特别是早期产量低,在山地一般15年生以上的成龄大树平均亩产杏仁仅10公斤左右。为了改变大扁杏生产的落后状况,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从1979年开始,相继开展了“大扁杏密植早期丰产的研究”和“大扁杏早期丰产栽培技术开发研究”,小试和大面积生产性试验结果证明,密植可显著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仁量,其研究成果在生产上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把大扁杏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大扁杏具有萌发力强、分枝力弱、成花容易、结果早和结果量大等生长和结果特性,适宜进行密植。密植不仅为单位土地面积内的树冠群体结构奠定了数量基础,而且在短期内即可建造充足的枝叶,增加了绿色光合面积和光能捕获量,从而提高了光合效率,加速了干物质积累的进程,因而能获得早期丰产。

  合理栽植密度和栽植方式的确定,应根据园地的坡度、土壤的养分和水分状况、管理水平以及园地耕作、除虫打药、采收运输等作业是否方便进行综合考虑。在目前情况下,一般的大扁杏园以每亩栽植111株为宜。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或进行小面积栽植,每亩也可栽植148—222株。试验证明:每亩栽植111株比每亩栽植83株和55株平均亩产杏仁分别提高17.2—30.3%和49.2一105.8%。每亩栽植222株以上,定植后第5年亩产杏仁即可达50公斤以上。

  栽植方式的确定,应以保证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和空间,截获最多的太阳能和便于园地作业为前提,本着“宁可行里密、不可密了行”的原则,采用宽行密植的栽植方式,既能充分利用光照,又便于管理和采收。栽植方式可采用单行式和双行带状式。每亩栽植密度111株,采用单行栽植方式,行距4米(水平距),株距1.5米;每亩栽植密度148株,采用双行带状栽植方式,带距4米,小行距2米,株距1.5米;每亩栽植密度166株,采用单行栽植方式,行距4米,株距1米;每亩栽植密度222株,采用单行栽植方式,行距3米,株距1米。

  3、栽植方法:栽植前要进行定点和挖好栽植坑。山地大扁杏园在按设计的行距进行环山水平沟整地的基础上,沿沟的中心线按规定的株距定出栽植点,以栽植点为中心,挖直径50厘米、深40厘米的栽植坑。如施土粪,栽植坑的直径和深度要分别扩大到70厘米和50厘米以上,施入的土粪要与土混拌均匀。为了提高成活率,栽植的前一天晚上有计划的将第二天栽植所用的苗木放入事先挖好的水坑内进行浸根,使苗木充分吸水,第二天栽植前再沾上泥浆。栽植时将苗木放入栽植坑内,使根系舒展,矫正栽植位置后进行埋土,边埋土边提动苗木,防止窝根,使根系与土壤密接,当土填至大半坑后进行充分灌水。待水渗后,用土将坑填满踏实。最后按栽植坑大小在苗木基部埋成约20厘米高的土堆,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植苗时要注意掌握适当的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茎部稍低于地表为宜。栽植过深,土温低,通气差,缓苗慢,成活后生长发育不良。栽植过浅,根部失水,原根茎部暴露在外,易受低温和日灼危害,不利于成活。

  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为了提高栽植的成活率,可采用地膜覆盖的办法。在灌水封培后,用1米见方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栽植坑面上,周围用土压好。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保持栽植坑内水伤,而且能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生根,可显著提高栽植成活率,在苗木发芽前也不用再进行灌水,可节省灌水费用。

  4、栽植后的管理:栽植后要及时进行定干。在苗高70—80厘米处用剪枝剪将上部多余部分剪掉,及时定干可减少苗木水分蒸发,防止风摇,保持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平衡,有利于成活和生长。

  栽后15天左右,如土壤干旱应扒开土堆灌一次缓苗水,灌水量不用太多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灌水后再封好×,埋成小土堆。灌缓苗水是干旱地区保证栽植成活的重要措施。

  栽植成活后,待苗木出叶时将苗木基部的土堆扒掉,以利于土壤增温和空气流通,促进根的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与此同时,用于将苗干上40厘米以下的萌芽撸掉,以集中养分和水分供给保留下来的萌枝生长发育的需要,以使及早形成材冠。

第二节改接建园

  山杏改接大扁杏,成活容易,接后生长快、结果早,改接后当年即可形成树冠,第二年开始结果,第三年就可进入盛果期。利用既有山杏林改接建园,投资少、见效快,是一条多快好省地建立大扁杏园的有效途径。

  一、既有山杏林的选择

  改接建园要选择生长在阳坡、半阳坡、坡度在20度以下,土层厚度在50厘米以上,土壤较肥沃,每亩保留株数在100株以上,且分布均匀,株行距比较整齐的山杏林。

  二、改接时期

  改接的适宜时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过早改接山杏砧木不离皮,过晚改接因砧木根部贮存的营养大量消耗于地上部分的生长和结实,影响改接成活后幼树的生长发育。

  三、改接方法

  采用根部插皮嫁接法进行嫁接。采用这种嫁接方法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改接后树势旺、经济寿命长,还可节省绑架杆的用工和费用。

  改接的地块确定之后,首先要根据山杏砧木的年龄、长势和根部韧皮部的厚薄、颜色等确定适宜的嫁接部位;幼龄砧木和生长健壮的砧木根部的韧皮部厚而新鲜,在水平根以上35厘米处的根茎上嫁接。老龄砧木和生长衰弱的砧木韧皮部薄,呈淡褐色,不宜在根茎上嫁接,应在水平根以下的主根上进行嫁接。

  嫁接时,先用铁锹将砧木周围的土挖出,将表层干土和下层湿土分别放置,挖至适宜的嫁接部位后,用手锯将嫁接部位以上的部分锯掉,用刀削平锯口,选平直光滑的一面,用刀纵切一长约3—5厘米的切口,深达木质部,同时撬开切口皮层。根据砧木粗细,选用适宜的一年生大扁杏接穗,用刀先直下后斜下将下部削一长约3—5厘米的长削面,削掉接穗粗度的2/3或1/2,保留部分要求上厚下薄。然后在长削面背面的两侧各平削一刀,使其露出形成层,再将削面下端削成剑头形,削面上部留2-3个饱满芽。接穗削好后,将削面部分插入砧木切口中,削面部分外露O.2厘米左右。接合好后,用细湿土埋过接合部位,用手将士挤实,然后继续埋湿土,埋过接穗顶部5—6厘米,埋成馒头形土堆,四周用手拍实,最后在上面再扬上一层干土,以防止水分蒸发。如改接时土壤干旱,在砧木根部挖至适宜的嫁接部位后,每株灌水3—5公斤,然后再用上述办法处理砧木进行嫁接和埋土,这样事先灌入的水可将土堆中的干土润湿,保证嫁接成活。

  四、改接后的管理

  待改接成活后的新枝长出土堆30厘米左右时,进行扒土除萌,从土堆基部的一侧扒开使之露出嫁接部位后,用手将砧木上生出的萌蘖从基部除掉,再把土堆埋成原样。当新枝长至50厘米左右高时,采用在基部埋土堆踩实的办法代替绑架杆,以防风劈。


第三章 大扁杏园的土壤管理

第一节 修筑水土保持工程

  山地大扁杏园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建园后首先要在水平沟整地的基础上,根据劳力等情况逐年改修成梯田,或一次修成环山等高梯田,以蓄水保土。

  修筑梯田要从山上开始向下修筑。修梯田时将树行留在梯田面外侧的l/3处。采用“深挖高筑”的方法,根据坡度大小,在栽植沟下方挖宽1米的沟,用从沟中挖出的土修筑梯田壁,直至梯田壁高出栽植沟20厘米左右时,再用沟下沉的土将沟填平,同时整平梯田面。梯田面要求外高内低,即“猪噘嘴,倒流水”。梯田壁要稍高于梯田面,在梯田面的内侧挖一条排水沟,以防止雨季因雨水过多造成梯田面积水和冲刷梯田壁。

第二节 深翻和压绿肥

  园地深翻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深翻后土壤容积重减小,孔隙度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得到改善,因而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活动加强,使土壤中难溶性物质转化为可溶性养分,提高了土壤的养分水平。深翻还有提高和稳定地温的作用,有利于根系的活动。由于深翻改善了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使根量增加,提高了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和有机营养的合成能力,从而促进了地上部分迅速生长发育。压青能有效地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因而深翻最好和压绿肥同时进行。

  一、深翻

  深翻在秋季和雨季进行。在辽西干旱地区最好在7—8月份杏果采收前或采收后进行雨季深翻,这时雨水多、气温高,土壤墒情好,又正值农闲季节,劳力充足,是进行深翻的黄金季节,深翻后不仅有利于新根生长和伤根愈合,而且翻入土壤中的杂草等也易于腐烂,同时也能积蓄大量雨水,有利于大扁杏树当年的花芽分化和第二年的生长发育。

  深翻方式采用开沟深翻,在定植沟的上沿挖宽1米、深70厘米的沟,将上层熟土与下层生土分别放置,沟挖好后先用上层熟土回填,后用底层生土把沟填出沟面20厘米左右。回填时最好进行分层压青。

  二、压绿肥

  大扁杏园地压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力,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因而促进了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实践证明,园地压绿肥的大扁杏树明显的表现出树势健壮,新梢生长量大,叶片大而浓绿,花芽饱满,坐果率高。

  压绿肥在雨季或秋季进行。因为植物的分解一般是在嫌气状态和一定湿度条件下进行,雨季和秋季土壤水分条件好,这时气温也高,利于有机质分解,尤其是山地、丘陵地和沙荒地缺水的大扁杏园,必须在雨季或秋季趁墒进行压青,否则压入的绿肥绿色体容易灰化,降低肥效。

  压绿肥采用开沟法进行压青,第一次开沟压青以不伤较粗的水平根为准确定沟与树行的合理距离。一般开沟宽度1米,深70厘米,挖沟时将上层熟土和下层生土分别放置,沟挖好后,利用草灌植物或间种的绿肥植物进行压青,压青时要一层绿肥植物一层土分层埋入沟内并踩实。压青时绿肥堆积不要过厚,以免因腐烂时发热量大而影响根系生长。

第三节 施肥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施肥是大扁杏园土壤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大扁杏树从定植开始到完成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多年生长在同一地点,每年都需要在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为了保证大扁杏树生长和结果的需要,必须及时进行施肥给以补充。

  一、矿质营养三要素及其作用

  1.氮(N):氮素(N)是大扁杏树矿质营养中的重要成分,氮是合成氨基酸、核酸、生物酶、叶绿素、维生素的重要物质之一,是合成蛋白质的基础,氮对大扁杏树生长结果具有首要作用。氮素营养充足,树势强,叶片大而厚,叶片深绿,光合效率高。氮素营养不足,树势弱,叶片小而薄,叶呈淡绿或黄绿色。当叶片中氮素含量低于1.73%时,即可明显呈现出上述缺氮症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素成分的增加,花芽量、坐果率和产量也相应增加。叶片中氮素含量在3.3—3.5%时,大扁杏树的生长和结果表现最好。叶片中氮索含量超过3.5%时,就会发生氮中毒现象。氮素过量引起中毒的症状表现为叶片变成暗绿色,并微呈蓝色,在生长后期叶缘变黄,并逐渐扩展到叶片内部,形成不规则的坏死斑,病斑最后遍及整个叶片,叶缘稍向上翘起,叶片变成船形,最后除新梢顶端的少量叶片外,其余叶子很快脱落。氮素对大扁杏树生长和结果的作用,不仅取决于氮素本身量的多少,也取决于同其它矿质元素的配合,实验证明,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比单独施用效果明显提高。

  2.磷(P):磷是原生质和细胞的主要成分,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在大扁杏系列代谢活动中起能量转化和贮藏作用,是大扁杏树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在大扁杏的叶、花、果和种仁中含磷较多。土壤中磷素供应充足,对开花结果和促进发生新根有良好的作用。叶片中P2O5的含量达到0.40%左右时,增产效果最为显著。我省土壤中普遍缺磷,尤其辽西地区的山地土壤中含磷少,而且土壤中的磷很容易被固定而不能被根吸收,因而增施磷肥非常重要。如严重缺磷,会引起大扁杏树生长停滞,枝条生长细弱,叶片变小。初期症状是叶片变成深灰绿色,不久基部叶片出现花叶,后脱落,仅保留新梢顶端少量叶片。缺磷还表现出花芽分化不良、坐果率低、果实小,大量减产。磷对氮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氮肥同磷肥配合施用比单独施用增产效果显著,而且磷肥还可以缓解氮素过多引起的毒害作用。

  3.钾(K):钾和氮、磷一起构成矿质营养的三要素,和氯、磷一样是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钾参与糖的代谢和积累等,钾能促进水分的吸收,维持细胞的膨压,并提高机体的抗逆能力。钾可促进花芽形成。叶片中钾(K2O)的含量达到3.4—3.9%时,可获得最高的产量。大扁杏树叶片中钾的含量低于1.2%时,叶黄绿色,叶片小而薄,叶缘向上卷起,并由叶尖部开始焦枯,枝条中部和顶部的叶片比基部重。严重时使整株树呈焦灼状,严重缺钾会使树体在越冬之后枯死。

  氯、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大扁杏树的营养水平。氮素水平的提高增强了磷、钾对于花芽形成和坐果的促进作用。在氮、磷、钾配合施用的情况下,即使氮肥施用过量,也不会发生毒害作用,反而比单独施用产量显著提高。

  二、肥料种类和施肥量

  目前由于大扁杏的生产水平很低,大扁杏施肥很少施用土粪做基肥,一般都施用化肥,如尿素、硫酸铵、碳酸铵、复合肥等。施用化肥以氮、磷、钾混合施用效果最好,三要素的配合比为2:1:1。据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试验证明,施用单一肥料比不施肥一般增产杏仁16.1—22.6%。两种以上肥料混合施用比不施肥增产25.8—38.7%。施用混合肥料比施用单一肥料增产9.7一16.1%。施肥量要因树龄、树势、土壤条件而异。一般4年生以下的幼树每年每株施复合肥O.15-O.3公斤,4年生以上开始结果的幼树每年每株施复合肥0.4公斤左右较为适量。合理施肥不仅能显著的提高大扁杏产量,而且杏核出仁率也明显提高,施肥比不施肥杏核出仁率提高2.1—6.8%。

  三、施肥时期和方法

  1.施肥时期:施肥分为春施和秋施。春季施肥在地解冻后进行。因春季蒸发量大,尤其辽西地区春季十年九旱,所以春季施肥要在土壤化冻后进行顶浆施肥,有条件的地方施肥后进行灌水,以及时发挥肥效,供给大扁杏前期生长的需要。秋季施肥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进行,这时正是大扁杏根系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损伤的细根到结冻前能够愈合,这时施肥可促进根系生长和增加树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

  2.施肥方法:在宽行密植的条件下,采用沟施。在树行的两侧按树冠垂直投影缩进30-50厘米处,挖宽深各40厘米的沟,再在株间挖宽深30厘米左右的沟,与树行两侧的沟相通。沟挖好后,将肥料均匀地撤到沟内后再用土将沟填平。以后随着幼树冠的不断扩大,树行两侧的施肥沟要逐年外移。到成龄树树冠比较稳定时,每年都在同一位置上挖沟施肥。

  大扁杏落花后(4月下旬)幼果生长发育需要大量养分,同时新梢开始迅速生长也要消耗大量养分,如土壤中养分供给不足,致使幼果脱落,新梢早期停止生长。因此,4月下旬或5月初应进行追肥或进行叶面喷肥,以促进幼果迅速膨大,减少落果,加速新梢生长和生出较多的叶片,增加绿色光合面积,为花芽分化创造良好条件。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在大扁杏开发试验中,于坐果期开始每隔15天左右喷一次浓度为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0.5%磷酸二氢钾加0.3%的尿素水溶液,共喷3次。在大扁杏坐果和幼果迅速膨大期树体营养大量消耗的情况下,通过叶面喷肥的方法及时补充养分,对提高大扁杏坐果率和单位面积产仁量有显著作用,喷洒0.5%的磷酸二氢钾加0.3%尿素水溶液和喷洒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比对照坐果率分别提高71.2%和51.1%,平均单株产仁量分别提高75%和68.75%。

第四节 园地生草免耕和树盘覆草

  园地生草免耕和树盘覆草具有保持水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墒防旱,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缩小土壤温度变化幅度等作用。采用这种办法不仅省工,而且由于土壤营养状况和土壤温度、湿度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使硝酸盐和磷酸盐的积累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园地行间生草免耕和树盘覆草是大扁杏园土壤管理制度的一大改革,是干旱地区大扁杏园蓄水保墒增肥的一项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据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在辽南地区营口县周家村大扁杏联合林场和辽西地区凌源县茶棚村赵家沟大扁杏园试验,连续进行树盘覆草5年,树冠下的土壤肥力显著提高,树盘覆草比对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氮、磷含量均提高l倍以上,土壤含水率提高l0.8%。同时还具有调节土壤温度的作用。为大扁杏树的生长和结果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使大扁杏的产量提高131.7%。

  一、园地生草免耕

  园地生草免耕,土壤不进行翻耕。这种办法不仅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节省劳力,降低成本,而且也是目前生产水平条件下提高山地大扁杏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经济有效措施。

  二、树盘覆草

  每年6—8月份,待行间和梯田壁上生长的杂草或间种的绿肥植物长到一定高度时,将其割下铺放在树盘内,铺放要均匀,厚度15—20厘米。为防止被风吹走和加速腐烂分解,铺好后在上层再扬上一层薄土。树盘覆草每年进行两次。

第五节 园地间种

  在大扁杏国内进行间种不仅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增产粮食和增加收入,而且由于间种的作物覆盖地面,可保持水土。同时由于对农作物进行施肥、中耕除草等项管理,也减少了大扁杏园管理用工,还能提高土壤肥力,为大扁杏树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实践证明,合理间作是:“以短养长,以园养园”的重要管理措施。如建平县万寿乡小平房村1989年定植的300亩大扁杏园,连续3年除间作了豆类、花生、小麦等农作物外,还在行间培育大扁杏苗木。1989年当年间种农作物收入1.5万元。1990年间种农作物收入2.1万元,间作大扁杏苗木收入8.4万元,当年间种总收入达10.5万元。

  一、间种作物的选择

  适宜的间种作物应具有植株矮小,适应性强、耐阴、生长期较短、需肥水较少等特点。如豆类、花生、芝麻、地瓜等农作物。也可间种党参、桔梗、甘草等药用植物。

  二、间作期限

  大扁杏园间作期限一般为3—5年。每年间作面积要随逐年树冠的不断扩大而缩小,直至全园己基本郁闭不宜间作为止。


第三章 大扁杏园的土壤管理

第一节 修筑水土保持工程

  山地大扁杏园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建园后首先要在水平沟整地的基础上,根据劳力等情况逐年改修成梯田,或一次修成环山等高梯田,以蓄水保土。

  修筑梯田要从山上开始向下修筑。修梯田时将树行留在梯田面外侧的l/3处。采用“深挖高筑”的方法,根据坡度大小,在栽植沟下方挖宽1米的沟,用从沟中挖出的土修筑梯田壁,直至梯田壁高出栽植沟20厘米左右时,再用沟下沉的土将沟填平,同时整平梯田面。梯田面要求外高内低,即“猪噘嘴,倒流水”。梯田壁要稍高于梯田面,在梯田面的内侧挖一条排水沟,以防止雨季因雨水过多造成梯田面积水和冲刷梯田壁。

第二节 深翻和压绿肥

  园地深翻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深翻后土壤容积重减小,孔隙度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得到改善,因而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活动加强,使土壤中难溶性物质转化为可溶性养分,提高了土壤的养分水平。深翻还有提高和稳定地温的作用,有利于根系的活动。由于深翻改善了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使根量增加,提高了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和有机营养的合成能力,从而促进了地上部分迅速生长发育。压青能有效地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因而深翻最好和压绿肥同时进行。

  一、深翻

  深翻在秋季和雨季进行。在辽西干旱地区最好在7—8月份杏果采收前或采收后进行雨季深翻,这时雨水多、气温高,土壤墒情好,又正值农闲季节,劳力充足,是进行深翻的黄金季节,深翻后不仅有利于新根生长和伤根愈合,而且翻入土壤中的杂草等也易于腐烂,同时也能积蓄大量雨水,有利于大扁杏树当年的花芽分化和第二年的生长发育。

  深翻方式采用开沟深翻,在定植沟的上沿挖宽1米、深70厘米的沟,将上层熟土与下层生土分别放置,沟挖好后先用上层熟土回填,后用底层生土把沟填出沟面20厘米左右。回填时最好进行分层压青。

  二、压绿肥

  大扁杏园地压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力,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因而促进了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实践证明,园地压绿肥的大扁杏树明显的表现出树势健壮,新梢生长量大,叶片大而浓绿,花芽饱满,坐果率高。

  压绿肥在雨季或秋季进行。因为植物的分解一般是在嫌气状态和一定湿度条件下进行,雨季和秋季土壤水分条件好,这时气温也高,利于有机质分解,尤其是山地、丘陵地和沙荒地缺水的大扁杏园,必须在雨季或秋季趁墒进行压青,否则压入的绿肥绿色体容易灰化,降低肥效。

  压绿肥采用开沟法进行压青,第一次开沟压青以不伤较粗的水平根为准确定沟与树行的合理距离。一般开沟宽度1米,深70厘米,挖沟时将上层熟土和下层生土分别放置,沟挖好后,利用草灌植物或间种的绿肥植物进行压青,压青时要一层绿肥植物一层土分层埋入沟内并踩实。压青时绿肥堆积不要过厚,以免因腐烂时发热量大而影响根系生长。

第三节 施肥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施肥是大扁杏园土壤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大扁杏树从定植开始到完成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多年生长在同一地点,每年都需要在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为了保证大扁杏树生长和结果的需要,必须及时进行施肥给以补充。

  一、矿质营养三要素及其作用

  1.氮(N):氮素(N)是大扁杏树矿质营养中的重要成分,氮是合成氨基酸、核酸、生物酶、叶绿素、维生素的重要物质之一,是合成蛋白质的基础,氮对大扁杏树生长结果具有首要作用。氮素营养充足,树势强,叶片大而厚,叶片深绿,光合效率高。氮素营养不足,树势弱,叶片小而薄,叶呈淡绿或黄绿色。当叶片中氮素含量低于1.73%时,即可明显呈现出上述缺氮症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素成分的增加,花芽量、坐果率和产量也相应增加。叶片中氮素含量在3.3—3.5%时,大扁杏树的生长和结果表现最好。叶片中氮索含量超过3.5%时,就会发生氮中毒现象。氮素过量引起中毒的症状表现为叶片变成暗绿色,并微呈蓝色,在生长后期叶缘变黄,并逐渐扩展到叶片内部,形成不规则的坏死斑,病斑最后遍及整个叶片,叶缘稍向上翘起,叶片变成船形,最后除新梢顶端的少量叶片外,其余叶子很快脱落。氮素对大扁杏树生长和结果的作用,不仅取决于氮素本身量的多少,也取决于同其它矿质元素的配合,实验证明,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比单独施用效果明显提高。

  2.磷(P):磷是原生质和细胞的主要成分,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在大扁杏系列代谢活动中起能量转化和贮藏作用,是大扁杏树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在大扁杏的叶、花、果和种仁中含磷较多。土壤中磷素供应充足,对开花结果和促进发生新根有良好的作用。叶片中P2O5的含量达到0.40%左右时,增产效果最为显著。我省土壤中普遍缺磷,尤其辽西地区的山地土壤中含磷少,而且土壤中的磷很容易被固定而不能被根吸收,因而增施磷肥非常重要。如严重缺磷,会引起大扁杏树生长停滞,枝条生长细弱,叶片变小。初期症状是叶片变成深灰绿色,不久基部叶片出现花叶,后脱落,仅保留新梢顶端少量叶片。缺磷还表现出花芽分化不良、坐果率低、果实小,大量减产。磷对氮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氮肥同磷肥配合施用比单独施用增产效果显著,而且磷肥还可以缓解氮素过多引起的毒害作用。

  3.钾(K):钾和氮、磷一起构成矿质营养的三要素,和氯、磷一样是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钾参与糖的代谢和积累等,钾能促进水分的吸收,维持细胞的膨压,并提高机体的抗逆能力。钾可促进花芽形成。叶片中钾(K2O)的含量达到3.4—3.9%时,可获得最高的产量。大扁杏树叶片中钾的含量低于1.2%时,叶黄绿色,叶片小而薄,叶缘向上卷起,并由叶尖部开始焦枯,枝条中部和顶部的叶片比基部重。严重时使整株树呈焦灼状,严重缺钾会使树体在越冬之后枯死。

  氯、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大扁杏树的营养水平。氮素水平的提高增强了磷、钾对于花芽形成和坐果的促进作用。在氮、磷、钾配合施用的情况下,即使氮肥施用过量,也不会发生毒害作用,反而比单独施用产量显著提高。

  二、肥料种类和施肥量

  目前由于大扁杏的生产水平很低,大扁杏施肥很少施用土粪做基肥,一般都施用化肥,如尿素、硫酸铵、碳酸铵、复合肥等。施用化肥以氮、磷、钾混合施用效果最好,三要素的配合比为2:1:1。据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试验证明,施用单一肥料比不施肥一般增产杏仁16.1—22.6%。两种以上肥料混合施用比不施肥增产25.8—38.7%。施用混合肥料比施用单一肥料增产9.7一16.1%。施肥量要因树龄、树势、土壤条件而异。一般4年生以下的幼树每年每株施复合肥O.15-O.3公斤,4年生以上开始结果的幼树每年每株施复合肥0.4公斤左右较为适量。合理施肥不仅能显著的提高大扁杏产量,而且杏核出仁率也明显提高,施肥比不施肥杏核出仁率提高2.1—6.8%。

  三、施肥时期和方法

  1.施肥时期:施肥分为春施和秋施。春季施肥在地解冻后进行。因春季蒸发量大,尤其辽西地区春季十年九旱,所以春季施肥要在土壤化冻后进行顶浆施肥,有条件的地方施肥后进行灌水,以及时发挥肥效,供给大扁杏前期生长的需要。秋季施肥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进行,这时正是大扁杏根系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损伤的细根到结冻前能够愈合,这时施肥可促进根系生长和增加树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

  2.施肥方法:在宽行密植的条件下,采用沟施。在树行的两侧按树冠垂直投影缩进30-50厘米处,挖宽深各40厘米的沟,再在株间挖宽深30厘米左右的沟,与树行两侧的沟相通。沟挖好后,将肥料均匀地撤到沟内后再用土将沟填平。以后随着幼树冠的不断扩大,树行两侧的施肥沟要逐年外移。到成龄树树冠比较稳定时,每年都在同一位置上挖沟施肥。

  大扁杏落花后(4月下旬)幼果生长发育需要大量养分,同时新梢开始迅速生长也要消耗大量养分,如土壤中养分供给不足,致使幼果脱落,新梢早期停止生长。因此,4月下旬或5月初应进行追肥或进行叶面喷肥,以促进幼果迅速膨大,减少落果,加速新梢生长和生出较多的叶片,增加绿色光合面积,为花芽分化创造良好条件。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在大扁杏开发试验中,于坐果期开始每隔15天左右喷一次浓度为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0.5%磷酸二氢钾加0.3%的尿素水溶液,共喷3次。在大扁杏坐果和幼果迅速膨大期树体营养大量消耗的情况下,通过叶面喷肥的方法及时补充养分,对提高大扁杏坐果率和单位面积产仁量有显著作用,喷洒0.5%的磷酸二氢钾加0.3%尿素水溶液和喷洒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比对照坐果率分别提高71.2%和51.1%,平均单株产仁量分别提高75%和68.75%。

第四节 园地生草免耕和树盘覆草

  园地生草免耕和树盘覆草具有保持水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墒防旱,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缩小土壤温度变化幅度等作用。采用这种办法不仅省工,而且由于土壤营养状况和土壤温度、湿度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使硝酸盐和磷酸盐的积累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园地行间生草免耕和树盘覆草是大扁杏园土壤管理制度的一大改革,是干旱地区大扁杏园蓄水保墒增肥的一项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据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在辽南地区营口县周家村大扁杏联合林场和辽西地区凌源县茶棚村赵家沟大扁杏园试验,连续进行树盘覆草5年,树冠下的土壤肥力显著提高,树盘覆草比对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氮、磷含量均提高l倍以上,土壤含水率提高l0.8%。同时还具有调节土壤温度的作用。为大扁杏树的生长和结果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使大扁杏的产量提高131.7%。

  一、园地生草免耕

  园地生草免耕,土壤不进行翻耕。这种办法不仅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节省劳力,降低成本,而且也是目前生产水平条件下提高山地大扁杏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经济有效措施。

  二、树盘覆草

  每年6—8月份,待行间和梯田壁上生长的杂草或间种的绿肥植物长到一定高度时,将其割下铺放在树盘内,铺放要均匀,厚度15—20厘米。为防止被风吹走和加速腐烂分解,铺好后在上层再扬上一层薄土。树盘覆草每年进行两次。

第五节 园地间种

  在大扁杏国内进行间种不仅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增产粮食和增加收入,而且由于间种的作物覆盖地面,可保持水土。同时由于对农作物进行施肥、中耕除草等项管理,也减少了大扁杏园管理用工,还能提高土壤肥力,为大扁杏树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实践证明,合理间作是:“以短养长,以园养园”的重要管理措施。如建平县万寿乡小平房村1989年定植的300亩大扁杏园,连续3年除间作了豆类、花生、小麦等农作物外,还在行间培育大扁杏苗木。1989年当年间种农作物收入1.5万元。1990年间种农作物收入2.1万元,间作大扁杏苗木收入8.4万元,当年间种总收入达10.5万元。

  一、间种作物的选择

  适宜的间种作物应具有植株矮小,适应性强、耐阴、生长期较短、需肥水较少等特点。如豆类、花生、芝麻、地瓜等农作物。也可间种党参、桔梗、甘草等药用植物。

  二、间作期限

  大扁杏园间作期限一般为3—5年。每年间作面积要随逐年树冠的不断扩大而缩小,直至全园己基本郁闭不宜间作为止。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万

帖子

5512 小时

在线时间

245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12392
鲜花
37601 朵
农币
293377 枚
居住地
新疆 和田
专职
农技推广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和田地区
第六节 园地灌溉与排水

  一、园地灌溉

  灌水时期要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水分的变化以及大扁杏树在一年中各个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等确定。我省辽西地区春季常出现干旱,朝阳市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每年进行冬灌和早春灌溉及时补充土壤水分,以满足大扁杏春季萌芽、开花坐果和新梢生长对水分的需要,对保证大扁杏树的正常生长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大扁杏树春季谢花后新梢开始生长,4月末至5月末新梢生长量约在总生长量的70%,此期如土壤水分不足,新梢生长受到抑制。进行冬灌和早春灌溉,前期可促进新梢和叶片生长,扩大同化面积,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坐果率。

  灌溉要遵照合理节水的原则。一般每亩一次灌水量6-10吨,土壤浸润深度50厘米左右。灌溉后土壤含水率达到15%以上即可保证大扁杏树的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也要采取诸如雨季深翻压青、树盘覆盖等“春墒夏保”“以肥济水”等土壤保墒措施,以解决春季大扁否园土壤干旱问题。

  二、园地排水

  大扁杏树不耐涝,园地内积水超过3天就会发生黄化、落叶现象。时间再长则根发生腐烂,导致全株死亡。既使土壤不积水,如土壤湿度过大,也会使根的吸收能力下降,小根死亡,叶片出现失绿现象。

  我省西部地区,雨量多集中在7、8、9月份,而这个阶段正是大扁杏树需水量较少的时期,如土壤水分过多,易引起新梢的二次生长、徒长和裂果现象。地下水位较高的大扁杏园,由于地下水位季节性的变化,常发生死根现象,叶变黄、树势弱,甚而出现早期落叶、全株或成片死亡。因而要重视大扁杏园地的排水,以免给生产造成损失。

  大扁杏园的排水系统,在建园设计时要根据园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对缺乏排水系统的现有大扁杏园也要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少因涝害而带来的损失。

  平地大扁杏园可顺地势在园内及四周挖排水沟,以便把水顺沟排出园外。山地大扁杏园在其上部挖截水沟,防止冲刷。在梯田内侧挖排水沟,将多余的水迂回曲折的排出,引入沟内的谷坊或小塘坝内。对遭受涝害的大扁杏树,在排出积水后将根茎部的土扒开晒根,并及时进行土壤松土,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其根系尽快恢复生理机能。

第四章 大扁杏树整形修剪

  大扁杏树生长快、结果早。如依其自然生长,容易造成枝干早期秃裸,结果部位外移,使树体早衰,且表现出周期性结果现象,产量低而不稳,合理的整形修剪,不仅可改善由风透光条件,加强同化作用,提高光合效率,最大限度的把光能转化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而且还能调节、控制和促进生长结果、衰老与更新间的转化,保证高产稳产和延长经济寿命。

第一节 幼树整形修剪

  一、密植幼树的整形修剪

  我省自1984年以来,各地逐步推广了大扁杏密植早期丰产科研成果,改过去的大冠稀植为小冠密植,采用宽行密植的栽植方式栽植大扁杏。在密植的条件下,只有采取相适应的整形方式和修剪方法,造成合理的树形和树冠结构,才能实现早期丰产。

  1、树形:在宽行密植的条件下,由于行距大,株距小,因此,个体树形采用扁疏散分层形、多主枝自由形,群体树形为连株树篱形。

  扁疏散分层形树体结构:干高40—60厘米,树高3.5—4米。每株树上着生7—9个主枝,分三层。第一层3—4个主枝,每个主枝上配备2—3个侧枝。第二层3个主枝,每个主枝上配备2个侧枝。第一层与第二层层间距离80厘米左右。第三层1—2个主枝,每个主枝上配备1—2个侧枝。第二层与第三层层间距离60—70厘米。各层主枝要错落着生并向行间伸展,整个树冠呈扁形。成形后,树冠顶端造成小开心,以控制树高继续生长和有利于光照。此种树形的整形过程需4—5年。据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试验结果证明,扁疏散分层形较其他树形不仅适用于宽行密植,能充分利用地面和空间,而且由于树冠窄利于受光,因而单位树冠体积结果量多。扁疏散分层形分别比疏层形、丛状形、自然开心形单位树冠体积结果量提高11.6%、13.6%、17.2%。

  多主枝自由形树体结构:干高40-60厘米,树高3—4米。每株树上着生5—7个主枝。每个主枝上配备2—3个侧枝,也可在其上直接错落着生各类结果枝组和结果枝。这种树形整形简单容易,一般3年即可成形。

群体树形为高低高连株树篱形(树冠高低相问)或等高连抹树篱形(树冠等高)。这两种树形个体树冠可以相接,枝条也可适当交叉。据试验结果证明,由于高低高连株树篱形树冠顶部和侧面呈波浪形,有利于光照,因而高低高连株树篱形平均单株产仁量显著高于等高连株树篱形。

  2、整形修剪:不同树形整形修剪方法如下:

  扁疏散分层形幼树整形修剪:于定植的当年进行定干,定干高度70—80厘米。第二年在整形带内选出4个向行间伸展的主枝,并对中心枝和主枝进行适度短截,促其继续延长生长和产生侧枝,形成第一层主枝。第三年和第四年采用同样的方法培养出第二层和第三层主枝。整形修剪时,采用里芽外蹬和支、撑、拉的办法开张主枝角度。同时要注意保持主干弯曲生长,防止上强下弱。

  多主枝自由形幼树整形修剪:定植的当年进行定干,定干高度70—80厘米。第二年对中心枝和主枝的延长枝进行短截,剪掉1/3-1/2,促使分枝。第三年之后主要进行疏剪,保持主侧枝头单轴延伸,抑前促后,保持主枝上各类结果枝健壮生长,防止主枝发生秃裸。

  群体冠形的整形修剪:为了造成高低高群体冠形,对高者可采用扁疏散分层形幼树整形修剪方法,对低者可采用多主枝自由形幼树整形修剪方法。

  成形后个体树冠和群体树冠的修剪:每年对主侧枝的延长枝进行疏剪,抑前促后,以减缓主侧枝的秃裸速度和改善光照条件。在密植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修剪,保持密植群体“树多不密,枝多不稠”。同时要采用先缓后缩或先缩后放的办法注意培养各种类型的结果枝组,枝组的配备应以大、中型枝组为主,以小枝组为辅。每年通过对结果枝进行更新修剪,调整各类结果枝和叶花芽的比例。通过每年的修剪使长果枝占3—5%,中果枝和短果枝分别占20%和30%,花束状结果枝占40一50%,叶果比调整到lO:1左右,以保持树势健壮,连年丰产。

  二、稀植幼树的整形修剪

  稀植的大扁杏树由于营养面积大,将来形成的树冠也大,因而通过整形修剪要造成坚固的树冠骨架,形成能截获大量光能的叶幕和承受最高果实产量负载量的树体结构。一般常用的树形有疏层形、自然回头形、延迟开心形等。具体树形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栽培条件、管理水平及栽植密度和方式而定。

  l、树形:稀植的大扁杏树不同的树形及树冠结构如下:

  疏层形:干高40一60厘米,每株树上着生7—9个主枝,分三层。第一层3—4个主枝,错落均匀的分生在树干的不同方位上。第二层3个主枝,与第一层主枝插空着生,第二层与第一层层间距80—90厘米。第三层1—2个主枝,顶端造成小开心,第三层与第二层间距60—70厘米。各层主枝上侧枝的配置:第一层每个主枝上配置3个侧枝.,第二层每个主枝上配置2个侧枝,第三层每个主枝上配置1个侧枝。侧枝在主枝上要错落排列,间距30—50厘米。

  自然圆头形:干高60厘米左右,全株留4—5个主枝,错落均匀的分布在中心干的四周。在各主枝上每隔30—40厘米选留一个侧枝,每个主枝留3个侧枝,在侧枝上再分生下一级侧枝或培养结果枝组。自然圆头形树冠没有明显的层次、树体小、成形快。

  延迟开心形:干高60厘米,全株留5—6个主枝,均匀的分布在中心干的四周,不分层次。在每个主枝上配置3个侧枝。树冠成形后,将最上一个主枝上部的中心枝去掉,留一跟枝,使顶部呈开心状。

  2、整形修剪:稀植树要有一个牢固的树冠骨架。因此,在定植后到盛果期前这一幼龄时期,修剪的任务是配合整形合理的剪截各级主侧枝的延长枝,疏除过密枝,以便提早成形和扩大树冠。大扁杏树萌发力强,成枝力弱。因而对保留的主侧枝的延长枝要进行中度和重度短截,一般剪掉新梢的1/3—1/2为宜,促进其发生侧枝和继续延伸。否则如不及时加以修剪,容易造成枝条下部秃裸。对于辅养枝和内膛小枝,一般不加修剪,以缓和枝条的生长势,促使及早形成花芽,开花结果。对直立性强的竞争枝和重叠枝要从基部剪除或进行重度疏剪。在修剪的同时,要用支、撑、拉、拐、弯、别等办法开张主枝角度,改变枝条的生长势,促其产生分枝和及早转化成结果枝开花结果。大扁杏幼树生长量大,徒长枝和长果枝较多,生长旺盛的枝条不易形成花芽,即使形成少量花芽,坐果能力也很低。对这类枝条除主侧枝的延长枝外,可采用春节扭梢、圈枝等办法削弱其生长势,促其成花,也可通过夏季摘心的办法,使其当年产生分枝,形成结果枝组。对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剪截程度宜轻不宜重,一般可剪掉1/5—1/3,使其抽出中短果枝。否则如剪截过重,因其萌发力强,在剪口附近易发出一些壮枝,造成树冠郁闭,不利于结果。

  大扁杏幼树修剪要注意“多疏少截”促使其早结果。通过修剪,改善树冠内部的营养分配,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使各主枝的生长势保持均衡,各主侧枝主从分明。

第二节 盛果期树的修剪

  大扁杏树进入盛果期后,由于每年结果量大,新梢生长量减小,长、中果枝少,而短果枝和花束状结果枝大量增加,如不加以修剪,树冠内部的结果枝容易枯死。结果部位外移很快,还会因负载量不能得到调节而出现大小年现象,使树体早衰。盛果期大扁杏树的修剪的目的是调整结果与生长的关系,平衡树势,防止结果出现大小年,延长盛果期的年限。

  一、盛果前期树的修剪

  由于大扁杏成枝力弱,尤其是开始大量结果后,树势逐渐减弱,每年新梢生长量小,发枝也少。所以这时期修剪要掌握“多截少疏”的原则,主要对主侧枝的延长枝进行短截和对各类结果枝组和结果枝进行更新修剪。

  盛果期的大扁杏树的年生长量较幼树显著减少,大枝下部的结果枝不能抽出较长的新梢,新的结果部位不易增加,为使每年都发出一定的新枝,补充因内部果枝枯死减少的结果面积,以保持产量稳定,除对树冠内萌出的小枝加以保留和培养外,要对主侧枝的延长枝进行较重的短截,本着“弱枝多去,强枝少去”的原则,剪去1/3—1/2。修剪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掌握“火候”,以达到先端即能抽出健壮枝条,下部又能多结果的目的。盛果期的大扁杏树花束状结果枝和短果枝大量增加,很容易造成产量负载量过大,导致结果出现大小年,而且影响树势。为了保持产量稳定和树势健壮,每年通过修剪疏间一部分生长衰弱的花束状结果枝,这样可减少当年的负载量,减少部分果实生长发育的营养消耗,促使保留结果枝的健壮生长。对于主侧枝上结果能力弱的冗长枝进行回缩,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同时对各类结果枝组进行不同程度的回缩修剪,对枝组上的一年生枝要适当进行短截,以促进发出新的结果枝。对树冠内部的交叉枝、重叠枝,可根据情况进行重度疏剪或回缩将其改造成单轴枝组和多轴枝组。对于枯枝、病虫害技要及时疏除或剪掉。

  二、盛果后期树的修剪

  盛果后期的大扁杏树生长势和新梢生长量显著减弱,这时修剪要掌握:“重短截、轻复壮”,对大枝要进行回缩更新修剪,对各级侧枝也要适当回缩修剪,促使下部不断发出新的结果枝,以代替衰老枝。

第三节 衰老期树的更新修剪

  大扁杏进入蓑老期后明显地表现出新梢生长量减小,只有3—5厘米,结果枝大量枯死,主侧枝中下部发生秃裸,有的逐渐枯死,每年从大枝的基部和中部萌出新的结果枝,结果部位外移,叶幕层很薄,退化花数量增加,落花落果严重,结果能力显著减退。

  对衰老期大扁杏树更新修剪的目的主要是更新复壮,恢复树势。修剪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树体的衰老情况,对主侧枝进行不同程度的重回缩和利用徒长枝培养新的主侧枝,以形成新的树冠。
一、更新修剪的时期

  对衰老树更新修剪常需对较粗的主侧枝进行回缩,因伤口较大,宜在春季发芽前进行,这时回缩更新利于伤口愈合和隐芽萌发。冬季进行,因伤口干裂,不易愈合,易导致病菌感染和伤口腐朽。

  二、更新修剪方法

  更新修剪时要根据原来树冠结构各主侧枝的主从关系。先主枝后侧枝依次进行回缩更新。主侧枝的回缩程度要根据各类枝的衰老情况而定,一般要回缩到韧皮部较厚而且较新鲜的部位。为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在锯口下3—5厘米处要选留一个“跟枝”,同时对“跟枝”也进行短截,促使其健壮生长。回缩更新修剪后大枝的锯口最好要用快刀削平,涂上铅油、黄土泥或保护剂。因大扁杏树潜伏芽的寿命可长达30年之久,更新修剪后,伤口下部可萌出许多新枝,从中选留出新的主侧枝。进行培养,以形成新的树冠。对多余的萌枝可在当年采取l-2次摘心的方法培养结果枝或结果枝组,使其当年形成花芽。对于树膛内萌出的徒长枝,要进行适当短截,以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结果部位。

  衰老树的更新修剪可采用株内轮流更新、株间轮流更新、隔行轮流更新等方式进行,以保证不间断的获得产量。

  衰老树更新修剪后,要加强土壤的水肥管理,促进更新后的新枝旺盛生长,尽快形成新的树冠开始大量结果。


第五章 提高坐果串技术措施

第一节 人工辅助授粉

  大扁杏花期常遇低温晚霜和干旱风的危害,影响授粉,造成大量落果。没配置授粉树和周围没有其它品种杏树的大扁杏园因授粉不良,坐果率低,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大扁杏产量。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有效地克服因授粉不良而引起的落果。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如下:

  一、花粉的准备

  在开花的前l一2天,采集授粉品种的花蕾和初开的花,用镊子将花瓣扒开,拔下花丝,摊放在光滑的纸上,置于20—25℃干燥通风处或用50一100瓦灯泡距2厘米处烘烤,待花药裂开散粉后用50目筛筛出杂质,把花粉装入瓶内密封在。0-5℃条件下保存。

  二、花粉液的配制

  用白砂糖250克、尿素15克、水500克对成混合液,再用水稀释成浓度为5%的水溶液后,加于花粉10一12克调匀,用3层纱布过滤去杂质。喷洒时加硼酸5克,展着剂“6501”5毫升,配好后速喷用。由于花粉在水中一小时后即可因吸水而涨破,因此,配好的花粉液不可贮存,要随用随配。

  三、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在盛花期进行。因大扁杏的花期短,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授粉时将配制好的花粉液盛入喷雾器药箱中进行喷雾授粉。喷雾时要均匀周到,同时要注意不要碰伤杏花。

第二节 花期喷水或喷硼

  春季大扁杏花期常遇干旱,尤其辽西地区由于春季土壤干旱和空气干旱,加之干旱风的侵袭,杏花柱头干燥,导致授粉受精不良而造成大量落果。如天气干旱,于盛花期用喷雾器向树冠上均匀的进行喷水或喷浓度为0.4%硼酸水溶液可显著提高坐果率。花期喷水或喷硼可与人工辅助授粉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第三节 花期放蜂

  花期放蜂可代替人工辅助授粉。花期放蜂授粉不仅可减少用工和材料,降低成本,而且授粉充分,还可收获蜂蜜。花期放蜂先根据大扁杏园面积和按每10亩放一箱蜂计算好蜂箱数量,于开花前2—3天,将蜂箱放在大扁杏园内合适的地方,先让蜜蜂熟悉周围的情况,以便大扁杏开花后进行远飞传粉。放蜂和放蜂期间停止使用农药,以免杀灭蜂群,造成经济损失。

第四节 喷洒植物激素

  据国内外研究资料,于前一年10月中旬喷洒50PPM的赤霉素,第二年可显著提高坐果率。在当年新梢长到15厘米左右时,喷洒浓度为0.3%的阿拉(B9)或矮壮素,可使新梢和节间长度缩短,花芽数量增加,有利于第二年开花坐果。

第五节 防霜害

  大扁杏花期和幼果期常遇不同程度的晚霜危害,轻者影响授粉,降低坐果率,重者造成大量落果和大幅度减产,尤其是幼果期如遭受严重的晚霜危害,常导致绝收,因而素有“冻花剩一半、冻果光溜蛋”之说。花期和幼果期防霜对提高坐果率和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防霜要根据天气预报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在晚霜来临时,找好风向,采用熏烟法和燃放烟雾剂进行防霜。用推迟萌芽开花躲避霜害,可于头一年的秋天喷洒50一100PPM的赤霉素(GA3),可推迟花期8—10天;芽膨大期喷洒青鲜素(MH)500—2000PPM可推迟开花4—6天;如能配合早春灌水、树干涂白,则效果更好。

第六章 主要病虫害防治

  危害大扁杏的病虫害种类较多,有些种类对大扁杏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有的甚至会造成整株或成片死亡,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大扁杏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病虫害防治一要及时,二要强调综合防治,要把各种防治方法结合起来。对一些可以用其它方法防治的害虫,尽量少用化学农药。对那些尚不足以影响产量和质量的害虫,可不进行防治,以保护天敌,发挥以虫治虫的作用。

第一节 病害防治

  危害大扁杏的病害主要有:

  一、杏疔病

  l、症状及发病规律:杏疗病又叫杏黄病、树疗、红肿病、王八叶。它是一种真菌病害,由孢子传播蔓延。杏疔病主要危害新梢和叶片,有时也危害花和果实。夏秋季孢子散落,以菌丝侵入芽体越冬,翌年新梢抽出10—20厘米时显现症状。被害新梢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叶片呈丛生状态。病叶初为暗红色,后变为黄绿色,并明显变厚,叶片局部或全部肿胀变为革质,叶片上密生红褐色点状突起(分生孢子器),雨季叶片变为赤,向下卷曲,从点状突起流出桔红色粘液,内含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干燥时粘附在叶片上。病叶后期变为黑色,秋季不落,干枯在枝条上,罹病枝条不再生长,严重时干枯死亡。花和幼果被侵染后花萼肥厚,开花受阻,花瓣和花萼都不易脱落,幼果生长发育停滞,干缩脱落。

  2、防治方法:早春萌芽前喷5度石灰硫磺合剂;及时剪除病枝,集中起来用火烧掉或深埋;每年在雨季前彻底剪掉病枝,连续几年此病即可杜绝。

  二、红疣枯枝病

  1、症状及发病规律:红疣枯枝病又称溃疡病。初病时不明显,待到皮死干燥或干裂后,在死皮上发生橙红色小包,干后变黑,到秋季又生出深褐色小包,细看这些小包是由很多小球堆成的。病皮如果在枝干局部发生,枝干上的叶小萎缩,如病皮环绕一周时,就发生枯枝、焦梢等症状。

  此病是由丛赤壳菌引起的,它是弱寄生菌,多半是由伤口侵入皮内,腐生一段时间后,就侵害活皮,有时先在死枝上生活,然后再蔓延到活枝上去,菌丝在皮内。枝上橙红色小包是它的分生孢子瘤坐,深褐色小包是子囊壳坐堆。

  2、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剪掉病枝,集中烧毁;局部发生,将病皮刮除后涂抹5度石硫合剂;防止修剪过重和造成伤口过多。

  三、细茵性穿孔病

  l、症状及发病规律:此病多在雨季发生,尤其是在排水不良的地方和在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生,严重时造成全株或成片早期落叶,使树势削弱,严重影响1—3年内的产量。

  细菌性穿孔病在叶片上症状明显。初感病叶片在叶脉处出现水浸状不规则圆斑,随着圆斑的扩大,逐渐变成红褐色,斑点直径2毫米左右,周缘为黄绿色,最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一些病斑相连造成大孔洞,严重时引起落叶。枝条感病常发生溃疡,当年新梢在春季有水浸状小疤发生,小疤呈褐色,长圆形,直径10毫米左右。当病斑包围枝条时,枝条枯死。夏末在当年新梢上以皮孔或芽为中心形成水浸状紫褐色斑点,后扩展成大的近圆形病斑,病斑稍凹陷,边缘有树胶流出,病斑干燥后龟裂,若干个病斑相连导致枝条枯死。

  此病为细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枝上越冬,第二年借风雨传播。细菌通过叶片和果实表面的皮孔、枝条的皮孔进行浸染。细菌性穿孔病在干旱的月份不易发生,于雨季的七、八月份,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发生和蔓延。尤其是连续高温阴雨天气发病最重。

  2、防治方法:早春发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及时剪除病枝,集中烧毁;春季展叶后发病前,喷洒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0.5公斤,熟石灰2公斤、水120公斤);也可用65%的福美铁或65%的代森锌300—500倍液进行喷洒。

  四、流胶病

  1、症状及发病规律:流胶病主要表现在被害树干、枝条流出透明的树胶,干后呈黄褐色粘在枝干上。流胶处呈肿胀状,皮层和木质部变为褐色,后发生腐烂。枝干感病后树势削弱,极易被其它腐生茵所感染。果实流胶病多由虫伤和雹伤引起,树胶糊在果面上,使果实生长停滞,品质下降。

  引起流胶病的病因既有真菌的感染,也有细菌的浸染,但多由树体伤害所引起。

  2、防治方法:避免对树体造成伤害,修剪不要过重;高接换头和大枝更新后大的伤口要用铅油涂抹,以保护伤口不受真菌和细菌感染;及时消灭枝干害虫;—防止过量施用氮肥,以免诱发流胶病;树干涂白和早春喷洒5度石硫合剂。

第二节 虫害防治

  危害大扁杏叶片和新梢的害虫主要有苹果瘤蚜、桃大尾蚜、天幕毛虫、舟形毛虫、山楂粉蝶、天鹅绒金龟子等;危害枝干的害虫主要有桑白蚧壳虫、杏球坚蚧壳虫、红颈天牛等;危害花果的害虫主要有杏仁蜂、杏象鼻虫、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

  一;苹果瘤蚜

  l、形态特征及生活史:成虫和若虫群集危害嫩枝嫩叶,吮吸其汁液,使被害叶片向背卷曲皱缩成团,之后干枯。成虫分有翅胎生雌蚜和无翅胎生雌蚜两种。有翅胎生雌蚜头部有明显额瘤。无翅胎生雌蚜体呈椭圆形,浓绿色。苹果瘤蚜以卵在枝梢或芽液基部越冬,第二年4月孵化,5月危害严重。

  2、防治方法: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烧毁或深埋;在危害初期喷1500—2000倍1605或乐果乳剂1500倍液进行防治。

  二、桃粉蚜

  l、形态特征及生活史:世称桃大尾蚜。成虫分有翅和无翅两种。胎生无翅蚜长椭圆形,体肥大、长约2.5毫米,淡绿色,体表被有白粉。胎生有翅蚜体较小,长约2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黄绿或橙绿色,体上被有白蜡粉。桃粉蚜密管甚长,故称大尾蚜。越冬卵椭圆形,初为绿色,后变为黑色。此虫一年发生几代,以卵在芽缝和枝杈处越冬,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5月繁殖最快。10月份产生有翅的雄成虫和无翅的雌成虫,交尾后产卵越冬。此虫在吮吸叶汁时向体外分泌蜜状粘液,被害叶不卷缩,严重时叶边稍向叶背弯曲使叶成匙形。

  2、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剪除带卵枝条;在卷叶前喷洒50%久效磷l000倍液,也可用800倍洗衣粉溶液喷杀;在虫口密度不大危害不太严重的情况下,采用剪除被害叶片集中深埋的办法,控制虫口密度,一般不要采用化学防治,以免杀灭天敌而导致大发生。

  三、天幕毛虫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雌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翅展约40毫米,黄褐色,前翅中央有赤褐色横带一条。雄成虫略小,前翅有细横纹两条,后翅一条。卵为灰白色,圆筒形,绕枝梢排列成环状,形如顶针,因而也称顶针虫,每个卵环上约有300余粒卵。老熟幼虫体长约50毫米,体背密生黄褐色毛,中间有黄白色细线一条,两侧各有橙细纹两条。初孵化幼虫全身黑色。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卵壳内越冬,杏展叶时破壳而出,集中一处为害。幼虫稍大,多移向枝杈处,吐丝结网呈天幕状,故称天幕毛虫,白天潜伏网内,夜间爬出取食,幼虫蜕皮于网上。老熟幼虫夜间分散取食,白天群集于树干或树权处,遇振动吐丝坠落。天幕毛虫食量很大,如不及时防治,常将整株树叶吃光。5月下旬作茧于卷叶内、两叶间或其它隐蔽处,在茧内化蛹,蛹期11一12天。于6月上旬羽化成虫,交尾后产卵于当年生枝的中上部,幼虫在卵壳中发育,并在茧中越冬。

  2、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剪除卵块集中烧毁或深埋;幼虫集中危害期逐株巡视,发现天幕,及时捕杀;老熟幼虫可采用振动树干使其落地而捕杀;如错过人工防治良机,于分散危害期,喷洒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速灭杀丁1500倍液,进行化学防治。

  四、舟形毛虫

  l、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幼虫体长50毫米,孵化初期黄褐色,后变为紫红色。老熟幼虫头部黑褐色,脯部紫黑色,体上生有黄白色长毛,体侧有紫红色并带条纹。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于第二年7—8月间羽化,成虫在叶背面产卵,数十粒至百余粒密集而整齐地排在一起,卵期约7天。幼虫孵化后先群栖在产卵叶上危害,头皆向外整齐的排列成一排由叶边向内食叶,仅食叶肉,剩下表皮及叶脉,危害后的叶片成网状。幼虫长大后分散为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叶柄。幼虫早晚取食,白天不活动,静止:洛尾部翘起,头部也稍抬起,似船形,故有舟形毛虫之称。幼虫受到振动或惊扰则吐丝下垂。8月中旬至9月中旬幼虫逐渐老蒸,入土化蛹越冬。

  2、防治方法:进行秋翻消灭冬蛹;7月中旬后,经常在园地巡视,及时摘下网状枯叶,将虫踩死。也可振动被害枝,在幼虫下垂时,抓住虫丝将幼虫带下踩死;化学防治同天幕毛虫。

  五、山楂粉蝶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老熟幼虫体长4050毫米。头部、胸足前端、前胸背板、臀板均为黑色。头部疏生白色长毛和较密的黑色短毛。体背有3条黑色纵带,其间是两条淡或黄褐色纵带,全身有许多小黑点并密布黄白色细毛。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2-3龄幼虫群集在其危害的枯叶中越冬,4月上中旬大扁杏花芽开绽时,幼虫开始活动,转移到芽上危害。幼虫有群集性,开始时在芽上接丝,以后在枝上拉丝张网,取食花蕾和叶片。幼虫脱皮2—3次后,开始分散危害,5月上旬幼虫老熟,在枝干上化蛹,蛹悬挂在枝上,腹部末端以丝固定在枝干上,头部向上,稍倾斜,以一根丝缠绕在蛹体中部。成虫于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不久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背面,每头雌蛾产卵200—300粒,每块数十粒至百余粒,卵期16一17天。幼虫孵化后爬到叶正面,吐丝结网,幼虫在网下啃食叶上表皮,被害叶仅剩下表皮,呈筛网状,很快干枯。幼虫食尽一叶片再转移到另一叶片、经1-2次蜕皮后,于7月上中旬将3—5片叶连缀在一起,在其中吐丝做巢,群居集中越夏越冬。

  2、防治方法:彻底摘除越夏越冬幼虫缀连的枯叶;早春越冬幼虫出茧期至幼虫分散前,利用幼虫的群集性,向虫网内喷洒50%的敌敌畏乳油800—l000倍液;幼虫分散后用速灭杀丁1500倍液或敌敌畏800倍液进行喷杀。

  六、天鹅绒金龟子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成虫体长89毫米,卵圆形,黑色或红褐色,具有光泽,背灰黑色绒毛。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4月中下旬出土,5月初至6月上旬危害严重。成虫喜食枝叶的幼嫩部分,夜间和上午潜伏在土中,午后出土,群集为害,尤其以温暖无风的天气危害严重。成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

  2、防治方法:振落捕杀;在温暖无风的下午喷洒50%的敌敌畏乳剂800—1000倍液。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

  七、桑白阶壳虫

  l、形态特征及生活史:桑白断壳虫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定在23年生枝条上吸食树液,严重时虫群在枝上覆盖一层,形成白色有光的虫块,使枝条表面凸凹不平,严重影响枝干生长发育,削弱树势,甚而导致枝条和整株枯死。

  桑白所壳虫雌成虫橙黄或桔红色,长1.3毫米,呈圆形、扁平、头、腑、腹组合一体,无明显界限,足消失,触角退化呈瘤状,无翅,有针管状口器。蜡质阶壳近圆形,直径22.5毫米,灰白色,在阶壳中央偏旁有黄褐色壳点。雄成虫桔红色,长O.6—0.7毫米,翅展1.3毫米,眼黑色,触角念珠状,与体等长。胸部发达,前翅一对,灰白色,透明膜质,卵形。后翅退化成平衡棍。足3对,不善飞,多爬行。蚧壳长约1毫米,长圆筒形,白色,壳点橙,位于壳前端。卵椭圆形,淡黄或桔红色,长0.25毫米。雄若虫淡,体瘦小。雌若虫桔红色,体较肥大。初孵化的若虫的眼、触角和足俱全,善爬行,蜕皮后皆退化或消失,不能爬行,开始分泌丝状物做蜡质蚧壳。

  此虫一年发生两代,以第二代受精雌虫在枝条和树干上越冬。第二年4月下旬至5月初产卵于蚧壳下,不易发现,产卵后即干缩枯死于蚧壳下。卵期7-12天,于5月上中旬孵化,初孵化若虫3—4天内不危害,在树干和枝条上爬行,寻找适宜的栖息场所,第四天后固定,开始用长针状口器刺入枝干表皮的细胞空隙中吸食树液。再过3-4天开始分泌丝状蜡质做蚧壳。随着虫体的生长,蚧壳逐渐增大。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一代成虫出现,交尾后雄成虫死亡,雌虫腹部逐渐膨大,7月下旬产卵孵化,若常害至8月中下旬,后羽化交尾,交尾后的雌虫继续危害至秋末,然后越冬。

  2、防治方法:用钢丝刷等刷掉枝干上的虫体;结合修剪,剪掉被害严重的枝条;发芽前和若虫出蛰期分别喷洒5度和0.3度石硫合剂;若虫分散转移期喷洒敌敌畏乳剂或敌百虫800倍液。

  八、杏球坚蚧壳虫

  l、形态特征及生活史:杏球坚蚧壳虫以雌成虫或若虫群集固定在枝干上吸食树液。雌成虫蚧壳半球形,长33.5毫米,初为黄褐色较柔软,后逐渐变硬呈赤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和小刻点。腹面与枝干接合处有白色蜡粉。雄成虫体长1.5毫米,赤褐色,仅有一对翅,翅展约2.5毫米,翅透明,翅上有翅脉一条,分二叉。卵椭圆形,藏于母虫腹内,长约0.3毫米,粉红色。初孵化若虫体椭圆形,粉红色,背面有龟甲纹,腹部有两根细毛,活动力强。后期尾毛消失,变成浓褐色,固定在枝干上。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龄若虫被一层蜡质固定在枝干裂缝处或枝条上越冬。第二年4月开始活动,从蜡堆里的蜕皮处爬出,群集在枝条上刺吸汁液。4月下旬雄性若虫分泌蜡质形成薄茧,化蛹其中,5月初羽化为成虫,雄成虫活动时间很短,与雌成虫交尾后,很快死亡。经交尾后的雌虫体逐渐膨大,腹部凹陷,体背向上鼓起呈半圆形,蚧壳初期柔软后逐渐硬化,5月下旬产卵于蚧壳下,每一雌虫产卵约1000粒左右。卵期7天左右,若虫初孵化后从母体臀裂处钻出,到处爬行,分散到枝条、叶背上为害,至直秋末,若虫集中在枝条阴面和裂缝处越冬。

  2、防治方法:黑缘红瓢虫是杏球坚蚧壳虫的天敌,尽量少用广谱性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以保护天敌;春季发芽前喷洒5%的柴油乳剂或5度石硫合剂。其它防治方法参照桑白蚁壳虫的防治。

  九、红颈天牛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成虫体长2.83.7厘米,呈长条形。前胸背板棕红色,其余各部均为黑色。触角比身体长,有蓝色光泽。卵长圆形,乳白色,长6—7毫米。幼虫初龄时乳白色,老熟后黄白色,体长约5厘米,前胸背板扁平方形,前缘黄褐色,中间色淡。蛹初期淡黄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长3.6厘米。幼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第二年春季开始活动,5—6月为害严重,幼虫蛀食木质部,将树干内部穿成隧道,虫粪排出在蛀孔之外,似锯末状。老熟幼虫粘结粪便、木屑等在木质部内作茧化蛹。7月中旬成虫羽化,从茧内钻出,交尾后产卵于树干皮下或缝隙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卵孵化,幼虫就近在树皮下取食,后逐渐向木质部转移。

  2、防治方法:7月中旬成虫出现期,利用成虫中午静息枝条上的习性,振落捕杀成虫;产卵前后用1059或溴氰菊酯1500倍液喷洒树干;幼虫发生期,经常巡视,发现虫粪后,用铁丝将虫洞内的虫粪掏出,将浸过敌敌畏或三硫磷的棉球捅入虫洞内,后用泥将洞口封严,以熏杀幼虫。

  十、杏仁蜂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雌成虫体长约6毫米,翅展10毫米。头部较大,黑色,复眼暗赤色。触角9节,第一节特长,第二节短小,均为橙,其它各节为黑色。胸部和胸足的基节黑色,其它各节橙色。腹部桔红色,有光泽,产卵管深棕色,发自腹部腹面中前方,平时纳入纵裂的腹鞘内。雄虫较小,体长5毫米左右,触角3—9节上有环状排列的长毛,腹部为黑色,与雌成虫不同。卵很小,肉眼不易看到。幼虫乳白色,长6—10毫米,体弯曲,两头尖而中部肥大,无足,头部有很发达的黄褐色上脖一对,其内缘有一很尖的小齿。蛹长5下7毫米,腹部占蛹体的大部分,初化蛹时为奶油色,之后显出红色复眼,雌蛹腹部桔红色,雄蛹腹部黑色。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落果和干枯在枝上的僵果核内越夏越冬。第二年4月上旬幼虫化蛹,4月中旬杏花开时羽化为成虫。成虫在核内停留几天,待体驱坚硬后,用强大的上胯将杏核咬穿一圆形小孔破核而出,孔径约1.5一1.8毫米。成虫早晚栖息在树上不活动,白天在树间飞翔,交尾后产卵,尤其在温暖无风的中午活动最甚。成虫在杏果上靠近果柄处产卵,产卵时产卵管通过产卵器的外鞘刺入杏果内,将卵产在近种皮的表面,一般一杏果内只产一个卵。产卵孔不明显,有时流胶。卵期约10天,孵化后的幼虫蛀入杏仁内,5月中下旬造成大量落果。6月上旬幼虫老熟,在核内越夏越冬。

  2、防治方法:拣净地下落果和摘除树上僵果,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夏越冬幼虫;秋季深翻树盘,将虫果翻入土中,使成虫不能出土;在成虫羽化期喷50%的敌敌畏或50%的速灭杀丁800一1000倍液杀灭成虫。

  十一、杏象鼻虫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又名杏象螂,危害花蕾,嫩芽和幼果,常造成严重落果。成虫体长7—8毫米,紫红色,有金属光泽,口器管状细长,约为体长的一半,故而得名象鼻虫。卯为椭圆形,长0.8毫米,乳白色。幼虫长约8毫米,白色、无足,向腹面弯曲。蛹长6毫米,长椭圆形,吻及6足皆裸出,贴于腹面。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4月中旬前后成虫出土,咬食嫩芽和花蕾。成虫有假死性,受振后假死落地。5月中下旬在幼果上产卵,产卵时先把幼果咬一小洞,再将产卵器插入小洞内进行产卵,每个小洞只产一粒卵,产卵后将洞堵住,同时将果柄咬伤,造成落果。卵期7—8天,后孵化出幼虫,幼虫在被害果内蛀食果肉和果核,引起落果。幼虫老熟后从落果内爬出,入土化蛹,秋末羽化为成虫越冬。

  2、防治方法:清晨振动树干,捕杀落地成虫;拣拾落果,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幼虫;于成虫发生期喷洒50%的久效磷1000倍液杀灭成虫。

  十二、桃小食心虫

  l、形态特征及生活史:成虫灰,体长7—8毫米,翅展14—16毫米,前翅近中央处有一蓝黑色大斑块。卵椭圆形,橙红色,上有条纹和刺毛。幼虫长12一15毫米,桔红色或桃红色,前胸背板深褐色。蛹长7毫米,灰褐色。茧分为越冬茧和化蛹茧(夏茧),越冬茧扁圆形,长约6毫米,化蛹茧长纺经形,长约13毫米,茧均为丝质,外面附着土粒。此虫一年发生l一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结茧越冬。5月中旬幼虫开始出土,6月上中旬为出土盛期,幼虫出土后在树干周围土缝或杂草根旁结茧化蛹,6月中旬成虫出现,6月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交尾后产卵,卵多产于梗洼处,卵期7天左有,后孵化出幼虫,刚孵化的幼虫在果面上爬行约半小时后,蛀入果内。幼虫在果内蛀食果肉,并不断排放虫粪于蛀道内,约20天后幼虫老熟,爬出果外坠地入土作茧。越冬茧多在树干周围1米以内10厘米深土下,以根茎周围最多。

  2、防治方法:拣拾落果,集中深埋;秋季翻树盘,消灭越冬茧;第二年幼虫出土前,在树干周围覆盖地膜,防止幼虫出土;幼虫出土期在树下地表喷洒辛硫磷乳剂(每亩0.3公斤左右),杀死出土幼虫;成虫羽化期喷洒2500倍溴氰菊酪或20%的速灭杀丁3000—4000倍液。

  十三、梨小食心虫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成虫灰褐色,无光泽,体长4.67.6毫米,翅展10.6—12毫米。复眼黑褐色,触角丝状。前翅灰褐色,密布白色鳞片,前缘约有8一10组白色短横斜纹,翅中央有一灰白色小点,近处缘有10个黑褐色小点,缘毛灰褐色,有光泽,后翅灰褐色,缘毛灰色。卵椭圆形,初时白色,后变,中央稍隆起,周缘扁平。幼虫初孵化时为白色,头部黄褐色,较大,体长约l毫米。老熟幼虫淡红色,体长8.5—9.5毫米,长圆筒形,两端细,中部较粗,有光泽。头部褐色,蛹长纺锤形,黄褐色,体长4.6—6.6毫米,腹部3—7节,背面生有两列排列整齐的短刺突。

  此虫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的裂缝内结茧越冬。越冬幼虫于第二年4月上中旬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雌蛾交尾后,产卵在新梢尖端的叶背和叶腋处。5月上中旬孵化后的幼虫由新梢尖端的叶脉、叶柄处蛀入,被害处流出少数胶液,在蛀孔处可见虫粪,不久被害嫩梢枯萎死亡。5月下旬第一代幼虫脱出,在土表和落叶等处作茧化蛹,6月上旬羽化,交尾后仍在叶背和叶脉处产卵,孵化后的第二代幼虫蛀食杏果和新梢。7月上句幼虫脱果作茧化蛹。幼虫蛀入杏果后,果面仅有针尖大的褐色小点,不易发现,以后随杏果膨大,蛀孔处略有凹陷。幼虫蛀入果心后,又从内向外蛀食,一个杏果内常有几条幼常害,幼虫长大后,食量增大,除蛀食果肉外,还咬食种仁,在被害果外部常发现有果胶和虫便。幼虫老熟后咬一圆形脱果孔吐丝下垂,寻找隐蔽处或入土作茧越冬。

  2、防治方法:剪虫梢,拾落果,集中深埋;幼虫孵化期喷洒敌敌畏800-1000倍液;成虫发生期用糖醋液(红糖5份、醋20份、水80份)诱杀雄蛾。

第七章 鼠、兔害及防治

  有些地方鼠害和兔害大发生,严重影响大扁杏生产。如建平县青峰山乡新城地村1988年春季利用既有山杏树改接建成的200余亩大扁杏园,因没采取防兔措施,当年冬季和第二年春季遭受野兔严重危害,被野兔啃食树皮的树达30%以上,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有些地方一到杏果成熟期成群野鼠盗食和盗运杏果,造成丰产不丰收。因而,在加强病虫害防治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对鼠害和兔害的防治。

第一节 鼠害防治

  危害杏果的鼠类主要是花鼠,也称五道眉。花鼠体长14厘米,尾和体等长,尾毛蓬松,端毛不长,尾端不尖。额和头顶部暗褐色,背部黄褐色,上面有5条明显的黑色条纹,腹部暗。花鼠4—5月开始繁殖,每窝产仔4—6只。花鼠白天活动,善爬树,能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去,有贮备食物的习性,每到杏果成熟时,它便盗食盗运杏果。

  防治方法:向洞内灌水或投毒;毒饵诱杀。

第二节 兔害防治

  野兔冬春啃食幼嫩的树皮和树枝,严重时将树干基部的树皮啃食一圈,导致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用磷化锌毒饵进行毒杀。毒饵配制:将萝卜,地瓜、嫩白菜切成长宽各5厘米和2厘米的条块状,作为饵料。按饵料和磷化锌100:4—5的比例拌入即成毒饵。毒饵要现用现配,将配制好的毒饵撒在野兔经常出没的地方。


第五章 提高坐果串技术措施

第一节 人工辅助授粉

  大扁杏花期常遇低温晚霜和干旱风的危害,影响授粉,造成大量落果。没配置授粉树和周围没有其它品种杏树的大扁杏园因授粉不良,坐果率低,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大扁杏产量。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有效地克服因授粉不良而引起的落果。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如下:

  一、花粉的准备

  在开花的前l一2天,采集授粉品种的花蕾和初开的花,用镊子将花瓣扒开,拔下花丝,摊放在光滑的纸上,置于20—25℃干燥通风处或用50一100瓦灯泡距2厘米处烘烤,待花药裂开散粉后用50目筛筛出杂质,把花粉装入瓶内密封在。0-5℃条件下保存。

  二、花粉液的配制

  用白砂糖250克、尿素15克、水500克对成混合液,再用水稀释成浓度为5%的水溶液后,加于花粉10一12克调匀,用3层纱布过滤去杂质。喷洒时加硼酸5克,展着剂“6501”5毫升,配好后速喷用。由于花粉在水中一小时后即可因吸水而涨破,因此,配好的花粉液不可贮存,要随用随配。

  三、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在盛花期进行。因大扁杏的花期短,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授粉时将配制好的花粉液盛入喷雾器药箱中进行喷雾授粉。喷雾时要均匀周到,同时要注意不要碰伤杏花。

第二节 花期喷水或喷硼

  春季大扁杏花期常遇干旱,尤其辽西地区由于春季土壤干旱和空气干旱,加之干旱风的侵袭,杏花柱头干燥,导致授粉受精不良而造成大量落果。如天气干旱,于盛花期用喷雾器向树冠上均匀的进行喷水或喷浓度为0.4%硼酸水溶液可显著提高坐果率。花期喷水或喷硼可与人工辅助授粉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第三节 花期放蜂

  花期放蜂可代替人工辅助授粉。花期放蜂授粉不仅可减少用工和材料,降低成本,而且授粉充分,还可收获蜂蜜。花期放蜂先根据大扁杏园面积和按每10亩放一箱蜂计算好蜂箱数量,于开花前2—3天,将蜂箱放在大扁杏园内合适的地方,先让蜜蜂熟悉周围的情况,以便大扁杏开花后进行远飞传粉。放蜂和放蜂期间停止使用农药,以免杀灭蜂群,造成经济损失。

第四节 喷洒植物激素

  据国内外研究资料,于前一年10月中旬喷洒50PPM的赤霉素,第二年可显著提高坐果率。在当年新梢长到15厘米左右时,喷洒浓度为0.3%的阿拉(B9)或矮壮素,可使新梢和节间长度缩短,花芽数量增加,有利于第二年开花坐果。

第五节 防霜害

  大扁杏花期和幼果期常遇不同程度的晚霜危害,轻者影响授粉,降低坐果率,重者造成大量落果和大幅度减产,尤其是幼果期如遭受严重的晚霜危害,常导致绝收,因而素有“冻花剩一半、冻果光溜蛋”之说。花期和幼果期防霜对提高坐果率和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防霜要根据天气预报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在晚霜来临时,找好风向,采用熏烟法和燃放烟雾剂进行防霜。用推迟萌芽开花躲避霜害,可于头一年的秋天喷洒50一100PPM的赤霉素(GA3),可推迟花期8—10天;芽膨大期喷洒青鲜素(MH)500—2000PPM可推迟开花4—6天;如能配合早春灌水、树干涂白,则效果更好。

第六章 主要病虫害防治

  危害大扁杏的病虫害种类较多,有些种类对大扁杏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有的甚至会造成整株或成片死亡,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大扁杏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病虫害防治一要及时,二要强调综合防治,要把各种防治方法结合起来。对一些可以用其它方法防治的害虫,尽量少用化学农药。对那些尚不足以影响产量和质量的害虫,可不进行防治,以保护天敌,发挥以虫治虫的作用。

第一节 病害防治

  危害大扁杏的病害主要有:

  一、杏疔病

  l、症状及发病规律:杏疗病又叫杏黄病、树疗、红肿病、王八叶。它是一种真菌病害,由孢子传播蔓延。杏疔病主要危害新梢和叶片,有时也危害花和果实。夏秋季孢子散落,以菌丝侵入芽体越冬,翌年新梢抽出10—20厘米时显现症状。被害新梢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叶片呈丛生状态。病叶初为暗红色,后变为黄绿色,并明显变厚,叶片局部或全部肿胀变为革质,叶片上密生红褐色点状突起(分生孢子器),雨季叶片变为赤,向下卷曲,从点状突起流出桔红色粘液,内含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干燥时粘附在叶片上。病叶后期变为黑色,秋季不落,干枯在枝条上,罹病枝条不再生长,严重时干枯死亡。花和幼果被侵染后花萼肥厚,开花受阻,花瓣和花萼都不易脱落,幼果生长发育停滞,干缩脱落。

  2、防治方法:早春萌芽前喷5度石灰硫磺合剂;及时剪除病枝,集中起来用火烧掉或深埋;每年在雨季前彻底剪掉病枝,连续几年此病即可杜绝。

  二、红疣枯枝病

  1、症状及发病规律:红疣枯枝病又称溃疡病。初病时不明显,待到皮死干燥或干裂后,在死皮上发生橙红色小包,干后变黑,到秋季又生出深褐色小包,细看这些小包是由很多小球堆成的。病皮如果在枝干局部发生,枝干上的叶小萎缩,如病皮环绕一周时,就发生枯枝、焦梢等症状。

  此病是由丛赤壳菌引起的,它是弱寄生菌,多半是由伤口侵入皮内,腐生一段时间后,就侵害活皮,有时先在死枝上生活,然后再蔓延到活枝上去,菌丝在皮内。枝上橙红色小包是它的分生孢子瘤坐,深褐色小包是子囊壳坐堆。

  2、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剪掉病枝,集中烧毁;局部发生,将病皮刮除后涂抹5度石硫合剂;防止修剪过重和造成伤口过多。

  三、细茵性穿孔病

  l、症状及发病规律:此病多在雨季发生,尤其是在排水不良的地方和在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生,严重时造成全株或成片早期落叶,使树势削弱,严重影响1—3年内的产量。

  细菌性穿孔病在叶片上症状明显。初感病叶片在叶脉处出现水浸状不规则圆斑,随着圆斑的扩大,逐渐变成红褐色,斑点直径2毫米左右,周缘为黄绿色,最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一些病斑相连造成大孔洞,严重时引起落叶。枝条感病常发生溃疡,当年新梢在春季有水浸状小疤发生,小疤呈褐色,长圆形,直径10毫米左右。当病斑包围枝条时,枝条枯死。夏末在当年新梢上以皮孔或芽为中心形成水浸状紫褐色斑点,后扩展成大的近圆形病斑,病斑稍凹陷,边缘有树胶流出,病斑干燥后龟裂,若干个病斑相连导致枝条枯死。

  此病为细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枝上越冬,第二年借风雨传播。细菌通过叶片和果实表面的皮孔、枝条的皮孔进行浸染。细菌性穿孔病在干旱的月份不易发生,于雨季的七、八月份,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发生和蔓延。尤其是连续高温阴雨天气发病最重。

  2、防治方法:早春发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及时剪除病枝,集中烧毁;春季展叶后发病前,喷洒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0.5公斤,熟石灰2公斤、水120公斤);也可用65%的福美铁或65%的代森锌300—500倍液进行喷洒。

  四、流胶病

  1、症状及发病规律:流胶病主要表现在被害树干、枝条流出透明的树胶,干后呈黄褐色粘在枝干上。流胶处呈肿胀状,皮层和木质部变为褐色,后发生腐烂。枝干感病后树势削弱,极易被其它腐生茵所感染。果实流胶病多由虫伤和雹伤引起,树胶糊在果面上,使果实生长停滞,品质下降。

  引起流胶病的病因既有真菌的感染,也有细菌的浸染,但多由树体伤害所引起。

  2、防治方法:避免对树体造成伤害,修剪不要过重;高接换头和大枝更新后大的伤口要用铅油涂抹,以保护伤口不受真菌和细菌感染;及时消灭枝干害虫;—防止过量施用氮肥,以免诱发流胶病;树干涂白和早春喷洒5度石硫合剂。

第二节 虫害防治

  危害大扁杏叶片和新梢的害虫主要有苹果瘤蚜、桃大尾蚜、天幕毛虫、舟形毛虫、山楂粉蝶、天鹅绒金龟子等;危害枝干的害虫主要有桑白蚧壳虫、杏球坚蚧壳虫、红颈天牛等;危害花果的害虫主要有杏仁蜂、杏象鼻虫、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

  一;苹果瘤蚜

  l、形态特征及生活史:成虫和若虫群集危害嫩枝嫩叶,吮吸其汁液,使被害叶片向背卷曲皱缩成团,之后干枯。成虫分有翅胎生雌蚜和无翅胎生雌蚜两种。有翅胎生雌蚜头部有明显额瘤。无翅胎生雌蚜体呈椭圆形,浓绿色。苹果瘤蚜以卵在枝梢或芽液基部越冬,第二年4月孵化,5月危害严重。

  2、防治方法: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烧毁或深埋;在危害初期喷1500—2000倍1605或乐果乳剂1500倍液进行防治。

  二、桃粉蚜

  l、形态特征及生活史:世称桃大尾蚜。成虫分有翅和无翅两种。胎生无翅蚜长椭圆形,体肥大、长约2.5毫米,淡绿色,体表被有白粉。胎生有翅蚜体较小,长约2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黄绿或橙绿色,体上被有白蜡粉。桃粉蚜密管甚长,故称大尾蚜。越冬卵椭圆形,初为绿色,后变为黑色。此虫一年发生几代,以卵在芽缝和枝杈处越冬,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5月繁殖最快。10月份产生有翅的雄成虫和无翅的雌成虫,交尾后产卵越冬。此虫在吮吸叶汁时向体外分泌蜜状粘液,被害叶不卷缩,严重时叶边稍向叶背弯曲使叶成匙形。

  2、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剪除带卵枝条;在卷叶前喷洒50%久效磷l000倍液,也可用800倍洗衣粉溶液喷杀;在虫口密度不大危害不太严重的情况下,采用剪除被害叶片集中深埋的办法,控制虫口密度,一般不要采用化学防治,以免杀灭天敌而导致大发生。

  三、天幕毛虫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雌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翅展约40毫米,黄褐色,前翅中央有赤褐色横带一条。雄成虫略小,前翅有细横纹两条,后翅一条。卵为灰白色,圆筒形,绕枝梢排列成环状,形如顶针,因而也称顶针虫,每个卵环上约有300余粒卵。老熟幼虫体长约50毫米,体背密生黄褐色毛,中间有黄白色细线一条,两侧各有橙细纹两条。初孵化幼虫全身黑色。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卵壳内越冬,杏展叶时破壳而出,集中一处为害。幼虫稍大,多移向枝杈处,吐丝结网呈天幕状,故称天幕毛虫,白天潜伏网内,夜间爬出取食,幼虫蜕皮于网上。老熟幼虫夜间分散取食,白天群集于树干或树权处,遇振动吐丝坠落。天幕毛虫食量很大,如不及时防治,常将整株树叶吃光。5月下旬作茧于卷叶内、两叶间或其它隐蔽处,在茧内化蛹,蛹期11一12天。于6月上旬羽化成虫,交尾后产卵于当年生枝的中上部,幼虫在卵壳中发育,并在茧中越冬。

  2、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剪除卵块集中烧毁或深埋;幼虫集中危害期逐株巡视,发现天幕,及时捕杀;老熟幼虫可采用振动树干使其落地而捕杀;如错过人工防治良机,于分散危害期,喷洒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速灭杀丁1500倍液,进行化学防治。

  四、舟形毛虫

  l、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幼虫体长50毫米,孵化初期黄褐色,后变为紫红色。老熟幼虫头部黑褐色,脯部紫黑色,体上生有黄白色长毛,体侧有紫红色并带条纹。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于第二年7—8月间羽化,成虫在叶背面产卵,数十粒至百余粒密集而整齐地排在一起,卵期约7天。幼虫孵化后先群栖在产卵叶上危害,头皆向外整齐的排列成一排由叶边向内食叶,仅食叶肉,剩下表皮及叶脉,危害后的叶片成网状。幼虫长大后分散为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叶柄。幼虫早晚取食,白天不活动,静止:洛尾部翘起,头部也稍抬起,似船形,故有舟形毛虫之称。幼虫受到振动或惊扰则吐丝下垂。8月中旬至9月中旬幼虫逐渐老蒸,入土化蛹越冬。

  2、防治方法:进行秋翻消灭冬蛹;7月中旬后,经常在园地巡视,及时摘下网状枯叶,将虫踩死。也可振动被害枝,在幼虫下垂时,抓住虫丝将幼虫带下踩死;化学防治同天幕毛虫。

  五、山楂粉蝶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老熟幼虫体长4050毫米。头部、胸足前端、前胸背板、臀板均为黑色。头部疏生白色长毛和较密的黑色短毛。体背有3条黑色纵带,其间是两条淡或黄褐色纵带,全身有许多小黑点并密布黄白色细毛。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2-3龄幼虫群集在其危害的枯叶中越冬,4月上中旬大扁杏花芽开绽时,幼虫开始活动,转移到芽上危害。幼虫有群集性,开始时在芽上接丝,以后在枝上拉丝张网,取食花蕾和叶片。幼虫脱皮2—3次后,开始分散危害,5月上旬幼虫老熟,在枝干上化蛹,蛹悬挂在枝上,腹部末端以丝固定在枝干上,头部向上,稍倾斜,以一根丝缠绕在蛹体中部。成虫于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不久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背面,每头雌蛾产卵200—300粒,每块数十粒至百余粒,卵期16一17天。幼虫孵化后爬到叶正面,吐丝结网,幼虫在网下啃食叶上表皮,被害叶仅剩下表皮,呈筛网状,很快干枯。幼虫食尽一叶片再转移到另一叶片、经1-2次蜕皮后,于7月上中旬将3—5片叶连缀在一起,在其中吐丝做巢,群居集中越夏越冬。

  2、防治方法:彻底摘除越夏越冬幼虫缀连的枯叶;早春越冬幼虫出茧期至幼虫分散前,利用幼虫的群集性,向虫网内喷洒50%的敌敌畏乳油800—l000倍液;幼虫分散后用速灭杀丁1500倍液或敌敌畏800倍液进行喷杀。

  六、天鹅绒金龟子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成虫体长89毫米,卵圆形,黑色或红褐色,具有光泽,背灰黑色绒毛。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4月中下旬出土,5月初至6月上旬危害严重。成虫喜食枝叶的幼嫩部分,夜间和上午潜伏在土中,午后出土,群集为害,尤其以温暖无风的天气危害严重。成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

  2、防治方法:振落捕杀;在温暖无风的下午喷洒50%的敌敌畏乳剂800—1000倍液。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

  七、桑白阶壳虫

  l、形态特征及生活史:桑白断壳虫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定在23年生枝条上吸食树液,严重时虫群在枝上覆盖一层,形成白色有光的虫块,使枝条表面凸凹不平,严重影响枝干生长发育,削弱树势,甚而导致枝条和整株枯死。

  桑白所壳虫雌成虫橙黄或桔红色,长1.3毫米,呈圆形、扁平、头、腑、腹组合一体,无明显界限,足消失,触角退化呈瘤状,无翅,有针管状口器。蜡质阶壳近圆形,直径22.5毫米,灰白色,在阶壳中央偏旁有黄褐色壳点。雄成虫桔红色,长O.6—0.7毫米,翅展1.3毫米,眼黑色,触角念珠状,与体等长。胸部发达,前翅一对,灰白色,透明膜质,卵形。后翅退化成平衡棍。足3对,不善飞,多爬行。蚧壳长约1毫米,长圆筒形,白色,壳点橙,位于壳前端。卵椭圆形,淡黄或桔红色,长0.25毫米。雄若虫淡,体瘦小。雌若虫桔红色,体较肥大。初孵化的若虫的眼、触角和足俱全,善爬行,蜕皮后皆退化或消失,不能爬行,开始分泌丝状物做蜡质蚧壳。

  此虫一年发生两代,以第二代受精雌虫在枝条和树干上越冬。第二年4月下旬至5月初产卵于蚧壳下,不易发现,产卵后即干缩枯死于蚧壳下。卵期7-12天,于5月上中旬孵化,初孵化若虫3—4天内不危害,在树干和枝条上爬行,寻找适宜的栖息场所,第四天后固定,开始用长针状口器刺入枝干表皮的细胞空隙中吸食树液。再过3-4天开始分泌丝状蜡质做蚧壳。随着虫体的生长,蚧壳逐渐增大。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一代成虫出现,交尾后雄成虫死亡,雌虫腹部逐渐膨大,7月下旬产卵孵化,若常害至8月中下旬,后羽化交尾,交尾后的雌虫继续危害至秋末,然后越冬。

  2、防治方法:用钢丝刷等刷掉枝干上的虫体;结合修剪,剪掉被害严重的枝条;发芽前和若虫出蛰期分别喷洒5度和0.3度石硫合剂;若虫分散转移期喷洒敌敌畏乳剂或敌百虫800倍液。

  八、杏球坚蚧壳虫

  l、形态特征及生活史:杏球坚蚧壳虫以雌成虫或若虫群集固定在枝干上吸食树液。雌成虫蚧壳半球形,长33.5毫米,初为黄褐色较柔软,后逐渐变硬呈赤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和小刻点。腹面与枝干接合处有白色蜡粉。雄成虫体长1.5毫米,赤褐色,仅有一对翅,翅展约2.5毫米,翅透明,翅上有翅脉一条,分二叉。卵椭圆形,藏于母虫腹内,长约0.3毫米,粉红色。初孵化若虫体椭圆形,粉红色,背面有龟甲纹,腹部有两根细毛,活动力强。后期尾毛消失,变成浓褐色,固定在枝干上。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龄若虫被一层蜡质固定在枝干裂缝处或枝条上越冬。第二年4月开始活动,从蜡堆里的蜕皮处爬出,群集在枝条上刺吸汁液。4月下旬雄性若虫分泌蜡质形成薄茧,化蛹其中,5月初羽化为成虫,雄成虫活动时间很短,与雌成虫交尾后,很快死亡。经交尾后的雌虫体逐渐膨大,腹部凹陷,体背向上鼓起呈半圆形,蚧壳初期柔软后逐渐硬化,5月下旬产卵于蚧壳下,每一雌虫产卵约1000粒左右。卵期7天左右,若虫初孵化后从母体臀裂处钻出,到处爬行,分散到枝条、叶背上为害,至直秋末,若虫集中在枝条阴面和裂缝处越冬。

  2、防治方法:黑缘红瓢虫是杏球坚蚧壳虫的天敌,尽量少用广谱性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以保护天敌;春季发芽前喷洒5%的柴油乳剂或5度石硫合剂。其它防治方法参照桑白蚁壳虫的防治。

  九、红颈天牛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成虫体长2.83.7厘米,呈长条形。前胸背板棕红色,其余各部均为黑色。触角比身体长,有蓝色光泽。卵长圆形,乳白色,长6—7毫米。幼虫初龄时乳白色,老熟后黄白色,体长约5厘米,前胸背板扁平方形,前缘黄褐色,中间色淡。蛹初期淡黄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长3.6厘米。幼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第二年春季开始活动,5—6月为害严重,幼虫蛀食木质部,将树干内部穿成隧道,虫粪排出在蛀孔之外,似锯末状。老熟幼虫粘结粪便、木屑等在木质部内作茧化蛹。7月中旬成虫羽化,从茧内钻出,交尾后产卵于树干皮下或缝隙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卵孵化,幼虫就近在树皮下取食,后逐渐向木质部转移。

  2、防治方法:7月中旬成虫出现期,利用成虫中午静息枝条上的习性,振落捕杀成虫;产卵前后用1059或溴氰菊酯1500倍液喷洒树干;幼虫发生期,经常巡视,发现虫粪后,用铁丝将虫洞内的虫粪掏出,将浸过敌敌畏或三硫磷的棉球捅入虫洞内,后用泥将洞口封严,以熏杀幼虫。

  十、杏仁蜂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雌成虫体长约6毫米,翅展10毫米。头部较大,黑色,复眼暗赤色。触角9节,第一节特长,第二节短小,均为橙,其它各节为黑色。胸部和胸足的基节黑色,其它各节橙色。腹部桔红色,有光泽,产卵管深棕色,发自腹部腹面中前方,平时纳入纵裂的腹鞘内。雄虫较小,体长5毫米左右,触角3—9节上有环状排列的长毛,腹部为黑色,与雌成虫不同。卵很小,肉眼不易看到。幼虫乳白色,长6—10毫米,体弯曲,两头尖而中部肥大,无足,头部有很发达的黄褐色上脖一对,其内缘有一很尖的小齿。蛹长5下7毫米,腹部占蛹体的大部分,初化蛹时为奶油色,之后显出红色复眼,雌蛹腹部桔红色,雄蛹腹部黑色。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落果和干枯在枝上的僵果核内越夏越冬。第二年4月上旬幼虫化蛹,4月中旬杏花开时羽化为成虫。成虫在核内停留几天,待体驱坚硬后,用强大的上胯将杏核咬穿一圆形小孔破核而出,孔径约1.5一1.8毫米。成虫早晚栖息在树上不活动,白天在树间飞翔,交尾后产卵,尤其在温暖无风的中午活动最甚。成虫在杏果上靠近果柄处产卵,产卵时产卵管通过产卵器的外鞘刺入杏果内,将卵产在近种皮的表面,一般一杏果内只产一个卵。产卵孔不明显,有时流胶。卵期约10天,孵化后的幼虫蛀入杏仁内,5月中下旬造成大量落果。6月上旬幼虫老熟,在核内越夏越冬。

  2、防治方法:拣净地下落果和摘除树上僵果,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夏越冬幼虫;秋季深翻树盘,将虫果翻入土中,使成虫不能出土;在成虫羽化期喷50%的敌敌畏或50%的速灭杀丁800一1000倍液杀灭成虫。

  十一、杏象鼻虫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又名杏象螂,危害花蕾,嫩芽和幼果,常造成严重落果。成虫体长7—8毫米,紫红色,有金属光泽,口器管状细长,约为体长的一半,故而得名象鼻虫。卯为椭圆形,长0.8毫米,乳白色。幼虫长约8毫米,白色、无足,向腹面弯曲。蛹长6毫米,长椭圆形,吻及6足皆裸出,贴于腹面。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4月中旬前后成虫出土,咬食嫩芽和花蕾。成虫有假死性,受振后假死落地。5月中下旬在幼果上产卵,产卵时先把幼果咬一小洞,再将产卵器插入小洞内进行产卵,每个小洞只产一粒卵,产卵后将洞堵住,同时将果柄咬伤,造成落果。卵期7—8天,后孵化出幼虫,幼虫在被害果内蛀食果肉和果核,引起落果。幼虫老熟后从落果内爬出,入土化蛹,秋末羽化为成虫越冬。

  2、防治方法:清晨振动树干,捕杀落地成虫;拣拾落果,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幼虫;于成虫发生期喷洒50%的久效磷1000倍液杀灭成虫。

  十二、桃小食心虫

  l、形态特征及生活史:成虫灰,体长7—8毫米,翅展14—16毫米,前翅近中央处有一蓝黑色大斑块。卵椭圆形,橙红色,上有条纹和刺毛。幼虫长12一15毫米,桔红色或桃红色,前胸背板深褐色。蛹长7毫米,灰褐色。茧分为越冬茧和化蛹茧(夏茧),越冬茧扁圆形,长约6毫米,化蛹茧长纺经形,长约13毫米,茧均为丝质,外面附着土粒。此虫一年发生l一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结茧越冬。5月中旬幼虫开始出土,6月上中旬为出土盛期,幼虫出土后在树干周围土缝或杂草根旁结茧化蛹,6月中旬成虫出现,6月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交尾后产卵,卵多产于梗洼处,卵期7天左有,后孵化出幼虫,刚孵化的幼虫在果面上爬行约半小时后,蛀入果内。幼虫在果内蛀食果肉,并不断排放虫粪于蛀道内,约20天后幼虫老熟,爬出果外坠地入土作茧。越冬茧多在树干周围1米以内10厘米深土下,以根茎周围最多。

  2、防治方法:拣拾落果,集中深埋;秋季翻树盘,消灭越冬茧;第二年幼虫出土前,在树干周围覆盖地膜,防止幼虫出土;幼虫出土期在树下地表喷洒辛硫磷乳剂(每亩0.3公斤左右),杀死出土幼虫;成虫羽化期喷洒2500倍溴氰菊酪或20%的速灭杀丁3000—4000倍液。

  十三、梨小食心虫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成虫灰褐色,无光泽,体长4.67.6毫米,翅展10.6—12毫米。复眼黑褐色,触角丝状。前翅灰褐色,密布白色鳞片,前缘约有8一10组白色短横斜纹,翅中央有一灰白色小点,近处缘有10个黑褐色小点,缘毛灰褐色,有光泽,后翅灰褐色,缘毛灰色。卵椭圆形,初时白色,后变,中央稍隆起,周缘扁平。幼虫初孵化时为白色,头部黄褐色,较大,体长约l毫米。老熟幼虫淡红色,体长8.5—9.5毫米,长圆筒形,两端细,中部较粗,有光泽。头部褐色,蛹长纺锤形,黄褐色,体长4.6—6.6毫米,腹部3—7节,背面生有两列排列整齐的短刺突。

  此虫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的裂缝内结茧越冬。越冬幼虫于第二年4月上中旬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雌蛾交尾后,产卵在新梢尖端的叶背和叶腋处。5月上中旬孵化后的幼虫由新梢尖端的叶脉、叶柄处蛀入,被害处流出少数胶液,在蛀孔处可见虫粪,不久被害嫩梢枯萎死亡。5月下旬第一代幼虫脱出,在土表和落叶等处作茧化蛹,6月上旬羽化,交尾后仍在叶背和叶脉处产卵,孵化后的第二代幼虫蛀食杏果和新梢。7月上句幼虫脱果作茧化蛹。幼虫蛀入杏果后,果面仅有针尖大的褐色小点,不易发现,以后随杏果膨大,蛀孔处略有凹陷。幼虫蛀入果心后,又从内向外蛀食,一个杏果内常有几条幼常害,幼虫长大后,食量增大,除蛀食果肉外,还咬食种仁,在被害果外部常发现有果胶和虫便。幼虫老熟后咬一圆形脱果孔吐丝下垂,寻找隐蔽处或入土作茧越冬。

  2、防治方法:剪虫梢,拾落果,集中深埋;幼虫孵化期喷洒敌敌畏800-1000倍液;成虫发生期用糖醋液(红糖5份、醋20份、水80份)诱杀雄蛾。

第七章 鼠、兔害及防治

  有些地方鼠害和兔害大发生,严重影响大扁杏生产。如建平县青峰山乡新城地村1988年春季利用既有山杏树改接建成的200余亩大扁杏园,因没采取防兔措施,当年冬季和第二年春季遭受野兔严重危害,被野兔啃食树皮的树达30%以上,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有些地方一到杏果成熟期成群野鼠盗食和盗运杏果,造成丰产不丰收。因而,在加强病虫害防治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对鼠害和兔害的防治。

第一节 鼠害防治

  危害杏果的鼠类主要是花鼠,也称五道眉。花鼠体长14厘米,尾和体等长,尾毛蓬松,端毛不长,尾端不尖。额和头顶部暗褐色,背部黄褐色,上面有5条明显的黑色条纹,腹部暗。花鼠4—5月开始繁殖,每窝产仔4—6只。花鼠白天活动,善爬树,能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去,有贮备食物的习性,每到杏果成熟时,它便盗食盗运杏果。

  防治方法:向洞内灌水或投毒;毒饵诱杀。

第二节 兔害防治

  野兔冬春啃食幼嫩的树皮和树枝,严重时将树干基部的树皮啃食一圈,导致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用磷化锌毒饵进行毒杀。毒饵配制:将萝卜,地瓜、嫩白菜切成长宽各5厘米和2厘米的条块状,作为饵料。按饵料和磷化锌100:4—5的比例拌入即成毒饵。毒饵要现用现配,将配制好的毒饵撒在野兔经常出没的地方。

参加活动:2

组织活动:0

3878

帖子

2282 小时

在线时间

203

好友

★溉帮★六袋长老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昵称
王秉权
UID
45460
鲜花
11668 朵
农币
21879 枚
居住地
河北 保定 满城县 满城镇
专职
合作组织
发表于 2009-11-11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好大一部资料,收藏了。学习了。
致力于雁北果业此生无悔。欢迎关心晋北果业人士前来合作,交流。联系电话:      13643497737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686

帖子

294 小时

在线时间

19

好友

高中三年级

Rank: 12Rank: 12Rank: 12

昵称
关公爷
UID
73082
鲜花
1 朵
农币
5803 枚
居住地
北京 东城
专职
园艺爱好者
发表于 2011-5-26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谢谢陆老师分享好资料,辛苦了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4-6-21 12:59 , Processed in 0.035891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