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邦农人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12|回复: 0

[推荐] 绿洲追梦――农三师四十五团发展巴旦杏等生态农业综述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万

帖子

5487 小时

在线时间

244

好友

★版主★

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Rank: 47

UID
12392
鲜花
37153 朵
农币
292825 枚
居住地
新疆 和田
专职
农技推广
发表于 2008-5-30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新疆和田地区

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
绿洲追梦――农三师四十五团发展巴旦杏等生态农业综述
  来源:兵团新闻网 发布日期:2008-5-30   
    沿住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奔驰,一条人工排碱河蜿蜒曲折,舞动50多公里,流向茫茫戈壁,沿这条河流内侧,是一条50米宽的绿色长龙,守护着30万亩绿洲的生命,这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四十五团建设中2300亩环东防护林。
               
    对生存和发展的孜孜探索   
  有史以来,这里气候条件恶劣,干旱少雨,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四十五团人在这片土地上拉开了创业征程,以人定胜天的雄心创造出东西60公里,纵深50公里的人造绿洲。可是随着水资源制约,水供给矛盾进一步加剧,为这片绿洲蒙上一张无形的阴影。如何打破缺水这个“瓶颈”,寻求更大的发展?走节水之路,发展生态农业,改变耗水型棉花生产模式,是促进该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节水、增林、扩园、高效。这是一条别无选择的道路,该团党委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确立这个发展思路:在棉花生产方面,大面积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退出中低产田发展林果业;在绿洲外围和农田四周,大面积的种植防护林,建设农田林网。

      从1999年,大规模的发展特色园林产业,四十五团人开始了新一轮的生态建设征程,在该团所有的公路沿线、农田四周、一渠两岸栽种保护林。所有的连队,社区,小城镇建设向花园化迈进,退出中低产田,发展特色林果业。在绿洲外围种植2300亩绿洲防护林。在5个连队全面发展生态林果业,实现了生产型团场向生态型团场的转变,打破单一的棉花经济模式,走出了以“建设生态、依靠生态、生态富民”的宽广道路。
             
    “三个统筹”消除发展中的困惑
  
  统筹生态用水和生产用水。发展新型生态团场的前提是要要有大量的生态用水,可是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水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该团三万余名干部职工,必须从自己脚下找出路,必须从现有的水方中去挖掘潜力,自2000年开始,该团就大面积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全团所有的棉田实施滴灌。到2007年底,全团18万亩耕地,推广滴灌17.2万亩,每年节约水方120 万方以上,同时,加大地下水的二次利用率,全团打深水井1500余眼,保证了枯水季节正常灌溉,为该团发展生态产业提供了先决条件。

      统筹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发展生态林必然牺牲一部分承保职工的近期利益,职工认为发展园林业没有种植棉花来的现实,不同程度上产生抵触情绪,团里规划的林果项目职工不愿意承包;针对这些情况,该团积极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职工承包,并鼓励职工在经济林木未到盛果期前,在林木种植苜蓿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逐步使园林业走规模经营,标准化建园、专业化管理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道路。

      统筹生态效益和生产效益。既要发展生态团场建设,又要考虑职工的致富增收,如何达到生产生态的双赢?沿绿洲和沙漠交界的外围地带种植种植胡杨、沙等耐碱耐旱树种,环该团北、东、南三线构筑35公里,宽50米的防护林,形成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内围农业连队,大规模的发展特色经济林,推动团场的后续发展,种植巴旦杏3.4万亩,红1.6万亩,开心果1000亩、葡萄500亩,另外为配合4万亩林果基地建设,新建特色苗圃基地1000亩,走特色林果富农的强团之路。
                
    生态建设成效显现
  做大特色林果业。是该团矢志不渝的梦想,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团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巴旦杏种植基地,引进的红富士苹果、香梨经过改良嫁接,已形成自主品牌。28000亩巴旦杏园已见效益,亩产巴旦杏150公斤,巴旦杏每公斤售价在45元左右,效益非常的可观,市场前景广阔。后续2万亩巴旦杏、苹果和树已全部定植成活,5000亩园也嫁接成功。路、渠、农田防护林已形成网格化格局,18000亩防风林已初具规模,园林、林网覆盖率已达到耕地面积的30%以上,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体实现双赢。涌现出一大批依靠林、果业致富的小康连队和小康户。开辟出一条生态与致富双赢的道路,该团十连职工周乾文种植25亩园,每年的收入都在30万元以上。该团的沙尘天气明显进少,小城镇环境明显改善,该团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型团场”。作者  丁燕坤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客户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规则制度|隐私政策|小黑屋|活动|水果邦 ( 京ICP备06047721号-4 )

GMT+8, 2024-6-4 06:00 , Processed in 0.02639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